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痲痺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疾病名稱:小兒麻痺症




2. 小兒麻痺症

人類是這種病毒的唯一宿主,大部分感染小兒麻痺症的患者感染後的症狀不太明顯。

小兒麻痺症是全球性的疾病,在發明小兒麻痺疫苗以前,全世界都有病例,溫帶 ...防疫新知首頁衛教園地防疫新知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症發佈日期:108-12-01小兒麻痺症/急性無力肢體麻痺小兒麻痺症是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人類是這種病毒的唯一宿主,大部分感染小兒麻痺症的患者感染後的症狀不太明顯。

小兒麻痺症是全球性的疾病,在發明小兒麻痺疫苗以前,全世界都有病例,溫帶地區主要流行季節為夏季至早秋、熱帶地區在雨季。

台灣於200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

目前小兒麻痺症在開發中國家及小兒麻痺疫苗接種率低的地方仍持續發生新病例。

台灣未完成疫苗接種者仍為高危險群。

傳播方式小兒麻痺症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透過糞口傳染,主要是透過受到感染者糞便汙染的食物或器具所傳染,小兒麻痺症大流行期間也會由人與人之接觸傳染或飛沫傳染。

潛伏期典型小兒麻痺症的潛伏期約3-35天,一般為7-14天。

發病症狀95%以上感染小兒麻痺症的患者症狀不明顯,僅約4-8%的患者出現發燒、頭痛、倦怠、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1-2%的人出現無菌性腦膜炎(asepticmeningitis),只有小於1%的人會出現麻痺症狀,其中又有0.5%的麻痺症狀無法復原,少數因呼吸道麻痺導致死亡,死亡率約為5-10%。

預防方法預防小兒麻痺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小兒麻痺症疫苗。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生。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期處於密閉空間內。

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患者與照顧者應注意排泄物之清理。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小兒麻痹症無特效藥治療,僅能採取支持性療法。

如出現急性肢體無力麻痺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遊門診諮詢,並確實完成疫苗接種。

預防接種建議目前政府提供2個月、4個月、6個月及18個月大幼兒免費接種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

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目前有疫情的國家前,出國前應前往旅遊門診諮詢,並確實完成疫苗接種。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

上一頁訊息專區最新消息公告訊息得獎訊息認識宏恩管理團隊願景使命重大事記組織架構就醫指南網路掛號掛號查詢看診進度門診時間看哪一科就醫權益與須知住院服務急診服務收費說明醫療中心醫療團隊醫事團隊特色醫療衛教園地衛教單張防疫新知為民服務就醫資料申請社會服務病友分享滿意度調查到院指南常見問題



3. 小兒麻痺

小兒麻痺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有時可造成脊髓運動神經細胞的破壞,產生肌肉無力或麻痺現象。

有麻痺症狀的感染,其死亡率約為2~10%,年齡愈大死亡率愈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小兒麻痺疾病小兒麻痺審稿:台北榮總小兒腸胃科主任吳子聰疾病基本資料英文名稱:Poliomyelitis就診科別:小兒科,家醫科身體部位:肌肉,神經系統小兒麻痺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有時可造成脊髓運動神經細胞的破壞,產生肌肉無力或麻痺現象。

有麻痺症狀的感染,其死亡率約為2~10%,年齡愈大死亡率愈高。

疾病原因小兒麻痺是全球性的傳染病。

在溫帶地區,好發於夏、秋兩季,熱帶國家則好發於雨季。

開發中國家及小兒麻痺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地方,小兒麻痺仍是常見的小兒疾病。

小兒麻痺是由「小兒麻痺病毒」感染所引起,屬於腸病毒的一種,主要傳染途徑是經過糞口傳染,經由感染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器具所傳染,少數小兒麻痺病毒可侵入血液,或中樞神經運動細胞而引起麻痺。

小兒麻痺病毒具有三種抗原型式:第1、2、3型,此三種抗原都能引起小兒麻痺,但其中以第1型最常引起大流行,在大流行期間由飛沫途徑傳染,一般潛伏期通常為7~14天。

症狀發燒.倦怠.噁心.頭痛.肌肉疼痛.呼吸困難.頸部僵硬.吞嚥困難.肢體無力.肢體麻痺.肌肉萎縮併發症無菌性腦膜炎癱瘓好發族群5歲以下的兒童。

預防新生兒須定期預防接種:口服活的減毒小兒麻痺病毒疫苗或注射用不活化病毒疫苗。

台灣目前使用三型混合的注射用不活化疫苗。

嬰兒2個月時給第一劑,4個月時給第二劑,6個月時給第三劑,通常三劑之後,身體即產生足夠保護抗體,但為安全起見一年後及入學前再追加給予兩劑,以維持足夠之免疫力,95%以上的接種者均可產生較長的免疫力。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維持居家環境衛生。

