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悲觀的力量: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沉思錄》實踐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善用悲觀的力量: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沉思錄》實踐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最暢銷的人生哲學書]
歐巴馬、柯林頓、密特朗、梭羅、叔本華
都歎服的生命智慧
◆
「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滅。唯有悲觀後的樂觀,才是精神上的強者!」──尼采
◆
◤活在這世上,你需要「實用的悲觀主義」◢
換湯不換藥的心靈方法→廉價的勵志泡沫→失控的正向思考→惶惑的下流老人
錯誤的人生目標╳不切實際的期待
將讓你虛度人生
▼想太多也沒關係,你的悲觀也有意義,
斯多噶哲學教你善用悲觀的正面力量
兩千多年前,斯多噶哲學家運用悲觀思考的正面力量,
意外發現了解決人生困境的心理技巧。
藉由實踐斯多噶哲學的極簡心法,當你在人生路上遇到生命十大考驗:
羞辱、憤怒、悲傷、欲望、名利、人際關係、衰老、死亡……時,
便能夠以退為進,化解心中看不開的傷、跨不過的坎,
用「消極想像」積極消解填不滿的欲望,
用「幽默自嘲」輕巧穿越羞辱與憤怒,
用「宿命論」戰勝生命的悲苦與眼淚,
剔除過度的欲望及有毒的情緒,實踐素樸的極簡生活,
發現生命真正有價值的事物,學會保持心靈平靜的大智慧。
▼斯多噶哲學五大心理技巧
──用悲觀的力量找回快樂的能力
【心法①】消極想像大滿足:想像最壞的結果,學會渴望早已擁有的事物,生活甜美度加倍
【心法②】控制二分心自在:將事物分成能控制與不能控制的,讓愛控制的心學會斷捨離
【心法③】活在當下大智慧:「過去」和「現在」的宿命論,教你擺脫不滿足,學會享受現有的生活
【心法④】鍛鍊意志反快樂:定期自找麻煩,延遲享受,培養自控力,快樂便操之在我
【心法⑤】反躬自省的實踐:定期反省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像《沉思錄》那樣認真過生活
▼知足:快樂的極簡主義
──從簡單事物中獲得快樂的能力,決定你享受生活、解決困難的能力
今日我們面臨更多的焦慮、誘惑、競爭,也與古羅馬人面臨同樣的羞辱、悲傷、衰老,
但我們仍舊束手無策,飽受各種負面情緒所苦。
斯多噶哲學發現,痛苦的元凶就是人類「貪得無厭」「習慣控制結果」的兩大天性,
讓我們不知不覺喪失了享受簡單事物的能力,而嚴重耗損了享受生活、感受快樂的能力。
原來,快樂跟控制欲也要極簡:節制、知足,反而更快樂;遇到困境時也能快速調適,不陷入痛苦。
掌握斯多噶哲學的五大極簡心法,將幫助你恢復快樂的嗅覺,
在物質與心靈上同時實踐一種素樸的極簡生活,讓你越活越幸福。
▼生命的難關,斯多噶哲學都有解
──早在兩千年前就為現代人調製的哲學藥方
本書詳細闡述斯多噶哲學家經典格言中的生命智慧,
從食衣住行各方面提供讀者如何擁有美好生活的忠告,
作者還整理出斯多噶哲學十大生活實踐處方,
教你按部就班學會兩千年前的古羅馬生活智慧,你將:
從羅馬皇帝馬可‧奧里略身上學會取捨
從愛比克泰德身上學會從有限的生活中獲得更大的滿足
減低焦慮,釋懷過去,將心力聚焦在生命中能夠控制的事物上
妥善處理羞辱、悲傷、衰老,坦然面對名聲與財富的誘惑等十大生命困境
徹底治癒對生活無休無止的不滿足,讓內心恢復從容和平靜
成為自己生命的觀察者,找到焦慮的源頭,避免種種痛苦,自主創造幸福人生
▼斯多噶哲學特色
