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陰切開傷口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自然產.會陰切不切?事前溝通以兼顧專業意見與個人感受 ...
正中會陰切開術(又稱「直切法」). 在會陰的正中位置切開,以避免胎兒的頭部娩出時,造成陰道傷口的撕裂傷。
切開的長度不一定,須視會陰的 ...孕產百科孕期須知自然產.會陰切不切?事前溝通以兼顧專業意見與個人感受2020/08/05自然產會陰產後撕裂傷胎兒窘迫胎心音會陰按摩會陰切開術孕期須知曾經,自然產的產婦在生產時,須面臨會陰切開的常規處置,如今,大多數的產婦可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自主選擇切或不切。
但切與不切又有何差別呢?很多人一聽到「會陰切開」,就覺得可怕,其實生產時若不預先切開會陰,會陰也會裂開,而且傷口的裂法屬於不規則狀,縫合時,比起事先切開偏向直線的裂法,多少增加一些難度。
育禾婦幼診所院長〈原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蘇河仰指出,目前根據WHO的統計,自然產進行會陰切開的比例有下降趨勢,約10%~25%,歐洲不切的比例低於美洲,亞洲的比例較高,其中又以南亞切開的比例較高。
會陰切開的作用在自然產的產程中,究竟為何要切開會陰?蘇河仰醫師表示,會陰指的是陰道與肛門口之間的軟組織,分娩時,胎兒頭部經過產道至陰道口時,胎頭在產道進展的過程中,發生擠壓作用,使得會陰更加脆弱,會將會陰部撐開如薄紙一般,如果沒有保護措施,很容易因為產婦用力而發生裂傷的情形。
蘇河仰醫師指出,「70%~80%的頭胎產婦,會陰部會自然裂傷,會陰切開術就是為了防止會陰裂傷,而事先以外科剪刀切開會陰部的方法」,讓後續的裂開可順著肌肉紋理,以發揮保護作用;再者,當產程過久,產婦生產已耗盡力氣或寶寶出現胎兒窘迫的現象,藉由會陰切開術讓陰道口鬆開,有助產程進展順利。
他表示,「不妨把會陰當成黏土,黏土愈揉愈能延展成又薄又長的形狀,會陰也是如此,胎兒在陰道前進的過程中,就像揉黏土一樣,幾番進退,讓會陰逐漸變薄且撐開到可讓胎頭通過。
但胎頭過快衝出易導致會陰受傷,此時,醫師會用手擋住頭,讓胎兒慢慢自產道出來。
不過,若是產程拖太久,胎兒出現心跳不穩的狀況,就不能繼續等待會陰變薄了」。
本屬常規處置卻受質疑蘇河仰醫師指出,根據文獻報告,全世界的會陰切開比例為9%~96%;美國約有2成至6成的產婦接受會陰切開術;在台灣,則幾乎是每位產婦在自然產時必做的步驟之一,「除非是胎兒體重不足2,000公克、早產兒或多胎次產婦」。
會有此一差別,在於不同國家、不同醫院,以及不同的醫師處置而有比例上的不同。
然而,幾乎有如常規處置的會陰切開術,近年來,因為有些婦產科醫師對會陰切開術提出不同意見,「自然裂傷的產婦與施行會陰切開術的產婦比起來,嚴重會陰裂傷、肛門裂傷、產後出血、血腫、陰部疼痛、水腫與會陰傷口的感染率,在一些研究中似乎都比較低一些」,即使傳統認為切開術可以預防嚴重裂傷、減少骨盆鬆弛、預防胎兒受傷、減少產後疼痛等好處,其實在統計上也少了有力的證明,「簡單說,比起不剪,剪開沒有比較好」。
數據會說話,也就令人對於原本有如常規處置的會陰切開術產生了質疑。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報告與數據都是國外統計所得,未必適合台灣國情。
蘇河仰醫師指出,「因西方人會陰長且有運動習慣,使肌肉延展度較佳;東方人的會陰較短,沒有運動習慣,肌肉彈性較差」。
臨床上,產婦對於自己是否要剪會陰的關心度卻不高,他根據自身經驗指出,「10位產婦才有一兩位會主動問,關心度還不如是否需要剃毛或灌腸」。
蘇河仰醫師補充,「通常初產婦需要剪會陰。
在胎頭快出來前,先打局部麻藥,然後評估下一次用力就可娩出胎兒之前,剪開會陰」。
至於經產婦,因留有先前裂開的軌跡,可不用剪會陰,而是透過會陰按摩,讓會陰變薄變長,方便胎兒娩出。
切不切各有優缺點切或不切,各有優缺點,這又牽涉切開方式,會陰切開術有「正中切開法」與「斜切法」兩種方式,蘇河仰醫師一一說明:正中會陰切開術(又稱「直切法」)在會陰的正中位置切開,以避免胎兒的頭部娩出時,造成陰道傷口的撕裂傷。
切開的長度不一定,須視會陰的長短及胎兒的大小而定,不過,通常切開的長度是會陰長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優點在於容易縫合、傷口癒合較快(約7天)、出血量小,產婦比較不易覺得疼痛,甚至產後3、4天內,就不再覺得痛;缺點則是胎兒頭部若太大或會陰過短的產婦可能會裂到直腸,有可能在分娩的過程中,造成直腸裂傷的情形。
