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控制與社會差別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戶籍制度∶控制與社會差別

作者:陸益龍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01日
ISBN:710003814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50元

戶籍制度屬於一種次級社會制度,對社會關系特別是城鄉關系有著重大的影響。在當今中國社會的快速轉型和現代化的過程中,這一次級制度對社會協調發展的遲滯效應依然存在,因此,探討戶籍制度的創新和戶口政策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陸益龍博士從歷史、理論和經驗三個層面上系統地對這一制度進行了梳理、考察、分析和解釋,揭示了戶籍制度的結構與變遷與社會結構變遷或轉型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 在本書中,作者以較為翔實的歷史和經驗調查材料,論證了與中國傳統戶籍文化有著一定聯系的、在計划經濟體制背景下形成的現行戶籍制度,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對社會結構剛性特征的形成曾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對中國城市化進程以及城鄉關系的協調發展,至今仍具有「瓶頸」效應。隨著社會的快速轉型,這一制度的諸多方面與社會系統的運行不相協調,因此,促進戶籍制度的創新,是社會轉型對次級制度的配套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

序一序二第一章 導論戶籍制度研究的意義戶籍制度研究的目標戶籍制度研究的現狀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基本概念的界定理論假設和結構安排第二章 中國戶籍制度的結構與變遷:1949年以前「戶籍」涵義從「登人」到「編戶齊民」「籍」與「權」的結合保甲制:社會控制的強化田賦改革與戶籍制度的嬗變過密化控制與超穩定結構第三章 中國戶籍制度的結構與變遷:1949年以后社會動員:權威話語的控制大躍進和「文革」:反城市化的邏輯改革開放與戶籍壁壘小結第四章 一個城郊建制鎮的戶籍管理第五章 資源、利益分配與戶籍第六章 戶籍:層級裂痕與流動壁壘第七章 權利、義務與戶口第八章 戶籍屏障與通婚圈的二元化第九章 戶籍制度中的人:角色與觀念第十章 從戶籍身份走向公民身份第十一章 戶籍制度的創新附錄一 調查問卷附錄二 戶口登記條例后記

中國社會正經歷着全面而又深刻的社會轉型,它涉及到文化、價值、制度、組織、資源配置、產業結構以及職業分化等社會的各個領域。所有這些因素及其所蘊含的無數內在質料的每一細微的變化,都無不昭示着從傳統到現代這一巨大的社會連續體上社會轉型運動的進行。當人們有意識地研究這一轉型或變遷的過程的時候,或濃墨重彩地直接揭示或隱晦曲折地間接暗示這樣一個由現今社會所共享的價值前提:如何切實地健康地加速這一轉型過程,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並進而引導全民或全社會走向理想的、幸福的未來。 社會學是關於社會運行和社會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特別是關於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具體社會科學。我早些時候曾給自己提出了研究中國社會學研究兩大目標,實際上也是兩個大方向:一是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有所貢獻,即社會學要回歸本土,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當然這種中國特色社會學是有世界眼光和國際品質的,也就是本土化是與國際化相結合的;第二就是要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的認識有所深化,這種認識包括宏觀與微觀兩個大的維度:就宏觀來說,主要是要把握轉型中的中國社會與現代性的關系,即中國社會如何從前現代性到現代性、從舊式現代性到新型現代性,並研究社會生活是如何沿着該種趨勢變遷的,這可以說是以大見小;就微觀方面來說,則反之,可以說是以小見大,從具體的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社會事實中揭示出社會運行的狀況、現代性在中國的進展。目前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是對中國戶籍制度進行系統研究的成果。上述兩個目標或兩個方向,在該書中都涉及到了,因為就第一方面來說,該書可以說是作者在本土社會學研究領域的一種努力和嘗試;而就第二方面來說,該書也從一個特殊的視角幫助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深化了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的認識。 中國社會轉型包含了社會結構從封閉半封閉的傳統型社會不斷向開放的現代型社會轉變和發展的過程;同時,也包含了經濟體制從集中的計划經濟到效率較高的市場經濟的轉軌。這一轉型過程在1970年代末以后進人了一個加速期,各種結構要素和體制要素都在不同程度上發生着變化。在社會的快速運行和轉型時期,社會關系和結構的協調問題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在事物的快速運動中,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如果某些結構要素或體制發生了變化,而其他要素沒有變革並形成系統運行的障礙或阻力,那麼,這種不太協調或失調的狀態將會影響整個系統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鑒於這一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社會學理論發展的需要,我一直主張並倡導要對中國社會的微觀結構以及社會子系統的轉型狀況進行理論和經驗兩方面的探討,以便豐富和發展中國社會學的社會運行和社會轉型理論。 從結構轉型過程來看,改革開放之前s中國社會結構具有很強的身份屬性。一系列將人們區分為不同身份群體的次級社會制度,構成了一種彈性很低的社會結構體系。身份制主要由四個方面構成:一是階級身份,在1979年前,階級成份對社會成員的就業、通婚、入學、入黨、參軍等地位普升和流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二是戶籍身份,從1958年開始,中國戶籍制度嚴格地將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加以明確的區分,戶籍身份對個人及社會的流動性起着較大的限制作用;三是就業身份,在計划經濟體制下,社會成員按其就業地位分為三種主要身份:干部、工人和農民;四是所有制身份,改革開放前,中國社會主要存在兩種所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和城鎮集體所有制,這兩種所有制身份的職工在收入和地位方面都有重大的差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