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行為分析(上下)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應用行為分析(上下)

作者:John O. Cooper、Timothy E. Heron、William L. Heward
出版社:美國展望教育中心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05日
ISBN:978986872720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140元

  《應用行為分析》針對系統化地改變社會的重要行為所需的原則和程序,以及了解改變行為的理由,提供一個完整的描述。此全方位的教科書適用於教授行為的基本原理與原則的課程、應用的課程及行為研究方法的課程,同時也幫助學生、教育工作者和實務工作者去欣賞並且開始汲取在概念和技術上的技能,用來促進各種不同個體的社會適應行為。
  本版包括:
  ◎超過 1,400篇的文獻,來自包括經典的和當代研究的重要研究或著作  ◎專有名詞包含400多個專業術語和概念  ◎展示100多個由同儕審查研究之原始數據資料的圖表,其中多數附有所示數據收集程序的詳盡說明  ◎5篇新增的章節,由行為分析領域之著名學者所撰寫:負增強(Brian Iwata和Richard Smith)、動機操作(Jack Michael)、功能行為評量(Nancy Neef和Stephanie Peterson)、語言行為(Mark Sundberg)和應用行為分析的倫理考量(Jose Martinez-Diaz、Tom Freeman和Matthew Normand)  ◎於本書所附之行為分析師認證委員會□所公布之行為分析師BCBA□和副行為分析師BCABA□之工作任務表□──第三版,明訂所有行為分析師所應該掌握最基本的工作內容。在每一章節的開頭都列有一表列,標示在這一章裡所包含的工作任務表之項目,在本書的附錄,亦標示與每個任務項目相關的概念、原則或程序所在之頁數。
作者簡介
John Cooper、Tim Heron與Bill Heward
  都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教授成員,他們的教學年資加總起來有88年以上。他們一起合作訓練特殊教育的老師以及領導階層人員,這些老師及人員在他們的工作上都是遵循應用行為分析的哲學、科學以及技術上的原則。他們與同事們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創立特殊教育及應用行為分析的博士班,是第一個由國際應用行為分析協會所認證的博士班課程。在他們的事業生涯中,John、Tim與Bill各別都獲得了俄州大學校友會頒贈的傑出教學獎,這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學頒給教學優異者的最高榮譽。
John O. Cooper
  教育學博士(Ed.D.),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名譽教授。John的研究興趣包括:精準教學法、內在行為、技能精熟的建立和語言行為。他的許多著作包括了教科書《測量行為,第二版》。他曾擔任標準速線總會(The Standard Celeration Society)的理事長,也曾在行為分析學會的執行理事會中擔任應用科學的代表。
Timothy E. Heron
  教育學博士(Ed.D.),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名譽教授。Tim的研究興趣包括教導系統、特殊學生在一般教育中的融合、諮詢、自我校正取向教學等。Tim是《教育顧問:協助專業人士、家長、融合教室中的學生,第四版(2001)》這本教科書的共同作者。
William L. Heward
  教育學博士(Ed.D.),行為分析師(BCBA-D),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學榮譽教授。Bill的研究興趣包括加強新學習技能的類化及維持、增進團體教學的效能、提高特殊學生在一般教育下學習的成功。他已撰寫或合著了五本書籍,其中包括《特殊兒童:介紹特殊教育,第八版(Merrill/Prentice Hall, 2006)》。Bill是行為分析學會資深會員,曾擔任學會理事長,並於2006年,榮獲美國心理學會的第25分支弗雷德凱勒行為教育獎(Fred S. Keller Behavioral Education Award)。
譯者簡介
鳳華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哲學博士
鈕文英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  學歷:美國堪薩斯大學哲學博士
鍾儀潔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哲學博士
彭雅真
  現職:美國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研究部督導  學歷: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碩士、行為分析師(BCBA)
陳佩玉
  現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  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行為分析師(BCBA-D)
