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 鼻 咽 癌 三期 存活率

鼻咽癌之治療方式不僅需考慮整體的臨床分期,還要考量T、N和M的情形。

一般而言,早期鼻咽癌(如臨床分期I)可單採放射線治療,而臨床分期II、III、IVA則建議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汐止國泰新竹國泰內湖國泰診所霖園集團網站導覽LanguageEnglish日本語简体中文Thai搜尋按鈕搜尋:::首頁 Menu ▾鼻咽癌上一頁首頁民眾服務癌症防治癌症簡介鼻咽癌返回癌症防治返回癌症簡介鼻咽癌耳鼻喉科 張燕良醫師放射腫瘤科 雷德醫師、粘心華醫師修 簡介鼻咽又稱鼻腔後區,正好位在鼻腔的後方,前以後鼻孔與鼻腔相通,其上方為顱底,以頭顱骨與腦部相隔,兩側為耳咽管之開口區,藉此耳咽管,鼻咽可與中耳腔相連通,其後方則為頭顱枕部和脊椎骨區,下方以軟顎為界,和口咽相通。

鼻咽癌則是指源自於鼻咽部覆蓋粘膜的上皮細胞癌。

 流行病學鼻咽癌在中國大陸長江以南沿海各省有較高的發生率,台灣居民的祖先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因此台灣也是發生鼻咽癌的高危險區。

根據我國2011年至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好發年齡群趨勢穩定約為50歲左右。

依據我國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該年初次診斷鼻咽癌的個案計有1525人,佔當年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37%。

發生率的排名為於男性的第13位,女性18位。

發生年齡中位數男性為52歲,女性為57歲。

該年死因為鼻咽癌者計619人。

鼻咽癌的致癌原因比較有關係而較常被提及的有種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三種,其中在種族遺傳因素方面,華人的鼻咽癌被公認發生率最高,縱使是移居國外的第二代,仍比當地人發生機率高,更讓我們不能不小心。

而臨床上也發現鼻咽癌頗有家族集簇性,鼻咽癌患者第一等親之內罹患鼻咽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0倍,除了遺傳因素造成這種家族集簇性之外,親屬間具共同的環境因素也是原因之一。

至於環境因素則種類繁多,不易有共同一致的結論。

較常被提及的為含硝化物的醃漬鹹魚,以及較常耳聞的菸、酒、檳榔等,在鼻咽癌的致癌因子方面,則不若肺癌、口腔癌顯著。

在EB病毒感染方面,目前仍是熱門的研究題材,雖未達部份學者所云「鼻咽癌EB病毒病因說」的程度,但「鼻咽癌EB病毒關連說」則是不容否認的,臨床上,抗EB病毒抗體力價的測定,不僅目前用來做診斷的輔助工具,在鼻咽癌的篩檢、治療後追蹤及預後的判斷上,都有重要的利用價值。

 臨床症狀臨床上為了方便起見,將鼻咽癌的徵候和症狀分為六大群,即一、頸部淋巴病變,二、頭頸區域疼痛,三、鼻部或口部的出血,四、鼻腔、鼻竇及鼻咽症狀,五、耳部症狀,六、神經症狀。

頸部淋巴病變是最早、最常出現的臨床表現,估計30%~40%的病患是以頸部淋巴病變為初發症狀,而在病患就診時,頸部淋巴病變更是高達70%~80%。

頭頸區域疼痛常以頭痛的型式表現,尤其是發生於單側的偏一側的頭痛。

鼻咽癌富含血管且易出血,所以鼻部或口部的出血是頗為常見的,尤其是鼻咽癌表面發生潰瘍時,通常病患會於早晨第一口痰中帶血絲,偶而輕度鼻出血或鼻涕帶血絲,但罕有以大量鼻出血的方式表現。

鼻腔、鼻竇及鼻咽症狀則類似鼻炎或鼻竇炎的臨床表現,如鼻塞、鼻漏、鼻涕倒流、鼻音過重、嗅覺減低等等。

耳部症狀則以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等為主,主要是因耳咽管功能受到腫瘤影響。

在神經症狀方面,由於解剖學上的因素,顱神經方面,以第五(三叉神經)、六(外旋神經)和十二(舌下神經)對顱神經為主,第五對顱神經受侵犯會出現顏面麻木感,第六對顱神經受侵犯則出現複視,第十二對顱神經受侵犯則舌頭會運動麻痺、萎縮。

除顱神經外,脊髓神經、自主神經等也都有可能被侵犯。

 診斷方法藉由病史和臨床表現,可以得到鼻咽癌的臆斷,再經由耳鼻喉理學檢查、硬式或軟式內視鏡檢查、電腦斷層檢查及磁振掃描等影像檢查,可以讓位於鼻咽部的鼻咽癌變化無所遁形,雖也有人用鼻咽部的抹片檢查,但最正確的診斷方法仍是鼻咽切片病理檢查,而血液抗EB病毒抗體測定則有助於早期診斷,且血漿中EB病毒的DNA(去氧核糖核酸)濃度可以作為鼻咽癌病人存活率的獨立因子。

所以理學檢查結合影像學的檢查及血清EB病毒抗體測定可偵測鼻咽癌患者有無局部區域復發或肝、肺、骨骼等處遠隔轉移的可能性。

 分類鼻咽癌之分類可依病理組織學、臨床表現方式、腫瘤形態等加以分類。

以臨床表現方式而言,可分上升型、下降型和混合型,上升型鼻咽癌主要侵犯方式為顱內侵犯,臨床表現以顱神經麻痺為主,下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