婦產兒科常見疾病陰道炎陰道痙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小兒麻痺疱疹性牙齦口腔炎子宮肌瘤小兒尿道感染猩紅熱腸病毒先天性膽道閉鎖玫瑰疹隱睪症妊娠糖尿病川崎病子宮外孕鵝口瘡早發性卵巢衰竭卵巢囊腫雷氏症候群骨盆腔發炎子宮頸糜爛輸卵管積水卵巢炎月經失調卵巢囊腫破裂子宮頸息肉子宮內膜息肉相關文章高度傳染性疾病在疫苗問世後多久絕跡?圖表告訴你金安獎向255英雄致敬她小兒麻痺當導護一站就是30年婦人足踝變形逾30年東基醫院手術改「斜」歸正四合一疫苗缺貨準小一生優先接種四合一疫苗供貨不足準小一生優先接種世界疫苗接種周/新冠肆虐疫苗是抗疫終極武器台灣小兒麻痹之父畢嘉士日前挪威逝世享耆壽93歲菲國爆小兒麻痺疾管署保證疫情不會在台灣捲土重來第29屆醫療奉獻獎/林炫沛點燃罕病醫療生機每天喝手搖飲料55歲男罹糖尿病、暴肥60公斤最新文章more擁有面對「孤獨」的能力!中年就要開始準備這二件事,讓年老也能很幸福增強防禦力!CNN:美公衛專家呼籲「戴兩層口罩」2月1日起列車全面禁飲食台鐵便當也不在車上賣了會呼吸的痛!隨著年紀增長,「肋骨骨折」每多斷一根死亡率增加大家都在看more境外本土新冠夾擊台灣陳時中宣布「鎖國」政策延續已流入市面!繼雪糕、麵包後進口櫻桃也驗出新冠病毒影/部桃轉紅區警戒!三族群全列居家隔離預計5千人疫情以來之最臨時擴大隔離…市民爆氣:這就是我們新年禮物?疾病百科more視網膜剝離過敏性鼻炎大腸癌足底筋膜炎粉瘤勃起功能障礙陰道炎心肌梗塞胃下垂低血壓我要投稿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作者登入E-mail訂閱電子報udn健康報e報好心肝.好健康馬上訂閱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刊登網站廣告︱網站總覽︱FAQ‧客服︱新聞授權︱服務條款‧著作權‧隱私權聲明︱聯合報系︱訂報紙︱關於我們︱招募夥伴聯合線上公司著作權所有©udn.comAllRightsReserved.全產品速覽服務會員中心U利點數我的新聞歷史新聞活動專區udn粉絲團udnline好友新聞評論聯合新聞網願景工程聯合報數位版轉角國際鳴人堂倡議家時事話題世界日報股市理財經濟日報網房地產基金中經社樂透發票生活娛樂噓!星聞優人物udnSTYLE500輯遊戲角落發燒車訊元氣網橘世代運動NBA台灣野球夢田運動筆記健行筆記閱讀創作讀書吧讀創故事udn部落格u值媒體聯合文學聯經出版聯文雜誌文創購物數位文創IP授權瘋活動售票網買東西報時光更多產品聯合知識庫聯合電子報聯合影音網聯合學苑有行旅APP行動網



4. 小兒麻痺症恐將捲土重來幼兒是否完成疫苗接種家長 ...

小兒麻痺症學名脊髓灰白質炎,是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通常攻擊五歲以下幼童的中樞神經運動細胞,造成肌肉萎縮、麻痺、癱瘓,甚至死亡。

小兒麻痺症 ...健檢專案健康促進最新消息線上預約報告查詢客服中心健康訊息      WHO警告:小兒麻痺症恐將捲土重來幼兒是否完成疫苗接種 家長要關心 小兒麻痺病毒雖然幾近消失,卻可能躲藏在具有免疫能力的人身上,隨著國際間的頻繁來往而散播開來。

目前,國內並無病例流傳,父母對此病症也無戒心,呼籲家長關心小兒麻痺症可能爆發流行,檢視你家中的寶寶是否完成疫苗預防。

 小兒麻痺症學名脊髓灰白質炎,是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通常攻擊五歲以下幼童的中樞神經運動細胞,造成肌肉萎縮、麻痺、癱瘓,甚至死亡。

小兒麻痺症的發生為世界性、季節性,常見於夏季與早秋,主要經由人類的糞便傳染,在大流行期間也可能經飛沫途徑傳染,並且通常傳染源為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的人。

