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快意通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尿路快意通

作者:吳勝堂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30日
ISBN:978986213939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66元

  作者三總泌尿外科主任吳勝堂醫師,進入泌尿專科領域已經超過20年,希望能用簡單扼要的方式,讓大家對泌尿科疾病有初步了解,看診時可以跟醫師站在比較貼近的角度去看病情,不要恐慌,能對治療有更多的信心與了解。

  現在老人不見得跟兒女同住,即便兒女陪同就診,但常對老人整天的生活現況並不了解;而老人自己也很難表達得清楚。這些門診所見,促使吳勝堂主任寫這本書,希望藉著書和泌尿科的病人或家屬,能對疾病有所「共識」,讓醫病溝通容易「聚焦」,這對痊癒或預後觀察都很重要。

  不少沉迷K他命的吸食者,時間久了,膀胱會失去貯尿功能,有嚴重的頻尿和急尿症狀,形成「膀胱壁纖維化」,事實上不只膀胱壁,輸尿管也可能因長期使用K他命而產生纖維化及狹窄,隨之而來的,是腎臟積水及腎功能喪失。

  所有年齡層中的細菌感染,泌尿道感染高居第一位。泌尿系統的疾病,倘若發病初期沒有徹底治癒,特別是感染問題,細菌沒完全殺滅就停藥,殘留的致病細菌未完全治療及消除,一旦過度疲勞或生活壓力太大、身體抵抗力降低時,殘留的細菌再滋生繁殖,是泌尿系統感染會反覆發作的原因。
 

作者簡介

吳勝堂

  現任:
  三軍總醫院
  泌尿外科主任
  內視鏡外科主任
  手術室主任
 


醫病間充分溝通,對療程或預後追蹤都很重要 / 吳勝堂

第一章 泌尿「外」科       
泌尿科看哪些病
「泌尿科」和「腎臟科」有什麼不同 / 哪些腎臟疾病需要外科介入 / 泌尿科常做的檢查 / 尿路動力學檢查 / 膀胱鏡檢查 / 逆行性尿路攝影
腎臟腎盂腎炎
血行性的發炎感染 / 逆行性的發炎感染 / 臨床症狀 / 致病高危險群 / 檢查方式 / 治療方式
下泌尿道的症狀與檢查
病人的自覺 / 長期排尿困難的後果 / 膀胱功能的評估
神經性膀胱
正常排尿功能的神經控制 / 上運動神經元損傷 / 下運動神經元損傷 / 保守治療方式 / 痙攣性神經性膀胱的藥物治療 / 鬆弛性神經性膀胱的藥物治療 / 膀胱內藥物灌注治療 / 手術治療       

第二章 泌尿系統的腫瘤
腎臟的腫瘤
腎細胞癌(腎臟癌)/ 腎臟的良性腫瘤 / 腎臟切除對人體的健康影響
尿路上皮癌
腫瘤的特殊性 / 必要的膀胱鏡檢查 / 表淺性膀胱癌的治療 / 用「膀胱內灌藥」預防復發 / 侵犯型膀胱癌的治療 / 膀胱切除後的排尿解決 / 已經轉移無法手術的膀胱癌 / 免疫治療 / 間歇性治療 / 合併治療

第三章 泌尿系統發炎的感染
各年齡層中的細菌感染,泌尿道感染高居第一位
常見的泌尿道感染 / 逆行性的感染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 兒童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 / 泌尿道感染的症狀 / 泌尿道感染的預防
嬰幼兒的尿路感染
細菌感染 / 先天性的結構異常 / 尿液常規檢查 / 尿液細菌培養 / 腎臟超音波檢查 / 嬰幼兒尿路感染的治療
尿道炎
大腸桿菌 / 葡萄球菌 / 鏈球菌 / 淋病雙球菌 / 披衣菌 / 陰道滴蟲
膀胱發炎
急性膀胱炎 / 持續性膀胱炎 /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痛性症候群 / K他命造成的膀光炎

第四章 尿路結石
多樣性的結石
尿路結石的種類 / 結石位於尿路系統中的位置 / 輸尿管結石,在不同位置會造成不同症狀  / 尿路結石的危險因子 / 怎樣的尿路結石需要治療
結石的清除方法
經皮腎造口取石手術 / 體外震波碎石術 / 輸尿管鏡碎石手術 / 輸尿管結石的處理 / 「腹腔鏡取石手術」及「後腹腔取石手術」/ 膀胱結石的處理 / 不是人人都適合的體外震波碎石 / 打破結石的「六六定律」復發 / 錯誤的「破結石」法