①完備的人生哲學體系,萬用的人生處方箋:斯多噶哲學對人生感興趣,對於實踐者該如何吃飯、穿衣、對待父母,甚至如何進行性生活,都提供具體的細節建議,食衣住行,無所不包。沒有一種哲學如此全面地處理人生問題,實用度高。
②收錄斯多噶哲學經典格言與生活忠告,讓你人生路上不獨行,隨書俯拾座右銘,隨時掃除靈魂紛擾,尋回生命本然的快樂。
③隨時隨地可練習:練習五大心法不需輔具、不用另撥時間,風險小,效果大。在心中為自己創立一所虛擬的人生學校,跟著斯多噶哲學家做自己的人生導師。
▼強力推薦
˙這是一部像號角一樣明晰的著作。你不必深入閱讀就會感到,「斯多噶主義的快樂」聽起來並不是一種矛盾的表達法,而已經成為一種切實可行的主張。 ——詹姆士‧沃爾科特(James Wolcott),《名利場》作者
˙這是當下對斯多噶主義哲學最容易理解和最吸引人的描述。閱讀這本書並準備改變你的生活吧! ——莎倫‧李蓓爾(Sharon Lebell),《生活的藝術》作者
˙我不可能三言兩語就為本書帶給我的許多快樂做出公允的評論。我只能說,我發現我現在每天都離不開它,幾乎每日提及此書,這讓我的妻子和女兒感到有點瘋狂。 ——馬特‧米勒(Matt Miller),國家公共電臺《左中右》欄目
˙寫得非常好,引人入勝!這是一本能夠改變讀者生活的希罕之書!無論是處理悲傷,還是要達到持久的幸福,歐文都表現了古代斯多噶主義的智慧,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非常非常有幫助。——加里‧克萊因(Gary Klein),《權力之源》作者
作者簡介
威廉‧歐文(William B. Irvine)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博士,俄亥俄州萊特州立大學哲學教授。從純粹的哲學研究開始,後致力於哲學與其他學科的跨界研究。
著有《論欲望:為何人類欲其所欲》(On Desire: Why We Want What We Want)《一記耳光:為什麼侮辱會造成傷害,以及為什麼不應該》(A Slap in the Face: Why Insults Hurt—And Why They Shouldn't)。
譯者簡介
李林
英語系畢,現為專職譯者。
引言──活在這世上,你需要實用的悲觀主義
第一部 哲學不是你想的那樣
1.1 原來,哲學也對生活感興趣
1.2 從追求理性到實踐心靈平靜
1.3 活出美好人生的哲學萬靈丹
第二部 斯多噶主義的五大心理技巧
2.1 {消極想像}:想像最壞的結果,學會渴望早已擁有的事物
2.2 {控制的二分法}:將事物分成能控制與不能控制的,讓愛控制的心學會斷捨離
2.3 {宿命論}:教你活在當下,擺脫不滿足,學會享受現有的生活
2.4 {自我否定}:定期自找麻煩,延遲享受,培養自控力
2.5 {沉思的方法}:《沉思錄》實踐版,在生活中運用悲觀的力量
第三部 斯多噶主義的十大生命處方
3.1 熱愛人類是你應盡的義務
3.2 與人交往的技巧
3.3 用幽默化解侮辱
3.4 用理性戰勝眼淚
3.5 不生氣的心法
3.6 名聲不值得追求
3.7 奢侈會傷害靈魂
3.8 在變化中求生存
3.9 人生下半場的哲學
3.10 美好生活的善終
3.11 現在就開始實踐,並準備接受嘲弄
第四部 挖掘斯多噶哲學的現代精神
4.1 斯多噶主義的衰落
4.2 斯多噶主義2.0進化版
4.3 做個快樂的斯多噶主義實踐者
附錄 斯多噶主義的閱讀計畫
原文注釋
參考書目
作者序
活在這世上,你需要實用的悲觀主義
◎沒有人生哲學,就沒有人生目標
你想從人生中獲得什麼?你可能會回答:我想要一位愛我的配偶、一份好工作、一棟漂亮的房子,但這些只是你人生中的部分需要。關於「你想從人生中獲得什麼」,我是從最廣義的角度提問的。我問的不是你日常生活中的目標,而是宏大的人生目標。換句話說,在你人生的追求中,什麼對你來說最有價值?