 台灣地區在民國44年開始列為法定傳染病,隨著疫苗全面實施而漸漸消失,71年幾近絕跡的小兒麻痺曾爆發大流行,經大規模疫苗預防後,83年後未見「綜」影。

WHO憂心小兒麻痺會疫情擴大,是因為感染小兒麻痺病毒並不一定會肢體麻痺癱瘓,絕大數的人並未出現明顯症狀,但體內卻帶著小兒麻痺病,不知不覺傳播開來,所以呼籲要積極消滅小兒麻痺病毒。

小兒痲痺症的症狀 多數感染者沒有明顯徵狀,少數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如發燒、疲倦、噁心,大約0.3%至1%感染小兒麻痺病毒會出現麻痺症狀,嚴重會肌肉萎縮、肢體癱瘓造成殘障,甚至死亡。

如何積極杜絕小兒麻痺症捲土重來幼童於出生二、四、六、十八個月及國小一年級時,務必要完成五劑小兒麻痺疫苗接種。

流行期間避免讓幼童出入公共場所。

避免生食,蔬果要清洗乾淨食用。

若不幸感染,要積極作治療,及早發現與治療,治癒機率達九成以上。

檢查結果解讀+一般檢查+血液尿液糞便+生化學檢查+血清學檢查+癌症學檢查+X光心電圖檢查+超音波檢查+其他檢查保健知識+新冠肺炎+運動篇+飲食篇+指壓篇+保健篇+寶貝篇+銀髮篇自我健康評估+心理篇+親密篇+孕婦篇+兒童篇+症狀篇+日常運動篇+日常生活篇健檢服務個人專案體檢正確的健康概念企業健檢職場活力動起來學校體檢健康e起來保險體檢安心服務健康促進專業規劃健康訊息保健知識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文章圖片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



5. 小兒麻痺症捲土重來

在十歲前感染小兒麻痺且症狀特別嚴重的病人,似乎最容易受到後續副作用的侵襲。

究竟是什麼引發了小兒麻痺後病症的症候?一個可能是,小兒麻痺病毒潛伏在患者 ...小兒麻痺症捲土重來浩中譯自RelivingPolio自二次大戰戰後的大流行期四十年之後,這疾病正回來追獵那些倖存者。

         ────PhilipElmer-Dewitt西蒙八歲時感染到小兒麻痺,頸部以下完全癱瘓。

她在華盛頓一家醫院花了三個月調理背脊。

接著展開一系列又一系列的治療與復健,緩慢而艱苦的恢復她四肢的活力。

她堅強的奮鬥,一如許多勇敢的小兒麻痺患者。

中學時當上女子樂隊隊長。

大專畢業後,終於在一家芝加哥區域醫院擔任外科護士。

這工作需要長時間在手術室站立。

她說:「我在醫院裡盡責的工作。

我覺得我克服了小兒麻痺症。

」 她錯了。

有一天,在這疾病打斷她的童年生活的三十六年後,她感覺到一些熟悉的綜合病癥。

例如:肌肉疲乏、無力、和疼痛。

然後她的雙腿當下癱軟下來,她必須倚牆而立。

她找專家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檢驗。

「所有的檢驗都說沒問題。

」西蒙說:「有位醫生還認為我是心理上的毛病,勸我去看心理治療師。

」終於在四年後,西蒙的疾病被正確的診斷出來。

她再度罹患小兒麻痺。

 1940和1950年代橫掃美國的小兒麻痺大流行期中,有數百萬人遭受感染,其中將近64萬人﹝大多是兒童﹞形成程度不一的癱瘓。

而這些劫後餘生者,目前再度遭遇肌肉退化的狀況,其症候就像一個溫和的小兒麻痺病例。

此病症已知是癱瘓性的小兒麻痺續發症,或小兒麻痺後的併發症。

雖然醫生們不能確定病因為何,或如何施予最佳治療﹝多年來,醫生指定的復健使病情惡化﹞,卻肯定情況還會惡化一陣子才會改善。

據估計,在90年代結束前,小兒麻痺後的併發症將襲擊40%到50%的小兒麻痺倖還者,迫使許多病人在50歲、60歲、甚至70歲的年紀,再次經歷他們以為一去不回的兒時痛苦與折磨。

