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 | 人類 皰 疹 病毒 第 八型

HHV-8作為一種新的DNA腫瘤病毒,可引起上皮細胞、內皮細胞及淋巴細胞的增生和轉化,最終導致腫瘤的形成。

此病毒可能通過兩種機制發揮致癌作用。

第一,病毒 ...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人類皰疹病毒(humanherpesvirus,HHV)6,7,8型是近十年發現的皰疹病毒,臨床致病範圍廣。

HHV-6,7型是引起幼兒急疹和高熱驚厥的重要病因。

HHV-8型是卡波濟肉瘤的致病因子,並與愛滋病相關性淋巴系統腫瘤的發生直接相關。

HHV-6,7,8型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新病毒。

目錄1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病因2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症状3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診斷3.1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檢查化驗3.2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鑒別診斷4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併發症5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西醫治療6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護理7參看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一)發病原因1.HHV-6美國Salahuddin等於1986年從6例各種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s)中分離出一種新病毒。

其後的研究證明其基因構型與人類皰疹病毒特別是與CMV有66%同源性,屬於β-皰疹病毒科,於1987年定名為HHV-6。

HHV-6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態特徵,病毒顆粒呈圓形,由162個殼粒組成20面體對稱的核衣殼,直徑90~110nm;外面由皮質粒組成皮質層,厚約20~40nm;最外面覆蓋一層脂質膜,表面有不規則糖蛋白突起。

核心是線狀雙鏈DNA纏繞在一核心蛋白周圍形成軸絲;成熟釋放的病毒顆粒直徑180~200nm。

HHV-6的基因組為163~170kb,能編碼70多種產物,包括早期即刻蛋白IE-A和IE-B。

在電鏡下無法將HHV-6與其他皰疹病毒區分開。

但可用DNA雜交、PCR或用HHV-6特異的多克隆或單株抗體以免疫熒光抗體法將其與其他皰疹病毒區別開。

HHV-6雖然與皰疹病毒屬中的巨細胞病毒最接近,但這兩種病毒之間沒有抗體交叉反應性。

2.HHV-7Frenkel等於1990年首次從一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細胞中分離出HHV-7。

此後又從一患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體內分離出該病毒。

病毒顆粒直徑約為200nm。

HHV-7有囊膜。

與HHV-6,CMV同屬於β-皰疹病毒科。

基因研究顯示HHV-7與HHV-6和HCMV的DNA同源性較高。

HHV-7可在臍帶血單核細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細胞中培養,方法類似HHV-6。

此病毒也常存在於健康成人的唾液中。

3.HHV-8Chang等於1994年用PCR方法從合併卡波濟肉瘤(KS)愛滋病患者的肉瘤組織中發現HHV-8DNA。

當時將這種與某些皰疹病毒具有很高同源性的病毒命名為KS相關皰疹病毒(KSHV),後更名為HHV-8。

HHV-8的形態學特性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是最大的皰疹病毒,其DNA為270kb。

(二)發病機制它們的共同特性是對淋巴細胞具有親嗜性。

HHV-6有2種變型(variant),變型A和B。

兩種變型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在最保守的基因為95%~99%,而在差異最大的部位則有75%。

有人提出HHV-6的這兩種變型應當被列入兩種不同的屬。

不同變型在引起兒童或成人感染方面的親嗜性可能不同。

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HHV-6在人類引起原發感染,並在感染消退之後,該病毒的基因組可在宿主細胞內長期潛伏存在。

此病毒有若干糖蛋白,其中gH糖蛋白可能在該病毒進入細胞引起感染以及使受感染細胞融合中起主要作用。

HHV-7對T淋巴細胞有很強的親嗜性。

基因分析表明HHV-8屬於γ-2皰疹病毒屬中的一個成員,是該屬中惟一可感染人類的病毒。

如果從愛滋病患者B淋巴細胞中檢測到HHV-8,則預示患者可能要發生KS。

HHV-8感染可發生於所有類型的KS患者,該病毒除可以感染B淋巴細胞外,還可以感染KS肉瘤組織的間質細胞、紡錘體細胞等。

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症状1.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