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植體周圍炎 | 植體周圍炎預防

首頁 /  蒔美專欄智庫 /  蒔美植牙智庫 /  淺談植體周圍炎淺談植體周圍炎雖然人工植牙已經日漸普及,也有很高的長期存活率。

但植牙並非完全無後顧之憂,和自然牙相比,金屬材質的植體雖可以免除蛀牙的問題,但如果照顧不當,或暴露於其他危險因子,植體仍是由牙肉和骨頭包覆,周圍的組織還是會生病,常見的植牙併發症,稱作「植體周圍疾病」(peri-implantdiseases),它就像是植牙的牙周病一樣,初期發現,好好接受治療,多半能有效改善,但嚴重時會對已形成的骨整合產生破壞,甚至在某些及嚴重的狀況中,移除植牙也是治療選項。

根據研究,植體周圍炎的發生率約為10%(1),數字並不算低,植體周圍炎可說是人工植牙的殺手,這篇文章將和您分享,這項疾病的成因、預防與治療方式。

植體周圍疾病一破壞程度分為兩類:「植體周圍黏膜炎」與「植體周圍炎」植體周圍疾病分為兩種,初期為「植體周圍黏膜炎」(peri-implantmucositis)」,在這個階段僅有植體周圍的組織發炎,病灶尚未破壞到骨頭,只要能早期發現並妥善地接受治療,按醫囑執行口腔清潔,這個階段狀況還是可逆、可回復的。

但如已發展為「植體周圍炎」(peri-implantitis),則代表不只軟組織發炎,也開始有骨流失現象,此階段為不可逆性,也通常需要透過手術才能治療。

植體周圍疾病的成因1・細菌是關鍵致病因子:引起植體周圍疾病的原因很多,關鍵還是細菌。

主要的致病菌為革蘭氏陰性厭氧菌(gram-negativeanaerobicbacteria)、其他牙齦下發現的菌叢還包括了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簡稱SA)、還有一些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EB病毒(Epstein-Barrvirus)。

雖然致病菌種和牙周病類似,但比起自然牙,植體對細菌的抵禦力較弱,一旦發生植體周圍炎,病程比牙周病發展更快、破壞性也更強、更廣,治療起來往往也比較不容易。

2・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牙結石是細菌的堡壘,含有很多毒素,長期累積,會刺激牙齦,造成牙齦發炎。

植牙就像自然牙一樣,必須好好清潔保養,長期缺乏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牙結石與牙菌斑將在植牙周圍附著滋生,造成組織發炎,尤其經過特殊處理的粗糙表面、牙冠連接處、人工牙根與牙齦的交界處都是細菌容易大量增生堆積的區域。

3・角化粘膜不足牙齦呈現略粉紅色的部份,稱作「角化牙齦」,它可以有效的對抗刷牙的力量,但缺牙後「角化牙齦」會慢慢萎縮,導致植牙有後續保養與清潔方面的問題。

此外牙肉可以抵擋細菌侵犯,避免食物殘渣掉入牙齦溝。

角化牙齦不足,將導致細菌更容易侵犯到植體,產生一些植體周圍的發炎現象。

因此植牙前必須評估角化牙齦的厚度,一般來說至少要2mm以上,否則便須進行補肉,移植軟組織以增寬萎縮的角化牙齦。

4・吸菸香菸含有尼古丁,會減少血液循環,讓多核性白血球的抵禦病菌的功能減弱,牙周組織變容易發炎,遭受破壞。

吸菸與牙周病及植體周圍炎有顯著正相關,根據文獻,吸菸者罹患植體周圍炎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1倍(2),尤其是一天抽超過一包菸的患者,罹患嚴重牙周病或發生植體周圍炎的機率將高出許多。

5・牙周病史自然牙的牙周病與植體周圍炎致病菌相似,如果患者牙周病控制良好,植牙成功率與一般人相近,但病況控制不穩定的患者,讓植體浸潤在大量細菌中,發生植體周圍炎的機率必然較高。

一份文獻指出,植體周圍炎的盛行率,有牙周病史的患者比起無牙周病史的健康民眾高出許多,前者為28.6%,後者為5.8%。

(3)除了植牙前需接受牙周治療將病況嚴格控制外,植牙成功後也必須持續追蹤治療。

6・殘留的假牙黏著劑與製作不良的贋復物:人工植牙的結構大致是,人工牙根上裝支台齒,再鎖上或黏上假牙。

如採黏著的方式進行,假牙贗復完成後仍會有殘留黏著劑(residualcement)的可能性,黏著劑的粗糙表面會使細菌容易堆積,進而引發牙肉與骨頭發炎。

雖然許多文獻指出人工植牙的固定假牙採「黏著式」或「螺絲固持式」對植牙的長期成功率沒有明顯影響(4),但由於黏著劑在X光下無法判讀,如擔心殘留的隱憂,可與醫師討論是否製作「螺絲固持式」的假牙。

此外設計不良、密合度不佳的贋復物,也可能導致細菌滲漏、引起發炎發應,因此務必慎選專業度高,經驗豐富的植牙專科醫師,而像all-on-4全口速定重建這類的複雜手術,更需要有專業的假牙醫師為您把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