談到自己人生的目標時,很多人都說不出來。在生活中,他們知道自己每分每秒、甚至每十年需要什麼,卻從來不曾思考過人生的目標。沒有宏大的人生目標,也許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的文化並不鼓勵人們思考這樣的問題。的確,人們真的沒必要去想這個問題,生活中有太多令人分心的事了。然而,宏大的人生目標是人生哲學的首要部分。這意味著,如果你沒有人生目標,你就必定缺乏一套條理清晰的人生哲學。
為什麼有人生哲學這麼重要?因為沒有人生哲學的話,你的人生就有誤入歧途的危險──也就是說,儘管在你參與了各式各樣的活動,享受過各式各樣的快樂,你最終卻發現自己過得糟透了。換句話說,就是當你臨終時,回首過去,你卻發現自己浪費了活著的唯一一次機會。你並沒有追求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是揮霍人生,因為你允許自己被生活中各種華而不實的東西所俘虜。
假設你找到了人生的目標,也能夠解釋為何這個目標值得追求──即便如此,你還是有可能誤入歧途。尤其是當你缺乏實現目標的有效策略時,你很可能還是無法實現目標。因此,人生哲學的第二個部分,就是實現人生目標的策略。這個策略將會告訴你,你該做什麼,才最有可能追求到人生真正有價值的事物。
◎斯多噶哲學家,就是人生哲學的專家
若要避免浪費財富,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專家來協助,翻翻電話簿,就能找到許多理財規畫顧問的電話。他們能夠幫我們弄清楚我們的財務目標:比方說,退休應該存多少錢。搞清楚之後,他們便能據此提出建議。
假設我們的目標不是要避免浪費財富,而是想避免虛度人生,那我們也可以找專家來幫忙,那就是:人生哲學的導師。他會協助我們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想哪些目標是值得追求的。這位人生哲學導師還會提醒我們,因為我們想追求的目標可能會互相衝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決定哪些目標應該優先考慮。因此,他會協助我們將這些目標分類,並排出先後次序。在排序中,位於金字塔頂端的目標,就可以稱為「人生目標」。我們不會為了其他目標,而犧牲人生目標。人生哲學導師協助我們選出人生目標後,就會幫我們設計實現目標的策略。
最容易找到人生哲學導師的地方,顯然就是大學裡的哲學系。造訪教職員工的辦公室,我們就能找到專攻形而上學、邏輯學、政治學、科學、宗教和倫理學的各類哲學家;也許還能找到專攻運動哲學、女性主義,甚至關於哲學的哲學家。然而,除非找到一家非比尋常的大學,否則是找不到我所說的那種人生哲學導師的。
不過,情況並非向來如此。比方說,許多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哲學家不僅認為人生哲學值得思考,還認為哲學存在的理由就是要發展人生哲學。這些哲學家也對哲學的其他領域特別感興趣(比如邏輯學),但僅僅是因為他們認為追求那些領域能夠幫助他們發展人生哲學。
而且,這些古代哲學家並沒有將自己的發現據為己有,或者僅僅與他們的哲學家同行分享。相反,他們設立學校,歡迎任何想要掌握人生哲學的人做他們的學生。在關於人們應該做什麼以獲得美好的人生方面,不同的學校提供不同的忠告。蘇格拉底的學生安提西尼創立了犬儒派哲學,主張禁欲主義的生活方式。蘇格拉底的另一個學生亞里斯提卡(Aristippus)創立了昔勒尼學派,主張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在這些極端學派之間,還有其他許多學派,例如伊比鳩魯學派、懷疑主義學派等;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由西提姆的芝諾創立的斯多噶學派。
與這些哲學流派相關的哲學家,並不就他們對人生哲學的興趣做出任何辯解。比如,根據伊比鳩魯的說法,「如果一個哲學家不能醫治人類的苦難,『徒勞』就是他的名號。就像藥物無法驅逐疾病就沒有價值一樣,哲學若不能驅逐心智的苦惱,就沒有價值。」斯多噶主義哲學家塞內加曾說,「跟著哲學家學習的人,每天都要從他那裡帶回一點好東西:每天回家的路上,都應該變得更健全一點,或走在變得更健全一點的路上。」
◎實用的悲觀主義
本書就是為尋求人生哲學的人而寫的。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將聚集在探討我所發現的一種實用哲學,而且我猜許多讀者也會覺得有用,那就是──古典斯多噶主義哲學家的哲學。斯多噶主義的人生哲學也許相當古老,卻值得任何一位想過充實、有意義的人生(亦即美好的人生)的現代人的關注。
換言之,本書提供人們應該如何生活的忠告。更準確地說,我將充當兩千年前斯多噶主義哲學家所提出的忠告的傳導者。我的哲學家同行通常不喜歡做這種事,他們對哲學的興趣主要是「學術性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研究主要是理論與歷史性的;而我對斯多噶主義的研究卻正好相反:堅決傾向實用。我的目標就是在生活中好好運用斯多噶哲學,同時也鼓勵其他人這樣做;我想,古代的斯多噶主義者也會支持以上兩種做法,然而他們必定也會堅持,學習斯多噶主義主要是為了付諸實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斯多噶主義是一種哲學,卻含有重要的心理學成分。斯多噶主義者意識到,深受負面情緒(生氣、焦慮、恐懼、痛苦、嫉妒等等)毒害的生活,並不會成為美好的人生。因此,他們搖身一變,成為人類大腦運作的敏銳觀察者,其中有些人更成為古代最具洞察力的心理學家。他們持續發展防止負面情緒萌芽的技巧,並開發預防失敗時,如何消滅負面情緒的技巧。即使對哲學思辨抱持懷疑態度的讀者,也應該會對這些技巧感興趣。畢竟,有誰不想減少生活中經歷負面情緒的次數呢?
