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阻塞 治療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心血管疾病的最新治療

高血壓一直是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

...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阻塞(血管完全阻塞超過3 個月) 是介入治療的一大難題,近年來在以日本 ...最新消息News&Message首頁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心血管疾病的最新治療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公告訊息獲獎專區感恩心曲影片專區心血管疾病的最新治療2018/11/19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衰竭心律不整心臟病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張坤正主任高血壓 多種複方強效藥物陸續問世高血壓一直是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

拜生物科技之賜,許多複方抗高血壓藥物問世,大大提升了血壓控制的達標率。

最新發展的腎素直接抑制劑(directrenininhibitor)是一種特異性高的藥物,能直接抑制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可單獨或與其他降血壓藥物合併使用,對高血壓治療的達標率與器官保護可望有良好的效果。

另外,針對頑固性的高血壓,歐洲心臟介入學會2011年會,發表了以導管治療高血壓的技術—腎神經消融治療(renalnervedenervationbyRFablation),這是一種極創新的技術,可望在將來為病患帶來福音。

心衰竭 提升生活品質與存活率非夢事 在心衰竭方面,其治療目標是改善生活品質與提高存活率。

除了傳統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現在還有一些儀器植入手術或器官移植可達到此一目的,包括: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左心室輔助器(leftventricularassistdevice)、心臟移植。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是一種新的植入型人工節律器治療方式,藉著消除左心室收縮不同步的現象,可提高收縮效率,進而減少心衰竭的症狀,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左心室輔助器也提供了末期心衰竭病人治療的選擇,顯著提升生活品質與存活率。

心房顫動 新一代藥物與心導管燒灼手術心房顫動是成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常造成嚴重的症狀與併發症。

新一代抗心律不整藥物(dronedarone),在2011年美國心臟學會與2010年歐洲心臟學會「心房顫動治療準則」中,被列為有效的藥物之一,對於「陣發性心房顫動」或從「持續性心房顫動回復到正常竇性心律」的病患,可降低住院與心血管併發症的機率。

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心房顫動患者,亦可藉由​心導管燒灼手術(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提供另一個治療的選擇。

隨著高科技儀器設備的發展,心臟即時3D立體影像與電氣訊號的結合,能協助定位並提高燒灼術的成功率,本院也提供了此一卓越的手術治療。

裝有心臟節律器的心律不整病患,傳統上是不能接受磁振照影掃描(MRI)的檢查,這個困擾也已被科技克服,目前已有最新的心臟節律器,系統設計安全,可用於磁振照影掃描的環境中。

心臟病介入治療 塗藥支架安全性再升級心臟病介入治療近10年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塗藥支架的問世。

塗藥支架自2002年上市之後,因為可以大幅降低支架置放後再狹窄的機率,因而在全世界被廣泛使用。

但是從2006年起,塗藥支架晚期血栓的問題受到注意,醫界重新評估其安全性,改善方法為延長塗藥支架置放後併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的時間,目前建議的時間為至少併用12個月。

由於支架置放的好壞也會影響預後,因此包括血管內超音波(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及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也被應用於評估支架是否置放良好。

針對塗藥支架會引起晚期血栓的原因,包括支架金屬及包覆在金屬外層,提供藥物附著的人工聚合物(Polymer)。

在人工聚合物方面,有的支架改用鈦金屬,金屬外有一層氮氧化物(nitrideOxide,NO),稱為生物活性塗層支架(bioactivestent),可將術後需併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的時間縮短為1個月,適合年紀大及無法長期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的病人;有的支架採用可分解的人工聚合物,臨床效果與之前的塗藥支架相當;有的支架是利用金屬表面特殊凹槽設計,直接填充藥物而不用人工聚合物,不過這種有特殊凹槽設計的支架仍在研發改良中,尚未在台灣上市。

至於支架金屬本身,新的發展為完全可分解支架(bioabsorbalestent),希望透過支架的分解來降低血管的不良反應,但是支架分解後造成的血管回彈及支架材料引起的發炎反應,仍是需要關注的課題。



2. 穩定型心絞痛吃藥就好?還是要放心臟支架或手術?

