向骨刺說再見先進骨科手術介紹 微創內視鏡椎間盤減壓術 | 腰椎狹窄骨刺微創減壓手術

最糟的是可能導致大小便功能障礙,如果有這種情形就必須緊急手術治療。

間歇性跛行則為腰椎椎管狹窄最特殊的症狀,老人家尤其明顯。

特徵是下背痛或坐骨神經痛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126期(2010年5月)  向骨刺說再見先進骨科手術介紹─微創內視鏡椎間盤減壓術骨科鮑卓倫醫師    人會老,頭髮會變白,皮膚會有皺紋,這些都是人體老化的自然現象。

脊椎骨刺也是脊椎關節病變或退化所產生的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疾病」。

根據統計,年輕人有脊椎骨刺的機率大約只有3%左右,45至60歲的中年人大約是20%左右,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則高達80%以上,從事重勞力工作的人更為明顯。

 骨刺一旦形成,就不可能消失,如同人無法返老還童一樣,所幸大部分的骨刺只是偶而讓人覺得腰痠背痛,不致造成病痛;但若脊椎關節變形嚴重,或過多的骨刺向椎管內生長的話,就會壓迫到椎管裡的脊髓神經導致所謂的「椎管狹窄」。

常見的症狀包括下背痛、坐骨神經痛以及間歇性跛行等。

    椎管狹窄所引起的下背痛通常在下背部接近褲腰帶高度的部位,通常只是痠痛,有時會牽連到臀部、大腿的外側或前側。

坐骨神經痛較為惱人,通常也是病人求診最主要的原因;典型的坐骨神經痛為刺痛及麻痛,有時伴隨令人難受的灼熱感,在彎腰或抬腿時會使症狀加劇。

隨著受壓迫的脊椎神經根不同,疼痛分布的部位也有差異。

最常見的是下背痛延伸到大腿後側及膝蓋外側附近,並向下延伸到小腿肚、腳背或腳底等部位。

當神經根的壓迫嚴重時就會引起神經功能異常而造成下肢麻木、知覺喪失或肌肉無力、行動不便等症狀。

最糟的是可能導致大小便功能障礙,如果有這種情形就必須緊急手術治療。

間歇性跛行則為腰椎椎管狹窄最特殊的症狀,老人家尤其明顯。

特徵是下背痛或坐骨神經痛在行走、運動或站立時加劇;但在休息、坐下或蹲下時就可以緩解,甚至完全消失。

所以走路時會彎腰駝背,走一段路後就必須坐下來休息。

神經壓迫越嚴重,能走的距離就會越來越短。

    坊間有許多民俗療法強調可以根治骨刺,甚至只要敷草藥可以將骨刺拔除,這樣誇張的宣傳手法相當無稽;根據臨床上的研究報告,輕度的椎管狹窄可以藉由藥物及復健得到改善,但中重度的病例則需要手術治療。

傳統椎管減壓術可以緩解神經所受到的壓迫,但手術的傷口動輒10-15公分,周邊的肌肉及韌帶組織的損傷也很大,容易導致術後大範圍的肌肉纖維化而留下背部僵硬的後遺症,過度的減壓也常常造成術後椎間不穩定的併發症,還必須進一步以椎根螺釘固定來施行融合手術。

    本院骨科自2005年領先其他醫學中心引進歐、美、日等國「微創內視鏡椎管減壓術」發展多年的先進醫療技術,手術傷口只有1.6公分左右,相當於一元硬幣的大小,大幅減少了不必要的組織傷害,進而減輕術後疼痛、降低肌肉纖維化及背部僵硬等後遺症的可能性,所以有安全性高、傷口小、疼痛少以及恢復快等優點。

三年多以來已經有350位病患受惠,可以說是全國治療經驗最豐富的醫療院所之一。

手術的安全性相當高,在光纖內視鏡的高解析度成像下,可以精準地清除壓迫神經的骨刺,減少神經損傷的風險,並避免過度減壓的疑慮。

研究證實,即使是高風險的中老年病患,微創內視鏡椎管減壓術仍然是手術治療首選,可以明顯降低麻醉、手術及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老年病患常見多椎節的椎管狹窄,但透過「微創內視鏡椎管減壓術」,一個小傷口就可以進行兩到三個椎節的減壓,與傳統手術相較,其優點自是不言可喻。

    大部分病患在手術隔天就可下床活動並在第二天出院返家休息,術後只需使用軟護腰保護以減少疼痛,一週後回診拆線。

但兩個月內需避免提重物、彎腰、劇烈運動等,並避免不良的站姿及坐姿。

勞力工作者則必須休養較長的時間。

    手術的成功率高達九成,約八成以上的病患症狀完全緩解,其餘病患則得到部份緩解,只有極少數的病患沒有改善。

傷口感染的比例約在1-2%之間,但甚少留下後遺症。

其餘併發症如骨髓炎、神經損傷等機率都在1%以下或僅止於個案報告。

  坐骨神經痛常引起下肢刺痛、麻木以及無力    左圖為年輕的脊椎,沒有骨刺;右圖為年老退化的脊椎,可見明顯的骨刺坐骨神經痛常引起下肢刺痛、麻木以及無力。

  透過內視鏡的輔助,手術傷口雖小但仍可完成傳統手術所需的神經減壓效果  微創內視鏡手術的傷口及取出的骨刺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