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會怎樣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早期大腸癌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反過來說,因不易有症狀,因此發生在近端大腸的腫瘤,往往會生長到相當大才被診斷出來,而且常常要到發生貧血,血紅素下降到一定程度後開始有喘、頭暈或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康健好書癌症早期大腸癌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收藏瀏覽數436,1082017/03/30·作者/邱瀚模·出處/康健出版放大字體腸活必修課作者/邱瀚模了解更多大腸癌的確可能會有某些症狀,但並非有這些症狀的人都是大腸癌,甚至大部份不是。

常常為了這件事情,我在門診得跟我的病人一來一往,有時候會想:乾脆幫他大腸鏡做一做,還比在這裡討價還價省時。

我們常常在醫藥版看到一些報導或採訪寫到:如果有血便、排便習慣改變,或伴隨體重變化時要警覺有無大腸癌。

但是這些症狀到底是不是有用呢?(圖片來源/Unsplash)首先必須跟各位澄清幾點:1.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症狀大腸癌要有症狀,基本上要到第二期、甚至第三期以上,如果希望找到可以根治的原位癌(第零期)或第一期癌症,想靠有無症狀來決定要不要做篩檢是絕對不可靠的。

2.年齡才是影響腸癌發生率的重要因素排便習慣改變,非大腸癌特有,它也是功能性腸胃疾病很常見的症狀。

例如,只要腸道蠕動的速度變快,水分來不及完全吸收,糞便來到肛門口依然稀軟,就有可能變細;而蠕動得慢一點,水分吸乾,糞便就會較硬或造成便秘。

因此,光要以排便習慣有否改變來看是否罹患大腸癌,實在是很困難的一件事,而且會徒增恐懼與困擾。

由於大腸癌是與年齡有關的疾病,而且與年俱增,年輕人有類似症狀的,往往是功能性腸胃疾病,光靠症狀預測有無大腸癌,難以與五十歲以上的成人相提並論。

(圖片來源/Unsplash)3.大腸鏡檢查後不必年年反覆檢查假如近年內已做過大腸鏡,基於腺瘤生長至癌症需耗時五年或更久,癌症引起症狀的機會相對較小,大可不必一直反覆接受大腸鏡,即便做了對症狀也不會有幫助,反而會因為擔心或緊張,讓症狀加劇(因為焦慮是功能性腸胃疾病症狀加劇的重要成因),應該針對功能性腸胃疾病去接受藥物控制或調整作息。

一般只有大腸鏡發現進行性腺瘤才要在短期內再度進行大腸鏡追蹤,即便如此也是三年之後,實在不必每年接受大腸鏡。

至於正常或小腺瘤,一般建議五年後大腸鏡追蹤即可。

4.腫瘤生長位置不同,症狀有所不同,症狀出現時間也不同糞便的水分會隨著在大腸裡蠕動的過程,逐漸被腸黏膜吸收,使糞便從近端大腸移動至肛門的過程中,逐漸變乾、變硬,因此排便習慣改變或血便等症狀比較容易發生於遠端大腸癌或直腸癌,而糞便在近端大腸因仍呈液態或軟便,通常不易因與腫瘤摩擦而產生上述症狀。

反過來說,因不易有症狀,因此發生在近端大腸的腫瘤,往往會生長到相當大才被診斷出來,而且常常要到發生貧血,血紅素下降到一定程度後開始有喘、頭暈或臉色蒼白等症狀去就醫,才被診斷出來。

5.長痔瘡的人也可能得直腸癌有些人有痔瘡問題,因此排出血便就一廂情願認為是痔瘡所致。

過了五十歲後的血便,若是先前沒做過篩檢還是提高警覺的好,沒有人說長痔瘡的人可以免於直腸癌,鴕鳥地選擇性認定出血原因必定是痔瘡,一念之差,人生可能就往全然不同的方向去了。

目前國民健康署的大腸直腸癌篩檢計畫,被篩檢找出來的癌症有將近50%是零期或一期的早期癌症,只有7∼8%是第四期。

反觀有臨床症狀後才就醫,被診斷出來的大腸癌個案當中,有高達20%是第四期,早期癌的比率只有21%。

很多篩檢出早期癌來的民眾都驚呼「怎麼會⋯⋯我都好好的啊⋯⋯」由此可知,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叫做「沒症狀」,真正有症狀的時候,疾病往往已經進展到一個程度了。