心肌梗塞、3.心跳停止經心肺復甦術、4.因不穩定型心絞痛而住院、5.因心臟衰竭住院。

結果發現,前6個月手術組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比率(5.3%)比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第53期出刊日:2020-07-15返回上一層穩定型心絞痛吃藥就好?還是要放心臟支架或手術?如果已經有血管阻塞現象,但還沒有很嚴重,也未曾心臟病發作,需要放支架或做繞道手術嗎?最新研究來解答。

 諮詢/王怡智(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撰稿/張靜慧 漫畫家鄭問、前立委劉文雄、歌手郭金發、演員「茂伯」...許多名人皆因心肌梗塞驟逝,令人唏噓。

 心臟組織時時刻刻需要血液,一旦冠狀動脈嚴重阻塞,無法供應足夠血液,便會危及性命。

 對於嚴重的冠狀動脈阻塞病人來說,放置支架撐開血管,或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引導血流繞過阻塞處,一直是醫界的標準治療方式。

然而血管阻塞程度有輕重之別,如果是「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人,是否也需要接受支架或繞道手術?美國一項大型研究顯示,這類病人藉由藥物治療和改善習慣,也可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病情穩定並持續服藥不一定要放支架或動手術2019年11月,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並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的大型研究發現,病情穩定的患者(即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人)接受藥物治療並改善生活習慣,就可達成相同療效,不一定需要放置支架或做繞道手術。

 這項研究由紐約大學教授茱迪絲·霍奇曼(JudithHochman)領導,來自37個國家、5179名的受試者,都有中等或嚴重的心臟缺血,但不曾心臟病發作,也沒有左主幹冠狀動脈阻塞。

 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支架或繞道手術及藥物治療(包括降血壓、降膽固醇和阿斯匹靈等藥物),並改變生活習慣(如戒菸、調整飲食);另一組只接受藥物治療,同樣改變生活習慣。

 前半年手術組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機率稍高研究人員追蹤受試者4年內是否出現5種心血管事件:1.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2.心肌梗塞、3.心跳停止經心肺復甦術、4.因不穩定型心絞痛而住院、5.因心臟衰竭住院。

結果發現,前6個月手術組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比率(5.3%)比藥物組(3.4%)高,可能是因手術組有較高手術相關併發症;一年後,手術組的發病比率仍然較高(7%對5%),然而4年後,手術組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比率(13.3%)比藥物組(15.5%)低。

整體來看,兩組沒有明顯差異。

 支架或繞道手術為什麼沒有辦法降低穩定型心絞痛病人心肌梗塞發作的機率?這是因為即使手術的技術及器材持續進步,但術中或術後短時間內,患者仍有心肌梗塞的風險,畢竟沒有一個手術100%安全。

然而這研究發現,4年後,手術組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還是比藥物組低,只不過因術後的初期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比較高,所以最後整體看起來兩組差不多。

 放支架主要是為了緩解症狀非降低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其實醫界本來就知道,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人來說,放置支架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症狀,而不是降低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或死亡率。

雖然支架越來越進步,但目前還沒有任何器材可降低這類病人的死亡率。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血管阻塞、心臟缺氧或有心絞痛的病人都必須放支架。

根據現行治療準則,穩定型心絞痛病人必須先接受藥物治療,如果胸悶、胸痛、容易喘等症狀仍持續,再接受支架手術。

上述研究只是再度證實了這個觀念。

如果使用藥物就能控制症狀,其實持續吃藥就已足夠,不一定要放支架。

 何時該放支架?那麼究竟血管阻塞到什麼程度需要放支架?若有不穩定性心絞痛或發生心肌梗塞者,這些發生急性冠心症的病人,處置方式與穩定型心絞痛病人是不一樣的。

急性冠心症病人應該放支架或者做繞道手術,這些治療能減少死亡率及心肌梗塞再發作的機率,這點早已是國際治療的準則。

 關鍵是,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人何時需要放支架或繞道手術?依血流分數判斷需不需要放支架更準確過去多以血管阻塞程度為指標,血管狹窄70%以上或左主幹狹窄50%以上,就考慮放支架,可是不管用血管攝影或肉眼評估血管阻塞的程度,都有一些誤差。

新研究顯示,利用心導管的方式,放入血流壓力導線到病變遠端,測量血流分數指標(FractionalFlowReserve,FFR),可得知病變是否造成血管和它供應血流的心肌缺氧,更能準確評估是否需要放支架。

這個血流分數指標是比較客觀的。

 舉例來說,如果某位病人血管阻塞程度超過70%,過去可能認為應該放支架,但阻塞位置若在血管的中後段,



3. 小心是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早期表現!

