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針眼初期?推薦回答

作者:陳惠芬

  1916年拉斯基(Harold J. Laski)初至美國任教,是建構政治多元論的真正開始,距今剛好一百年。由於拉斯基至美國講學,中國知識分子與拉斯基相遇,也開始了拉斯基在20世紀中國歷史的濤駭浪中浮沉。   在「拉斯基在中國」之研究還是未竟之業的階段,偶有相關資料發現,仍是萬分欣喜。如此遷延時日,亦非全無意義。數據庫的不斷建立,對本書撰寫貢獻厥偉。可以說,有了數據庫,才有今日具體可以...

作者:黃惠禎

借助多種新出土的第一手史料, 勾畫戰後初期楊逵與中國政權、中國現代文學、中國來台人士間的對話, 呈現楊逵在爭取台灣人自治與重建台灣新文學之際, 面臨當局亟欲將台灣全盤中國化時有所選擇的立場, 藉此填補楊逵研究的罅隙, 並一窺台灣知識菁英在政治與文化雙重轉型期的精神圖像。   戰後初期(1945-1949)是台灣歷史上最為複雜,社會變動也最為快速的時代。短短四年間,台灣由日本統治轉為中國接收...

作者:李東華

  欲了解臺灣近現代學術史的發展脈絡,從臺北帝國大學轉型為臺灣大學的第一個五年,是不可忽略的關鍵。   1945至1950年的光復初期,為臺北帝國大學轉型為臺灣大學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期間,臺灣大學因其地位特殊,不但內有各股勢力傾軋,外亦有政治勢力掣肘,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變遷的種種牽連。   本書是李東華教授生前力作,為其臺大校史研究的總結集。全書共收錄十篇文章,包括正文七篇、附錄「傅斯年...

作者:翁嘉禧

  本書嘗試以歷史及社會科學研究法,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觀察戰後台灣的經濟條件、情勢的演化、相關經濟政策的制定與運作、二二八事件對經濟環境的衝擊、及其善後的對策等。

作者:何邦立

空軍抗戰史上,最艱辛、壯烈的第一年 七十年來 首次完整呈現 還原抗日空戰史的真相 歷史 不該被扭曲 不該被遺忘   對日抗戰中,空軍烈士機智勇敢、以弱抗強,無畏的英雄氣慨,就是空軍代代相傳的筧橋精神。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空軍僅有飛機314架,與日本陸軍與海軍航空隊共有2700架的兵力相比,完全無法匹敵。此外,我空軍在飛機性能、數量與人員訓練、後勤補給方面,皆不如人。...

作者:吳淑鳳薛月順吳俊瑩

  本書以1950年代美軍協防臺灣為主題,由蔣中正及蔣經國兩位總統文物史料中,蒐集整理近500幀檔案數位影像。內容區分1.對臺軍援與亞洲共黨問題、2.兩岸停火暨中美共同防禦協商、3.外島防務及大陳撤軍、4.美國對遠東態度與反攻大陸立場等類重要史料,經重新摘由編目後出版。藉由披露總統蔣中正接見美國特使與軍政要員的重要談話紀錄,理解此一時期中美雙方高層意見溝通過程。 序   本系列叢書針對...

作者:吳淑鳳薛月順等

  本書以1950年代美軍協防臺灣為主題,由蔣中正及蔣經國兩位總統文物史料中,蒐集整理二百餘筆目錄,千餘幀檔案數位影像。內容區分1.軍援裝備及款項、2.軍事人員訓練與交流、3.協防演習訓練計畫等重要史料,經重新摘由編目後出版。藉由披露政府決策高層與美國往來過程,呈現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如何爭取、運用美方外交與軍事的支持,始能在1950年代從風雨飄搖到逐步安定的全貌,也才有日後穩健發展的機會。

作者:裴毅然

昡示重要「紅色細節」 撩揭典型「紅色傷疤」 據實控訴「赤潮禍華」 ----千萬不可忘記!   叢書(六册)集結作者二十年發表的「紅色」主題,縱向展示中共歪扭針腳,具體剖析紅色謬根。叢書史料經歷時間檢驗,滴珠折光,具備多項參考價值。   第一冊從上海時期到蘇區時期再到延安時期,從盧布財源,二七罷工真相、紅軍代總長之叛、南陽事件、長征被遮蔽的「鏡頭」,到延安生意、紅色婚戀、紅士生活……...

