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櫻桃血管瘤香港?推薦回答

作者:潘國靈

  時值亂局,躁動與沉寂同時,潘國靈從「當下」切入,帶大家回放香港,從千禧年說到反送中,「重行」我城過去二十年來走過的一些路。全書以社會事件為主軸,有大事件如SARS、保育及本土思潮、反國教、雨傘運動、反修例運動等,也有較微小或另外的,如控煙運動、石牆樹一夜慘遭劈殺等。事件獨立可觀,連起來又見社會之遞變。潘國靈筆下,有紀實、分析、論說,公共題材亦見個人筆觸。時代倉促,當健忘症如常,潘國靈如「...

作者:陳敏儀

  在如今科技迅猛發達的時代,傳統閱讀如紙質圖書、雜誌、報刊等,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和技能發展,閱讀已經進入2.0時代。     本書作者以多年豐富的圖書館工作和閱讀教學經驗,首創提出「閱讀2.0」概念,以學校圖書館為切入點,介紹閱讀學習推廣的大量實踐案例,並從學校、家庭和學生各方面,展開討論科技資訊、溝通合作、自主學習等閱讀2.0特點,探討如何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推廣和實現「從閱讀中學...

作者:蔡寶賢

  「我是誰?」是每人都曾向內心提出過的疑問,是成長中必須正視和處理的問題,也是尋找自我的起點。當嘗試回顧成長經驗,青春歲月固然是一個人混沌的蛻變期,但社會環境對一代人的影響,不容忽視。香港90後,成長於港英殖民末期與成為特別行政區的交接期──一個需要重新定義的香港。她既是90後土生土長的地方,也是這代人一起探索自我身份的地方。這種未知和不確定性教作者着迷,也引起好奇,想去了解90後的所思所...

作者:章小杉

  近年來,圍繞新界「丁權」的「傳統權益」問題,香港社會時有爭論。所謂「丁權」,是指香港新界原居民的男性後人(即「男丁」),按殖民地時代沿用至今的「小型屋宇政策」(丁屋政策),獲准在新界的私人土地上興建房屋居住。《基本法》第四十條規定:「『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保護。」但對於何謂「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香港特別行政區應如何保護此類權益,《基本法》第四十條並沒有明示...

作者:王海光

  「群眾運動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卻不能不相信有魔鬼。」 ―埃裡克· 霍弗(Eric Hoffer)   本書是關於一個鄉村教師柳幸福「反革命案」的微觀社會史研究。以該案卷宗為基礎史料,作者利用當地公安政保檔案、政府文檔、地方史志等資料,結合口述訪談,條分縷析,首次從縣域範圍對「反革命發生學」進行考察,重建歷史現場,揭示了文革「惡攻罪」案件的生產制造過程,以及在基層社會中的發生機理,進而展現...

作者:梁寶龍

  公務員的範疇各國各有不同,以香港為例,廣義而言,上至特首,下至清潔工,都是公務員;若收窄定義,則香港公務員是指:根據公務員服務條例,直接受政府聘任且經由政府庫房發給薪酬的勞動者。香港公務員工運曾風光一時,是香港工運史上推動獨立工運的一股重要力量。   公務員工會對香港整體的工運的影響,早期是有意由工運介入社會,但現在已淡化。八十年代,公務員工會參與全港性工會運動,如職業安全、勞工立法等...

作者:黃垤華潘熹玟

  【核心賣點】   1. 作者從事香港史地研究60多年,對香港地方土名尤有研究,常親自走訪不同地區,透過訪問、查考古籍以核實地方名稱,藉以傳承地名文化。   2. 本書分為《輿地志》及《山川志》,兩部分。前部分以聚落地誌、人工建築、野外地誌三方面闡述;後部分以山嶺、埡口、河涌、溪澗、周邊海岸等方面闡述,更引用古文及補上註釋,資料性強。   3. 書末附錄香江方輿稽原略卷十(選錄五篇)及...

