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大裂谷 | 裂谷成因
形成這個裂谷。
那時候,這一地區的地殼處在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出現抬升現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正是在這種張力的作用之下,地殼發生大 ...導覽近期變更隨機頁面新手上路新頁面優質條目評選目錄1探險家命名2形成原因2.1東支裂谷帶2.2西支裂谷帶3人類起源4地球傷痕5裂谷湖泊5.1簡介5.2維多利亞5.3坦噶尼喀5.4馬拉維5.5奇山5.6地理位置5.7植被6裂穀草原6.1馬塞馬拉國家公園6.2塞倫蓋蒂國家公園7未來命運8探索發現9相關圖書9.1基本信息9.2內容簡介10視頻10.1東非大裂谷相關視頻11參考文獻繁體不转换简体繁體45.152.208.204建立帳號登入工具閱讀檢視原始碼特殊頁面頁面資訊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非大裂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事實揭露揭密真相前往:導覽、搜尋東非大裂谷原圖鏈接來自海外風情的圖片東非大裂谷(EastAfricanGreatRiftValley)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
當乘飛機越過浩翰的印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時,從機窗向下俯視,地面上有一條碩大無比的「刀痕」呈現在眼前,頓時讓人產生一種驚異而神奇的感覺,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亦稱「東非大峽谷」或「東非大裂谷」。
這條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1/6的大裂谷,氣勢宏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1],古往今來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目錄1探險家命名2形成原因2.1東支裂谷帶2.2西支裂谷帶3人類起源4地球傷痕5裂谷湖泊5.1簡介5.2維多利亞5.3坦噶尼喀5.4馬拉維5.5奇山5.6地理位置5.7植被6裂穀草原6.1馬塞馬拉國家公園6.2塞倫蓋蒂國家公園7未來命運8探索發現9相關圖書9.1基本信息9.2內容簡介10視頻10.1東非大裂谷相關視頻11參考文獻探險家命名東非大裂谷的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最深達2000米,寬30-100千米,全長6000千米,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由探險家約翰·華特·古格里所命名。
形成原因形成這個裂谷。
那時候,這一地區的地殼處在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出現抬升現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正是在這種張力的作用之下,地殼發生大斷裂,從而形成裂谷。
由於抬升運動不斷的進行,地殼的斷裂不斷產生,地下熔岩不斷的湧出,漸漸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
高原上的火山則變成眾多的山峰,而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為大裂谷的谷底,總長6400千米。
阿拉伯半島原圖鏈結來自無憂文檔的圖片馬達加斯加島原圖鏈結來自新浪博客的圖片馬拉維湖原圖鏈結來自搜狐網的圖片東非大裂谷下陷開始於漸新世,主要斷裂運動發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錯動時期從上新世一直延續到第四紀。
北段形成紅海,使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分離;馬達加斯加島在幾條活動裂谷擴張作用下,也與非洲大陸分裂開。
裂谷分支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分為東西兩支[2]。
東支裂谷帶東支裂谷是主裂谷,沿維多利亞湖東側,向北穿越坦桑尼亞中部的埃亞西湖、納特龍湖等,經肯尼亞北部的圖爾卡納湖以及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的阿巴亞湖、茲懷湖等,繼續向北直抵紅海,再由紅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約旦谷地,全長近6000千米。
這裡的裂谷帶寬約幾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較平坦。
裂谷兩側是陡峭的斷崖,谷底與斷崖頂部的高差從幾百米到2000米不等。
西支裂谷帶大致沿維多利亞湖西側由南向北穿過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爾伯特湖等一串湖泊,一直到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附近,向北逐漸消失,規模比較小,全長1700多公里。
東非裂谷帶兩側的高原上分布有眾多的火山,如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山、尼拉貢戈火山等,谷底則有呈串珠狀的湖泊約30多個。
這些湖泊多狹長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3]南北長670千米,東西寬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狹長的湖泊,平均水深達1130米,僅次於北亞的貝加爾湖為世界第二深湖。
人類起源東非大裂谷是人類文明最古老的發源地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期,在東非大裂谷東支的西側、坦桑尼亞北部的奧杜韋谷地,發現了具史前人的頭骨化石,據測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萬年,這具頭骨化石被命名東非勇士為「東非人」。
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圖爾卡納湖畔,發掘出一具生代已經有290萬年的頭骨,其牲與現代人十分近似,被認為是已經完
