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頭頸癌:專業醫師的全方位預防、治療與養護解方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戰勝頭頸癌:專業醫師的全方位預防、治療與養護解方

作者:陳佳宏
出版社:博思智庫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3日
ISBN:9789869708579
語言:繁體中文

當頭頸癌找上門,就算有口也難言!
仁心良醫守護在側,預防頭頸癌從日常做起

  嘴破、耳鳴、鼻塞、喉嚨痛、流鼻血……
  你以為的小感冒症狀,其實是身體發出的大警訊!

  *早上起床第一口痰,竟然出現血絲?
  *菸酒檳榔都不沾,為什麼還是得到鼻咽癌?
  *只是聲音沙啞,卻已經口咽癌末期?

  台灣第一本全方位預防頭頸癌,健康首選專論
  在汙染日增、疾病近逼的時局下,癌症時鐘再次快轉,每個人都害怕成為下一個患者,到底要怎麼預防、提高警覺,才能搶佔先機,與癌症和平共處?
 
  頭頸癌完整預防、照護守則──

  警訊篇
  ◆口腔白斑、潰爛       ◆耳朵悶、脹、痛
  ◆不明腫塊             ◆喉嚨卡卡
  ◆聲音沙啞             

  醫療篇
  ◆早期一定要開刀嗎?   ◆治療期間營養補充
  ◆化療必備條件         ◆大突破:免疫治療
  ◆化療的副作用

  安寧篇
  ◆終止積極性治療       ◆正確安寧療癒護理
  ◆預立醫療決定         ◆醫病之間的安寧守護

本書特色

  ◎頭頸癌專業醫師的醫療實錄
  ◎分門別類,淺顯易懂的頭頸癌介紹
  ◎全台灣首本全方位頭頸癌醫療論述
  ◎深入在地社區,規劃完善的安寧醫療
  ◎預防、醫療、安寧,為癌「首」護的抗癌聖經

得獎紀錄    

  2012年於三總澎湖分院期間深入社區,
  同時規劃完善的安寧治療,獲頒澎湖榮譽縣民;
  陸續受邀東森新聞台、健康醫療網、奇摩新聞、蘋果、自由、中時、中華日報等平面網路媒體等採訪曝光。

專業推薦

  朱永祥 三總耳鼻喉科主任
  李日清 三總耳鼻喉頭頸外科部 部長
  何景良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 理事長
  林曜祥 高雄榮民總醫院 副院長
  侯勝博 亞洲及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創會 理事長
  黃子權 三總腫瘤科名醫
  黃文彥 三總放射腫瘤科主任
  趙祖怡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 副院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陳佳宏醫師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內科專科醫師
  血液病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血液及骨髓移植專科醫師
  航空醫學專科醫師

  ◎現職
  國防醫學院 助理教授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 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 病房主任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 副秘書長
  台灣心理腫瘤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醫療專長
  頭頸癌症的化學、標靶及免疫治療
  各式癌症治療與預防
  血液疾病分子診斷
  安寧緩和醫療
  血液及骨髓移植

  ◎理念
  傳遞預防、面對頭頸癌的正確觀念

  ◎榮耀
  2012年於三總澎湖分院期間深入社區,
  同時規劃完善的安寧治療,獲頒澎湖榮譽縣民;
  陸續受邀東森新聞台、健康醫療網、奇摩新聞、蘋果、自由、中時、中華日報等平面網路媒體等採訪曝光。

推薦序一 醫者父母心,頭頸癌全方位療癒守則
推薦序二 集聚多年行醫精華,勇敢面對頭頸癌!
總序 抗癌關鍵,從「頭」做起!
 
PART 1抗癌,從「頭」做起──為什麼我會罹患頭頸癌?
想要全面防堵頭頸癌,就要遠離致病原因、危險因子,找回兩大關鍵修護:提升免疫、良好生活習慣,加上留意身體狀況,定期檢查,才有可能樂不思「頭」,高「頸」無憂。
 
01 防堵「短命癌」,三不二要早知道
02 口腔癌──找回遺失的微笑,遠離高危害因子
03 口咽癌──讓你有口難言的癌變!
04下咽癌──喉嚨卡卡,小心可能是癌症!
05 喉癌──只是聲音沙啞,竟然是癌病?
06 鼻腔癌──以為是感冒症狀,癌症卻已找上門!
 
