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步桃教你健康到老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張步桃教你健康到老
為什麼有人「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有人「六十歲依然是一尾活龍」?如果現代人平均要活到八、九十歲,我們如何擁有生活優質、快樂健康的下半輩子?
國醫張步桃說有三大影響因素:先天的體質、後天的調養,以及病痛的處理。既然天生的我們難以改變,如何調養後天和怎麼處理病痛,就成了「好好活一場」的關鍵。依人生階段的不同,張醫師指出我們必須有不同的相應對策:在青壯年時,重點是「防老」;將老未老時,重點是「抗老」;進入老年期,重點在「養老」。
等生病了再治療,不如想辦法防止疾病的入侵;同樣的道理,防老的工作做得好,可以減緩老化的腳步,抗老與養老自然更不費力。所以從作息與四季養生開始,國醫一步步教我們認識飲食與體質的關係,了解經絡運行的道理,提供養生方劑與藥材、食療和藥膳,並自繁浩的典籍中蒐羅精煉出數份有錢難買的養生訣,讓我們「防老於未然」。
到了抗老階段,小從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大到糖尿病、中風、老年失智等症狀,從頭到腳、由外至內,張醫師根據各人體質寒熱酸鹼的辨證論治,一方面提供對症下藥的方劑,一方面輔以補養生息的食材,讓我們過得長春、長壽又長青,活得老仍俏、老不休且老彌堅。
老化無可避免,高齡終將來臨,隨著人類壽命的不斷延長,養老的重要性已不言可喻。除了針對體力不濟、記憶力衰退、免疫力下降等常見的老年症狀之外,國醫更提點我們:養身,更要養心、養性;要會養,更要會守;心理與生活的調適同樣疏忽不得。
防得早,抗得巧,養得好,再加上張國醫耳提面命的四字訣:持之以恆,人人都可以打造一個健康人生。
作者簡介
國醫 張步桃
對傳統醫學融會貫通,平時熱愛推廣中醫理念,足跡遍及全球華人地區。曾任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執行秘書、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考選部中醫師特考典試委員、過敏及氣喘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傳統醫學會秘書長、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常務董事;現任中醫師全國聯合會顧問,榮星中醫診所負責人(聯絡電話:02-23682114)。編著有《張步桃談植物養生》《張步桃美人方》《張步桃解讀傷寒論─藥物篇&方劑篇》《張步桃治大病》《張步桃開藥方》《黑豆.蘿蔔.茶》《小病不求人》《病案推理》等十多本書。
自序 8
【前言】防得早,抗得巧,養得好 10
第一篇 防老
1. 防患於未然 30
作息與四季養生 31
經絡有如街道 36
飲食與體質密切配合 53
持之以恆的行動 60
2. 防老抗衰方藥與食材 62
各種症狀的方劑與藥材食材 62
食療藥膳的主要四科植物 70
3. 防老抗衰養生訣 87
汪昂《醫方集解》「勿藥元銓」 87
立夫先生養生四十八字真訣 91
綺石老人《理虛元鑑》 96
藥王爺的千年養生訣 105
第二篇 抗老
4. 長春:老仍俏 112
作息規律多運動 112
禿髮與白髮 114
臉上皺紋 118
各種皮膚症狀 123
駝背 126
5. 長壽:老不休 128
眼疾 128
牙疾 130
耳疾 133
嗅覺味覺喪失 137
心血管疾病 140
肺功能退化 157
消化腸胃問題 163
肝膽腎疾病(糖尿病) 177
泌尿疾患 180
6. 長青:老彌堅 185
腰痠背痛、骨質疏鬆 185
失智症 188
睡眠問題 190
更年期 193
老年憂鬱症 194
第三篇 養老
7. 保養與滋養 198
養身,更要養心、養性 198
要養還要守 199
8. 身體的調治 204
體力不濟 204
視力衰退 207
氣血不足 209
記憶力衰退 211
疲勞倦怠 212
復原力下降 213
免疫力問題 214
9. 心理與生活的調適 216
生活起居的調整 217
培養興趣 221
己丑年初,遠流公司出版《張步桃談植物養生》一書後,安排在台北市立圖書館、中正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各演講了一個場次,又到台中霧峰農業試驗所講了兩場、中興新村農糧署一場;更遠赴新加坡居士林做了一場超過一千五百人次的演講,以及馬來西亞吉隆坡《星洲日報》所安排的兩場、檳城一場、東馬的古晉一場,每一場次都座無虛席,引發讀者群熱烈回響。二○○九年十一月一日吉隆坡舉辦第九屆亞細安國際中醫藥學術大會上所講內容雖非談植物養生,但聽眾、讀者要求簽名合照者之多,疲於應付,足徵遠流公司的出版品受到國內外讀者喜愛之一斑。
從多場演講與讀者提問中,綜合出一般大眾最關心的議題,遂預計於二○一○年出版有關「防老抗老養老」新書。生老病死乃人類必經之過程,環觀世界各國,超過六十五歲老化人口佔該國總人口數百分之七以上者—即為老人國—之先進國家比比皆是;近鄰日本的某個縣、中國大陸的某個地區更超過百分之二十五,足以顯示老化人口已成為世界各國之隱憂。為未雨綢繆,研討抗衰防老迺當務之急,特著此書以饗讀者。全書分三篇,從老化的定義談起,到未老者如何防老,繼之由外而內,以中醫病理藥理為主軸,探討老年人如何從生活飲食、作息做好養生保健,循序漸近以期達到壽享遐齡之境界。
本書之完成,經徵得現任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之陳曉萱醫師負責文字整理。曉萱小姐師大地球科學系畢業,考取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即潛心研習中醫藥專業,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思考靈動,善於化裁。比如治療崩漏症,用芎歸膠艾湯合桂枝龍牡湯加仙鶴草、紫菀等藥,她會請病者將仙鶴草、紫菀用飲片各五錢煮水,用煮出的水配科學中藥,療效更佳。對於曉萱之辛勞,遠流之精心設計與編輯,敬致由衷感激。值此刊布之際,特抒所感,用以為序!
