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上下冊套書)(二戰終戰七十五週年紀念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上下冊套書)(二戰終戰七十五週年紀念版)

作者:李德哈特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3日
ISBN:978986344811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027元

【本書特色】

☑ 軍事寫作一代傳奇李德哈特,五十餘萬字篇幅、耗時二十多年完成之遺世大作
☑ 最經典的二戰史,軍武迷失之遺憾的磅礡逸品
☑ 二戰終戰七十五週年紀念新版
☑ 收錄多幅珍貴手繪戰場地圖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無論是戰火波及的區域、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國家、生命財產的損失等,沒有其他的戰爭堪與比擬;其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更是全面而深遠,即令在屆滿七十五週年的今天,仍值得我們加以關注、省思。在汗牛充棟的二次大戰史著中,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無疑是其中最具通盤關照的權威作品。他憑藉個人的軍事經歷、豐富的資料文件、與當事人的訪談紀錄、加上二十多年的殫思勤耕,終於完成這部翔實精闢的成熟鉅著。本書不僅是對事件的敘述與鋪陳,更是對這段慘烈歷史的現實研究與客觀分析。「如果希望和平,就應了解戰爭。」讓我們透過此書回顧這場浩劫;期盼歷史不再因人們的無知,而駛入黑暗的深邃。

【各方推薦】

這是一部極其詳盡而博學的著作,閃爍著智慧的洞見,充滿精闢的戰略分析。
──英國歷史學家泰勒(A. J. P. Taylor)

這是一部經過多年殫思竭慮的成熟作品,它將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代表典範……書中充滿「李德哈特主義」──戰車戰的龐大洪流、彈性的縱深防禦、間接路線、後勤上的過分伸展法則、同時追求雙重目標,以使敵人備多力分……李德哈特不僅是戰略的倡導者與批評者,更是第一流的偉大史家。
──《經濟學人》(Economist)

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不僅是部卓越的軍事分析鉅著,也是一本富於同情心和獨創思想的作品。
──《星期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英國人對於李德哈特的理論若能多加注意,一定可以避免吃這樣大的敗仗。
──德國元帥隆美爾

李德哈特是我的啟蒙老師,這本書即足以證明他所辦學校的成績。
──德軍上將古德林

不管將來的變化如何,李德哈特的軍事家令名卻已是確定了……我們對於他的歷史知識,他的廣泛世界戰略觀念,他在闡明戰爭原理時所使用的優美筆調,都應該甘拜下風。
──法國國防大學校長 賈新

作者簡介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英國戰略家和史學家,有「二十世紀克勞塞維茨」之稱,其作品極多,以戰略與戰爭歷史為主。1895 年出生於巴黎,為英國牧師之子。畢業於劍橋大學,1914 年加入英國陸軍擔任步兵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兩度受傷,在索穆河會戰中存活,1927 年以上尉軍階退伍。離開部隊後以寫作為生,曾在《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擔任軍事記者。其戰略思想的雛形,是在 1929 年出版的《歷史中的決定性戰爭》中奠定,本書之後不斷地延伸與修訂,最後取名《戰略論:間接路線》。著作超過三十餘冊,除《戰略論》和兩次大戰戰史外,還有他自己的傳記,成為多產的軍事作家。李德哈特治學嚴謹,他所寫的歷史為人們所推崇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會親自做田野調查,實勘戰場或遺跡,收集足夠材料後才開始書寫。二次大戰前擔任英國陸軍大臣私人顧問,並影響了張伯倫政府的陸軍改組政策。李德哈特是閃擊戰的倡導者,其地位與富勒將軍齊名,並被德國古德林將軍譽為「機械化戰爭理論的創始者」。由於李德哈特反對邱吉爾的若干戰爭政策,而始終未能在英國施展抱負。不過他的思想在其他國家,特別是德國具有相當的影響。他的研究不限於軍事領域,更涉足歷史和哲學。戰後,李德哈特在軍事學術界地位達到最高峰,巡迴於歐美各大學及軍事院校進行講學,被廣泛公認為戰略研究先驅。1966 年受英女王冊封為爵士,1970 年逝世。相關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上)(二戰終戰七十五週年紀念版)》《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下)(二戰終戰七十五週年紀念版)》《戰略論:間接路線》《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上)》譯者簡介鈕先鍾江西九江人,南京金陵大學理學士。曾任《臺灣新生報》總編輯、國防計畫局編譯室主任、軍事譯粹社發行人、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榮譽教授、三軍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等。譯作近九十種,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西洋世界軍事史》、《島嶼浴血戰》、《希特勒征俄之役》、《二十世紀名將評傳》、《戰爭藝術》、《戰爭論精華》、《戰略論》、《戰爭指導》、《戰略緒論》等;著作涵括戰史及戰略,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略漫談》、《現代戰略思潮》、《西方戰略思想史》、《歷史與戰略》、《戰略研究入門》等書。