作者:許瑞浩周美華廖文碩陳世局

  本書收錄蔣經國在民國39至49年以及52年的手札,內容包括手條、手函、讀訓心得及家書四大類。手條是蔣經國擔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兼救國團及總統府資料室主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行政院退輔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期間,對部屬下達工作指令的手寫條子;手函是在這段期間寫給上司、部屬、師長、學生、友人、親人的信函或電文;讀訓心得是閱讀總統蔣中正關於政治和軍事方面訓詞後的長篇心得報告...

作者:周琇環陳中禹

  民國三十八年美國發表〈對華關係白皮書〉,中華民國政府面臨國際孤立無援、自生自滅的處境。是年十二月中央政府遷抵臺北,其軍事防衛僅能依恃從中國大陸各地輾轉來臺凌亂待整的殘部,國際方面普遍認為中華民國政府無法守住臺灣,即如中央大員陳誠,也認為當時臺灣「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情勢岌岌可危。翌年六月二十五日爆發韓戰,為防堵共黨勢力,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宣布臺灣海峽軍事中立化,穩定了當時中華民國風雨飄搖...

作者:吳淑鳳薛月順等

  本書以1950年代美軍協防臺灣為主題,由蔣中正及蔣經國兩位總統文物史料中,蒐集整理二百餘筆目錄,千餘幀檔案數位影像。內容區分1.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之簽訂、2. 國際輿情與對臺態度、3. 對臺軍事觀察報告等類重要史料,經重新摘由編目後出版。藉由披露政府決策高層與美國往來過程,呈現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如何爭取、運用美方外交與軍事的支持,始能在1950年代從風雨飄搖到逐步安定的全貌,也才有日後...

作者:歐素瑛

  二十一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發展為主軸的世紀,大學已成為各國知識創新和人力資源的競技場,大學競爭力即為國家競爭力之重要指標。現代的大學源自歐洲中古世紀,有其深厚傳統和獨特精神,既是社會精英的培育機關,亦是研究學術的中心。臺灣於1928年創設臺北帝國大學,為一所兼具殖民性和近代性的「殖民地大學」、「國策大學」。1945年8月日本戰敗後,納入中華民國教育體制,並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該校不但是臺灣首...

作者:應鳳凰

  五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風起雲湧的第一個十年,大陸來台作家辛勤筆耕,不僅造就了反共文學高潮,也催生了標榜西化的現代主義文學。這兩股潮流之外,五0年代女性作家接受五四洗禮,憑她們特有的才情與細膩的筆觸,開發出女性文學史寬闊的天空。作品不但講究藝術性,更與眼下這塊土地關係深厚。後代讀者對於這群作家的生平與作品,理應給予更多的關注。 作者簡介 應鳳凰   台北市人,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東亞系...

作者:張世瑛蕭李居

  民國三十八年美國發表〈對華關係白皮書〉,中華民國政府面臨國際孤立無援、自生自滅的處境。是年十二月中央政府遷抵臺北,其軍事防衛僅能依恃從中國大陸各地輾轉來臺凌亂待整的殘部,國際方面普遍認為中華民國政府無法守住臺灣,即如中央大員陳誠,也認為當時臺灣「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情勢岌岌可危。翌年六月二十五日爆發韓戰,為防堵共黨勢力,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宣布臺灣海峽軍事中立化,穩定了當時中華民國風雨飄搖...

作者:許瑞浩周琇環廖文碩

  本書係以嚴家淦與國際經濟合作為題,蒐集本館典藏嚴家淦總統文物、蔣中正總統文物、外交部檔案、行政院檔案及中研院近史所藏美援會檔案,彙編而成。全書分為美援與國際經濟合作二節,第一節分為美援組織、美援計畫、美援的分配與運用、美援與建設等項;第二節分為出席國際財經組織會議、對外援助等項,主要內容係藉由第一手檔案來呈現嚴家淦先生在政府遷臺初期透過美援與國際經濟合作事務,對國家政經的穩定榮所作出的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