防得早,抗得巧,養得好「防老、抗老、養老」這個題目談起來真的是相當大,當然也有中西方的不同。現代醫學有很多論點,我想對一般社會大眾來講未必能夠了解,所以我們是純粹從傳統醫學來討論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開宗明義,跟讀者討論什麼叫做「老」?「老」有很多不同的定義,我們不妨從最古老的中醫文獻《黃帝內經》談起。《黃帝內經》有兩部分,一部分叫做〈素問〉,另一部分叫做〈靈樞〉。〈素問〉的第一章「上古天真論」中提到「天年」二字,很多人都把天年當做壽命解釋,所以有的人說「天年所限」,也就是說你的壽命出生就注定能活多少歲了。「上古天真論」說,上古的人「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所以基本上我們人類如果沒有生病、沒有其他意外,理論上可以活到一百到一百二十歲。一百二十歲的天年生、老、病、死,沒有人能夠逃過這種壽命的限度。在不同的文獻裡,除了《內經》,《尚書‧洪範篇》裡也提到,壽就是指一百二十歲的意思,另外《禮記》把「壽」稱做「期頤」,所以理論上,人應該是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像老子,像第一個著書解釋《內經》的王冰。附帶一提,王冰又叫做啟玄子,是個道家人士,又曾經擔任公職,所以又叫王太僕,大家可以不認識這個人,可是他講了兩句話是所有研究中醫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也不能夠不知道的:「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尺脈旺的人才合適);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尺脈弱的人才合適)。」用在臨床上,如果是「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就要用知柏八味,因為知母、黃柏都是補腎水的;「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話,要用桂附八味,實際上,桂附八味在張仲景先生的《金匱要略》裡稱為腎氣丸,知柏八味是後代中醫把它從腎氣丸去掉桂、附加上知母、黃柏。另外還有濟生腎氣丸,這個濟生源於宋朝嚴用和先生,他寫了一本《濟生拔粹》,因為談到王冰,就聯想到濟生腎氣,於是根據張仲景的腎氣丸加上車、牛,車是車前子,牛是牛膝。「上古天真論」除了告訴我們男女的生命極限,也說明兩性荷爾蒙的分泌年齡是不同的。女性的生理週期是以七為基數,所以從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二七是十四歲,生理週期的性荷爾蒙分泌開始進行;這中間從二七到三七,到四七,到五七,到六七,到七七「天癸絕」,太衝脈衰少了,天癸絕地道不通,所以性荷爾蒙停止,女性就不會有生理週期、不會正常排卵,當然就不會再生寶寶了。當然現代科技跟古代不同,有位五十二歲的太太,理論上是天癸絕不會再生寶寶了,可是她透過現代醫學的方式,在體外把精子卵子結合,然後植入子宮裡,結果生了一對雙胞胎。當然也有人六十幾歲生理週期還正常的進行,這是我看過診的一位阿嬤,六十七歲了,生理週期每個月準時來,畢竟台灣二千多萬人口,總會出現一些罕見的例外。男性是以八為週期,所以「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所以男性二八十六歲時荷爾蒙開始分泌,然後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到最後八八「齒髮去」,齒是牙齒,髮是頭髮,去就是掉的意思。換用現代的語言,女性是七七四十九歲更年期,男性是八八六十四歲。男性比較沒有明顯的症候,書中只是提到八八六十四歲叫做「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身體重就是行動遲緩的意思,所以連平衡感都有問題,「行步不正,而無子矣」,意思是生育能力告一段落。當然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很年輕就早衰,甚至早凋。大多數國家的公務員,六十或六十五歲就已經屆臨退休的年齡,,但如果是比較特殊的職業,像台電在外面操作線路的員工,職業生涯就不太能像一般公務員一樣到六十五歲。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所下的定義,老年指的是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當一個國家的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七,就是屬於高齡化社會。地理環境的不同當然有影響,像當年蘇聯的屬國高加索,他們的老人一百歲都還能夠下田幹活。年齡的長短,往往跟地理環境與飲食有絕對的關係。基本上我們會發現,熱帶民族平均年齡比較短,寒帶地區的平均壽命都比較長。環境的污染程度也大有關係,相對重視的國家,人民罹患疾病的機率會相對的減少,壽命也就因此而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