第一篇前奏
第一章 戰爭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爆發時雙方的兵力

第二篇爆發(一九三九-一九四○)
第三章 波蘭的蹂躪
第四章 「假的戰爭」
第五章 芬蘭戰爭
第三篇狂瀾(一九四○)
第六章 挪威的蹂躪
第七章 西歐的蹂躪
第八章 不列顛之戰
第九章 從埃及發起的反擊
第十章 義屬東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蔓延(一九四一)
第十一章 巴爾幹和克里特島的蹂躪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轉向俄國
第十三章 俄國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爾進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軍」作戰
第十六章 遠東的漲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轉向(一九四二)
第十八章 在俄國的潮流轉向
第十九章 隆美爾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轉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戰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賽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轉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戰

第六篇退潮(一九四三)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肅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進入歐洲
第二十七章 義大利的侵入
第二十八章 德國在俄國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低潮(一九四四)
第三十章 克服羅馬和在義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國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俄國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轟炸的逐漸增強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和緬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終結(一九四五)
第三十六章 從維斯杜拉河到奧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義大利最後據點的崩潰
第三十八章 德國的崩潰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潰
第九篇結論
第四十章 結論 

序言 李德哈特夫人 幾個月之前,當出版人要求我替我丈夫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寫序的時候,我就想要對該書編撰曾經給與幫助的人們表示謝意,不過所應列舉的人名可能就要數以百計。這些人從元帥以至士兵,還有教授、學人、和朋友,那都是貝西爾(Basil)在他的積極研究生活中所曾經接觸過的。 當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貝西爾就養成了一種對競技比賽(Games)和競技戰術的愛好,也保存著關於它們的記錄和剪報。在航空時代的初期,飛機駕駛員變成了他在學童年齡時的英雄,他對他們也是保存著同樣的記錄。在其一生當中這種習慣都是一直維持不變的,又因為他的興趣是日益廣泛,所以到了他臨終時,他遺留下來了幾十萬件的剪報、信件、備忘錄、小冊等等,其所包括的主題是自裝甲戰爭以至於衣服的流行樣式。以後,他又用日記的方式,或是他自己所稱的「談話記錄」(Talk Notes)方式,以來記錄他對於某些特別感到興趣的問題所作的討論,通常都是在討論之後就立即加以記錄的。 他在第二次大戰之後所寫的第一本書為《山的那一邊》(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那也就是他和某些正在英國作戰俘的德國將軍們的談話紀錄。這些人之中有許多都是其戰前著作的讀者,並且很想和他討論他們的戰役。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他曾以回顧的心情,寫了一條札記,其命題是「我為什麼和怎樣寫這一本書的解釋」,其中解釋了他為什麼對於此種記錄感到如此重視的理由。他說: 「當我在一九二○年和一九三○年代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科時,我才開始認識由於具有獨立和史學觀念的研究者未能確定和記錄那些軍事領袖們在當時的實際想法(作為一種事後回憶的核對),遂使歷史的研究受到了莫大的阻礙。因為那是非常明顯的,凡是參加重大事件的人,其事後的回憶總是不免有掩飾或歪曲之處,而時間愈久則程度也就愈深。尤有進者,官方的文件不特常常不足以顯示其真正的意見和目的,有時甚至於還故意用來掩飾它們。」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