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時代肺癌的全方位治療策略 | 鱗狀上皮癌肺癌

肺腺癌標靶治療的適應症. 「如果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的患者不適合標靶治療,那誰適合呢?」 最早的標靶 ...最新消息News&Message首頁最新消息醫療新聞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時代肺癌的全方位治療策略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公告訊息獲獎專區感恩心曲影片專區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時代肺癌的全方位治療策略2020/3/26慢性咳嗽肺癌肺部電腦斷層掃描標靶治療肺腺癌精準醫療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暨重症系一般內科李嘉翔醫師慢性咳嗽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本身是老菸槍的張先生,回想起兩年前,因為咳嗽咳了半年,起初天真地以為只是長期抽菸導致的慢性支氣管炎,就不太理會,直到有一天被子女們勸來門診,想做個胸腔X光檢查。

我問一旁跟著查房的實習醫學生:「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聚精會神地看了又看,說:「好像右邊上面有一個腫塊。

」我點了點頭,繼續說明張先生的胸腔X光檢查。

他的腫塊在這張胸腔X光檢查是明顯的,然而,胸腔X光檢查對於一些小病灶並不容易察覺,此外胸腔X光檢查也存在著一些死角。

想要做進一步更詳細的檢查,就得要靠肺部電腦斷層掃描。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的適應症「那是不是說只要擔心有問題,就可以要求做電腦斷層呢?」學生好奇地問著。

有一個長達10年的大型研究顯示,肺癌的高風險族群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做肺癌的篩檢能夠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這項研究的高風險族群主要是針對55~74歲的重度抽菸者(即抽菸每天1包,超過30年,或是每天2包,超過15年),現在仍在抽菸或是戒菸小於15年。

但是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來做篩檢存在著許多爭論,像是到底誰比較適合?抽菸對於罹患肺癌的風險眾所周知,但在台灣,許多肺癌患者並沒有抽菸。

其他容易罹患肺癌的風險,例如:二手菸、三手菸、肺癌家族史、烹飪油煙、肺結核病史或是一些特殊的環境暴露(例如:PM2.5空氣汙染),是否一樣具有篩檢的意義?此外,開始篩檢的年齡?篩檢之後若發現異常,要如何追蹤?篩檢是否會造成過度暴露於輻射照射?這些一連串的問題是否會為民眾帶來不必要的焦慮或是過度的治療呢?所以台灣的胸腔醫學會、放射線醫學會與全國各大醫學中心正進行相關的研究案,相信再過不久,會出現比較明確的證據。

不是所有肺癌都可以接受標靶治療「李醫師,我先生真的不能開刀嗎?」焦急的張太太問我。

張先生後續的肺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腫瘤的大小有3公分,但是縱膈腔的淋巴結也有腫大。

因為病灶靠近中間的支氣管而且有淋巴結病灶,我們隨即安排支氣管鏡檢查右上肺與淋巴結病灶。

病理報告出來,結果不意外,是「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這是抽菸患者罹患肺癌最常表現的組織型態啊!我隨即安排正子攝影與腦部核磁共振,確定沒有轉移病灶,趕緊請胸腔外科的林醫師評估是否可以開刀。

「我擔心可能開不乾淨。

建議先做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看是否能讓腫瘤縮小再來開刀。

」林醫師嚴肅地說著。

「不是有標靶治療嗎?」學生疑惑地問著。

標靶治療對於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治療效果極差,在健保的制度下,除了手術與放射線治療以外,大概只剩化學治療了。

健保給付免疫治療有條件限制學生邊聽邊拿起手上的手機找尋資料,馬上查到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及PD-L1抑制劑於2019年4月1日生效。

阻斷PD-1或PD-L1這套免疫系統,的確能讓少許比率的肺癌有機會被T-淋巴球殲滅。

雖然國外臨床試驗在第一線治療或是復發後的治療都有好處,但是目前健保的治療是有條件限制的:患者不適合化學治療且沒有EGFR/ALK基因異常。

或是接受含有鉑金類的化學治療後又復發的鱗狀上皮癌患者。

或是接受含有鉑金類和紫杉醇類的化學治療又復發的非小細胞癌患者且沒有EGFR/ALK基因異常才有機會去申請。

病人體力一定要好(ECOG≦1)、心肝腎功能不能太差。

最重要的是病人生物標記(PD-L1)要夠高。

目前實際上可能受惠於免疫治療的肺癌患者並不多,更何況幾年前這些藥物都是自費治療,藥物的治療也要2-3個月效果才看得出來,都不如標靶藥物來的立竿見影。

肺腺癌標靶治療的適應症「如果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的患者不適合標靶治療,那誰適合呢?」最早的標靶治療是所謂的表皮生長因子酪胺酸酶抑制劑(EGFR-TKI),我在學生時代就曾聽過不抽菸的東方女性患有肺腺癌,使用這一類的標靶治療效果超級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