在完成治療回到病房,謝先生就露出近來難得的笑容並說著疼痛改善許多, ... 另外,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中,腿部血管阻塞和慢性腎臟病相關性最高,特別是到洗腎 ...醫療新知首頁/醫療新知腿部行走痠痛一定是膝蓋退化或脊椎神經病變造成的?小心是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早期表現!By 奇美醫院黃柏森│心臟科主治醫師64歲的謝先生糖尿病及高血壓十多年了,但一直控制得不甚理想,過去也有抽菸的習慣直到五年前才戒菸,約一年半前開始有行走後便會雙小腿及足部痠痛及無力,但在休息數分鐘後便改善,起初他不以為意,但在近半年來症狀越來越明顯且行走距離從200~300公尺變成不到30公尺,氣溫下降時也會有症狀甚至會抽痛,接著他去看了骨科及神經科也做了不少檢查,曾告知他膝關節退化及脊椎神經病變可是不嚴重,吃消炎止痛藥即可,直到一周前霸王寒流來襲,他在戶外突然左腳趾大痛且發黑,後來輾轉來到門診,理學檢查發現從左鼠蹊部脈搏即變弱,由於判斷是慢性血管阻塞併急性栓塞,立即給予抗血小板藥物及安排導管檢查及治療(如照片所示)。

在完成治療回到病房,謝先生就露出近來難得的笑容並說著疼痛改善許多,最後,雖然無法保留已經發黑壞死的腳趾,但發黑的部位沒有持續擴大,成功地控制傷害的範圍。

嚴重腿部動脈阻塞造成足部缺血壞死,不及時挽救可能最後需要截肢手術以免感染擴大。

支架治療前支架治療後腿部動脈血管阻塞其實是個廣泛且常見的疾病,只是其鮮少被注意到。

如同知名的廣告台詞「阿伯,火災了你怎麼都不走?」「腳麻是要怎麼走」其描述的就是動脈阻塞後跛行的症狀,而跛行的意思就是行走一段距離後腳便會「痠、麻、痛、無力、痙攣」,這只是腿部或骨盆部動脈阻塞的早期症狀,到更嚴重便會足部皮膚蒼白發紫同時合併持續性疼痛,尤其是氣溫越低症狀越嚴重,然而最嚴重的症狀是慢性傷口潰瘍、嚴重細菌感染及腳趾發黑壞死,一旦到發黑壞死或感染造成敗血症往往需要截肢才能保住性命,雖然截肢是為了保命但有研究統計截肢住院期間68天內有18%死亡率,而成功出院的一年內也有34%的死亡率,這說明了下肢的血管阻塞不僅僅可能造成高死亡率,而這樣的疾病也是身體健康的指標;換言之,有這樣的疾病表示其慢性疾病可能控制很差且嚴重影響身體機能。

什麼樣的慢性病可能造成這樣可怕的病症?其實就如同其他心血管疾病一樣,典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年紀、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另外,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中,腿部血管阻塞和慢性腎臟病相關性最高,特別是到洗腎程度的病人又會合併血管嚴重的鈣化。

前文曾經提到腿部血管阻塞也是一個身體健康的指標,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腿部血管阻塞是全身性血管病變的一個分類,所以一旦腿部血管阻塞其實其他部分的血管也很可能有阻塞,例如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進一步造成心肌梗塞及腦部血管阻塞造成腦中風,這都可能造成死亡或是嚴重失能的情形。

當然,腿部血管的阻塞也可能不是慢性病造成的,像是車禍外傷、下肢或骨盆處的手術或是自體免疫引起的血管炎、抽菸的化學物質阻塞,還有一種是數量也不少且慢慢引起重視的急性血管栓塞,這是由其他地方形成的血栓流到腿部血管而造成的阻塞(到腦部的血管就造成腦中風),大部分是因為「心房顫動」這樣的心律不整造成左心房有血栓然後才引起急性的血管阻塞,而少部分是因為血液本身凝血的問題造成血栓。

