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研究和神經科學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拓展臨床技能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嬰兒研究和神經科學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拓展臨床技能

作者:(美)JUDITH RUSTIN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01日
ISBN:978751840459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88元

在我們理解嬰兒是如何發展,以及當嬰兒注視母親時他們大腦的哪些部分被激活等方面,嬰兒研究和神經科學已經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但是,這些研究擴展到了實驗室之外了嗎?對於一般的治療師或助人的專業人士來說,患者就坐在他們面前向他們尋求指導,而這些研究又意味著什麽?在這本書里,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和精神分析師Judith Rustin對這些研究加以拆解,揭示了它們在治療室中的應用以及它們的含義。正如我們已然了解的,在照看者和嬰兒之間,指導著他們相互調節的大腦過程—以及伴隨的安全和自我發現的感受—也同樣地發生在臨床工作者和來訪者之間。正如Rustin演示的,這些大腦過程教給我們很多關於治療關系的新知識,並為有效溝通和干預開辟了很多條新的富有創造力的途徑。Judith Rustin是一位持照的臨床社會工作者(LCSW),同時在紐約主體間性精神分析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Sub-jectivity)和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研究中心(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Study Center)擔任教職。Rustin以她超過30年的臨床經驗,就嬰兒研究與互為主體間性系統理論二者的結合領域,以及它們在治療關系和臨床過程中的運用方面,進行寫作和教學。她在紐約市私人執業。

引言第一章 來自嬰兒研究的貢獻:自我-並相互調節第二章 記憶的形式:重修早年體驗第三章 心-身的聯接:針對身體體驗進行工作第四章 恐懼系統:針對焦慮、驚恐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工作第五章 鏡像神經元和共享回路:了解他人的基礎第六章 把新研究和傳統理論編織在一起參考文獻擴展閱讀索引

引言1971年,當我還是一個心理治療訓練項目中受訓的新學員時,我和一個20多歲抑郁的年輕男性George一起掙扎著 。George的治療師是一位資深的督導,這位治療師離開了這家診所後,George被轉介給了我。那時他已經做了3年的治療,每周兩次。我跟George的會談遵循同一個模式:他進來,坐下,然後講述他和妻子最近的爭吵和不快。沒過幾分鍾,他就開始心煩意亂,眼楮被淚水充滿。很快,他就淚流滿面了。我看到並且聽到他的難過,我從言語上談到他的難過,但是我卻什麽都感受不到。我是個相對年輕的臨床工作者,剛從研究生院畢業6年,以往的閱歷也只是兩份在教學醫院里受訓的工作。但是,這種對患者的痛苦沒有絲毫同情或者共情的感覺,對我而言是從未有過的。我感覺我自己出了什麽問題。我是個相對的新手,從一位資深督導級的治療師那里接手,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麽。我試著與George探討不同的可能途徑,以解釋他的痛苦,並激發我對他的自然的共情。在這個議題上經過3個月徒勞無功的努力後,我膽戰心驚地把我的困難告訴了我的督導。幸運的是,我的這位督導既富同情心又善解人意。他告訴我,雖然他認識我的時間不長,但是我這種缺乏真正共情反應的狀況極不尋常。他建議我跟George分享我的這種反應,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麽。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