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自得—生命的祝福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靜觀自得—生命的祝福
近年來,靜觀修習備受關注,很多實證研究指出靜觀能助人減壓,提升身心健康,因此願意修讀八週靜觀課程的人與日俱增。
在英語世界,有不少靜觀的入門書籍。然而,在華語世界,這樣的書籍不多。想了解及學習靜觀,只能依賴英語原著或譯本。但這些原著或譯本未必切合華人社會的境況,也無法從中華文化中吸收傳統的靜觀養分。
有見及此,致力推動靜觀教育和研究的林瑞芳教授,執筆撰寫本書,深入淺出整合生活常識、研究結果、學術理論,為讀者提供一本貼近生活、又包含科學實證和中華文化承傳的靜觀入門讀本。
配合書中提及的學習靜觀手機程式,隨時隨地就能練習,感受身心轉化、成長的歷程。
名人推薦
馬淑華博士、蔡元雲醫生、關俊棠神父、釋衍空法師 一致推薦!
本書深入淺出,情理兼備,不只介紹靜觀的淵源、科學實證的效能,更苦口婆心地詳釋選擇合適的課程和導師的方法。靜觀課程日益普及,林教授的提醒如醍醐灌頂:靜觀課程不是萬應靈藥,要小心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和有足夠訓練的導師。書中亦細述導師取錄學員時要留意的地方,以保障參加者的安全。這本書不但對希望學習靜觀的朋友有幫助,靜觀導師也可以受益。──馬淑華博士
我誠意向教育界的同工,還有關懷青少年的專業人士及家長推介這本有關學習靜觀的書:《靜觀自得:生命的祝福》。全書不但博覽重要文獻;難得的是十分整全和實用──從覺醒、體驗、生活、心念、困難、待人、平衡、到活出靜䚕人生。我有幸聽過林瑞芳教授的教導,讓我對靜觀有新的領悟。──蔡元雲醫生‧青年全球網絡榮譽及牧靈會長
很感動林瑞芳教授在本書序言中說這是一本報恩的書。能把自己所學所經驗所透悟的東西,無私地分享及以一種層次分明、情理兼備、學與教互動啓發這種風格而成就的這本好書,的確是對所有我們遇上的恩師一份最好之敬意和感謝。但願透過這書而學會如何覺醒地生活每一天的朋友,同樣以你們的覺醒人生,回報瑞芳教授。特別喜歡第五章至十二章尾段的「詩句分享」。──關俊棠神父‧心靈農夫
是時候有這樣的一本書,一本能客觀鳥瞰靜觀的書。能夠出自林瑞芳教授就更有說服力。近年西方學者對靜觀做了大量研究,而令靜觀在世界大行其道,可是這樣亦引致教授靜觀的人龍蛇混雜,社會上流行的靜觀方法五花八門,初學者難得其門而入。現在林教授能從根源和多角度去介紹靜觀,有古人的智慧,亦有現代科學的驗證,有入門的下手,亦有經典的介紹,好讓讀者對學習靜觀更有門路和把握。──釋衍空法師‧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高級院士
作者簡介
林瑞芳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獲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國際學校心理學會傑出國際學者獎、香港大學傑出教學獎及知識交流獎。現為香港大學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總監,致力推動靜觀的教育和研究,以提升學生、教師和家長的身心健康。
靜觀是……近年來,靜觀備受公衆和學術界的關注。用谷歌(google)的搜尋器,輸入關鍵詞「靜觀」,不消0.4秒,便出現幾百萬條資訊。假如輸入的關鍵詞是英語 “mindfulness”,那就更厲害了,不消0.6秒,便出現過億條資訊!在學術界,靜觀受關注的情況也不遑多讓。在美國心理學會的文獻資料庫(PsycInfo),有關靜觀的學術期刊論文,在1980年才只有兩三份,但近幾年,每年都是過千的。這些年來,靜觀變得火紅,是有其道理的。很多研究人員透過嚴謹的科學探究,發現靜觀能有效提升身心健康、對抗壓力、治療焦慮和抑鬱等情緒疾病(Goldberg et al., 2018)。實證的研究成果促使普羅大衆對靜觀產生莫大的興趣。有關的課程、活動和團體,便如雨後春筍,蓬勃地發展起來。究竟靜觀是什麼,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效用?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是率先把靜觀引入醫療界的先驅。他把靜觀定義為覺知(awareness),而這覺知「來自有意的、在當下的、不加批判的注意」(the awareness that arises by paying attention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non-judgmentally)(Kabat-Zinn, 2013, p.xxxv)。這個定義裡的每一個字看來都明白,但加起來成為一個句子,就教人摸不著頭腦。 什麼是覺知?只要不是睡著或昏倒,我們不就是有覺知了嗎?什麼是活在當下?只要我們還健在,我們不就是在當下活著了嗎?什麼是不加批判的注意?難道我們在注意事物時,不用腦袋思考和判斷的嗎?是的,這個定義不容易讓人明白。因為「道可道,非常道」。用語言說出來的概念,就不是恆常的道。靜觀正好就是不能用語言或概念來理解的。我這麼說,不是故弄玄虛,而是有明明白白的道理。世間上有許多事物,不一定能言傳,只能用體驗來理解。雖然是道可道,非常道,但還是「明」可「明」,非常「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