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分離焦慮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18個減緩幼兒分離焦慮的方法,老師和家長一起收藏吧!

如何處理較大孩子的分離焦慮問題,下面的分析及做法非常重要,老師跟家長都要知道:. 幼兒分離焦慮的行為:. 拒絕上學:毫無理由的害怕 ...文:王宏哲(兒童發展醫學專家,育有兩子,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院、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在職修業。

現任天才領袖親子教育集團執行長,與團隊首創設計早期教育、專注力、EQ訓練課程。

創辦天才領袖親子網,率領醫學專家群,提供專業在線育兒諮詢。

著有新書《跟著王宏哲,早期教育soeasy》。

)...很多媽媽都在討論,分離焦慮不是只有寳寳時期才有,到了要上幼兒園時,又有另一個高峰,怕傷了孩子的心理,卻也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一次一個媽咪留言給我,他說他孩子的幼兒園,有個比較黏媽媽的孩子,每天到了學校後都要十八相送,後來老師實在受不了了,就跟孩子說「羞羞臉,大家都在看你哭!」,在旁邊的媽媽也不知道怎麼做,只好配合老師,「對啊!羞羞臉!這麼大了還哭!」,最後不但沒有解決,孩子的情緒更強,更不配合,持續了非常非常久。

這個基於教養天性也關心另一個孩子發展的媽媽,充滿疑問的問我:「這樣做真的對嗎?」。

其實答案從行為結果就可以知道了!原因就是,這類較敏感氣質的孩子,沒有好好的認識環境,沒有得到支持,就會更無法在團體中發揮信任感,而身為安全避風港的媽媽,最後也加入支持這種做法,就變成壓垮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如何處理較大孩子的分離焦慮問題,下面的分析及做法非常重要,老師跟家長都要知道:幼兒分離焦慮的行為:拒絕上學:毫無理由的害怕上學,想盡辦法待在家中。

不肯睡覺:因為害怕睡覺時的獨處或害怕做分離有關的噩夢,甚至因為睡醒了就要上學而不願睡。

抱怨生病了,如頭痛、肚子痛:在分離的前夕,孩子會抱怨他生病了。

緊黏照顧者:孩子可能會如影隨形的跟著你,特別在你想要離開時緊黏著你。

幼兒分離焦慮出現的原因:環境改變:例如換新家、上學或日托場所、多了弟弟妹妹等,都可能讓孩子產生分離焦慮。

壓力:換學校、失去愛的人(包括寵物)、父母吵架、有個生病的手足、同學嘲笑等都有可能引起分離焦慮。

過度保護的家長:家長自身的焦慮也會影響孩子,就像傳染病一樣讓孩子也產生分離的焦慮。

...(Photobyiandeth@flickr)同理孩子、提供安全感、讓孩子能適應分離絕對是減緩分離焦慮的不二法門,爸媽及老師可以這麼做:一、提供穩定且支持的環境給孩子你自己要先充分了解分離焦慮:理解孩子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你就能同理孩子的感受而支持孩子。

傾聽並尊重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已經表示獨處的害怕時,傾聽絕對是讓孩子更有勇氣的方法,辱罵、嘲笑、嫌棄、生氣只會讓孩子更沒安全感,例如「你羞羞臉,這麼大了還這樣」、「我不管你了,你跟老師進去,我還有很多事要做」,這只會讓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更怕失去你。

用同理的方式和孩子談論分離這件事:例如「媽媽知道你覺得進去學校就看不到媽媽了感到很害怕,可是你看學校有好多好玩的玩具、好多同學、還有你心愛的玩偶陪著你耶!你只要吃完午餐、睡覺起來、聽完故事、吃完下午的點心媽媽就會來接你了耶!你看每次媽媽是不是都短針指到4就會來接你,昨天也是,前天也是⋯⋯。

