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遊俠:溫世仁〔精裝書+公視紀錄片DVD〕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科技遊俠:溫世仁〔精裝書+公視紀錄片DVD〕
說不完的故事 距離溫世仁二○○三年十二月七日離開的時間將近一年,他在的五十五年,曾經說了許多好聽的故事,他離開的時候,匆匆忙忙,以致於留下了許多還沒說完的故事。 這一年,我們用盡足跡、影音、筆和心,只為了單純說一個故事。 故事的開始都是從前從前…… 從前從前有一個溫世仁,提著一個行李、一台筆記型電腦、握著手機/PDA,像一位城市奇俠行走在中國一望無垠的荒漠大西部。他遇到困難就呵呵笑著走過去,他遇到人就拍拍肩膀說沒問題,他遇到貧窮就送根釣竿教人家怎麼釣魚,他遇到夢想就全心投入義無反顧,他遇到未來就想辦法實現,他遇到你就跟你說一個故事。 他說故事的時候,自己總是比聽故事的人還入戲,說完故事的時候,還來不及聽到掌聲,他就又匆匆忙忙去說下一個故事,這一次他離開也是這樣,觀眾還聽得意猶未盡,他鞠鞠躬,噗一聲,人就不見了,留下滿場觀眾,叫著安可安可,再來一個故事。 所以,接下來,只好換我們來說他的故事。 這一次我們用多媒體書的呈現方式,是溫世仁最喜歡的閱讀形式,他雖不在場,但一定也同意以他創新的多媒體書來說他自己的故事。 這本多媒體──書籍與紀錄片,二者都可單獨閱讀,故事的內容和敘述方式卻不盡相同,文字和紀錄片影音合起來閱讀是一種雙重心靈、思維的加值,分開閱讀也各有樂趣和啟發。 若要嚴格區分的話,「科技」是紀錄片的主軸,「愛與關懷」是書的主軸,其實彼此都互相融合,重點還是回到一個──說故事。 為彌補溫世仁不在場的遺憾,書籍的部分,每幕開場由溫世仁自述,他說完了,幕一拉開,故事正式上演,再由受訪者來說故事。於是這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在幕與幕之間以大時代為背景,科技界知名人士如林百里、許勝雄等菁英的真情流露,除了對溫世仁的回憶並道盡整個台灣科技產業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歷程,全書不僅是動人的故事,還包括人文、歷史的回顧與思索。 書籍的故事,以溫世仁「小傳」呈現,因為要說的太多,只能精簡再精簡,尚不能成為正式「傳記」。 公共電視拍攝的紀錄片DVD是這本多媒體書的一大特色。 為了尋找溫世仁的足跡,公視導演劉嵩率領的製作小組兩度前往大陸,遠赴陝西省渭南縣陽郭中學、甘肅省黃羊川鎮及黃羊川職中,走訪天津和北京英業達公司拍攝相關人員和場景,採訪千鄉萬才公司員工及總裁林光信、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人員、學校校長、電子商務老師、學生、家長與農民,並拜訪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吳敬璉等,正式受訪者超過五十人,重建和拍攝地點五十處以上。 台灣地區採訪了陳寶治(溫媽媽),其弟溫世義、溫世禮、立法院副院長江丙坤、前工業局長楊世緘、政治大學教授李紀珠、益寶華科技總裁江英村、英華達董事長張景嵩、遠見發行人高希均、臺大副校長吳靜雄、金寶電子董事長許勝雄、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英業達集團總裁李詩欽等等,達二十餘人。 拍攝地點,訪遍台北電腦展、網路遊戲大賽、大小型網咖、家庭工作室、無辦公室工作小組、PC HOME、英業達、溫媽媽家、天下遠見雜誌社、明日工作室、英華達手機生產線,重建過去場景等。 我們亦蒐集了無數的資料,最後以紀錄片和書籍結合為一部多媒體書,只是忠實地呈現關於一位科技遊俠──溫世仁的故事。 