王慧婷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  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 哲學博士、行為分析師(BCBA-D)
夏瑞璘
  經歷:國立彰化師大特教系副教授  學歷:美國普渡大學特殊教育哲學博士
張證恩
  現職:美國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研究發展部主任   學歷: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碩士、行為分析師(BCBA),Northcentral University博士班進修中
蔡淑珍
  現職:美國理海大學特殊教育博士班學生  學歷: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碩士、行為分析師(BCBA)
柯淑惠
  現職:美國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臺中中心教學主任  學歷:美國內華達大學行為分析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美國內華達大學行為分析博士班進修中
陳輝鴻
  現職:美國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臺北中心主任  學歷:美國內華達大學行為分析碩士、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行為分析師(BCBA)
陳志良
  現職:晨光工作室職能治療師  學歷:美國內華達大學行為分析碩士、行為分析師(BCBA)
陳以昌
  現職: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
李宜珊
  現職:國立沙鹿高工特殊教育教師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
陳奕廷
  現職:臺中市五權國中特殊教育教師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
林示安
  現職:國立臺中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
王麗淳
  現職:美國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臺中中心教師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
劉郁君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師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
林秀奇
  現職:南開科技大學資源教室輔導教師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
莊玉玲
  現職:國軍臺中總醫院社工師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
羅敏馨
  現職: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覺口語師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
許鈺珣
  現職:美國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臺北中心教學組長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內華達大學行為分析遠距教學碩士班進修中
郭淑芬
  現職:美國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臺中中心資深教學組長  學歷:中原大學特教系畢業、美國內華達大學行為分析遠距教學碩士班進修中
杜維鏌
  現職:高雄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職評員  學歷:國立彰化師大復諮所碩士

作者中文版序言  v中文版致謝  vii關於作者  ix總校閱感言  xi譯者簡介  xv章節作者  xvii前言  xxi序  xxv致謝  xxxi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介紹                            11. 應用行為分析之定義及特點  2科學的基本特性及定義  3行為分析發展簡史  11定義應用行為分析的特色  25應用行為分析的定義  31摘要  352. 基本概念  38行為  39環境  42反應型行為  45操作型行為  48了解人類行為的複雜性  66摘要  70
第二部分 選擇、定義及測量行為                    753. 篩選與定義目標行為  76評量在應用行為分析中的角色  77行為分析師所運用的評量方法  79評量潛在具社會重要性的目標行為  87排列目標行為先後次序  96定義目標行為  100設定行為改變的標準  105摘要  1064. 行為測量  110測量在應用行為分析的定義和功能  111行為的可測量面向  115測量行為的程序  130使用永久性資料來測量行為  146電腦輔助的行為測量  151摘要  1525. 改善與評量行為測量的品質  156測量可靠性的指標  157測量效度的威脅  160對測量正確度和信度的威脅  165評估行為測量的正確度和信度  169使用觀察者間一致性評估行為測量  173摘要  189