◎知足:善用悲觀的力量
斯多噶主義者並非默默退居一隅,消極接受世界的惡習和不公,而是充分參與生活,並努力工作,好讓這世界變得更好──小加圖就是個好例子。(雖然他留下的文獻不多,卻是個道地的斯多噶主義實踐者;的確如此,無怪乎塞內加稱之為「完美的斯多噶主義者」。)加圖的斯多噶主義並沒有阻止他為恢復羅馬共和國而奮戰。同樣的,塞內加的精力似乎特別充沛:他不僅是哲學家,還是成功的劇作家、皇帝的顧問和西元一世紀的投資銀行家。馬可.奧里略不僅是哲學家,還是羅馬皇帝──的確,也是最偉大、有爭議性的羅馬皇帝之一。當我閱讀這些斯多噶主義者的傳記時,我發現我對他們充滿了仰慕。他們有勇氣、心平氣和、通情達理、具備自我約束力──都是我想擁有的特質;他們還認為,履行我們的責任、幫助我們的同胞是非常重要的──這正好也是我的價值觀。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有思想的人幾乎不約而同有個共識,那就是:若我們不能夠克服自己的貪得無厭,是不可能擁有美好而有意義的人生的。還有一個共識:馴服貪得無厭傾向的絕妙方法,就是說服自己渴求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這似乎是一項重要的領悟,可是如何能夠確實做到,仍是懸而未決。不過我興奮地發現,斯多噶主義者擁有這問題的答案。他們開發了一項相當簡單的技巧,只要運用一次,就能讓我們對身為自己、過著我們正好在過的生活(無論實際情況為何)感到愉悅。
我越研究斯多噶主義者,越發現自己被他們的哲學所吸引。但當我試圖與他人分享我對斯多噶主義重新燃起的熱情,我隨即發現誤解這派哲學的並非只有我一人。我的親友,甚至大學的同事,似乎都認為斯多噶主義者的目標就是要壓抑所有情緒,過著無情而消極的生活。我瞬間豁然開朗:斯多噶主義者其實是不公裁決的犧牲品,就連我自己不久前也是幫兇。
僅僅是這個領悟,就足以促使我寫一本關於斯多噶主義者的書了(一本澄清真相之書),但寫著寫著,我發現了比這更強的動機。在學習斯多噶主義之後,我低調進行了一番實驗,試著將它當作我的人生哲學。這個實驗到目前為止相當成功,令我不得不將我的發現公諸於世,因為我相信其他人也能從學習斯多噶主義並採用他們的人生哲學中受惠。
◎斯多噶主義的人生策略
大家想必對實踐斯多噶主義的內容感到十分好奇。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想成為斯多噶主義者的人,可能是從斯多噶主義的學校中學習,但現在這再也不可能了。那麼,想成為斯多噶主義者的現代人,可以轉而向古代斯多噶主義者的著作請益,但這樣做時他卻會發現,許多著作(尤其是希臘斯多噶主義者的著作)都已經失傳了。若是研讀留存下來的著作,人們也會發現,儘管這些人長期討論斯多噶主義,卻從來沒有為新手提供學習計畫。撰寫本書的挑戰,就是我要從散布在斯多噶主義著作的零碎線索中,建構出這套計畫。
儘管本書接下來會為即將成為斯多噶主義者的人提供詳細的指引,但我還是要在此說明,若要將斯多噶主義當作人生哲學,我們應該要做什麼事,作為入門的介紹。
首先,我們要重新思考人生目標。特別要謹記斯多噶主義的主張:我們渴望的許多東西(最明顯的就是名聲和財富)都是不值得追求的。我們要轉而追求內心的平靜,以及斯多噶主義者所說的德行。我們會發現,斯多噶主義所說的德行,和現代人用這個詞表達的意思極為不同。我們還會發現,斯多噶主義者所尋求的平靜,並不是鎮靜劑可以帶來的那種平靜。換言之,它並不是一種行屍走肉的狀態;反而是去除了諸如氣憤、悲傷、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而充滿正面情緒(尤其是歡樂)的一種狀態。
我們要學習斯多噶主義者為了達致和維持內心平靜,所發展出的各種心理技巧,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比方說,要小心區分我們能控制的事和不能夠控制的事,好讓自己不再為無法控制的事焦慮,而把心力集中在能夠掌控的事上。我們也會體認到,別人要破壞我們的平靜有多麼容易,因此我們要實踐斯多噶主義的策略,來阻止別人攪擾我們的平靜。
