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真磨人可別誤當牙痛偏頭痛 | 三叉神經痛多久

三叉神經是支配臉部最重要的感覺神經,因為發作時多伴有患側面肌抽搐,所以國外又將其稱為「痛性抽搐」。

基本上,它屬於頑固型的神經病變性疼痛,診斷雖 ...最新消息News&Message首頁最新消息科室文章三叉神經痛真磨人可別誤當牙痛偏頭痛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公告訊息獲獎專區感恩心曲影片專區三叉神經痛真磨人可別誤當牙痛偏頭痛2018/8/10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幾位陸續走進診間的病人,臉部表情都很僵硬,神色也怪怪的。

阿嬤說:「牙醫要我過來,因為牙齒都拔光了,嘴巴還是很痛。

」某少婦說:「我以前不知道神經痛會這麼痛,痛起來沒辦法吃東西,也沒辦法說話。

」阿公說:「已經痛了5、6年,加馬刀和手術也做過了。

這種痛是不是不會好?」他們罹患的都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其實診斷並不困難,常常只憑症狀表現,就明明白白顯示它的存在。

但是因為有太多類似的顏面部疼痛容易與其混淆,醫生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意識到三叉經痛的存在,就有可能忽略,因此誤拔了牙齒或一直得不到適當診斷及治療的病人並不少見。

什麼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出現的、會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痛。

三叉神經是支配臉部最重要的感覺神經,因為發作時多伴有患側面肌抽搐,所以國外又將其稱為「痛性抽搐」。

基本上,它屬於頑固型的神經病變性疼痛,診斷雖容易,但治療不一定容易,不同病人對藥物或手術的治療反應往往有很大差異,再加上常會反覆發作,病人誤以為治不好,造成極大的困擾,過去還曾有病人因而自殺的新聞報導。

三叉神經痛的病因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相當複雜,雖然許多臨床研究及微血管減壓手術報告發現,腦動脈壓迫三叉神經是誘發三叉神經痛的主要原因,但近年來由於電腦影像學技術的進步,已提出更多不同的理論,包括三叉神經脊束核內或中樞其他部位感覺性癲癇樣的放電、動脈硬化引起三叉神經供血不足、多發性硬化或自發性脫髓鞘疾病、家族性三叉神經痛等。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就比較明確了,大多是由於三叉神經節和後根受到附近病變或腫瘤(如:聽神經瘤、三叉神經鞘瘤、腦膜瘤、血管畸形、顱底轉移瘤)或炎性組織(蛛網膜炎、三叉神經炎、顱內結核等)的壓迫和侵犯所致。

正因為影像證據對三叉神經痛的診斷及治療有極大幫助,所以當病人被懷疑是三叉神經痛的時候,儘管是昂貴的顱部磁振造影檢查(MRI),醫師也會按常規開立,以協助擬定最好的治療方針。

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常發生於成年人及老年人,70-80%的病例發生於40歲以上,高峰年齡為50歲以上,並以女性略多,大多數是單側發病,右側多於左側,5%以下為雙側發病。

三叉神經在臉部分成眼支、上顎支及下顎支,分別支配臉部上、中、下的部位(分別為第1、2、3支),最後匯聚於顱內的半月形三叉神經節,故名半月神經節。

臨床上,以第2支、第3支最多,第1支最少,但更多的是合併第2支及第3支的疼痛。

臉部疼痛的特徵及表現典型的三叉神經痛,發作前常無預兆,而是突然出現閃電樣短暫而劇烈的疼痛,感覺為尖銳的、電灼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的劇烈跳痛。

患者常以手掌或毛巾緊按患側臉部或用力擦臉以期減輕疼痛。

有時還會伴隨臉部發紅、皮膚溫度升高、結膜充血、眼淚與唾液分泌增多、鼻黏膜充血、流鼻涕等症狀。

隨著時間拉長,疼痛發作次數漸趨頻繁,在緩解期間也會有低強度的持續性疼痛,這時病人的表現變成長期處於程度不等的慢性臉部疼痛,有時會被診斷為「典型性臉部疼痛」或新的命名「持續原發性臉部疼痛」,在治療上就更加困難了。

因為病人可能會在三叉神經分布的某小區塊特別敏感,一接觸就誘發疼痛,稱為「觸發點」,所以下頜動作、碰到冷熱水,以及刷牙、吃飯、談話或洗臉等日常動作,都會成為很痛苦的刺激,嚴重者亦可能通宵頻繁發作以致不能成眠或睡後痛醒。

這樣的疼痛已經完全影響生活品質,病人合併憂鬱、焦慮,甚至出現自殺念頭的情況很常見,必須馬上安排積極治療。

易與三叉神經痛混淆的疾病三叉神經痛的診斷常常依賴臨床症狀、過去病史及治療史,至於X光、血液檢查或理學檢查的幫助不大。

最重要的是顱部的MRI,除了可以診斷血管壓迫性的原發性疼痛,還可以排除其他繼發性的三叉神經痛及顱底腫瘤,並了解血管變異程度及手術難度等訊息。

其他有些誘發電位的檢查,也可以提供部分的證據。

前文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