第三部分 評估及分析行為改變                   1936. 行為資料的收集與圖表解釋  194用圖表展示行為資料的目的與益處  197在應用行為分析所使用的圖表種類  198建構線性圖  221解釋圖示的行為資料  228摘要  2377. 分析行為改變:基本假設與策略  240行為分析的概念與假設  241應用行為分析的實驗要素  246穩定狀態策略及基線邏輯  253摘要  2638. 倒返和交替處理設計  268倒返設計  269交替處理設計  284摘要  3009. 多基線和逐變標準設計  302多基線設計  303逐變標準設計  328摘要  33510. 計畫和評鑑應用行為分析研究  338行為研究中「個別受試者」的重要性  339保持實驗設計彈性的重要性  343內在效度:控制實驗設計中潛在的混淆來源  347社會效度:評鑑「行為改變」和「介入」的應用價值  354外在效度:複製實驗以確定研究發現的類化  363應用行為分析研究評鑑  369摘要  377
第四部分 增強                                 38111. 正增強  382正增強的定義和本質  385增強物的分類  401潛在增強物的確認  410正增強的控制程序  424有效地使用增強  427摘要  43412. 負增強  438負增強的定義  439逃脫和避免後效  442負增強的特性  443負增強的應用  446使用負增強作用的倫理考量  454摘要  45513. 增強計畫表  458間歇性的增強  459定義基本的間歇增強計畫表  460淡化間歇增強  472基本間歇性增強計畫表的變化  474複合增強計畫表  478應用增強計畫表的觀點  484摘要  486
第五部分 懲罰                                 48914. 刺激呈現的懲罰  490懲罰的定義與本質  492正懲罰介入的示例  507有效使用懲罰的準則  518使用懲罰的倫理考量  524結論  528摘要  52915. 移除刺激的懲罰  534隔離的定義  535隔離於應用情境中之執行程序  536有效地使用隔離  542反應代價的定義  546反應代價方法  551有效地使用反應代價  553反應代價的缺點  556摘要  557
第六部分 前事變項                             55916. 動機操作  560動機操作的定義和特點  561關鍵的區別:動機與區辨的關係  564非制約動機操作  565制約動機操作  574動機操作在行為分析中的一般運用  583摘要  58317. 刺激控制  588前事刺激  589刺激類化  591刺激控制的發展  593刺激等同  596影響刺激控制發展的因素  600用提示發展刺激控制  602刺激控制的轉移  605摘要  612
第七部分 發展新行為                           61518. 模仿  616模仿的定義  617模仿訓練  620模仿訓練的指導原則  625摘要  62619. 行為塑造  628行為塑造的定義  629跨反應型態及反應型態內塑造過程  632增加行為塑造的效率  636卡噠聲訓練法  637執行行為塑造的指導方針  637行為塑造的未來應用  643摘要  64520. 連鎖  648定義行為連鎖  649使用連鎖的理由  651工作分析  652行為連鎖訓練的方法  657中斷及破壞行為連鎖  666影響行為連鎖表現的因素  670摘要  673
第八部分 以非懲罰性程序減少行為               67721. 消弱  678消弱的定義  679消弱的程序  681消弱效果  686影響抗拒消弱的變數  689有效的使用消弱  691摘要  69622. 區別性增強  698區別性增強的基礎說明  699區別性增強不相容行為和區別性增強替代行為  700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  706區別性增強低頻率行為  715摘要  72123. 前事介入  724前事介入之定義  725非後效增強  728高機率要求順序  734功能溝通訓練  737摘要  740
第九部分 功能分析                             74324. 功能行為評量  744行為的功能  745功能行為評量在介入和預防的角色  747功能行為評量方法概述  750執行功能行為評量  760以個案範例說明功能行為評量的歷程  765摘要  777
第十部分 語言行為                             78125. 語言行為  782語言行為和語言屬性  783語言行為的發展  784定義語言行為  785基礎的語言操作(型)行為  787聽者的角色  792確認語言操作  793分析複雜的語言行為  794多重控制  800自動附加的關聯  802語言行為的應用  804摘要  812
第十一部分 特殊應用                           81526. 後效契約、代幣制和團體後效  816後效契約  817代幣制  829團體後效  840摘要  85027. 自我管理  852「自我」作為行為的控制者  853自我管理的應用、優點和好處  859前事本位的自我管理策略  870自我監控  876自我執行行為的後果  889其他自我管理技術  897執行有效自我管理方案的建議  901行為改變行為  905摘要  908