廣告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有症狀提高警覺是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年齡,超過五十歲,即使沒有症狀時也要做篩檢,才是早期診斷的關鍵動作。

有症狀才去檢查不叫做「篩檢」,那個叫做「就醫」。

►台大權威邱瀚模醫師彙整常見問題,用幽默的筆法,傾囊相授保腸祕訣,幫助大家-腸健康,癌止步!《腸活必修課》了解更多>>►晨讀30分鐘!邀你加入《閱讀好生活-康健出版FB》看更多文章關鍵字大腸癌大腸鏡檢查症狀痔瘡直腸癌腫瘤腸活必修課作者:邱瀚模出版日期:2017/04/10★大腸癌是最好預防的癌症★台大權威醫師傾囊相授保腸祕訣年做逾1500例大腸鏡檢查、拯



2. 大腸癌並不可怕,正確認識最重要!

早期的大腸直腸癌幾乎不會有任何症狀,因此經常被忽略。

直到腫瘤越來越大,症狀才變得明顯。

若是腫瘤有出血,患者可能以血便、貧血來表現; ...2017年3月17日星期五大腸癌並不可怕,正確認識最重要!大腸癌,內科,外科,消化系統,劉育志,癌症專區,醫師我們身體是由許多的細胞所構成,當細胞的生長失去正常的調控時,便會越長越大成為腫瘤。

分化較成熟的腫瘤通常生長較緩慢且會停留在原地,較不會危害生命,被稱為良性腫瘤;分化較不成熟的腫瘤則可能會侵犯周遭的組織,甚至隨著淋巴、血液、腹水轉移到其他的地方,而被稱為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

當大腸直腸的黏膜細胞出問題時,可能發展成瘜肉,還可能漸漸變成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很多樣,飲食、遺傳、腸炎、大腸瘜肉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在四、五十歲以後逐漸上升,不過臨床上偶而還是會遇到年紀較輕的病例。

大腸直腸癌會有什麼樣的症狀?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血便」,然而早期的大腸直腸癌幾乎不會有任何症狀,因此經常被忽略。

直到腫瘤越來越大,症狀才變得明顯。

若是腫瘤有出血,患者可能以血便、貧血來表現;若是腫瘤堵住了腸道,那患者便可能出現便秘、腹瀉等症狀。

單靠症狀並無法確診大腸直腸癌,所以必須仰賴定期檢查才能發現問題。

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檢驗方法有免疫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若在糞便中偵測到微量血液,代表大腸中可能存在瘜肉或腫瘤,而需要進一步檢查。

就大腸直腸癌來說,最準確的檢查是大腸鏡。

配備光源的內視鏡由肛門進入,依序檢查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和盲腸。

除此之外,針對大腸裡的病灶還可以切片取下檢體,交給病理科醫師做化驗。

抽血測腫瘤標記可以檢驗大腸直腸癌嗎?不可以。

CEA(癌胚抗原)是大腸直腸癌的腫瘤標記,但是僅能用在治療後的追蹤,而不能作為是否罹患大腸直腸癌的證據。

因為很多狀況都會影響CEA,諸如乳癌、胃癌、抽菸、肝硬化、消化性潰瘍等都可能使CEA上升。

所以CEA異常升高時,並不代表就是大腸直腸癌。

另外,有將近四成的大腸癌患者其CEA指數正常,所以CEA正常亦不代表沒有疾病。

得了大腸直腸癌要怎麼辦?早期的大腸直腸癌大多會建議接受手術,將部分腸道與淋巴結移除。

爾後再藉著病理分期來決定是否追加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目前,第一期大腸直腸癌的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九成以上,第二期的五年存活率約七成。

按部就班的治療才能獲得較佳的預後。

該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身在現代的我們通常會攝取較多的紅肉(牛肉、豬肉等)與加工肉類(香腸、熱狗等),且容易缺乏蔬菜水果,偏向高脂低纖維的飲食習慣,這些都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的機會。

