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 | 崩中 帶 下

崩漏是指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前者稱崩中,後者稱漏下,崩與漏出血情況雖不同,但二者常相轉化,故概稱崩漏。

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功能性子宮出血」。

中醫認為本病為 ...崩漏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崩漏崩漏,病證名。

見《濟生方》。

亦名崩中漏下。

是指月經周期、經期、經量嚴重失常的病證。

經血非時而下,並量多如注,謂之崩、崩中或經崩;淋漓不斷謂之漏、漏下或經漏。

崩漏在發病過程中常互相轉化,如崩血漸少,可能致漏,漏勢發展又可轉變為崩,故臨床常以崩漏並稱。

本病以青春期婦女、更年期婦女多見。

多因血熱、氣虛、肝腎陰虛、血瘀、氣鬱等損及沖任,沖任氣虛不攝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為先,以防暈絕虛脫,待血少或血止後,可審因論治,亦即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

參見血崩、漏下條。

目錄1基本概述2臨床表現2.1併發症3病因病機4診斷檢查5治療方法5.1西醫治療5.2中醫治療6預防辦法7食療保健8保胎要領9參看基本概述崩漏(metrorrhagiaandmetrostaxis)是指婦女非周期性子宮出血,其發病急驟,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為「崩」;病勢緩,出血量少,淋漓不絕者為「漏」。

崩與漏雖出血情況不同,但在發病過程中兩者常互相轉化,如崩血量漸少,可能轉化為漏,漏勢發展又可能變為崩,故臨床多以崩漏並稱。

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多見。

  臨床表現崩漏是婦女非行經期間陰道出血的總稱。

臨床以陰道出血為其主要表現。

來勢急,出血量多的稱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斷的稱漏。

西醫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腫瘤等所出現的陰道出血,皆屬崩漏範疇。

崩漏是婦女月經病中較為嚴重複雜的一個症状。

  併發症(1)貧血:崩漏失血過多,就會出現面色蒼白、唇色淡白、頭暈目眩、精神倦怠、氣短無力、心悸怔仲、失眠多夢、脈象細弱等一系列貧血徵象。

(2)虛脫:崩漏病起,如來勢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虛脫,出現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氣短喘促、脈浮大無根或沉伏不見的危重證候,如不及時搶救則有生命危險。

(3)邪毒感染:表現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帶下稠粘,色黃氣穢或五色並見,伴有煩躁口渴,小便黃,大便於,舌苔黃膩,脈象細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婦女、更年期婦女多見。

多因血熱、氣虛、肝腎陰虛、血瘀、氣鬱等損及沖任,沖任氣虛不攝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為先,以防暈絕虛脫,待血少或血止後,可審因論治,亦即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

  病因病機由情志抑鬱、操勞過度、產後或流產後起居飲食不慎、房事不節等引起沖任二脈功能失調而致。

1.暴崩致脫血崩日久不止,導致臟腑氣血虛脫。

2.氣血兩虛崩漏反覆發作,氣隨血去,導致氣血兩虛。

3.脾腎兩虛素體脾虛或多產房勞傷腎,同時飲食不慎,脾胃受損,脾腎兩虛,統攝無力而致崩漏。

4.肝腎陰虛素體陰虛或大病失血,精血兩虧,沖任失養而致。

5血熱妄行素體陽盛或情志不暢,郁而化火,傷及沖任。

6.氣滯血瘀肝鬱氣滯,久滯血瘀,瘀阻胞宮,新血不得歸經,離經之血妄行而致。

  診斷檢查臨床對以崩漏為主症的病種尚未確定時,可以崩漏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論治。

辨病思路:1.崩漏病特指月經周期紊亂,陰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

多見於青春期、更年期婦女,檢查未發現腫瘤等病變。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現陰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1)陰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捫及腫塊者,多為石瘕。

(2)確診妊娠,陰道出血,可見於胎漏或異位妊娠。

(3)產後陰道出血,量多者分為新產出血、血崩、晚期產後出血;量少淋漓不盡者,為產後惡露不絕。

(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熱者,應考慮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5)周期性於兩次月經中間(即氤氳期)出現少量陰道出血,且白帶增多者,為經間期出血。

(6)因損傷所致陰道出血,有損傷原因可查,稱女陰損傷。

(7)伴全身多處出血而出血難止,不發熱者,可能為血溢病。

(8)中老年婦女陰道時有出血,帶下臭穢或夾血絲者,應疑及胞宮癌等之可能。

3.常規婦科。

產科檢查,應作為必備診斷。<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