本書不論是紀錄片的拍攝,或是文字的採訪,都要感謝所有的受訪者及參與者,在百忙之中的慨然允諾,以及全力地協助拍攝,當然,還有許多的人,無法全然的採訪,但我們知道,不論是溫世仁的親人、朋友、同事、認識他的、以及即將認識他的人,對溫世仁而言,都是同等重要、同等的關心,相信你們也仍然還有許多想說的話,以及曾經的感動…… 溫世仁仍然在大家的心中,他的夢正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滋長,如果你也願意開始說故事,這樣,溫世仁也就從來不曾離開,溫世仁一向喜歡說故事,他未完的故事,期待大家一起接力,讓這個故事,永遠說不完──作者簡介 明日工作室,歷史的演變和進動,人,是最大的因素。任何創造或毀滅,成功或失敗,都源自於人和人的行為。挑戰自己的極限,朝更美好的未來邁進是人類的天性。 試圖擺脫自己個人狹隘的自我、血統、地域的觀念囚牢,而令自己能自由地通行於時空中不為其所困,打造出更美好的明天和未來,相信這是所有人類共同的期望,這也是我們成立明日工作室的原因。 明日,有兩種意思。 一個就是明天TOMORROW,未來的理想、目標像似很遙遠.....而明日,就比較真實,人人都能有比較清楚的掌握,我們要打造美好的明天,今天就應該開始做。 明日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明明德、日日新】 明明德,就是知道過去、未來;知道倫理、文化和世間的規則;知道理想、目標。善用過去原本具有的知識、智慧等人類的共同資產,並遵循久遠以來的道德規範。 日日新,就是每天去除一些過去的錯誤觀念和缺點,每天學得新知識、技能,使自己慢慢朝向更完善的境界更接近一點點,向更美好的光明未來進化、躍昇。 就像三百多年前牛頓曾說【我會有少許成就,是因為我正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過去人類所累積的知識和無數的智慧結晶,是人類共同的資產,也是牛頓所說的巨大的 肩膀。明明德就是有效的運用巨人的肩膀,並遵奉過去所傳承下來的良好道德規範。日日新就是日復一日永續地朝向更美好的明日邁進,而我們對明日工作室的展望 是:優質內容的集散地創意文化的釀酒池
多媒體書序:閱讀的革命編前語:說不完的故事前言 幼年時期恩主公的小孩──溫世仁家庭教育教訓孩子給別人看連爸爸也被打老闆的兒子素直之心小學時期老屋的記憶兄代父職從小就崇拜的偶像 附中時期葛樂禮來了媽媽去註冊 大學時期困難,從克服自己開始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 研究所時期-相伴一生 三愛時期─創業打開計算機,從此打開不同的命運創業套餐三愛時期─歷程全省走透透三愛OB會 金寶時期─開創兩百萬元的資本金寶成立野雞式行銷勞萊與哈台金寶時期─艱辛廠長當總統做用自己人不護短改變命運英業達時期-密切合作密切的合作關係創造力、親和力與耐力英業達時期-大時代八○年代的衝擊九○年代的挑戰二○○四年以後的成長英業達時期-決策挑戰悲歡歲月領袖仁心大家都是一家人問題解決者凡事都可能找到最有效率的方法世界上最美的聲音 夢想的起點:50一個開始珍瓏棋局你能懂明日工作室也是他的孩子奇怪的有錢人可不可以不要走 明日工作室-成立明日工作室科技人,讀書人明日工作室-武俠秦時明月武俠幕後黃羊川的故事西部開發-進程西部列車正式接軌千鄉萬才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西部開發-執行不可承受之重問題與挑戰用愛心解決問題 科技遊俠科技讓明天會更好兩個腦一種胸懷跨越五道門檻的第一人 最得意事櫻花樹下的一家人光榮的先生親愛的父親未來有一個溫世仁附錄:溫世仁生平著作年表