第五章 與年齡同增的攝護腺肥大
連喝水都顧慮的典型攝護腺肥大
並非一有攝護腺肥大,就有臨床症狀 / 攝護腺指數 / 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PSS)/ 引起攝護腺肥大的危險因子
攝護腺肥大的臨床檢查
肛門指診 / 尿液常規檢測 / 血液檢測 / 影像學檢查 / 腹部(腎臟)超音波檢測 / 尿流速檢查 / 排尿後的尿餘量檢測 / 尿路動力學檢查 / 膀胱鏡檢查
攝護腺肥大的症狀
阻塞型症狀的攝護腺肥大 / 感染是否因攝護腺肥大所造成 / 治療第一線還是以藥物為主 / 手術治療的適應症 / 儲尿型症狀的攝護腺肥大 / 刺激型症狀的攝護腺肥大
攝護腺肥大的治療
觀察追蹤 / 藥物治療 / 經尿道電刀攝護腺刮除手術 / 開腹攝護腺摘除術 / 雷射氣化手術
攝護腺癌
攝護腺腫瘤指標 / 肛門指診 / 診斷當然是靠切片 / 病情的預後

第六章 尿失禁
困擾女性的「漏尿症狀」
應力性尿失禁 / 尿道壓力檢測 / 括約肌肌電圖 / 影像尿路動力學影像攝影檢查 / 急迫性尿失禁 / 混合性尿失禁 / 結構性尿失禁
尿失禁的診斷
排尿日記 / 排尿記錄 / 日常生活中,尿失禁的自我檢視 / 尿失禁評估方式
後  記 老人疾病,多仰賴家人的觀察發現
 

自序

醫病間充分溝通,對療程或預後追蹤都很重要

吳勝堂

  踏入泌尿外科領域已過二十年,據我觀察很多事情醫師們會覺得理所當然,就像每天面對這樣的疾病,會覺得這不就是一個很稀鬆平常的「疾病常識」嗎?可是對很多來看診的病人,卻是模糊的、甚至沒概念的。我相信,在門診,絕大部分的醫師都很願意和病人多作病情的溝通,為難的是,診間外還有很多患者在等待,明明是上午的門診,往往醫師看到下午診都開診了還看不完,在現今的醫療環境下,竟漸漸成了見怪不怪的事。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病人,掛了號眼巴巴的等啊等,輪到他進診間,本來想要問的七八個問題,結果只問了兩三個,其他的就忘記要問什麼了、或是不知道該怎麼問法,不論是對病情有疑問、或第一時間聽不懂醫師的解釋,慢慢地便覺得,看醫問診成了件有壓力,甚至受委屈的事。

  現在的老人家不見得跟兒女同住,即便兒女陪同就診,也時常對父母的生活現況不甚了解,畢竟並不是24小時住在一起;年紀較大的病患,有時候在短時間的看診當下,也很難將問題表達得清楚......這些門診所見,是促使我完成這本書的動機,希望藉著這本書,和泌尿科的病人或家屬,能對疾病有所「共識」,對醫病溝通容易「聚焦」,這對痊癒或預後觀察都很重要。

  這本書,我想以平常在臨床上跟病人溝通的心得,實務上會發生的事情,跟讀者朋友們討論。用一般民眾的角度,來看泌尿系統症狀或疾病這件事情。這樣醫病之間在診間,有了充分的溝通與理解,對疾病治療過程與效果或預後追蹤觀察都很重要。

  臺灣現在已經進入高齡社會,很快地便會進入超高齡社會,任何人都期望不只要活得久,還要活得好,能時時保持好的生活品質。但有些疾病會隨著年齡來敲門,譬如攝護腺疾病、腫瘤,這一部分都是年紀漸長才會發生的事。又如排尿的問題,雖然平常時大家都習慣成自然,但是一旦產生問題,這是最影響生活品質的事情之一,會讓人在社交活動上不敢參與、被迫退出職場、甚至連與家人朋友一起旅行都不敢。有病人跟我說:「因為尿失禁,嚴重影響到上班、社交,害怕因為有異味,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有時後,一個老人家出不了門,不是他「不想」出門,而是他「不敢」出門。