正中旁會陰切開術(又稱「斜切法」)在會陰的右斜方或左斜方的位置切開,優點是生產時即使陰道裂傷,仍然可以避開直腸的部分,不會造成直腸裂傷的情形。
他指出
切開的長度不一定,須視會陰的 ...孕產百科孕期須知自然產.會陰切不切?事前溝通以兼顧專業意見與個人感受2020/08/05自然產會陰產後撕裂傷胎兒窘迫胎心音會陰按摩會陰切開術孕期須知曾經,自然產的產婦在生產時,須面臨會陰切開的常規處置,如今,大多數的產婦可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自主選擇切或不切。
但切與不切又有何差別呢?很多人一聽到「會陰切開」,就覺得可怕,其實生產時若不預先切開會陰,會陰也會裂開,而且傷口的裂法屬於不規則狀,縫合時,比起事先切開偏向直線的裂法,多少增加一些難度。
育禾婦幼診所院長〈原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蘇河仰指出,目前根據WHO的統計,自然產進行會陰切開的比例有下降趨勢,約10%~25%,歐洲不切的比例低於美洲,亞洲的比例較高,其中又以南亞切開的比例較高。
會陰切開的作用在自然產的產程中,究竟為何要切開會陰?蘇河仰醫師表示,會陰指的是陰道與肛門口之間的軟組織,分娩時,胎兒頭部經過產道至陰道口時,胎頭在產道進展的過程中,發生擠壓作用,使得會陰更加脆弱,會將會陰部撐開如薄紙一般,如果沒有保護措施,很容易因為產婦用力而發生裂傷的情形。
蘇河仰醫師指出,「70%~80%的頭胎產婦,會陰部會自然裂傷,會陰切開術就是為了防止會陰裂傷,而事先以外科剪刀切開會陰部的方法」,讓後續的裂開可順著肌肉紋理,以發揮保護作用;再者,當產程過久,產婦生產已耗盡力氣或寶寶出現胎兒窘迫的現象,藉由會陰切開術讓陰道口鬆開,有助產程進展順利。
他表示,「不妨把會陰當成黏土,黏土愈揉愈能延展成又薄又長的形狀,會陰也是如此,胎兒在陰道前進的過程中,就像揉黏土一樣,幾番進退,讓會陰逐漸變薄且撐開到可讓胎頭通過。
但胎頭過快衝出易導致會陰受傷,此時,醫師會用手擋住頭,讓胎兒慢慢自產道出來。
不過,若是產程拖太久,胎兒出現心跳不穩的狀況,就不能繼續等待會陰變薄了」。
本屬常規處置卻受質疑蘇河仰醫師指出,根據文獻報告,全世界的會陰切開比例為9%~96%;美國約有2成至6成的產婦接受會陰切開術;在台灣,則幾乎是每位產婦在自然產時必做的步驟之一,「除非是胎兒體重不足2,000公克、早產兒或多胎次產婦」。
會有此一差別,在於不同國家、不同醫院,以及不同的醫師處置而有比例上的不同。
然而,幾乎有如常規處置的會陰切開術,近年來,因為有些婦產科醫師對會陰切開術提出不同意見,「自然裂傷的產婦與施行會陰切開術的產婦比起來,嚴重會陰裂傷、肛門裂傷、產後出血、血腫、陰部疼痛、水腫與會陰傷口的感染率,在一些研究中似乎都比較低一些」,即使傳統認為切開術可以預防嚴重裂傷、減少骨盆鬆弛、預防胎兒受傷、減少產後疼痛等好處,其實在統計上也少了有力的證明,「簡單說,比起不剪,剪開沒有比較好」。
數據會說話,也就令人對於原本有如常規處置的會陰切開術產生了質疑。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報告與數據都是國外統計所得,未必適合台灣國情。
蘇河仰醫師指出,「因西方人會陰長且有運動習慣,使肌肉延展度較佳;東方人的會陰較短,沒有運動習慣,肌肉彈性較差」。
臨床上,產婦對於自己是否要剪會陰的關心度卻不高,他根據自身經驗指出,「10位產婦才有一兩位會主動問,關心度還不如是否需要剃毛或灌腸」。
蘇河仰醫師補充,「通常初產婦需要剪會陰。
在胎頭快出來前,先打局部麻藥,然後評估下一次用力就可娩出胎兒之前,剪開會陰」。
至於經產婦,因留有先前裂開的軌跡,可不用剪會陰,而是透過會陰按摩,讓會陰變薄變長,方便胎兒娩出。
切不切各有優缺點切或不切,各有優缺點,這又牽涉切開方式,會陰切開術有「正中切開法」與「斜切法」兩種方式,蘇河仰醫師一一說明:正中會陰切開術(又稱「直切法」)在會陰的正中位置切開,以避免胎兒的頭部娩出時,造成陰道傷口的撕裂傷。
切開的長度不一定,須視會陰的長短及胎兒的大小而定,不過,通常切開的長度是會陰長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優點在於容易縫合、傷口癒合較快(約7天)、出血量小,產婦比較不易覺得疼痛,甚至產後3、4天內,就不再覺得痛;缺點則是胎兒頭部若太大或會陰過短的產婦可能會裂到直腸,有可能在分娩的過程中,造成直腸裂傷的情形。
正中旁會陰切開術(又稱「斜切法」)在會陰的右斜方或左斜方的位置切開,優點是生產時即使陰道裂傷,仍然可以避開直腸的部分,不會造成直腸裂傷的情形。
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