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史綱(增訂三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英國史綱(增訂三版)

作者:許介鱗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5日
ISBN:9789571466446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打破權威的英國傳統史觀,以現代的觀點與中國人的立場來構築英國歷史發展的脈絡。英國古典史觀強調英國是立憲主義與議會民主制度的發源地,同時也是最早實行產業革命,確立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社會,在全球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先進國的角色。然而英國中心主義的史觀一方面忽視英國與世界歷史進程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對英國歷史上無休的征戰,以及在世界各角落爭奪殖民地,強迫印度種植鴉片,強制推銷到中國,引起不名譽的鴉片戰爭,難有合理的解釋。作者詳細陳述英國從西元前一世紀以來至二十一世紀的英國歷史,同時以「挑戰」與「回應」的模式來討論英國歷史的發展,讓讀者能更明瞭英國兩千多年歷史發展的脈絡,以及大英帝國在近現代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作者簡介

許介鱗

  日本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現任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著有《臺灣史記》、《日本現代史》、《日本政治論》、《近代日本論》、《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等書。
 

增訂三版序
增訂二版序


第一章 盎格魯薩克遜人和凱爾特人(西元前五世紀~九世紀)
──羅馬基督教的支配

第二章 北歐海盜團的襲入(九~十世紀)
──英國的政治統一

第三章 諾曼征服(十一世紀)
──封建國家的建立

第四章 十字軍東征(十二~十三世紀)
──「大憲章」的簽訂

第五章 威爾斯戰爭和蘇格蘭戰爭(十三世紀)
──議會制的起源

第六章 百年戰爭和玫瑰戰爭(十四~十五世紀)
──封建體制的解體

第七章 宗教改革(十六世紀上半)
──君主專制政體的奠立

第八章 擊敗無敵艦隊(十六世紀下半)
──文藝復興的開花

第九章 政治革命(十七世紀)
──制霸世界市場的基本作業

第十章 英法殖民地戰爭(1689~1763)
──殖民帝國的建設

第十一章 產業革命(1760~1830)
──英國的勞工貧窮化?

第十二章 自由主義(1830~1870)
──弱肉強食的殖民政策

第十三章 帝國主義(1870~l914)
──工黨的誕生

第十四章 二次世界大戰(1914~1945)
──從債權國轉落債務國

第十五章 福利國家(1945~1980)
──產業國有化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

第十六章 「地球帝國」的餘暉(1980〜2008)
──從柴契爾主義到布雷爾主義

第十七章 二十一世紀的抉擇(2008〜2019)
──脫離歐盟後如何轉變路線?

附 錄
(一)英國政府各機關發展過程表
(二)參考書目
(三)英國史年表



  英國在十六世紀中葉,仍是封建主義的時代。在領主、貴族、主教等大地主之下,農民從事勞動,將農產收穫的半數繳納給地主,留存半數為己用,靠著「以物易物」的方式自給自足,過著封建時代商品經濟尚未發達的生活。然而,英國土地狹小,缺乏飼養羊群的較大地理條件,隨著興起毛紡織業工廠,必須將農民轉變為工廠勞工,因此英國在歐洲率先產生資本家。英國經過工業革命,以大都市為中心成立工業社會的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即從英國傳到歐洲各國以及美國。美國在1865年發生南北戰爭的背景,其實是美國北方的工業區缺乏勞工,為了奪取南方大莊園區從非洲捕獲來的「農奴」而發動戰爭,但是美國史家隱蔽這一點,僅讚美總統林肯是為了「解放黑奴」的人道主義。
 
  資本主義是以經濟的自由競爭為基礎,目標是利潤的增大、規模的擴張及商品的大量生產。資本主義為了競爭勝利,也需要銀行融資,而產生金融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為了販售大量生產的商品,需要向海外尋求市場,並常因為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引起戰爭。
 
  英國從十八世紀在世界各地建立市場與殖民地。以中國傳奇小說《西遊記》描述的天竺(即印度)為例:印度在1526年成立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英國則在1600年設立東印度公司,逐漸蠶食印度,使其成為英國的商品市場,最後成為印度的實際統治者。1857年,印度人各階層聯合起來反抗英國(Indian Rebellion of 1857),不幸被英軍鎮壓,造成莫臥兒帝國滅亡。從此,英國廢止經由東印度公司統治印度,將印度改為大英帝國直接統治的殖民地。1840年,中國發生鴉片戰爭,原因即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栽培的鴉片商品由東印度公司運輸到中國銷售而引起的。
 
  英國為了擴展商品市場,1824年獲得新加坡,1842年取得香港,1898年租借九龍半島、威海衛,並逼清廷承認長江沿岸不可割讓他國。十九世紀中葉之後為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在位1837~1901年),英國的國勢鼎盛,獲得很多海外領土,建立橫跨北美洲、亞洲、非洲的大英帝國,傲視全世界。當時英國人認為印度墮落為英國殖民地,永無翻身之地;中國也將淪落為列強各國割據瓜分的半太晚來中國開闢市場的美國見列強已各據一方作為勢力範圍,美國國務卿便於1899年提倡「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讓歐美列強能在中國自由地競爭宰割。
 
  事隔一百多年,世界霸主從英國變為美國,而中國則在「改革開放」之後快速崛起,伸展勢力進入歐亞大陸(Eurasia),甚至突破西歐經濟一體的壁壘。身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後裔組成的「五眼聯盟」(Five Eyes,美、加、英、澳、紐)成員,英國不顧美國大力阻殺中國華為公司開發的第五代(5G)通信系統,反而允許華為參加英國5G的網路建設,影響歐盟的德、法各國不排斥華為產品,不難想見英國乃至於歐洲和美國的同盟關係其實並非堅如磐石,且世局的變化已經不能如以前盎格魯撒克遜人可以呼風喚雨那樣隨心所欲了。
 
  我已是八十四歲的垂垂老人,最後第十七章〈二十一世紀的抉擇〉完全靠自己用電腦不辭勞苦地一字一字打出來。歷史通常是到了一個段落才能評斷。英國脫歐後的走向,至少應到2020年才能判定。但是為了因應增訂三版早日問世,於2019年春截止拙稿,不備之處,敬請各位賢達諒解。
                                           
許介鱗
2019年5月10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