」同理且堅定的提醒孩子,他不也是平安地度過上次的分離,媽媽會準時地再回來的。

千萬別只是一昧地對孩子說「你長大了,要勇敢乖乖進教室啊!」,孩子是感受不到你的愛的。

調整分離的情境:例如對於即將分離時,如果孩子和爸爸比較容易分離說再見,那就讓爸爸負責處理分離這件事。

二、協助孩子感到安心,有安全感提供固定的作息: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對於未知的改變會更感到焦慮,因此儘量有固定的schedule,如果會改變,例如明天有老師代課、或者換教室上課,都儘可能的先告知孩子,預告能適度的減緩焦慮。

另外家長也要說到做到,說幾點接孩子就是幾點,孩子才更安心。

設定好底限:讓孩子知道儘管你能理解他的感受,但是規範就是得遵守,例如時間到了就是得上學,不可以拖。

適當地提供選擇權:給於孩子一些控制權,例如孩子可以決定帶甚麼玩具去上課、要甚麼人陪,孩子會比較容易感到舒服安心的。

三、鼓勵孩子適應分離,讚美孩子的獨立分離時你自己要保持淡定:孩子如果看到你很淡定,他的情緒也比較容易平靜。

鼓勵與支持孩子參與活動:例如不斷地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去玩公園的遊樂設施、和小朋友一起追逐玩球等。

可以溫柔且堅定地跟孩子說媽媽希望你可



2. 開學了!如何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

這篇文章與你分享,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時,爸媽可以怎麼做,有效的減少分離焦慮,陪伴孩子度過適應期。

一、開學前,如何陪伴孩童度過從暑假 ...JumptoNavigation您在這裡育兒知識家/親職教養育兒知識家開學了!如何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文/賴玉珊諮商心理師(小桃媽)☆  期望孩子在幼兒園開心地學習、快樂地玩耍,相信是所有爸媽的期待。

然而對於許多孩子來說,幼兒園是他們第一次真的面對分離焦慮的場所,要和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分離。

  而且幼兒園的生活與以往有太多的不同,孩子會以哭哭啼啼、抗拒上學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難過與焦慮。

這篇文章與你分享,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時,爸媽可以怎麼做,有效的減少分離焦慮,陪伴孩子度過適應期。

 一、開學前,如何陪伴孩童度過從暑假到規律上學的適應階段:(一)帶孩子認識環境及老師:事先帶孩子到幼兒園參訪,了解內部設施及老師,知道從家中到幼兒園的路線,盡可能多帶孩子認識幼兒園的人事物。

(二)事先挑選生活用品:與孩子一起購買入園所需的生活用品,協助孩子做入園的心理準備。

(三)調整生活作息:開學前了解幼兒園的每日行事曆,了解晨間活動、午餐、午睡、點心時間。

事先建立生活作息,能幫助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四)閱讀入園相關書籍:例如:《露露去上學》、《彩色怪獸去上學》,讓孩子對於上學生活充滿期待。

二、孩子出現分離焦慮,不願到學校上課的處理方式:  孩子的分離焦慮行為可能有:哭著不願意進教室、早上起床就開始哭著不要去上課、上學前抱怨身體有各種不舒服…,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呢?(一)面對焦慮時的努力給予關注:當孩子對於分離焦慮有所努力及進步時,父母的關注與鼓勵就是最大的獎賞。

(二)減少關注孩子的害怕與不當行為:在此之前,可能家長已經對孩子的分離焦慮行為有太多的關注,然而這往往會加強害怕的行為。

因此,現在要做的是盡量減少關注這些行為,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怕去幼兒園,你試試看用吹蠟燭的方式深深的吐氣,我才能好好聽你說話」。

(三)轉移注意力:當孩子剛進入幼兒園開始有分離焦慮時,允許孩子轉移注意力,有助於面對分離焦慮的情境。

 三、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的因應技巧:(一)正念呼吸練習:教導孩子進行正念呼吸練習,將孩子喜歡的一個娃娃放在他的肚子上,吸氣時感受到娃娃的上升,吐氣時感受到娃娃的下沉。

持續約2分鐘。

(二)建構獎勵系統:  在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這段期間,我們對於每個進步(即使是小小的)給予鼓勵,並獎勵孩子在面對分離情境時的各種努力。

獎勵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而不是一種賄賂,因此獎勵的方式可以是:小而不貴的東西、父母的讚美,獎勵應該是孩子順利克服分離焦慮的小改變時立刻給予。