隨著醫療的進步,微創或局部麻醉的手術方式越來越盛行也越來越進步,所以利用X光血管攝影及導管方式的治療成為目前處理腿部血管阻塞主要的手術方式,其使用局部麻醉且僅有3mm的傷口就完成診斷及治療,整個一氣呵成,且大部分病人在手術隔天即可出院,傷口也僅需換藥三天,相較於開刀手術對病人、家屬、社會照護的負擔都少了許多。

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目前的研究顯示用導管治療的再阻塞率較開刀接血管的高,相較於開刀短期暢通成功率接近100%而導管治療平均約八到九成,由於目前從事導管治療腿部血管阻塞的醫師不多,這樣的疾病也不是廣為了解,病人往往都是到最嚴重的程度(慢性傷口、壞死、嚴重感染)才尋求診斷及導管的治療,這種情況下的血管往往都是完全阻塞甚至鈣化嚴重,這對導管治療來說是極其困難,所以其成功率下降且手術時間會延長許多,即使如此,導管治療腿部血管阻塞還是必須的,因為這往往是挽救病人免於大範圍截肢保存其行走能力的希望。

因為相較於心臟冠狀動脈阻塞,腿部動脈阻塞的導管治療算是剛起步,近來有許多新穎的器具及治療方式在萌芽,其陸續也有越來越多令人有信心的結果發表,而這些器具也將引進台灣及奇美醫院為有需要的病人服務。

醫療新知淺談腫瘤減積手術及腹腔溫熱化學治療柳營奇美趙頌慈│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 黃文聰│血



4. 心臟血管內科-拼命運動心臟血管依然阻塞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如影相隨,一慢一急更像「孿生兄弟」,一位糖病患者因走路太喘,做運動心電圖檢查時,當場暈倒失去意識,原因是他的兩條冠狀動脈幾乎 ...心臟血管內科-拼命運動心臟血管依然阻塞-澄清醫院CHENGCHINGHOSPITAL肺栓塞很像「模仿貓」發佈日期:2009/04/01肺栓塞很像「模仿貓」表現得超像其他疾病的症狀易造成醫師的誤判文/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江韶岳 肺栓塞,如「模仿貓」似的,會表現出像其他疾病的症狀,而被掩蓋住!兩位婦女有暈倒、胸悶、呼吸困難情形,被認為是心肌梗塞的前兆和心臟二尖瓣脫垂,經精密儀器檢查,才知道她們的肺動脈已被血栓堵住!澄清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江韶岳表示,不少肺栓塞患者初期很難作直接診斷,有的被診斷為肺炎或心絞痛,甚至還有人被當作心肌梗塞來治療,主要原因是肺栓塞的表現症狀,與這些疾病的症狀很相似,有如「模仿貓」,令人難以捉摸。

 一位五十六歲的女性患者,每天都有早晨運動的習慣,有一天走下樓要出門運動時,突發性暈倒,數分鐘後醒過來,感到略有胸悶和呼吸困難,起初懷疑是心肌梗塞的前兆。

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竟發現她的左、右兩側的肺動脈,均有血栓堵住,導致肺部血流量減少,才發生突發性暈倒。

 另一位四十二歲的女性患者,因工作關係需長期站立,近幾個月漸感呼吸困難,工作都受到影響,曾到附近的醫院求診,被診斷為心臟二尖瓣脫垂,經治療仍未見改善。

後來到澄清醫院求診,胸部X光檢查正常,但心臟超音波顯示不明原因的肺高壓,再經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她的肺動脈被血栓堵住。

 江韶岳主任表示,肺栓塞是靜脈形成血栓後,隨血流堵塞在肺動脈或其分支上,由於患者表現也不盡相同,如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呼吸困難或突發暈倒,應趕快就醫。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會發展成慢性肺栓塞,導致出現肺動脈高壓等症狀。

肺栓塞是最常被忽略的疾病,而且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通常症狀不典型又特異性不高,有人把它形容成「模仿貓」,表現得超像其他疾病的症狀,反而將源頭的肺栓塞給掩蓋住,造成醫師的誤判,因此,如常有呼吸困難的患者,都應想到罹患肺栓塞的可能性。

BACK簡介團隊介紹服務內容業務職掌門診時間最新消息研討會論文發表影音資訊資料處理中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