小兒麻痺後病症的症候,像極了原來的疾症,只是不像原來那麼嚴重。

出現的症候有:疲乏、體力透支、肌肉無力、關節疼痛、甚而呼吸困難。

通常,不舒服的感覺,從原來被感染而受害的肌肉開始,進而擴散。

在十歲前感染小兒麻痺且症狀特別嚴重的病人,似乎最容易受到後續副作用的侵襲。

 究竟是什麼引發了小兒麻痺後病症的症候?一個可能是,小兒麻痺病毒潛伏在患者的細胞內數十年後,再度活躍起來。

這觀念在1991年獲得支持。

當時英國科學家的報告指出,他們檢驗過的小兒麻痺後的病症倖存者,有58%不只在預期的血液中,而且在脊髓液中測出高濃度的小兒麻痺型抗體。

正是後者促成目前的感染。

然而此一說法並未解釋:為什麼這疾症在原初感染後,過了這麼久才改頭換面,企圖重現。

這是英國科學家的結論無法自圓其說之處。

然而,潛伏的病毒有可能會變成活躍的新形態,所以科學家迄而不捨的追究這方面的罪魁禍首。

 不過,大部份研究小兒麻痺後症候群的專家,支持另一個同樣有力的理論。

該理論認為,禍源出在神經的損耗。

小兒麻痺最初侵襲神經,先由口與鼻進入身體,再從循環的血液進入脊髓,最後落腳於控制肌肉活動的神經細胞內。

隨著疾病的發展,脊髓內的神經細胞跟著受傷或被殺,終於使控制手臂、腿、胃、和胸部的肌肉癱瘓。

幸而鄰近的神經細胞不會因感染而被殺,反而常常能再生軸突──像手指般四處伸張的線路,可以連結神經和肌肉纖維。

這也是何以針對小兒麻痺患者的標準復健治療方法,一直是:藉著強制而激烈的運動,來刺激神經的活力,以促使健康的神經,生長到它們的親屬因感染受損而空出的位置。

「用進廢退」是治療師用來激勵半世紀來罹患小兒麻痺孩子的警語。

 問題來了。

這些神經細胞不得不更辛苦的工作,以使肌肉活動──就像一輛八汽缸的汽車卻以四汽缸的動力在跑一樣──過了三十或四十年後,便得付出代價了。

「萬物都有一定的生命週期,從一輛汽車的引擎到人類的心臟皆無例外。

」哈特醫生這麼說(他是美國國立復健醫院小兒麻痺後病症的計劃指導,也是小兒麻痺症的倖存者)「運動神經原也不例外。



6. 小兒麻痺症

脊髓灰質炎(英語:poliomyelitis,簡稱polio),俗稱小兒麻痺症(中文名稱譯自日語「小児麻痺」;後者則譯自英語infantile paralysis),又譯急性灰白髓炎。

小兒麻痺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2月23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20年2月23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0年8月27日)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內容。

完成修改時,請移除本模板。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小兒麻痺症因小兒麻痺症而右腿萎縮的男性。

症狀肌肉無力[*],癱瘓,局部麻痺[*],meningismsigns[*],發燒,嘔吐,腹瀉類型病毒感染,神經病,acquiredmotorneurondisease[*],Centralnervoussystemviraldisease[*],Enterovirusinfectiousdisease[*]肇因小兒麻痺症病毒治療supportivecare[*]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傳染病科、神經學、骨科手術ICD-10A80,B91ICD-9-CM045,138DiseasesDB10209MedlinePlus001402eMedicineped/1843pmr/6MeSHC02.182.600.700Orphanet2912[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脊髓灰質炎(英語:poliomyelitis,簡稱polio),俗稱小兒麻痺症(中文名稱譯自日語「小児麻痺」;後者則譯自英語infantileparalysis),又譯急性灰白髓炎。

是由小兒麻痺症病毒引起,可感染人類之病症。

大約有90%到95%的感染並沒有任何症狀。

剩下5%到10%有發燒、頭痛、嘔吐、腹瀉、頸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輕微症狀[1][2]。

這些有症狀的患者往往在一到兩周內就會完全復原。

只有約0.5%的患者會發生肌力變弱(英語:muscleweakness)而導致行動困難(英語:flaccidparalysis)。

疾病的進程可能只是數小時,也可能需要數天[1][2]。

肌力變弱的狀況往往發生在下肢,很少發生在頭部、頸部、橫膈膜的肌肉。

大多數的人可以自行復原,但少數的人會造成終生殘疾。

在感染此病毒造成肌力變弱的患者中,有2%到5%的幼年患者與15%到30%成年患者會導致死亡[1]。

從後小兒麻痺感染症候群(英語:Post-polio_syndrome)中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會很長一段時間都有如同感染時期一樣的肌力不足[3]。

