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之藥物治療探討/陳俊源、陳淑梅 | 產後大出血藥物

136冊Vol.34 No.3Sep. 30 2018中華民國一○七年九月三十日出版產後出血之藥物治療探討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藥劑科藥師陳俊源、陳淑梅摘要產後出血可發生在陰道自然生產或剖腹產後,為一產科急症,也常導致產婦死亡。

本文主要以案例介紹產後出血之處置,主要陳述為藥物治療。

Oxytocin和ergonovine為傳統治療產後出血之第一線藥物,當設備不足、注射途徑無法執行或產婦有ergots藥品使用禁忌時,無論是在預防或治療產後出血,misoprostol是被最常選擇之藥品。

產後出血早期給予tranexamicacid可降低整體出血死亡率、及須進行剖腹手術之機率。

對於難治性產後出血患者,rFVIIa則保留於對標準療法無反應之具凝血病變的患者使用。

關鍵字:postpartumhemorrhage(PPH)、uterotonicagents、tranexamicacid、RecombinanthumanactivatedfactorVII壹、前言產後出血可發生在陰道自然生產或剖腹產後,為一產科急症,也常導致產婦死亡。

雖然高收入國家的產後出血的死亡絕對風險較低收入國家低很多,但產後出血都是兩者產婦死亡率的前五大原因之一1。

對於產後出血,及時的診斷、適當的資源和處置對於防止死亡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以案例介紹產後出血,討論不同子宮收縮劑在產後出血的使用,並探討其他治療藥物的臨床應用。

貳、病例簡介個案潘女士,21歲女性,懷孕38週1天,按時規律產檢無異常,於2017年8月4日凌晨04:50因下腹部疼痛三小時,由家屬陪同步入本院產房。

潘女士為第二次懷孕,已有一子(G2P1),體溫:36.6℃、脈搏:80/min、血壓:123/68mmHg,胎心宮縮監護(cardiotocography)顯示規則性3分鐘一次子宮收縮,子宮頸口(cervicalos)張開寬度4公分(兩指),子宮頸變薄程度(Effacement)60%,胎頭位置位於兩坐骨棘連線之上一公分(Station:-1),未現血,羊水未破,故醫囑辦理入院待診。

06:40血液檢查報告HGB:7.1g/dL、HCT:24%(表一),呈現貧血,醫囑紅血球濃厚液(packedredbloodcells,PRBC)4單位輸注。

潘女士在09:32陰道分娩自然生產一女嬰後,10:16轉至病房進行產後護理照護,因產後惡露(lochia)增加,共失血約1090毫升,醫囑處置為給予PRBC4單位輸注、按摩子宮幫助惡露排出、給予藥物(tranexamicacidinj250mg/5mL、oxytocininj10iu/1mL、舌下及肛門使用misoprostoltab200mcg)(表二)、給予陰道紗布捲。

醫師並向家屬病情說明,若無法控制產後出血,可能須進行生產期的子宮切除(peripartumhysterectomy)或須轉診醫學中心以動脈血管栓塞術(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治療。

 表一住院檢驗累積報告(報告時間:2017/8/4,06:40) 表二住院藥歷(不含大瓶點滴輸注液)  潘女士在藥物治療、輸血、醫療監測、護理照護下,8月7日08:09子宮按摩時子宮為硬的,子宮底為臍下2橫指,惡露量少且色紅無血塊,會陰傷口診視無腫脹、瘀斑或滲液,疼痛指數改善由3下降至1。

因病況改善,個案於8月7日09:24醫師准許辦理出院,返家自行監測惡露量之變化。

出院診斷為自然生產及貧血、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早期產後出血。

參、討論一、產後出血產後出血以出血時間來定義,發生在胎兒娩出後24小時之內稱為原發性或早期產後出血(primaryorearlyPPH):發生在24小時至產後12周之間稱為繼發性或晚期、遲發性產後出血(secondary,late,ordelayedPPH)。

本文所述之產後出血為早期產後出血,一般定義為產後24小時內陰道分娩產婦總出血量超過500毫升或剖腹產產婦總出血量超過1000毫升,但也有採用產後血球容積比(hematocrit)較產前減少10%或以臨床失血症狀%至5%2。

在妊娠晚期,子宮動脈的血流量是每分鐘500至700毫升,約佔心臟輸出量的15%,所以分娩後大量出血的可能性很高。

但通常在胎盤分離後,止血機制即啟動,也就是透過子宮肌肉層收縮壓縮供應胎盤床的血管和子宮蛻膜的止血因子引起止血。

這兩種止血機制的異常也常與產後出血之病因相關。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