閱讀的革命溫世仁 明日工作室成立之初,我曾出版了一本「媒體的未來」,預測未來媒體的發展方向。至今不過四年,大致的發展都如當初的預期。隨著網路和電腦的普及和發達,媒體的內容有更大更新的表現空間,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吸收資訊的方式也愈來愈全球化。當九一一事件發生時,全世界幾乎都是同時目睹整個悲劇的發生,很多訊息事後雖然可以再製和整理,但媒體對人類生活撞擊的直接程度,已經超出我們以前可以想像的範圍。更不用說像網路的發言討論,幾乎取代了傳統媒體的發言位置,沒有人敢漠視網路行銷的力量,以及網路對文學發表形式的挑戰。 書也是一種媒體,這個傳統媒體受到衝撞之後,原本很多人預期會有電子書的出現,然而事實証明,人們還是選擇傳統的閱讀方式,書,很難以另一種全新的載體流通,因為我們生活中出現的媒體載具已經過多,有紙本書,有廣播,有電視電影,還有電腦和網路,幾乎包含了文字、圖像、聲音和影像,以現有的載具去吸收資訊,尚嫌不夠,如何能再學習並接納新的載具。以市場行銷而言,挑戰消費者的慣性本來就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任務,更何況是一個習焉千百年的閱讀習慣。 人類的文明不斷的發展演進,知識的媒介和平台卻沒有相對應的大幅進步,原因何在?人們仍習慣從單一的平台吸取知識。但是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出現,對傳統紙本書確實產生莫大的挑戰,當你能夠輕易的同時以文字、影像和聲音來進行學習和傳播,人們還會只滿足於文字的構成嗎? 慣性的閱讀習慣,以及人們對媒體傳播方式的不滿足,看起來似乎互相矛盾,但其實這正是媒體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也正是「多媒體書」這種新產品,應運而生的背景條件。 這種書的革命並不是要取代原來的傳統形式,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多元化,讓閱讀的包容性更強,可能性更大,從而創造出更豐富多采的內容。「多媒體書」不只是慣性裡認定的書,它同時讓內容更多樣和普及,讓不同平台上的人都能依自己的慣性去取得知識和美感。 所謂的「多媒體書」,它不違背原有的閱讀習慣,而是在原來的脈絡裡,加深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以前人類學習知識和美感經驗,主要來自紙本書的傳播,然而現代人卻是從三種display(顯示平台)去學習和觀賞,一種是paper display;一種是TV display;另一種是monitor display,這三種平台幾乎囊括了現代人所有吸取資訊及知識的管道,單一的媒體平台不再能滿足人們對資訊補充和知識學習的需求。而這些不同的display,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同一主題的不同表達,也具有互相補充的功能,畢竟,媒體的發展趨勢是多元和互動,閱讀亦然。「多媒體書」便是以不同的平台來滿足不同族群對學習的需求,讓閱讀變得更生動,隨時隨地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 而且「多媒體書」並不因為包容了不同的display而有價格上的負擔,它基本上仍是一本書的大小、重量及價格,卻能讓讀者享受不同的平台轉換,習於紙本書的人可以選擇傳統的閱讀方式;喜歡影像閱讀的人可以在動態的影片裡學習知識;而經常使用電腦的人,也可以從互動的光碟裡得到豐富的內容。這是一種對傳統出版的「寧靜革命」。 媒體是人類溝通的工具,也是認識世界的方法,然而工具終竟不能取代人們對學習和成長的渴望,工具為了服務和滿足人們的渴望而改進。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不被媒體包圍,貼一篇自己寫的文章到網路上,或是一則街頭上的廣告;同?接收國際新聞,寰宇大事,或是欣賞一部文學鉅作。因為媒體的便利,生活在這個世代的人,比以往任何時代,具備了更好更多元的學習條件,也擁有更遼闊的世界。「多媒體書」不會是媒體發展的盡頭,但可以預見的是,它將再次帶來閱讀上的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