  一開始可以從小而不貴的物品開始,像是小貼紙、小餅乾,等孩子進步了,獎勵應擴展為社交/家庭活動,像是父母的讚美、多看一本睡前故事書等。

  在面對孩子分離焦慮時,你可能會很懷疑為什麼孩子都已經入學很久了,為何還如此抗拒去上學?由於分離焦慮的孩子傾向專注在負面的自動化思考,因此希望每個父母能了解,會有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會對分離焦慮產生抗拒也是很正常的,這些都是完全能被理解。

  做父母的就是調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接納這些時刻,孩子不是在針對及操弄父母,而是因為面對這些真的很令他焦慮。

一旦有了這層面的理解,就越能以健康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願每個父母都能有效地陪伴孩子克服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微博分享到Line分享到噗浪分享到GooglePlus回列表推薦文章2020/02/14共讀繪本,開心上學去!2016/12/12如何面對孩子不想上學的症候群2015/10/22掌握五大重點協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開心去上學。

2015/03/04家有小學生上學心情大不同2014/05/12媽媽,是寳寳安全的避風港!解決分離焦慮的育兒8步驟



3. 8招輕鬆擺脫分離焦慮

寶寶可能有自閉症嗎? 假如寶寶完全沒有分離焦慮的問題,對大人離開全然沒有反應,而且平常也不要大人抱、不笑、說話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0%首頁育兒親子教育8招輕鬆擺脫分離焦慮作者:湯佳珮發表日期:2016-01-26收藏關鍵字:安全感、親子關係、分離焦慮有些寶寶的先天氣質比較容易畏縮焦慮,有些則是後天環境與帶養方式所影響。

寶寶如果比較容易分離焦慮,媽咪要更有耐心,漸進式讓寶寶養成安全型依附關係。

 爸媽一離開,寶寶便開始大哭,別擔心這是因為孩子開始有分離焦慮,本文教你正確認識分離焦慮的優、缺點,並分享該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分離焦慮的表現當寶寶和主要照顧者分離、或是主要照顧者離開視線,他就會焦慮不安、哭鬧不休;年紀大一點的寶寶可能會咬手指。

寶寶所認定的主要照顧者,大多是媽咪,有時候也可能是保母,或其他照顧寶寶時間最多的人。

寶寶都會留意「當我有需要時,誰最常照顧我、陪我玩」。

分離焦慮出現的常見關鍵期分離焦慮的出現,與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有關。

王意中心理師表示,當親子依附關係的發展不甚理想時,寶寶的分離焦慮會更加明顯。

雖然,當媽咪突然離開寶寶的視線,或臨時委請保母照顧寶寶時,這時分離焦慮的出現是很自然的反應。

媽咪通常會覺得既貼心又無奈,寶寶黏自己固然很窩心,不過也會增加媽咪做事的困難度。

只要媽咪一離開視線,有些寶寶就會哭鬧不休。

延伸閱讀:用對方式愛孩子,6招數打造良好親子關係一般來說,雖然0~2歲的寶寶可能有分離焦慮的表現,不過通常是在上幼兒園時,爸媽會更加正視分離焦慮所衍生的問題。

建立好依附關係,可改善分離焦慮0~2歲的重點,還是在於依附關係的建立。

如果太早把寶寶給別人帶,寶寶容易與媽咪比較不親近,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寶寶一開始想要媽咪過來,但是媽咪過來了寶寶卻又不自在,不要媽咪了」,這種表現大多是因為太早讓別人(保母或長輩)接手照顧寶寶所造成。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寶寶的依附關係是跟保母或長輩所建立的,使寶寶很矛盾,也成為對媽咪的挑戰。