作者:鄒嘉彥錢志安

  拉丁詞語是英文法律乃至歐洲法律的一大語言特色。作為專業術語,拉丁詞語濃縮了法律人士之間的共識,其在醫學領域也有同樣的作用。掌握這些拉丁術語很有挑戰性,但也大有裨益。     本書是第一本以香港常用的拉丁法律詞彙翻譯為主題的中英文法律專書,挑選了在香港法律領域中105個最常用的拉丁詞語作解釋。本書除提供基本資訊,如詞性、讀音和詞義外,更提供詞語的中英文翻譯、從雙語法律文本中篩選的適當例句,...

作者:陳文敏

  在《眾裏尋她:公義在香港》,陳文敏教授通過其個人經驗和重要案例,探討香港法律制度的核心價值。本書解釋和釐清了一些有關香港法律的常見問題。例如大律師如何為有罪的人作辯護?法律偏袒於有財有勢的人嗎?我們是否在任何情況下皆要遵守法律?在人權與國家安全互相抵觸的情況下,兩者該如何取得平衡?公平又如何與行政效能協調?我們可以因自由被濫用而否定它嗎?陳教授在書中亦會談及法律專業和專業精神,並指出法律...

作者:曾永康黃毅英

  「課外活動」的種類繁多,有體育、藝術、興趣、學術、服務等類別,學生會在課餘時間參加這些活動。在不少學生心目中,課外活動是他們校園生活中最深刻的經歷與回憶,甚至是最快樂的時光。     本書從「行內人」的角度,記述香港學校課外活動一百多年的歷史,描繪出課外活動從萌芽、發展成長到變革轉型的圖像。作者從辛亥革命前說起,敍述課外活動在港英政府治下、二戰前後、1960年代社會動盪時期、普及教育時代...

作者:

  自199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香港市民一共見證過五屆政府、四任行政長官,客觀地說,每一任行政長官治理施政都不算一帆風順,社會各界不禁要問,是《香港基本法》設計的制度本身有結構、技術或是邏輯性缺陷?還是行政長官(制度)未能適應社會時勢變遷?還是有其他主觀或客觀原因?這情況為行政長官制度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提供了研究價值。     行政長官的權力由《香港基本法》列明;然而,在《香港基本法》...

作者:錢理群

  「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是錢理群教授橫跨二十年歲月寫成的當代知識分子精神歷史,分別寫共和國建立前、毛澤東時代及之後知識分子的命運與選擇,呈現「起承轉合」結構,將知識分子的個體命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整體歷史交錯在一起。「改造」與「堅守」,這是建國後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兩個關鍵詞,也構成了本書的歷史敍述的兩個中心詞,寫成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上最沉重的一頁。是屈從抑或抵抗、要低頭抑或...

作者:譚家齊方金平

  十六世紀後期,天主教因利瑪竇等傳教士來華而在中國慢慢傳播開來,甚至獲得明朝某些帝王及官員的歡心。過去亦曾有不少著作記述了這些歷史,但專門從法制史的角度審視天主教在華傳播過程中所引發的衝突與教案,則是過往著作所缺乏的。     本書從「以法論教」的研究角度,完整地討論了晚明萬曆到清代嘉慶道光時期,天主教在華面對的法律與政治的互動與挑戰。作者以這段時期的關鍵刑案及事件為經緯,包括晚明南京教案...

作者:錢理群

  榮獲第十一屆「香港書獎」「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是錢理群教授橫跨二十年歲月寫成的當代知識分子精神歷史,分別寫共和國建立前、毛澤東時代及之後知識分子的命運與選擇,呈現「起承轉合」結構,將知識分子的個體命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整體歷史交錯在一起,是首部無刪減作品。一九四八年,正是兩個中國—所謂「新中國」與「舊中國」生死大決戰的時刻,同時,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必須在歷史的大轉折中作出決...

作者:錢理群

  「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是錢理群教授橫跨二十年歲月寫成的當代知識分子精神歷史,分別寫共和國建立前、毛澤東時代及之後知識分子的命運與選擇,呈現「起承轉合」結構,將知識分子的個體命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整體歷史交錯在一起。毛澤東逝世後,知識分子從絕地對裏重生。錢理群教授肩負起知識分子之名,用自身的經歷和反思,為整代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作一個總合,冀歷經滄桑後也守望著知識分子的本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