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症治療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飲食疾患(暴食症/厭食症)的家族治療是什麼?心理師會怎麼做?

 力人宗旨專業團隊大合照110年度最新實習心理師公益方案力人宗旨1/4所有文章首頁推廣心理與精神疾病方格正方曉喻王淳慧白家瑞石麗君企業與職場兒童與青少年諮商林維君柯曉帆活動消息婚姻與伴侶諮商常見心理困擾陳基榮陳韻如黃春偉實用小品認識心理諮商與治療銀髮與老年諮商劉培鈴熱門文章鄧運合蕭淑月搜尋登入/註冊lijenpsy2019年10月10日已讀5分鐘飲食疾患(暴食症/厭食症)的家族治療是什麼?心理師會怎麼做?四大步驟告訴你!更新日期:2020年7月23日作者王淳慧臨床心理師記得第一眼看到小芬著實讓我吃驚,年紀已經17歲的她,沒有一般女孩子凹凸有致的身材,而是像電視中飢荒的兒童,瘦到外表看起來像是像是一顆丸子插在竹籤上,大大的頭,被單薄的身體支撐著。

量體重、計算卡路里、催吐、瘋狂運動占據她一天大部分的時間,即使醫生警告她再繼續瘦下去會有生命危險,但她仍擔心自己過重。

家人雖然苦勸,小芬還是改不了,並覺得自己不被理解而討厭家人,飲食問題讓家中的每一人都覺得挫折。

何謂飲食疾患?常見飲食疾患雖然有很多種,本文只介紹最常見的兩類:神經性厭食症及神經性暴食症一、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Nervosa):體重維持在發展階段正常值的85%以下,BMI<17.5。

縱使體重已經過輕,對於「變胖」或「體重增加」有強烈的恐懼感。

對自己的體形、體重有不正確的評價,即使已經很瘦,仍覺得太胖,並忽略過瘦的嚴重性。

對女性來說月經超過3個月沒來二、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Nervosa):暴食行為:每週至少有兩次無法控制的暴食,在短時間(兩小時內)吃下常人無法吃下的量,且在大量進食當下,缺乏對吃的自我控制感。

一再出現不當的補償行為以避免體重增加,例如,誘導自我催吐、嚴格禁食、過度運動,有時會不適當使用瀉劑、利尿劑、灌腸等。

上述暴食與清除行為,每週出現兩次以上,至少達三個月。

外表看起來大多是正常體態,在人群面前也會表現出活潑外向的樣子,但自我價值感深深受到體重、身材所影響。

飲食疾患的成因是個人、家庭、社會因素缺一不可飲食疾患的成因:個人、家庭、社會三大點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青少年,都有控制飲食或節食的經驗,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導致飲食異常,或控制飲食到傷害身體健康,甚至有生命危險。

因此這類飲食問題通常是由許多因素交雜而成的。

1、個人性格因素:性格過度要求完美、容易敏感、焦慮,面對壓力及問題,多以逃避的方式處理。

對自我意象多負面、沒自信,成就感低。

暴食的人可能有更多衝動控制的問題。

2、家庭因素:這類的家庭父母通常都過度強調體重及外貌重要。

厭食症家庭的親子關係大多呈現過度糾結、保護(親子之間已經成為生命共同體,而失去個人自主性),且壓抑情緒,不太容許個案表達情緒;而暴食症家庭,在關係上則是較為疏離,讓對方感到有距離,父母也容易因侵犯孩子的界線、隱私,讓彼此關係緊繃。

不過,並不是所有家庭問題都會造成飲食疾患,也並不一定所有的個案都有家庭問題,有時家庭問題扮演著讓飲食問題維繫的角色。

3、社會因素:如社會對「美」的標準,時尚文化及大眾媒體經常傳遞「纖瘦就是美」的信息,例如,時尚界經常以「紙片」模特兒、明星作為流行的形象指標,造成年輕女性認為「瘦就是美」的錯誤觀念。

4、其他:如某些職業有控制體重的需求,如運動員、舞者、模特兒、明星…等,都較容易產生飲食問題。

飲食疾患的治療:個人治療與家庭治療協助飲食疾患個案除了先解除其健康問題,例如,協助個案取得身體所需的營養、讓體重維持正常範圍,生理機能能夠正常運作外,也會適當的使用一些藥物來處理個案的情緒及強迫問題,不過都需要合併心理治療才能有較好的效果,主要有下列幾種:1、個人心理治療治療厭食或暴食症最常用的個別治療為「認知行為治療法」。

大概可以分成下列幾個部分:與個案訂立契約,以增加改變的責任。

內容包含訂立合乎身高的正常體重、每日該有的飲食量或三餐計畫、達到目標時的正增強事物及控制催吐等清除食物的方法(例如,進食後30分鐘內不能進廁所、外出…等)。

藉由指出並挑戰飲食疾患者的不當信念與扭曲的認知(例如、極度扭曲的身體意象、社會認可需求、二分法的思考模式),以達認知重建的目的。

協助個案覺察看見自己的優點,練習以正向的角度看待自己。

學習呈現出真實的自我,就能發展出一個較健康、清楚的自我概念。

學習適當的表達情緒,而非一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