PART 2 「首」護健康,安心醫療──早晚期頭頸癌的治療方式
頭頸癌還是以手術為主,如果是癌症晚期,手術後還得輔助做電療、化療的程序。
一般來說,我們如果評估可以手術,就是指在外科開刀的過程,可以把它清乾淨,相反來說,如果沒辦法開乾淨,指的就是沒辦法開刀,此時就只能做電療、化療了……
 
01 不用開膛剖肚,也能全身看透透──頭頸癌的檢查方式
02 癌症這麼治,腫瘤無影蹤!
03 醫師,我可以進行化療嗎?──接受化療須注意的事項
04 化療讓我吃不下──治療期間的營養補充
 
PART 3 引「頸」期盼,治療新曙光──頭頸癌的免疫治療
近期在相關方面有新的突破,免疫療法成為時下最熱門的療法之一。
不過,就跟所有流行的議題一樣,人們熱烈討論它、讚揚它的效果,從國際研討會到癌友之間的話題,但當問「所以免疫療法是什麼」的時候,卻又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說不上來……
 
01 治癌大突破,免疫治療新時代來臨
02 我適合做免疫治療嗎?
03 來去如風?──頭頸癌的突發性疼痛控制
04 致命副作用:隱形殺手──癌症惡病質
05 找回健康活力,拒絕癌因性疲憊症
 
PART 4 為癌「首」護,最美的善終──頭頸癌末期安寧照護
安寧療護的「五全照護」,可以協助患者與家屬平順地度過這段時期,最後讓病患有尊嚴的離開。
 
01 終止積極性治療,讓你體面地走
02 溫柔的舒緩方式,安寧療護之舒適護理
03 心靈的照護,好好說再見!
04 第二次的婚禮,嫁給體貼的心
05 我是誰?找到自我價值的女孩
06 說不出口的話:「媽媽,我愛您!」

推薦序一

醫者父母心,頭頸癌全方位療癒守則

趙祖怡/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

  首先,我要感謝佳宏醫師在這麼忙碌的醫療生涯中,還能為我們寫下這一本最先進、最合乎目前科學知識的頭頸癌防治專書。

  頭頸癌在台灣的發生率,高居所有癌症的第五名,每年大約有近七千位國人會被診斷為頭頸癌,其中近三千位國人會因為這種疾病,而喪失寶貴的生命……

  ▲別因為無知,忽略了警訊
  頭頸癌大多好發於男性,而且發病的年齡多為青壯年期,不只破壞了家庭,也對社會的生產力影響甚鉅,因此更加凸顯了這一本專書的重要性。

  癌症最可怕的就是來得無聲無息,很容易為人所忽略,頭頸癌也不例外。其實,對各種疾病而言「預防勝於治療」絕對是金科玉律,頭頸癌絕大多數是因為環境因子造成,舉凡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就是最常見形成頭頸癌的不良行為。

  儘管政府不遺餘力地宣導,大多數人在沒有罹患癌症之前,都不相信自己會如此倒楣,惹病上身。

  所幸的是,頭頸癌是一種可以藉著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疾病。然而,仍有許多人已經有早期症狀還是不願意就醫,「不到黃河心不死」,以致於最後就醫時,病情已到末期無法治療,十分遺憾;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一般人對頭頸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忽略了警訊,導致延誤就醫。

  事實上,任何一種癌症只要能早期診斷,在腫瘤尚未擴散之前,即早處理都是可以痊癒。隨著時代的進步,頭頸癌的診療方式也日新月異。

  ▲不再諱疾忌醫,全面了解頭頸癌
  許多民眾聞癌色變、諱疾忌醫主要就是因為在老舊的觀念裡,得了癌症接受治療,不但效果不彰,而且會承受許多因為治療而帶來的痛苦,因此選擇了放棄治療。