  我希望能用簡單扼要的方式,讓大家對泌尿科疾病有初步了解,看診溝通時,可以跟醫師在比較貼近的角度上去看病情,不要恐慌,能對治療有更多的信心與了解。再者,現在網路的訊息實在太多了,真真假假不盡然都是正確的,也希望藉由此書,讓讀者朋友能分辨錯誤的觀念,不要以訛傳訛、不要延誤就醫。

  即便是年輕朋友,也可以從書中幫高齡的父母或長輩注意些什麼,希望年輕人對高齡長輩,可以有些生活起居上的提醒與關懷。很多長輩對泌尿系統方面的疾病,是比較不會主動提出來的。因為他會直覺這就是老化的現象,是功能上、機能上的問題,老化就是會這個樣子,就當做是順其自然;晚上得多起來幾次上廁所,相對睡眠變短,睡眠與生活品質當然變差。

  現在大家對自己的健康都很注重,個人或公司行號會安排定期的健檢,不論是基本健檢或高階健檢,常會總結出報告,建議受檢者因排尿問題或是相關的泌尿疾病,到大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問題,譬如小便尿液的檢查,發現有尿蛋白,即所謂的「蛋白尿」;大部分泌尿科醫師會建議,第一線還是先由腎臟內科做篩檢,以查出原因。其次是顯微性的血尿,或是在尿中看到一些結石的結晶體等,就必須由泌尿外科來做進一步的檢查。這些是在健檢發現異常時,可能有些民眾會困擾,不是很清楚到大醫院,該看哪一科的醫師才對。

  這本書要謝謝一樣任職於三軍總醫院泌尿科,我的好同事陳進利主治醫師,花很多的時間及精神幫忙提供資料及協助完成書稿,希望這本書能讓病友及其家屬,不論是在和醫師的溝通上能更精準深入,也期盼在一旦需要照顧有泌尿系統相關疾病的家人或親友時,能夠有所幫助。

  祝福大家,都能尿路快意通!

 

泌尿科看哪些病 在泌尿科門診,有時候會出現跑錯科的病人,例如與痛風有關的「尿酸症」,病名雖有「尿」字,但其實是屬於新陳代謝科、或風濕免疫關節科;便秘或痔瘡,應找腸胃科或直腸外科看診。 泌尿系統的疾病,倘若發病初期沒有徹底解決,特別是感染的問題,細菌沒完全殺滅就停藥,殘留的病菌仍然潛伏在體內,一旦過度疲勞或生活壓力太大、身體抵抗力降低時,殘留的細菌很容易再滋生繁殖,這是泌尿系統感染會反覆發作的原因。泌尿系統是由我們的腎、輸尿管、膀胱、尿道所組成,再加上男女各自的生殖系統。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包括了膀胱、攝護腺、陰莖、尿道、睪丸、直腸、儲精囊、輸精管、肛門,都屬於泌尿科範圍。女性生殖系統是歸婦產科醫療領域,其餘女性的泌尿相關疾病,還是建議至泌尿科診療。 「泌尿科」和「腎臟科」有什麼不同 泌尿科有人稱為泌尿外科,到底跟腎臟科在各自的領域上有什麼差別? 腎臟科其實是屬於內科的一個專門部門,治療腎臟功能相關內科疾病,包括體內離子跟酸鹼的平衡,因為這是腎臟所扮演的主要功能;至於腫瘤,當腎臟內科診斷病人有腫瘤疾病時,便會進一步轉到泌尿外科做治療。 我踏入泌尿外科領域已過二十年,據觀察很多事情醫師們會覺得理所當然,每天面對各種不同的疾病,會認為這不就是一個很稀鬆平常的疾病常識嗎?可是對很多病人來說卻是模糊的。就像門診病人會問:「我有糖尿病,醫生是不是可以順便幫我治一治?」、「醫生,我最近尿酸很高,該怎麼辦?」彷彿只要扯到「尿」這個字,來找泌尿科就對了。 但是,不論是糖尿病、尿酸很高,這些都屬於新陳代謝科,而不是泌尿科的疾病範疇。又如: 「我覺得最近腎功能不好。」 「糖尿病久了,有腎臟指數升高的問題。」 「最近發現身上有水腫的狀況。」 這些問題,可能跟腎臟科都有關係;甚至所謂的「血液透析」、「洗腎」等病人,都是由腎臟科在看診治療。   哪些腎臟疾病需要外科介入 診斷出有腫瘤 不管是良性或惡性,需進一步到泌尿科來做確認,甚至接下來要做治療或是手術。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