安全型依附關係的表現為:「雖然媽咪離開視線,但是寶寶仍然很安心,比方知道媽咪在陽台曬衣服或其他地方,不會拋下自己。

」分離焦慮的發展階段寶寶大約6、7個月開始,會更加留意照顧者有沒有在身邊。

這個年齡對「分離」這件事會開始有一些反應,例如:不安、哭泣、左顧右盼想找一下照顧者。

不過這個年齡的分離焦慮大多還不會表現得很明顯。

到了1歲半左右,則是分離焦慮的高峰期。

寶寶的情感依附、信任感,都在持續發展與建立中,尤其如果媽咪不告而別,寶寶的反應會更加強烈,例如:緊黏在媽咪的身上不肯下來、或是媽咪到哪裡都跟著。

分離焦慮什麼時候會結束王意中心理師指出,分離焦慮結束的年齡並不一定。

有些寶寶與大人依附關係建立得很順利,即使大人離開也不擔心,就會較早脫離分離焦慮的時期;有些則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

依附關係建立得是否理想,最直接的驗收階段就是上幼兒園時,倘若寶寶很快就能接受與大人分離並融入環境,表示分離焦慮不明顯;反之則要再多花一些時間來使寶寶適應。

媽咪適時留意寶寶的分離焦慮現象,與彼此的依附關係發展情況。

有些寶寶哭鬧久了,大人卻忽略了孩子的需求而置之不理,導致寶寶逐漸對大人產生疏離感,分離焦慮則更加明顯。

長期遭受疏忽會影響到寶寶長大以後,比較無法信任別人、沒有安全感、對他人較為疏離。

分離焦慮,其實也有優點分離焦慮也不一定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其實它亦有正面的功能,畢竟適度的分離焦慮也是自我保護的機制,仍有其必要性(當照顧者不見了,會想找照顧者)。

再者,即使大人照顧寶寶一切正常,寶寶仍然可能有適度的分離焦慮,大多皆屬於正常的發展狀況。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分離焦慮的出現,代表至少寶寶的發展順利,自閉症等病症發生的機率比較低。

因此,分離焦慮雖然可能導致照顧者生活的一些不便利,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

寶寶可能有自閉症嗎?假如寶寶完全沒有分離焦慮的問題,對大人離開全然沒有反應,而且平常也不要大人抱、不笑、說話速度也非常慢、總是不理人或回應他人、對他人沒什麼興趣、與大人沒有情感



4. 幼兒上學的分離焦慮作者: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鄭安安臨床 ...

究竟該怎麼辦才好?…。

關鍵字:十八相送, 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症, 上學哭哭, 學習獨立.:::兒童專欄:::幼兒上學的分離焦慮內容下載: 孩子上學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照顧者,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也是第一次獨自在全然陌生的環境學習獨立。

剛開學時,每天早上當娃娃車開到家門口接孩子上學,或者是在幼兒園門口要和照顧者分開時,常常見到有些孩子哭哭啼啼地吵著不要上學,非得十八相送一番才肯勉強就範,這種情況會持續好幾天或者是一兩個星期,也有的孩子需要更久的時間。

照顧者不免會擔心這個情況是分離焦慮嗎?持續多久算是正常?究竟該怎麼辦才好?區分「分離焦慮」與「分離焦慮症」「分離焦慮」是一般幼兒情緒發展過程的正常現象。

多數寶寶和主要照顧者會形成特定的依附關係,大約7到9個月大左右,寶寶和主要照顧者分開時會哭鬧抗議,寶寶會害怕、擔心平時持續照顧他的重要他人會消失不見,也就是分離焦慮的開始。

哭鬧抗議的反應可能會讓照顧者和寶寶之間出現緊張、不舒服的感覺,但這意味著寶寶在認知及社會情緒能力的發展里程碑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包括他能和主要照顧者形成信任的依附關係,開始具備物體恆存概念,也就是了解物體雖然看不見,但依舊存在。

分離焦慮大約在1歲至1歲半左右達到高峰,隨著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成熟,以及穩定的依附關係帶來的信心與安全感,2歲到3歲大左右,孩子能夠相信照顧者短暫離開仍會再回來,分離焦慮通常會逐漸開始下降,孩子也越來越能獨立去探索環境。

當孩子已經到了可以上學的年紀,過度強烈的分離焦慮通常比較少見。

如果觀察孩子在實際面對或想像分離情境時,會不斷出現強烈過度的焦慮、害怕等情緒,持續時間達四週以上,並且明顯干擾到日常生活的參與,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員評估是否有「分離焦慮症」診斷的可能。