  其實放棄治療反而會因為腫瘤本身造成的併發症,帶來更多痛苦,另外也會產生一些連醫師也無法掌握的病情,例如:難以處裡臭味四溢的蕈狀腫瘤、大出血等等。

  佳宏醫師在他的著作《戰勝頭頸癌:專業醫師的全方位預防、治療與養護解方》,從頭頸癌的預防、診斷、最先進的治療,以及疾病末期的處理,均做了最詳盡的闡述。

  「醫者父母心」,我相信佳宏醫師的著作必定源自於他對所有人的愛與關懷,能為這本書寫序,絕對是我最大的榮耀。
  在閱讀過這一本書之後,絕對會讓您對頭頸癌有全方位的認識,進而能幫助到家人與周遭朋友,也會對社會產生貢獻。

推薦序二

集聚多年行醫精華,勇敢面對頭頸癌!

何景良/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

  頭頸癌是腫瘤科醫師最難面對的癌症,也是讓病患家屬最傷心的癌症!
  病患手術後的顏面缺損、復發時的顏面腫瘤傷口,以及劇烈疼痛的醫病關係,都會牽涉醫護人員及家屬間的情感糾葛。
  此外,這些頭頸癌患者大多都是成年男性,是家庭的支柱,影響了整個家庭的經濟及生活的能源,亦是社會上所要關懷的少數族群。

  ▲戒檳戒菸,最好的健康之道
  很感謝佳宏醫師努力辛苦的付出,集結過去的學識與專業,將頭頸癌的好發因子、臨床控制、目前最新的治療、營養的支持療法,以及緩和治療的理念,在《戰勝頭頸癌:專業醫師的全方位預防、治療與養護解方》這本書完全呈獻出來。

  衷心希望每一位頭頸癌患者在讀完這本書後,能有所感觸,期望未來頭頸癌患者能得到最好的身心靈照顧。

  癌症不可怕,最怕的是我們有藉口忽視它、不面對它,頭頸癌是我們亟需面對的癌症,希望所有檳榔族、抽菸族能獲得這本書的啟發,「戒檳戒菸」是最好的健康之道。

自序

抗癌關鍵,從「頭」做起!

陳佳宏醫師

  ▲南部囝仔北部求學,與大體老師朝夕相處

  我出生在好山好水、地靈人傑的台南市六甲區,據說這裡還是產出醫師的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不過,畢竟是個鄉下地方,整體醫療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匱乏,從以前就診就很不方便,因此也讓我立定志向,要是當上了醫生之後,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一般來說,醫學院必須讀滿五年,再加上兩年的醫院實習,每學期五、六萬的學費支出,對於像我一樣家境沒有很好的中南部學生來說,儼然是一筆極大的負擔。因此,後來才會選擇進入國防醫學院,奠定了當醫生的基礎。所以,我相當感謝國防醫學院的栽培,可以讓我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和壓力。

  國防醫學院,正是三軍總醫院主要培育醫師的搖籃。我們這些考上國防醫學院的學生,就跟其他軍校生一樣,接受軍人式的管理,每個月會有固定的軍俸。

  就讀國防醫學院期間,有一門課印象特別深刻,也影響我最深。這門課,就是人體解剖學。當課程中教授到頭頸的部位,此部位的神經血管錯綜複雜,考試時需要分辨大體老師的神經血管在哪裡。

  每當期中、期末考的階段,半夜還會停留在解剖教室內進行研究,因為隔天考試是以「跑台」方式,跑台指的就是老師會在大體老師的動脈上綁一條紅線,每位學生走入考場,只有三十秒的作答時間,判斷這條紅線代表著哪一條血管,看完後馬上作答,考完便換下一題。

  一開始當然會感到些許害怕,不過一想到大體老師願意奉獻自己的身體,讓我們這群醫學生研究、解剖,深覺是件相當偉大的情操,這份朝夕相處的日子,無形中轉化了這份忐忑與恐懼,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第一次離家的感傷,同袍情誼緊密相連

  我是負笈北上的南部小孩,剛開始完全沒想到報到之後,就要直接拎包入住軍校,當時還想著報到之後可以跟著爸爸一起返回老家,殊不知,報到一結束就被硬生生留下來了,望著父親獨自離去。

