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318期 | 麻瘋病台灣

樂生今昔. ◎張瓊齡. 《樂生的世界》‧之一 在台灣,痲瘋屬法定報告傳染病。

民國五十一年,台灣省政府頒布痲瘋病 防治規則,明訂全省的痲瘋病患,其登記、 ...▲專題報導|上一頁||下一頁||上一層||回首頁|樂生今昔◎張瓊齡《樂生的世界》‧之一 在台灣,痲瘋屬法定報告傳染病。

民國五十一年,台灣省政府頒布痲瘋病防治規則,明訂全省的痲瘋病患,其登記、管理、巡迴醫療、衛生教育及防治宣導,都由樂生療養院統籌辦理﹔將我國近代的麻瘋醫療帶入正軌。

近年來,在政府及民間醫療機構的努力下,痲瘋病已能有效地控制。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一年至今,本省新增病患只有一人,在這樣的情勢下,「樂生院」早已不再收納新病患。

現階段,「樂生」的時代任務已降至最低,應被視為一個歷史產物──那是幾百個人,用他們一生最後的歲月,將人類六千年的痲瘋病血淚史,在台灣這個地方,活生生的示現出來……「樂生」,是麻瘋病患聚居的所在。

打從昭和五年(民國十九年)的「癩病療養所樂生院」,五棟病房收容患者百餘人起﹔民國三十四年改名稱為「台灣省立樂生療養院」,四十二棟病房收納患者達九百餘人﹔到如今,六十一棟病房,包括掛名未住的患者,尚有六百多人。

◆過去──因應時代需要而產生的收容、隔離機構早年,當對治痲瘋病的特效藥D.D.S.尚未發明,醫界對於此病的傳播、預防、治療方式也尚無定見之時,社會對於越來越多被發現罹患痲瘋病的患者的處置方式,是經由官方的力量,設立一所收容機構,將近些人嚴格強制地與社會隔離開來。

以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一般人對於防範疾病通俗的見解下,為了保障絕大多數「健康人」的「安全」,剝奪掉幾百個病因不明的慢性傳染病患的自由,以求安定「健康人」的心,此種方式別說是站在醫療保健的立場,單是站在政治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隔離政策」是一項必然的措施。

身處在那樣的時空裏,已發病且被發現的痲瘋病患,注定要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因此,昔日的「樂生」,就是個基於時代要求,所形成的時代產物。

◆現在──因時代需求的轉變而成為痲瘋病患專屬的養老場所然而,時勢所趨,政府衛生行政單位以及長期為本省痲瘋患者投注心力的基督教醫療體系,配含著醫學界研發出的有效藥劑,以及對於痲瘋病傳染方式的進一步了解,並有醫護人員長期與患者接觸卻未被感染的實證經驗為基礎──民國四十八年之後,對於新發現病患,採取「在家門診治療」方式,也就是派遣醫護人員到病患家中看診,或由病患親至專門醫院持續門診治療。

通常,一般病人在用藥兩天後,即由開放性病人轉為非開放性病人──此時的病人本身雖帶菌,卻不會傳染給他人。

而根據國際痲瘋病救濟協會宣布的最新決議,痲瘋患者只要依照指示,持續用藥兩年,兩年期限一到,方一律終止給藥──因為依據實驗顯示,即使此時病人仍帶菌,然而終止用藥之後,病菌會逐漸減少至最低程度。

去年,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本省新增病患的人數是「零」,今年,截至目前為止,也只有一位新病患。

這樣的結果顯示,在今天,只有那些未被發現、未接受任何治療,且帶有極大病菌的病患,才有可能在長期相處的情況下,對那些本身先天免疫能力弱的人,造成傳染﹔然而,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以上的一般健康人,身上都有抵抗痲瘋分枝桿菌的免疫能力,因此即使被感染,也不會成為痲瘋病患。

在這樣的情勢下,「樂生院」早已不再收納新病患,目前住院的患者,院齡絕大多數在四十年以上,有兩位甚至已達六十年。

今日的「樂生」,雖然依舊負擔些許時代任務,因為畢竟痲瘋病在台灣並未絕跡,但其時代意義已降至最低﹔現階段,它應被視為一個歷史的產物,那是幾百個人,用他們一生最後的歲月,將人類六千年的痲瘋病血淚史,在台灣這個地方,活生生地示現、見證出來。

◆未來──將不再是專門為麻瘋病患而保留的一片天地還住在「樂生」的最後這批人,隨著他們的年老逝去,終有一天,「樂生」這個歷史的產物,也要成為歷史的陳跡。

就算痲瘋病不會從世上絕跡吧!但是,今後在台灣的患者,絕少有人會再像這批人一樣,只因為患了痲瘋,就要大半輩子與世隔絕,被迫聚居在一處,非要在同病相憐的病友之間,才能坦然地保有一分身為人的尊嚴與誠摯的情誼。

不久的將來,這個療養院的所在地,會因應時代的需求,重新地規劃再利用,也許仍有部份的病患在此頤養天年,卻再也不會是純然為痲瘋患者而保留的天地。

能夠告別「樂生」,重回社會的人,多已不在院內了﹔留下來的人,「回不回社會」這個問題,在這個時候,對他們來說,也談不上是什麼重要的事。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