處理分離焦慮的策略氣質比較退縮、適應性比較低的孩子,面對分離情境時可能比較容易出現焦慮、害怕等情緒反應。

孩子的先天氣質與性格並沒有好壞對錯,也會和生理、家庭、環境等等因素交互影響。

最重要的事情是,照顧者需要了解及接納孩子的情緒,避免批判孩子的行為或使用威脅手段。

維持溫和堅定的態度道別及再保證,和孩子一起找到可以讓他安心參與環境的著力點,循序漸進地鼓勵孩子嘗試,協助孩子慢慢和新環境中的人事物接觸及建立關係。

了解及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需要被了解及接納,才能建立真正的安全感與自信,進而能夠慢慢學習獨立。

照顧者得先穩住自己,放下「孩子一直哭鬧不上學怎麼辦?」的焦慮,不要批判孩子,不要否定他的情緒,不要說「一直哭羞羞臉、膽小鬼」,更不要威脅他「再哭我就不愛你、不喜歡你了」。

站在孩子的立場試著去理解他的焦慮、害怕、擔心、煩惱等等情緒感受,試著同理孩子「學校裡有好多好多陌生人你都不認識,我知道你要離開媽媽真的很害怕對不對?」。

如果孩子已有適當的認知及語言能力,鼓勵他表達想法及感受,以不評價的態度慢慢聽他說,不要否定他,也不要急著給建議,試著了解他害怕及擔心的原因,才能陪伴他一起面對及克服。

維持溫和堅定的態度,對孩子有信心帶著孩子到校門口或者孩子坐上娃娃車要離開的時候,維持溫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道別,說完再見就離開。

調整作息,有充足睡眠及時間準備出門。

可以事先約定分離時的安心儀式,例如,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親親。

也可以暫時允許孩子帶著熟悉的玩偶或小被子、奶嘴等替代物品,滿足他的安全感。

具體明確地告訴他下課時間以及誰會來接他,向他保證這個約定一定會做到,時間到了也必須依照約定進行。

同時,照顧者自己也得做好分離的心理準備,信任孩子有能力適應環境,否則孩子也會感受到照顧者的擔憂不捨,反而強化分離時的焦慮。

循序漸進,和孩子找到可以參與環境的著力點創造一些機會陪伴孩子認識學校環境、老師及同學,例如,開學前或放學後留下一點時間陪伴孩子慢慢熟悉學校環境、和老師或一兩位同學多一些互動,或是放學後邀請同學來家裡玩。

鼓勵他觀察及分享在學校裡好玩有趣的事情,讚美他的新發現,肯定他任何的小進步。

給孩子時間,等他和新環境中的人事物也和家人一樣建立信任關係,他就能自在地去探索跟學習。

如果發現孩子在認知、語言、動作、自理、社會情緒各方面有落後的情形,可能會因為跟不上進度而有挫折及壓力,平時可以讓他在日常生活中適度練習、提高勝任感,或者也可以另外尋求療育資源協助加強。

結語孩子第一次上學,也是他第



5. 讓孩子開心上學!心理師媽咪處理分離焦慮5 大重點

這篇文章所指的分離焦慮並不是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裡的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而是『幼兒分離焦慮』,是指幼兒 ...讓孩子開心上學!心理師媽咪處理分離焦慮5大重點2017-08-01.聰明教養幼教專家分享分享321好不容易把孩子挖起床,結果孩子一到幼稚園就抱著媽咪不放,淚眼汪汪、崩潰大哭,不管怎樣都不願意下車,甚至躺在地上不願意起來等等狀況,眼看上班就要遲到了,但是看孩子哭成這樣,做父母怎麼捨得?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因此分離焦慮的外顯行為及適應期是因人而異,隨著幼稚園開學,許多朋友們在臉書分享孩子分離焦慮的情形,因此希望能透過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孩子到了幼稚園的哭泣、耍賴、抱著爸媽不肯走,當媽咪離開時,孩子緊抱著安撫物、咬手指來降低焦慮,還有拒絕參與團體活動等等的行為,都代表著孩子的分離焦慮。