  在我國、高中時期,都選擇離家近的學校就讀,幾乎都是住在家裡,直到進入國防醫學院,開啟了離家生活的時光。

  如今,因為有高鐵而縮短了南北距離,對比當年的我們,儘管歸心似箭,依然只能搭乘一節節的火車,拉長了對於故鄉的思念,因此在心態上面,感受到家似乎在遙遠的那一方。記得頭幾天依稀可聽見棉被裡的啜泣聲,很多同學和我一樣是從外地來此念書,同儕情誼因此更加緊密,無形中有一種革命情感,加上學校課業繁重,情緒上慢慢地獲得了轉移與排解。

  ▲前輩的震憾身教,親自動手推病床

  醫學系畢業之後,拿到了醫師證書,同時遇到選擇科別的關鍵,最後我選擇了內科。

  最初,在選擇內科時,並沒有特別專注在哪個部分,因為在當住院醫師的前三年,八個科室我們每一科都要接觸、學習。八大科指的是心臟內科、胸腔內科、感染科、腸胃科、腎臟科、新陳代謝科、風濕免疫科、血液腫瘤科,而我自己則是在血液腫瘤科,其實血液腫瘤科不是只有血液部分,它算是雙專科――血液科和腫瘤科,只是在分類上將它們和在一起。

  我的內科老師是腫瘤科的主任――趙祖怡,目前服務於雙和醫院,同時也擔任北醫癌症中心副院長,老師引領我走向腫瘤治療的領域,當時正好有一個機會,讓我可以在頭頸癌的專業上有所建樹。

  記得在血液腫瘤科實習時,親見趙主任認真地照顧病人,不管是末期或是相對比較嚴重的病患,還是會想盡辦法幫助他,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學校老師和學長們對病人認真地付出,雖然有勤務班長可以幫忙推送病患做檢查,若是住院醫師認為病患的情況較為緊急,就會自己推著病患到放射檢查室。

  這份從「頭」開始穩扎穩打的訓練,著實給了我很大的身教和言教從我還是住院醫師的身份時,就跟著各科的主治醫師學到很多,除了醫學上的知識,更多的是醫病之間的溝通關係,例如:如何查房?如何跟病患或是病患家屬溝通?點點滴滴累積成從醫的理念。

  ▲為生者轉介關懷,整合醫療資源

  如果是五、六十歲的病患,常會有小孩子跟著家屬一起來探病,感情很是要好,當病患走到疾病末期時,家長就很難跟小孩子解釋爺爺奶奶的病況,尤其是看到小孩子還那麼小。

  有一次,在病房裡看見一個小妹妹,爸爸是台商,經常在兩岸奔波,後來被診斷出癌症末期,只好放下事業專心醫治。住院期間,兩個孩子每天都會陪在爸爸身邊,由於這位爸爸到後來體力越發虛弱,「死亡」是可預期的事情。

  幾天之後,還是不敵病魔去世了,媽媽來到醫院辦理後續的細節,小妹妹來到了爸爸生前的病床,沉默地看著空床位,就在我打算詢問她怎麼了的時候,她竟做了讓我忍不住鼻酸的動作:妹妹湊到了病床前,低下頭聞了聞,看看還有沒有爸爸的味道……。

  當下,體認到想要讓孩子表達悲傷時,他們不一定會用口說表達的方式,有時是透過畫畫或行動進而表達出來。然而,目前醫療只有做到治療方面,該如何撫慰生者、得知失親孩子們心裡的想法,關照到心理層面這一塊?

  有些成人家屬覺得孩子還小,應該沒關係,時間久了就好了。這種觀念並不全然正確,其實對於這些孩子來講,影響可說相當深遠,有時候更會埋藏在內心深處,成為化不開的傷痛。

  於是,我想到醫院內有社工師和心理師,他們對這一塊較為敏感及熟悉,醫師就能夠轉介給社工師前去關懷這些孩子。當時的這個妹妹,我也馬上透過轉介社工師及心理師,協助兒童悲傷的情緒處理。

  「ㄔㄣ ㄧ 生,ㄍㄢ ㄒㄧㄝ 你 ㄅㄤ 忙 ㄓㄠ ㄍㄨ ㄨㄛ 爸爸!」不久的一天,我收到一張滿是注音符號的卡片時,心中湧起無限的感動。

  ▲抗癌「首」要,護好項上人「頭」!