那時候,這一地區的地殼處在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出現抬升現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正是在這種張力的作用之下,地殼發生大 ...導覽近期變更隨機頁面新手上路新頁面優質條目評選目錄1探險家命名2形成原因2.1東支裂谷帶2.2西支裂谷帶3人類起源4地球傷痕5裂谷湖泊5.1簡介5.2維多利亞5.3坦噶尼喀5.4馬拉維5.5奇山5.6地理位置5.7植被6裂穀草原6.1馬塞馬拉國家公園6.2塞倫蓋蒂國家公園7未來命運8探索發現9相關圖書9.1基本信息9.2內容簡介10視頻10.1東非大裂谷相關視頻11參考文獻繁體不转换简体繁體45.152.208.204建立帳號登入工具閱讀檢視原始碼特殊頁面頁面資訊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非大裂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事實揭露揭密真相前往:導覽、搜尋東非大裂谷原圖鏈接來自海外風情的圖片東非大裂谷(EastAfricanGreatRiftValley)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
當乘飛機越過浩翰的印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時,從機窗向下俯視,地面上有一條碩大無比的「刀痕」呈現在眼前,頓時讓人產生一種驚異而神奇的感覺,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亦稱「東非大峽谷」或「東非大裂谷」。
這條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1/6的大裂谷,氣勢宏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1],古往今來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目錄1探險家命名2形成原因2.1東支裂谷帶2.2西支裂谷帶3人類起源4地球傷痕5裂谷湖泊5.1簡介5.2維多利亞5.3坦噶尼喀5.4馬拉維5.5奇山5.6地理位置5.7植被6裂穀草原6.1馬塞馬拉國家公園6.2塞倫蓋蒂國家公園7未來命運8探索發現9相關圖書9.1基本信息9.2內容簡介10視頻10.1東非大裂谷相關視頻11參考文獻探險家命名東非大裂谷的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最深達2000米,寬30-100千米,全長6000千米,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由探險家約翰·華特·古格里所命名。
形成原因形成這個裂谷。
那時候,這一地區的地殼處在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出現抬升現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正是在這種張力的作用之下,地殼發生大斷裂,從而形成裂谷。
由於抬升運動不斷的進行,地殼的斷裂不斷產生,地下熔岩不斷的湧出,漸漸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
高原上的火山則變成眾多的山峰,而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為大裂谷的谷底,總長6400千米。
阿拉伯半島原圖鏈結來自無憂文檔的圖片馬達加斯加島原圖鏈結來自新浪博客的圖片馬拉維湖原圖鏈結來自搜狐網的圖片東非大裂谷下陷開始於漸新世,主要斷裂運動發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錯動時期從上新世一直延續到第四紀。
北段形成紅海,使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分離;馬達加斯加島在幾條活動裂谷擴張作用下,也與非洲大陸分裂開。
裂谷分支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分為東西兩支[2]。
東支裂谷帶東支裂谷是主裂谷,沿維多利亞湖東側,向北穿越坦桑尼亞中部的埃亞西湖、納特龍湖等,經肯尼亞北部的圖爾卡納湖以及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的阿巴亞湖、茲懷湖等,繼續向北直抵紅海,再由紅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約旦谷地,全長近6000千米。
這裡的裂谷帶寬約幾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較平坦。
裂谷兩側是陡峭的斷崖,谷底與斷崖頂部的高差從幾百米到2000米不等。
西支裂谷帶大致沿維多利亞湖西側由南向北穿過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爾伯特湖等一串湖泊,一直到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附近,向北逐漸消失,規模比較小,全長1700多公里。
東非裂谷帶兩側的高原上分布有眾多的火山,如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山、尼拉貢戈火山等,谷底則有呈串珠狀的湖泊約30多個。
這些湖泊多狹長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3]南北長670千米,東西寬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狹長的湖泊,平均水深達1130米,僅次於北亞的貝加爾湖為世界第二深湖。
人類起源東非大裂谷是人類文明最古老的發源地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期,在東非大裂谷東支的西側、坦桑尼亞北部的奧杜韋谷地,發現了具史前人的頭骨化石,據測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萬年,這具頭骨化石被命名東非勇士為「東非人」。
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圖爾卡納湖畔,發掘出一具生代已經有290萬年的頭骨,其牲與現代人十分近似,被認為是已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