最終,我們要成為對自己的人生更內省、更深思熟慮的觀察家。從事日常事務時,我們要審視自己,要反省我們看到的事物,力圖明辨生活中苦惱的來源,並思考該如何避免。
◎寫給現代人的人生指南
本書的結構將一分為四。在第一部中,我將描述哲學的誕生。雖然現今的哲學家傾向論辯玄奧的話題,但大多數古代哲學家的主要目標卻是要幫助普羅大眾過更好的人生。我們將會看到,斯多噶學派是古代最受歡迎和最成功的哲學流派之一。
在第二、三部中,我要解釋,為了實踐斯多噶主義,我們必須做些什麼。一開始,我會描述斯多噶主義者的發現:用來達致和維持平靜的心理學技巧。接著,我將描述斯多噶主義針對日常生活壓力的建議,比如:若某人侮辱我們,我們該如何回應?兩千年來世界改變了許多,人類的心理卻沒什麼改變──這就是二十一世紀人類能夠從塞內加給一世紀羅馬人的忠告中獲益的原因。
最後,在第四部中,我將為斯多噶主義辯護,駁斥對它的各種批評;我將借用現代科學的發現,重新評價斯多噶主義的心理學。在本書的尾聲,我將談到自己在實踐斯多噶主義的過程中獲得的體悟。
我在學術界的同行可能會對本書有興趣,比方說,他們可能會對我詮釋斯多噶主義的各種言論感到好奇。然而,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普通讀者,就是擔心人生會誤入歧途的讀者,包括意識到自己缺乏一以貫之的人生哲學、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掙扎的人──他們的今日之果,無非是在抵消他們的昨日之果;也包括那些有人生哲學、卻擔心它有缺陷的讀者。
寫作本書時,我心中時常浮現這個問題:如果古代的斯多噶主義者要為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寫一部指南──一本告訴人們如何才能擁有美好人生的書,那麼,這本書的面貌會是如何?接下來的章節就是我的回答。
●斯多噶主義的「人生10點」 每種人生哲學都有兩個組成部分:它們告訴我們生命中什麼事情值得擁有,什麼事情不值得擁有;它們也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獲得那些值得擁有的事物。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斯多噶學派的哲學家認為平靜值得追求;而且我們應該牢記,他們追求的平靜,是一種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我們很少體驗到負面情緒,如焦慮、悲傷和恐懼等;但是卻體驗到豐富的正面情緒,尤其是喜悅。斯多噶學派的哲學家並沒有爭論平靜的價值,但是他們認定,在大多數人的生命中,平靜的價值總會在某個時刻顯現出來。為了發展和改善獲得平靜所需的策略,斯多噶學派哲學家成為了人性的熱心觀察者,提出了以下十點建議: 第一,我們應該自我察覺:在處理日常事務時,我們應該觀察自己,定期反思自己是如何回應每天發生的各種事件。我們如何回應侮辱?如何回應財產的損失?如何回應充滿壓力的環境?在回應中,我們運用斯多噶主義心理學的策略了嗎? 第二,我們應該運用理性思考的能力來克服負面情緒。我們也應該在可能的程度上運用理性思考來控制自己的欲望。尤其應該運用理性讓自己確信,諸如名聲、財富這樣的事物是不值得擁有的——如果我們追求的是平靜,那麼這些東西顯然是不值得擁有的——所以像名聲、財富這樣的事物也就不值得去追求了。同樣,我們應該運用我們的理性思考來使自己確信,儘管某些活動是令人快樂的,但從事那些活動會干擾我們的平靜,這樣一來,獲得的快樂與失去的平靜相比,就變得得不償失。 第三,在我們沒有追求財富但卻富有的情況下,我們應該享受我們的富裕;主張禁欲苦修的是犬儒主義者,而不是斯多噶主義者。不過,雖然我們應該享受財富,卻不應該執著於財富;事實上,即便在我們享有財富的時候,也要為財富的失去做好打算。 第四,我們是社會動物;如果試圖切斷與其他人的聯繫,我們就會變得非常糟糕。所以,如果我們尋求的是平靜,就應該與其他人建立關係並保持來往。但是,在這樣做的同時,我們對於跟什麼人做朋友得小心謹慎。我們還應該盡可能遠離那些價值觀已經腐壞的人,以避免他們的價值觀汙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