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漢英醫學新術語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英漢漢英醫學新術語

作者:閻書鳳 鍾惟德 主編
出版社:中山大學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01日
ISBN:9787306038722
語言:繁體中文

近些年來,在人類基因測序(人類基因組計划)完成之后,醫學科學家們將着手全面破譯人類基因遺傳密碼,揭示全部功能基因,「組學革命」為我們描繪了一幅21世紀生命科學研究的藍圖。在這后基因時代,各學科的相互滲透、理論的創新、材料與技術的進步,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的變化都要迅速和劇烈、廣泛和深刻,這些都反映到新生的醫學詞匯中。非線性動力學(混沌理論)、網絡、復雜學、納米觀,都給這一時代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生物工程學和移植學、線粒體醫學、細胞信號轉導等大量新的發現,使我們對傳統的醫學遺傳學、生物進化論有了新的認識;數字化人、遙感技術、電子—磁及光感應技術、仿生技術都已滲透到醫學的各個學科中。伴隨這些激動人心的成就而來的,是對生命、人類健康和疾病認識的深化,並匯聚成探索未知、攻克頑症的強大動力。閻書鳳、鍾惟德主編的《英漢漢英醫學新術語》全面收錄了這一時期涌現的醫學及與醫學相關的新生詞匯和術語7000余條,並作了簡要的注釋,以方便讀者使用。 閻書鳳,男,1943年生,湖北武漢人,醫學碩士,實驗醫學主任技師。1968年畢業於中山醫學院醫療系,后從事內科臨床工作10年。1982年獲醫學碩士學位,師從何澤涌教授,后留山西醫學院任教組織學與胚胎學,副教授。主要研究肥大細胞異質性、肥大細胞與腫瘤的關系,鑒別出兩種組織化學和形態學上異質的新的肥大細胞類群。1992年調任廣州市醫藥衛生研究所醫學情報室副主任、主任,《廣州醫藥》雜志主編。其間,開展了腦波的混沌學研究,建立了腦波復雜度測定方法和量化指標。曾任廣州市中青年醫學研究會主任委員,《生兒育女》雜志主編。現任廣東省科技期刊審讀專家委員會委員,廣州市醫學信息協會副會長。鍾惟德,男,1968年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廣州醫學院、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為我國新一代泌尿外科專家,在泌尿系腫瘤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面貢獻尤為突出。1998年成功應用藥物經濟學分析,深入偏遠山區,培訓當地外科醫師,以低值藥物治療前列腺疾病,為窮困患者施行手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制出首台國產的膀胱熒光鏡,在國內外推廣使用。首次應用CK-20外周血檢測膀胱癌微轉移,其CD147對泌尿系統腫瘤侵襲力影響的研究處於國內外先進地位。為廣州市優秀專家,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州醫學會主任委員,美國Journal of Endourology(中文版)雜志副主編,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瑞典科羅倫斯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及客座研究員。獲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獎」(廣東省著名泌尿外科專家梅驊教授、吳開俊教授曾獲此獎,鍾惟德教授為廣東省獲此獎第三人)。獲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及6項省、市科技進步獎。主持南中國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發病因素影響的大型系列流行病學研究。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30余篇。

英漢部分漢英索引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