第十二部分 促進類化的行為改變                 91328. 行為改變的維持與類化  914類化的行為改變:定義與關鍵概念  915計畫行為改變的類化  926促進行為改變類化的策略和技術  930修改與終止成功的介入  958增進類化成果的準則  961摘要  967
第十三部分 倫理                               97129. 應用行為分析師的倫理考量  972什麼是倫理以及為什麼倫理是重要的?  974應用行為分析師的專業實務標準  978確保專業能力  985個案服務之倫理議題  988倡議個案的權益  997結論  1001摘要  1002附錄  1005名詞解釋  1015參考文獻  1055索引  1143

作者中文序
  讀本書的讀者將會了解,應用行為分析致力於重要社會行為的改變──這些行為改變可以提升一個人的生活品質,這就是界定應用行為分析的特質。在西方社會和華人社會之間,儘管存在著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但是《應用行為分析》此書呈現的基本原則──就如同物理科學的自然原則──超越那些語言文化的差異。在不同社會中所實施的改變行為的介入方案,其所在的社會文化背景也許不同,那些介入方案所根據的行為準則卻沒有不同。本書中文版提供給華人學者、學生及實務工作者的,是應用在教育、臨床、家中、工作場所和社區環境中,具有科學證據為基礎的實用工具。
  一份工作成果被人認可具翻譯出版的價值,這是很大的榮譽。對於《應用行為分析》中文版的發行,我們抱著既興奮又謙恭的心情。美國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 Inc.)的行為分析師專家團隊,以非常謹慎和不懈的工作態度及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投入,完成這項翻譯工作。我們特別感激SEEK的創辦人暨執行主任簡林惠文(Sharon Chien)女士,這本著作的中文版問世,要歸功於她。我們永遠感謝Sharon與SEEK優秀的翻譯團隊,將這本書介紹給全世界的中文讀者。
  我們鼓勵讀者抱持著與Sharon和翻譯團隊同樣的追求卓越的精神來讀《應用行為分析》這本書,以至於將來能為華人社會的成人與兒童,在這門科學的應用上,提升更多的教學成效。
John O. CooperTimothy E. HeronWilliam L. Heward
前言
  「白皮書(the “White Book”)」,它就像應用行為分析的「白色專輯」*(當然,這個別稱是引用作者和每一位了解其獨到意義的讀者對此書的稱呼)。它幾乎是一個研讀行為分析學生的指標;或者,像我的學生告訴我:「你不是在讀白皮書,你是活在白皮書中」(Stevens, 2006)。這句話能真正形容Cooper、Heron和Heward三人,他們如何根據原先1987年版的教科書本,加入一些非常重要及具時間性的補充,來著作出「白皮書」第二版的過程。
  我第一次遇到John Cooper、Tim Heron和Bill Heward是在一個行為分析學會的會議。我記得自己很緊張,因為我將要與我當時相信、現在依然相信是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簡稱ABA)權威教科書的作者見面。當時,我是一個研究生,我已經從事ABA治療實務工作好幾年的時間,我期待能經由研究所的課程,試圖了解該領域的歷史、概念和實證基礎。那時的我在學術發展層面上,你可以禮貌地說我是一個行為迷(不客氣的同行可以稱我是一個行為狂)。我確定找到了一個對我而言是有意義的學術領域。它幫助我能更有效地從事對障礙兒童的工作,它看重數據和實證,是務實取向的,它可以多重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而我的指導教師們會以這些短句來回答問題,例如,「這是一個實證的問題」、「我們需要看數據說什麼」、「它有效或是無效,我們都可從這二者中學習」、「當第一個提出該問題的人停止抱怨時,你就知道你已解決了這個問題」。
  與Copper、Tim及Bill的會面沒有讓我失望,事實上你可以說那是助長火勢。這三名傑出的ABA學者,他們平易近人,充滿智慧,又很風趣。他們對時間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慷慨,他們真誠的享受與學生們的相處(自己的和他人的學生),他們樂於回答問題與述說故事。他們看來真摯地想幫助新一代的行為分析師去學習此領域,及如何做這一個科學好的代言人。由書中可明白看出他們對ABA的深度了解,但與他們本人相處時更甚於書上所言。這次與他們三人的會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都置身投注於一個身為教授的共同使命:幫助學生去理解行為原則,並教導他們學習應用這些原則來解決社會重要的議題。
  這種教育他人學習行為分析的使命感,在第一版的《應用行為分析》一書中已顯然可見,在第二版中依然如此。Cooper、Heron和Heward將一個複雜的學術領域,轉變成學生、教師、家長和其他消費者都可以方便使用。雖然我知道很多人不會願意丟開他們的第一版的版本,但我有信心他們會發現第二版是教學、寫作和研究上更佳的權威資源。
  我可以想像學生們與他們的教授圍繞著第二版白皮書認真研究的樣子,一起討論定義、例子及原則的運用。很顯然地,這個版本將是每一個學生準備成為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的一個標準。Cooper、Heron和Heward為幫助學生達成認證的目標,還把BACB□最新的工作任務清單羅列在本書中。