所以調整飲食、不抽菸、不酗酒、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較好的保健之道。

同場加映:大腸癌的真面目(真實照片,慎入)搜尋附近的診所: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超過80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追蹤照護線上80萬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熱門文章蛋白質這樣吃!這樣算!一次圖表攻略(懶人包)血糖多少才OK?糖尿病問題多,醫師圖文解說你的累,皰疹都知道–醫師的叮嚀病毒疣會傳染,該怎麼治療和預防?請醫師解答這不只是汗皰疹!皮膚科醫師詳解濕疹!到底是皮膚太濕,還是皮膚太乾?讓醫師來解答!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圖解懶人包)乳房摸到硬塊,正常嗎?一定要知道的乳癌症狀,外科女醫圖解懶人包擺脫癢癢起疹,先少吃「高組織胺食物」(懶人包)要改善高血脂,練這些運動就對了掛號、領藥最方便!顯示更多動靜脈血管您不可不知大腦體操運動專區樂活銀髮族免疫疾病名醫會客室心臟名醫會客室皮膚名醫會客室泌尿科名醫會客室抗癌營養專家這樣說吃出健康



3. 大腸直腸癌症狀與治療認識

衛教資訊HealthEducationInformation首頁衛教資訊衛教單張大腸直腸癌症狀與治療認識衛教資訊衛教資訊衛教單張衛教影片衛教講座大腸直腸癌症狀與治療認識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了解大腸直腸癌消化系統的最低部份稱為結腸,結腸的最後6吋又稱直腸。

食物消化後,殘渣通過結腸直腸(俗稱大腸)而排出體外。

 生長在這個部位的癌症,稱為大腸癌(或結腸、直腸癌)。

 大多數的大腸癌最初都是以很小,非癌細胞、良性的大腸瘜肉型態出現。

「大腸瘜肉」是指在腸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物,經過一段時日,有些大腸瘜肉會惡化成大腸癌。

 隨著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及環境的變遷,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有持續增加的趨勢,不可不慎。

 有什麼症狀?早期發現大腸癌並不容易,因為大腸癌剛形成時,只是一小團癌細胞,並不會引起腸道症狀;逐漸成長增大後,才會產生症狀。

 大腸癌發生在右側大腸(即盲腸、升結腸)時,會出現腹脹現象或大便潛血反應呈現陽性,即血便;發生在左側大腸(即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時,會出現腹痛、解血便或大便習慣改變情形(例如腹瀉或便秘)。

一旦出現症狀後,如果被病人誤以為是吃壞肚子或是痔瘡出血之類的輕病,延遲就醫,後果就難以想像了。

綜合來說,有下列症狀時,須小心大腸直腸癌找上門: 腹痛。

 排便習慣改變:突然或逐漸發生腹瀉或便秘。

 糞便型態改變:如為帶狀或細條狀‧解血便及黏液便‧體重異常減輕‧食慾不振‧摸到腹部腫塊。

 虛弱易疲倦、缺鐵性貧血。

 大腸癌的原因人口老化、飲食西化、攝取過多肉量、少纖維等,都是罹癌的推手;根據研究,攝取過多脂肪或富含脂肪的紅肉,如牛肉,會增加發生大腸癌的機率,因為油脂在烹調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燒烤的海鮮及肉類也會產生致癌物質。

 抽菸會增加3倍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燃燒時,會釋放大量致癌物質。

 基因變異、遺傳等,也是重要因素。

雖然有家族遺傳的大腸癌只佔所有大腸癌的5%,但一等親中如有人罹患大腸癌,和一般人相比,得大腸癌的機會高2~5倍。

 另外,50歲以上、肥胖、曾罹患大腸瘜肉,或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一種發炎性的腸道疾病)的人,也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何時該去看醫生?假如你的排便習慣有改變,或有上述所提的血便等症狀,甚至常覺得疲倦、體重莫名減輕等,要盡早請教專業醫師。

 醫師會視情況安排1)實驗室檢查(大便潛血反應、血色素的測定及癌胚抗原指數(CEA);2)肛門指診;3)大腸鏡檢查或乙狀結腸鏡檢查;4)下消化道攝影、5)腹部電腦斷層攝影或腹部超音波等,以做綜合判斷。

 治療依據腫瘤型態及癌症期別,有不同的治療;基本上「手術」是主要的方式,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則是輔助的角色。

 第一期的大腸癌可以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來治療。

不過,這項治療只適用於癌細胞未侵犯到肌肉層;如侵犯到肌肉層,須以手術切除。

 第二、三期的大腸癌病人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同時,如腫瘤過大,醫師會先以化學治療縮小癌細胞,再進行手術。

 近年來,標靶治療是另個趨勢。

所謂「標靶治療」是藥物只會攻擊癌細胞,不會像化學治療藥物一樣,好、壞細胞均殺。

但目前對大腸癌的標靶治療,並非所有病人都有效,而且費用昂貴。

       回上頁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