這篇文章所指的分離焦慮並不是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裡的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AnxietyDisorders),而是『幼兒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主要照顧者分開時,害怕自身安全及擔心不知何時能再見面,因此表現出超乎預期的過度焦慮,在外顯行為的部分,主要是抱著父母不放、大哭、倒在地上耍賴、恐懼等等。

各位父母應該都能明顯感受到,隨著孩子在7~9個月開始進入『選擇性依附』階段,就開始特別會黏某個大人,也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狀況,一旦主要照顧者離開,孩子就會大哭、不安等情形,這狀況直到孩子兩歲才趨緩。

二、為什麼要好好的處理分離焦慮?國外學者Howard(2011)曾針對2080個家庭樣本進行為期五年的縱貫研究,發現嬰幼兒早期曾與媽咪分離一星期甚至更久的時間,這樣的孩子在3歲時個性會變得比較消極,3~5歲之後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現攻擊行為,也比較容易出現負面的親子關係,足見嬰幼兒早年依附關係對其社會適應及認知等發展的影響。

另一方面,如果主要照顧者因為害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而趁著孩子不注意時偷偷離開,會更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及不信任感,因此,如何好好的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減少對人際關係、社會適應的衝擊,真的是很值得學習的課題。

三、蝦咪?媽咪也會有分離焦慮!一般來說,網路上許多親職教養文章提到的幼兒分離焦慮都是指孩子,然而,依附關係是雙向的,不僅孩子會有分離焦慮,媽咪與孩子分離時產生的焦慮、害怕、悲傷、不捨、罪惡、愧疚等等的感受,外顯行為則是依依不捨、欲走還留、在校門口上演十八相送等等。

其實這些屬於媽咪本身的分離焦慮,然而,當孩子感受到媽咪的不安與害怕,或是感受到媽咪不信任幼稚園這個環境,孩子的分離焦慮就更加深了。

四、克服分離焦慮的五大重點(一)生活技能的學習許多孩子之所以會不喜歡上學,往往不只是因為與媽咪分離,而是因為上學代表著很多挫折及壓力。

上幼稚園之前可能父母覺得孩子太小,因此生活大小事都是父母幫孩子全部打理好,上幼稚園之後要自己穿襪子及鞋子、整理物品,還有上廁所、洗手等的衛生習慣,這些都不是一蹴可及的生活技能,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練習,如果什麼都不會,孩子很可能因為挫折及壓力而更討厭上學,因此,父母開始讓孩子慢慢學著練習這些生活技能吧!(二)提早為進入幼稚園做準備國內研究顯示,當孩子在入園前做好進入幼稚園的準備,可降低媽咪及孩子面對新環境時的不安感受,可以如何提早進行呢?1.和孩子一起購買入園物品帶著孩子一起購買進入幼稚園需要用到的產品,除了可以協助孩子增加入園的準備度,也能引發孩子上學的好奇心。

2.循序漸進地增加團體活動受到少子化的影響,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1或2個孩子,因此孩子從小與其他孩子一起活動的頻率偏低,不妨在進入幼稚園之前就先從親子課程開始,坊間有許多免費的親子課程、親子共讀活動,先帶孩子從人數較少的小團體開始進行,等孩子比較適應,再慢慢擴展到人數較多的大團體,讓孩子感受到與其他孩子在一起互動時的開心、快樂,以及觀察學習其他孩子的互動方式,也可以減少孩子初次入園的分離焦慮。

3.規律的生活作息雖然每個幼稚園的課程活動不同,但是晨間活動、午餐、午睡及點心時間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媽咪能在孩子入園之前就先幫孩子建立生活作息,其實也是協助孩子更快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4.帶著孩子認識新環境與老師許多孩子是到幼稚園的第一天才看到老師,可以想像到時孩子分離焦慮的強度會很強烈~可以先讓孩子知道從家裡到幼稚園的路線,如果可以的話,事先帶著孩子到幼稚園參訪,了解幼稚園的設施環境及人事物,也能協助減少分離焦慮的產生。

 (三)預告的重要性除了初次入學的分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