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的賊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誠實的賊
★加泰隆尼亞國際插畫雙年展榮耀大獎
★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入選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
十九世紀的俄國社會是一個大覺醒的時代,
杜思妥也夫斯基的《誠實的賊》便描寫出
那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他們的喜怒哀樂。
繪者卡思特提斯和名作家小野在繪圖和譯寫上,
為這則短篇小說賦予了新生命。
《誠實的賊》是兩個窮人之間的故事。亞斯希望能幫助朋友里昂找回獨自生活的能力,這是亞斯最重要的信念,也是支持他活下去的動力。但里昂仍舊每天喝得爛醉。亞斯的憐憫心不斷受到考驗。有一天,亞斯最貴重的馬褲不見了,他懷疑是里昂偷的,兩人關係因此起了變化……
本書特色
★ 杜思妥也夫斯基深入人性、充滿人性關懷的作品,也是了解作家風格的入門之作!
★ 獲獎無數的立陶宛畫家卡思特提斯在溫潤的用色與精細的構圖中,如實刻劃一景一物,令人印象深刻!
★ 搭配「讀小象 READ TO ME」及專屬app,即可用手機聽故事喔!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學童
*注音:■有注音□無注音
作者簡介
杜思妥也夫斯基
俄國著名小說家,也是人類史上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的作品內涵非常豐富飽滿,對於人性的探討也非常細膩,因此百餘年來,作品引起廣泛討論與閱讀。主要作品有:《地下室手記》、《賭徒》、《罪與罰》、《白痴》、《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等。
繪者簡介
卡思特提斯
立陶宛著名畫家,創作多本兒童繪本,多次入選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BIB),更得到聯合國兒童救援基金會(UNICEF)年度最佳插畫家獎、南斯拉夫貝爾格勒金筆獎。《誠實的賊》獲加泰隆尼亞國際插畫雙年展榮譽大獎。
導讀
《誠實的賊》
小人物的真實寫照
人道主義
尼采曾說:「杜思妥也夫斯基是唯一讓我有所得的心理學家,他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好運之一。」
卡夫卡說:「格里帕策、杜思妥也夫斯基、克萊斯特、福樓拜,我認為這四位是我真正的血親。」
就文字技巧而言,俄國大文豪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同時代的文學家,最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是側重描繪社會黑暗面所隱藏的真實,不像其他人是透過外在現實與生活實態的客觀描寫,來捕捉真理。
《誠實的賊》是他二十七歲初登文壇時的作品,恰好是在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之前所寫的,充滿了人道主義的寫實色彩。就像他二十五歲的成名作《窮人》一樣,他繼續深入探討俄羅斯文學中的小人物,而且不限於同情他們的悲慘遭遇,刻畫他們內心世界的掙扎與衝突。書中的兩個主角,充分顯露了人物內在性格和外在環境的難以抗衡,這種精細雕鏤的描寫,使我們在閱讀之餘,無不引發一股強烈的感受。
相互取暖
這是一個窮人和窮人之間的故事,亞斯和里昂是同病相憐的患難之交。但是窮困潦倒卻沒有把亞斯打倒,他希望藉著幫忙里昂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能力,活出一個「人」的樣子,以相互取暖來鼓勵彼此從不見天日的生活中站起來。這樣的信念成為亞斯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里昂仍舊過著爛醉的日子。亞斯的憐憫心不斷的受到考驗,好幾次都想把他趕走,因為自己再也承受不了了!每次看著里昂無助的樣子又非常不忍心。直到有一天,亞斯最貴重的一件藍格子馬褲不見了,兩人關係起了變化。亞斯不得不認為是里昂偷了它,卻又不便明說;出門常把衣櫃鎖得緊緊的舉動,讓里昂產生不被信任的感覺,決定就此分手。
亞斯在不斷自責的日子中,度過了一段時間,突然發現里昂滿臉病容的出現,他在臨終前,說出了那句最重要的話:「那條馬褲……哎,亞斯……是我……是我……拿走的。」
現代派作家鼻祖
杜思妥也夫斯基(Feodor M. Dostoevsky,1821-1881)出生於莫斯科,家中排行老二,父親為軍醫。十六歲時,母親因肺結核過世,與長兄被父親安排到聖彼得堡念寄宿學校,後來考進軍事工程學校,就學五年期間,被他在作品中稱為「該死的這些苦役般的時光」。十八歲時,父親過世,傳說是因為對自己的農奴太過嚴苛而被殺害,這件事影響到作家未來的心理發展。
杜思妥也夫斯基對後世的影響無與倫比;一百多年來,他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白痴》、《受蠱者》、《地下室手記》、《賭徒》等經典之作不斷引起廣泛的討論,稱得上是十九世紀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家。作品中所呈現的哲學觀、宗教觀、道德觀、人道精神、寫實風格以及心理分析,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年代的文學心靈,被視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許多作家也奉他為現代派作家的鼻祖。
杜思妥也夫斯基從小就十分崇拜作家普希金,中學畢業,進入軍校後,卻一直沉醉在文學書籍中。二十三歲辭去國防部的工作,開始專職寫作。他的第一部小說《窮人》被譽為第一部俄國社會小說,從此奠定日後寫作的地位。
《誠實的賊》是他早期的作品,他在這段期間,發表一連串背景類似的中、短篇小說,以下層社會生活為描寫對象,這些特色也出現在許多作品之中,這時候的他深具批判性,也充分顯露出對社會的不滿。
後來因參與一項社會主義運動,杜思妥也夫斯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十年。在這段時間,《聖經》是他唯一的精神食糧,他的思想深受影響,放棄了年輕時的極端思想,而有了深厚的民族意識和宗教信仰,日趨嚴重的癲癇症則終其一生,如影隨形。
杜氏最傑出的作品《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是作者構想長達十餘年的心血結晶。隨著俄國社會的劇烈變化,使他在心理、倫理、政治和哲學的探索之中,把一個弒父的故事,演化成了宏偉的社會哲理小說,展示了一個錯綜複雜的悲觀主題:上帝是否存在,以及社會、家庭、道德和人性的剖析與思考。
嚴謹構圖中映現真實人性
杜思妥也夫斯基在深入描寫人物內心世界的掙扎和衝突之餘,強烈的批評十九世紀俄國社會,現實字裡行間充滿人道主義的色彩。而卡思特提斯透過十九世紀俄國時代背景的了解,謹慎的構思以後,逼真的勾勒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外形、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的遭遇。
時空彷彿膠著在畫面裡。在一頁頁平穩沉著的構圖上,以透明水彩那樣細膩如實的描繪人物表情和衣著,而室內外的一景一物也同樣不見含糊草率的痕跡。正因為這樣一絲不苟的專注於每一個細節,並且不斷回顧整個畫面氣氛的塑造與前後保持連貫的要求,使得我們在閱讀時,自然而然能夠收到杜思妥也夫斯基欲傳達的訊息,陷入對人性與時代的深深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