該病不僅會感染小兒,成年人也會因感染發病而造成殘疾,如發明四乙基鉛與氟利昂的美國化學家托馬斯·米基利等。

小兒麻痺症病毒通常經糞口傳播。

也有可能經由被糞便汙染的水或食物傳染,經由唾液傳染是較為少見的狀況[2]。

感染病毒的患者,即便已經毫無症狀達六周,還是有可能具有散播疾病的能力。

藉由在患者的糞便之中找到病毒,或是在血液中找到相對應的抗體,可以用來作為小兒痲痹症的診斷依據[1]。

小兒麻痺症可以藉著小兒麻痺症疫苗來預防感染,有口服滴劑、糖丸與注射型等形式。

但為了讓疫苗達到效用,必須連續注射多劑才行[2]。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旅客還有居住在小兒麻痺症病毒依然猖獗的國家裡面的居民,應追加注射小兒麻痺症疫苗[4][5]。

一旦感染後,目前尚無特效藥或療法。

小兒麻痺症的感染人數,已從1988年的35萬例,降至2013年的416例。

在2014年,此疾病只在阿富汗、奈及利亞與巴基斯坦間傳播[2]。

小兒麻痺症已存在有千年之久,在古代的藝術品中,處處可見對此病症的描寫。



7. 衞生防護中心

小兒麻痺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所引致。

在三種脊髓灰質炎野株病毒(1 型、2 型和3 型)中,最後一宗2 型脊髓灰質炎野株病毒個案於1999 年 ...Skiptocontent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症2019年12月10日病原體小兒麻痺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所引致。

在三種脊髓灰質炎野株病毒(1型、2型和3型)中,最後一宗2型脊髓灰質炎野株病毒個案於1999年出現,而自2012年11月尼日利亞報告最後一宗個案以來,再沒有發現3型脊髓灰質炎野株病毒的個案。

然而,1型脊髓灰質炎野株病毒個案仍然在全球少數國家發生。

病徵此病主要影響幼童。

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嘔吐、腹部不適、肌肉疼痛、頸背僵硬及麻痺等症狀。

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痊癒;但嚴重者可導致永久傷殘甚至死亡。

傳播途徑此病具有高度傳染性。

病毒主要經口糞途徑由人傳人。

病毒經口進入人體,最終會侵入中樞神經系統。

潛伏期潛伏期介乎4至35 天,通常為7至10天。

治理方法應將懷疑患上小兒麻痺症的患者送院接受進一步治理及隔離。

現時並沒有藥物治療此病。

患者的糞便會帶有病毒,在照顧患者時,必須加倍注意衞生。

預防方法接種疫苗是預防小兒麻痺症的最有效方法。

現時有兩種小兒麻痺疫苗,分別為口服的「小兒麻痺口服劑」及注射的「滅活小兒麻痺疫苗」。

由於接種「小兒麻痺口服劑」已知與一種極罕見的併發症「疫苗感染小兒麻痺症」有關,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自2007年起採用滅活小兒麻痺疫苗。

「小兒麻痺口服劑」已不再在本港使用。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總幹事於2014年5月5日根據《國際衞生條例(2005)》宣布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國際傳播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並提出了臨時建議以減低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國際傳播。

有關世衞的最新臨時建議以及受脊髓灰質炎病毒影響的國家/地區資料可瀏覽以下網頁(只備英文版):http://polioeradication.org/polio-today/polio-now/public-health-emergency-status。

世衞建議由沒有受小兒麻痺症影響的國家到訪受小兒麻痺症影響的地區(即有脊髓灰質炎野株病毒或傳播性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活躍傳播的地區)的旅客,應先確保已根據各自國家的免疫計劃完成小兒麻痺疫苗系列接種。

若旅客從未接種小兒麻痺疫苗,應在出發到受小兒麻痺症影響的地區前完成小兒麻痺症免疫基礎接種。

旅客亦應:建立良好的個人和食物衞生習慣進食或處理食物前及如廁後均要洗手避免食用/飲用懷疑受污染的食物或飲品根據世衞建議,受脊髓灰質炎野株病毒或傳播性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而具國際傳播風險的國家,需確保/鼓勵所有居民或長期逗留(超過4星期)的旅客在離開該國家前的4星期至12個月內接種一劑小兒麻痺疫苗。

如旅客需要緊急離境(即4星期內),也應確保在出發前接種一劑小兒麻痺疫苗。

受1型脊髓灰質炎野株病毒、1型或3型傳播性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而具國際傳播風險的國家應確保向這些旅客提供國際疫苗接種或預防措施證書,以記錄其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並作為疫苗接種證明。

其他語言印尼文版BahasaIndonesia菲律賓文版Tagalog泰文版ไทย印度文版हिन्दी尼泊爾文版नेपाली巴基斯坦文版ارد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