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醫兒科病辨治精要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古今中醫兒科病辨治精要

作者:吳柱中 主編
出版社:人民軍醫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ISBN:9787509106792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重點介紹兒科疾病的中醫藥辨證思路和治療特色及優勢,既有傳統的兒科常見病,如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腹瀉等,又有近年來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關注的兒科常見新病種,如川崎病、性早熟、小兒肥胖症等等。上篇總論中醫兒科病學的范疇、源流,概括論述兒科疾病病因病機、證治特點的一般規律;下篇各論部分以西醫病名為綱,參考中西醫結合研究的相關進展及編寫者經驗,分別從中醫證治源流、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到臨床辨治思路、辨證辨病要點、預防調護等方面逐一進行介紹,並擷選古今效方、歷代驗案及當代名家醫論精華以饗讀者,同時還簡要介紹有關的西醫診治要點及現代中醫藥研究成果。 本書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實用性強,反映了兒科最新進展。適合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兒科臨床工作者和醫學院校師生和科研人員閱讀參考。

上篇 總論 第1章 中醫兒科學的范疇與概念 第2章 中醫兒科學的發展源流 第一節 中醫兒科學的孕育時期——秦漢時期 第二節 中醫兒科學的奠基時期——隋唐時期 第三節 中醫兒科學的形成時期——宋元時期 第四節 中醫兒科學的成熟昌盛時期——明清時期 第五節 中醫兒科學的繼承發展創新時期——新中國 第3章 兒科疾病的常見病因病機 第一節 小兒疾病的常見原因 第二節 小兒疾病的病機特點 第4章 兒科疾病的常見症狀 第一節 發熱 第二節 驚風 第三節 腹痛 第四節 嘔吐 第五節 汗證 第5章 兒科疾病的常用治法 第6章 兒科疾病的辨證要點 第7章 兒科疾病常用方藥及中醫調護 第一節 常用中藥 第二節 常用方劑 第三節 常用中成藥 第四節 中醫調護下篇 各論 第8章 上呼吸道感染 第一節 病因病機 第二節 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 第三節 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四節 治療 第五節 古今效方精選 第六節 名家醫論精華 第七節 醫案選萃 第八節 預防與調護 第九節 現代中醫研究概述 第9章 小兒肺炎 第一節 病因病機 第二節 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 第三節 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四節 治療 第五節 古今效方精選 第六節 名家醫論精華 第七節 醫案選萃 第八節 預防和調護 第九節 現代中醫研究概述 第10章 支氣管哮喘 第一節 病因病機 第二節 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 第三節 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四節 治療 第五節 古今效方精選 第六節 名家醫論精華 第七節 醫案選萃 第八節 預防與調護 第九節 現代中醫研究概述 第11章 小兒腹瀉 第12章 厭食症 第13章 急性腎小球腎炎 第14章 注意缺陷障礙 第15章 紫癜 第16章 性早熟 第17章 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第18章 肥胖症 第19章 新生兒黃疸

中醫藥學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古往今來,中醫藥學源遠流長,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中醫藥學是它深深植根於臨床實踐的、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理論核心的獨特醫學科學體系。它的神奇療效已經被世界所公認,而這正是其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在新的世紀里,中醫藥學這門古老的科學更將厚積薄發、煥發青春。 科學發展永無止境是毋庸置疑的。中醫藥學是門科學,因此它本身也需要不斷發展,不斷提高;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近年來學術界所爭論的,不是中醫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發展的問題。從近代的衷中參西、中西匯通,到建國後的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乃至晚近提出的中醫藥現代化,都是圍繞著「如何發展」這一命題的。而筆者主張,中醫藥學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都離不開繼承、揚棄、創新、提高等諸要素。繼承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而決非不分良莠,只知抱殘守缺;創新是一個發掘古義、創立新說的過程,而不是背離根本,一味標新立異。繼承與創新互存互動,構成了推動中醫藥學發展的恆久動力。 應該看到,中醫藥學在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疾病譜已經發生顯著的變化,新的疾病不斷出現,對中醫藥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中醫臨床療效下降,臨床陣地萎縮,對中醫藥學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中醫藥要振興、要發展,是一個巨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集中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的智慧、勇氣和毅力,長期堅持,不斷努力,扎實推進。 基於以上的思考,我們產生了編寫一套能融合古今中醫學術精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現代科學發展潮流,面向臨床實際的實用型中醫臨床叢書的思路。經過百余位中醫臨床專家的共同努力,《古今中醫辨治精要叢書》終於與廣大讀者見面了。 本叢書采用現代醫學病名為綱,在編寫體例上有所創新,更加貼近臨床實際,旨在為現代中醫工作者提供各科臨床診治指導、借鑒和參考。首批出版的是心血管病、消化病、呼吸病、腎病、腦病、婦科病、兒科病、骨傷科病、皮膚性病和男性病等10個分冊。在具體章節安排方面,每個分冊在結構上均分為上、下二篇。上篇為總論,主要闡述該臨床學科及系統疾病的概念和范疇、發展源流、病因病機、常見臨床表現、治療原則、主要證候的辨治要點等內容,目的是使讀者對該臨床學科或專科的共性問題有一個總體的認識。下篇為各論,選擇該學科領域有代表性的重要疾病進行論述,內容包括疾病概述、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治療、古今效方精選、名家醫論精華、醫案遠萃、預防與調護等,每個病種的最後都專門撰寫了能反映該病最新研究進展的「現代中醫研究概述」一節,以期能較好地體現繼承與創新的基本軌跡,從而達到承前啟後、拓寬視野、啟迪思路的目的。 本叢書在編寫出版過程中,得到了編著者所在的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肝病研究所、浙江省皮膚病防治所、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舟山市人民醫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省永嘉縣中醫院、浙江省平陽縣中醫院、浙江省海寧市婦幼保健院等單位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本叢書參考並引述了大量的古今文獻,為了統一體例和方便讀者,我們對部分引述的文獻作了必要的刪節和 改動,敬請讀者注意,並向原著作者表示敬意和謝忱。由於中醫對有關疾病的治療並未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准,同時限於我們的學識和經驗,書中不妥,甚至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家同道批評指正。 李亞平 2006年4月於杭州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