  關於頭頸癌,一般會分為頭頸與氣管兩個部分,耳鼻喉科只做到聲門這個地方,再往下就屬於胸腔外科的範疇了。

  經過五年的住院醫師的歷練後,擔任主治醫師也有九年的時間,因緣巧合之下,正式踏入頭頸癌的治療,回頭想想,投入頭頸癌專業領域竟然也走過七個年頭了。如今,在這塊領域努力耕耘,期許幫助與救治更多病患。

  在頭頸癌的照顧上,除了病患自己本身的努力,還需要家屬的幫忙和支持。

  照顧頭頸癌的病患時,很多家屬或病患會問到一些照護問題,目前坊間可能有一些簡單的衛教書籍,但是並沒有較為完整介紹頭頸癌的作品,僅僅是簡易的彙整,相當可惜!

  有鑿於此,我動筆寫了這本專書――《戰勝頭頸癌:專業醫師的全方位預防、治療與養護解方》,主要還是希望能夠帶給頭頸癌病患及家屬,知道如何自我照顧與心緒調適,同時傳遞預防癌症、面對頭頸癌的正確觀念,持續宣揚抗癌「首」要,一起護好項上人「頭」。

  現在起,預防癌症,讓我們從頭做起!

防堵「短命癌」,三不二要早知道! 頭頸癌,顧名思義就是位於頭頸部位的腫瘤,近年來一直位列台灣「十大癌症」之一,而且有年輕化與持續上升的趨勢! 資深藝人徐風罹患口腔癌、香港電影最佳綠葉﹁大傻﹂成奎安,正值中壯年,卻因為鼻咽癌相繼離世,令許多觀眾相當不捨;韓國年輕偶像金宇彬,更驚傳罹患鼻咽癌,目前積極治療中,使得頭頸癌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頭頸部涵蓋了很多器官,就結構來講,大致上分成口腔、口咽、下咽、喉。以口咽為中心點,往下是下咽以及喉;而舌頭則是包含在口腔及口咽。從口咽往上,則有鼻腔、鼻竇,鼻咽則是在口咽的正上方。當然,唾液腺也是分屬於此部分。 理論上,甲狀腺剛好位於交界的地方,並沒有歸類在頭頸部的腫瘤,偏向於新陳代謝科、耳鼻喉科、一般外科、核醫科以及腫瘤科進行整合治療,所以,本書不會討論到甲狀腺癌。 頭頸癌大多是局部復發,而且較為容易遠端轉移在肺部、骨頭、肝臟等部位。鼻咽癌則是比較容易遠端轉移的癌症,可能一復發大多都遠端轉移,這也是頭頸癌跟鼻咽癌的不同之處。 ▲三大致病原因,頭頸部染疾上身! 「一名年輕男子因為喘不過氣,緊急送入加護病房,才知道罹患下咽癌第四期!」 「喉嚨老是卡卡、體重莫名減輕的櫃姐,沒想到竟是喉癌!」 「日本女星嘴破只擦藥,就醫發現口腔癌,只好割舌保命!」 以上這些案例乍看相當駭人,然而其實就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由於頭頸癌並沒有明顯的症狀,許多人往往容易忽略,因此要是發現自己有嘴破、乾咳、聲音沙啞、耳悶耳脹、呼吸困難、脖子腫脹……類似情況,小心,記得趕緊就醫,進一步全面檢查。 頭頸癌可說是一種高致死的癌症,特別是位列﹁十大癌症﹂的口腔癌,一直以來有著﹁短命癌﹂的稱號,在於早期不易發現,發現多是中晚期。 且術後容易局部復發、擴散,若是伴隨遠端轉移,比較常轉移到肺部、骨頭、肝臟等部位,五年的存活率不高過百分之二十,成為迅速奪命的劊子手! 以下彙整造成頭頸癌的致病原因,包括:HPV、EBV、暴露危險因子: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