  協助更多人來學習ABA的這個理念很符合此科學的實踐原則。身為行為分析師,重要的是,我們應花時間去教導它的原則,而不是拿可能的結果去說教。教導未來的使用者和消費者關於行為的原則,可以產生更好且更廣泛的應用;就如Baer、Wolf和Risley(1968)教導我們的,「更佳的使用,所期待地是,可以導致更佳的社會狀態……」(p. 91)。
  教育消費者關於行為的原則,將有助於消費者成為更佳的使用者。雖然對消費者的立即幫助有限,但回報的是,使用者會覺知到運用這些原則的過程,而不會只僅僅注重其結果。正如Don Baer(1970)所說:「依我個人觀點而言,我們應該重視的課題是發展的過程,而不只是發展的結果。」(p. 241)他接著說:「一個特定的學習過程〔又稱行為介入策略〕可能不會對一個有機體產生預期的效果,除非它發生在合適的時間。」(p. 243)這一聲明啟動了有關應用行為分析的內容本質的重大論點:即明白一個行為發生的情境脈絡,對理解並有效地改變一個行為是攸關重要的。這種對行為情境脈絡的依靠性,往往被天真的ABA消費者誤解,但是Copper、Heron和Heward的第二版的讀者將不致誤解或忽視它。
  應用行為分析正處於複雜多變的時期。一方面,該領域正經歷未來從業人員及消費者兩方人數的暴增。造成這種增長的因素之一,是自閉症發病率的提高和行為治療對自閉症兒童的療效;應用行為分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另一個促成因素可能是採用正向行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簡稱PBS)的大規模增長。PBS是一種由行為分析師所發展及評鑑的處理挑戰行為的方法(例如,Horner, Sugai, Carr, and Dunlap)。比起任何其他行為介入法,PBS已廣泛被公立學校接受且完全納入公法和經費優先。功能行為評量(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s,簡稱FBS),是正向行為支持的一個基石,依照美國聯邦法律的規定(身心障礙人士個別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當學生出現問題行為時,校方必需要實施功能行為評量。行為介入計畫(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lans,簡稱BIP),是根據FBAs所發展的介入計畫,也是目前聯邦法律針對有行為問題的學生規定執行的措施。換句話說,公立學區都必需執行ABA方法以遵守聯邦特殊教育法的法規。
  另一方面,由於行為分析師需求的增加,也引發了部分執業人員的一些不良行為。有些人憑著比週末工作坊多一點點的經驗,在坊間掛起招牌,向有自閉症兒童的家庭銷售他們的服務。雖然行為分析社群已對此議題引發關切,並發展及設立了認證課程以保障品質,但是,為確保所有接受行為服務的消費者,都能得到高品質且具有道德的服務,仍有許多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我們也面臨到應用行為分析內部分裂的潛在危機。雖然正向行為支持已經被美國教育部和全國公立學校普遍接受,但並非全部所有的行為分析人士都張開雙臂去接納它。
  極其重要的,我們行為分析社群必需迅速且和善地解決現今所面臨的這些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品質的控管、培訓和專業範疇定義的議題。有人可以辯稱這些是社會效度認知的問題。如本書的讀者所周知,社會效度關係到對消費者詢問一項介入治療的接受程度,而它被接受的程度則會影響這個介入治療的持續度。雖然社會效度從來沒有被考慮為主要的依變項──也就是說,它不應被用來確定一項介入治療的效果──但它也許是一項介入治療持續度的一個重要預測值。也就是說,它應可保障一項介入治療在實施者離開現場後,依然可以繼續進行。不幸的是,許多文獻中,充滿著有效但並沒有持續的介入治療的例子(例如,貫徹計畫案;詳見Effective School Practices, 1995-6, Volume 15, No. 1,整期內容都專注在這個話題)。但是也有相等數量的例子雖是不具成效數據的介入治療,卻在教育及人類服務方面最受常年的喜愛(例如,全語言、心理分析學)。作為行為分析者,我們一直保持沉默地使用社會效度數據來檢查我們自己的行為。我衷心的期盼,本書的讀者,會看重他們執業時社會效度的數據,並使用這些數據進行以下的判斷:設定的目標行為的適當性,介入措施的接受度,以及對此介入成果的滿意度。
  思考社會效度就讓我想到Don Baer,而本書就是獻給他的。當我在堪薩斯大學作一名研究生時,那時可以與Don學習是我的榮幸和極大快樂。對我來說,Don是完美的研究生導師。他是至高無上的學者。他看上去像一個教授,他說話也像個教授,而他對待我(和他的其他研究生)就像對待他的同事。Don從來沒有告訴我,我的想法不是很周詳(儘管很多時候是這樣的),或者我應該在會議之前準備得更徹底(儘管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的)。他只是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專注地聽我的答案,他的頭稍歪一邊,兩手指稍相並。他聆聽、點頭,儘管他沒有說許多的話語,但他會教育我們。
  在這一個版本,Cooper、Heron和Heward創造出一個機會,讓我們大家能跟隨偉大的教師來學習重要的材料。我期待著我的學生與我分享這一本書,而當我這樣做時,我會想著Don,並試圖記住,有時你靠著聽,可以比用說的教得更多,並且絕大部分問題最好的答案都可以在數據中找到。
Ilene S. Schwartz 華盛頓州大學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