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生病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漢生病是天譴?漢生病很骯髒?台大醫師:漢生病人用苦難讓 ...

漢生病潛藏於台灣歷史數千年,在近代台灣曾有數千人不幸罹患,而終於在21世紀即將絕跡的接觸感染惡疾。

漢.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便為你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下方"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隱私權政策我同意你還沒有登入/加入會員唷!馬上成為會員就可以收藏你喜歡的文章囉!登入/加入會員收藏成功已複製連結播出時間:CH56每天上午10點、六日晚間7點意見反映:[email protected]觀眾服務專線:02-2656-1599©TVBSMediaInc.AllRightsReserved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51號|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醫療漢生病是天譴?漢生病很骯髒?台大醫師:漢生病人用苦難讓世人反省「病患人權」郭庚儒整理2020/08/2118:18字體放大漢生病潛藏於台灣歷史數千年,在近代台灣曾有數千人不幸罹患,而終於在21世紀即將絕跡的接觸感染惡疾。

漢生病(Hansen’sdisease),漢語「痲瘋」,日語「癩病」,台語直接稱為「癩疒哥」(骯髒),恐懼、歧視成了數千年來全球的共同現象。

在時代及社會變遷下,現今有多少國人知道漢生病,對漢生病有多少正確的認識呢?延伸閱讀:1/29世界防治漢生病日WORLDPREVENTIONLEPROSYDAY 示意圖/TVBS 台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指出,漢生病(Hansen’sdisease)過去在西方叫Leprosy,希臘文是「鱗片症」之意,指病人皮膚病變外觀,並無明顯歧視意涵,現在也仍有「WorldLeprosyDay」(每年1月份最後一個星期天)。

 可是到了漢語「痲瘋」,日語「癩病」,台語甚至直接稱為「癩疒哥」(骯髒),就很明顯造成歧視了。

幾千年來,不幸罹患此病者被譏諷、被隔離、自我放逐,或甚至因對人生絕望而自我終結生命。

病人在民間已受到種種不堪歧視,而到了1930年「樂生病院」落成以後,病人更遭受被以公權力強迫與社會永久隔離的坎坷命運。

 古代認為漢生病是天譴陳耀昌表示,在古代,漢生病被認為是病人觸犯上天而被「天刑」。

1873年,挪威醫師GerhardHenrikArmauerHansen發現此病是由一種分支桿菌Mycobacterium所引起,乃稱「Mycobacteriumleprae」,後來也通稱為漢生氏分支桿菌。

大家終於瞭解此病實為與病人之接觸感染,不料反而引發官方及民眾更大恐慌,導致世界各地病人陷入被長期隔離的厄運。

 漢生氏分支桿菌有一種很相近的親屬,就是大家甚為熟悉的「結核分支桿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所以兩者的感染方式很相似,都因為近距離接觸而感染。

因為細菌生長緩慢,2種疾病的進展都很慢,在長時間不知不覺中變嚴重。

 陳耀昌說明,不同的是,結核菌會感染肺部而致死;漢生病菌的侵襲部位則是在皮膚及神經,導致駭人外貌(癩)及感覺、行動(麻)不便。

但因不侵犯重要內臟器官,病人不會直接因器官衰竭而致命,卻反而因此形成一個肉體的慢性酷刑及精神的長期折磨。

怪異的是,結核分支桿菌的傳染力絕對不遜於漢生氏分支桿菌,而且更為致命。

 漢生病不比結核病致命人類卻過度反應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多少東、西方名人因結核病致死,但人類對結核菌卻沒有恐懼感,在古代有黛玉葬花,美化了結核病;日本明治維新的英雄,更有多人死於肺結核,而讓民眾對肺結核病人每每產生「淒美」或「憐惜」的感覺,而對漢生病人則如見鬼魅而迴避、厭惡,甚至拘之禁之而永遠隔離之。

在無知的年代,人類對致命的結核病人不避不諱,卻又對不甚致命的漢生病人過度反應。

延伸閱讀:肺結核傳染病最難纏!全世界流傳600多年每年350萬人死亡 所幸,此病既是細菌引起,現代醫學就有可能去研發有效治療藥物。

在20世紀初,民間已知古方之「大風子油」可以治療此病,樂生療養院才種植了「大風子樹」,日本的藥廠也有製造大風子油的針劑。

 20世紀特效藥DDS的發明漢生病可以治癒但因注射部分疼痛及病人視力會受損,因此療效不佳。

到了戰後,1953年,美援經由農復會送來DDS(Dapsone),於是漢生病成為可治癒之病。

此外,醫界也研發出其他藥物,如Rifampicin等。

 因此,即令19世紀漢生醫師就破解了「天譴」的惡名;即令20世紀特效藥DDS的發明,就為此症帶來解藥,幾乎都可完全治癒,但是病人卻因為肢體及功能的殘缺,社會



2. 認識麻風病 家天使居家照顧APP

漢生病是一種慢性、容易治癒但不容易傳染的疾病。

全世界90%的人類對麻風分枝桿菌有自然免疫力。

臺灣目前每年新發生病例約為10例左右,已經 ...照護知識庫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全部文章照顧新知照顧部落格最新消息熱門文章標籤:看漫畫學照顧、照顧資訊、失智症、營養保健、醫藥新知照顧部落格2018/12/04  認識麻風病│家天使居家照顧APP痲瘋病(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文:家天使編輯團隊)家天使最近有個比較「特別」的客戶:一位過去罹患麻風病的奶奶,最近因為身體出現狀況需要有人協助,但服務人員因為不了解這個疾病,都十分恐懼而拒絕服務,因此家天使的小編特別寫一篇文章讓大家認識麻風這個疾病。

麻風病在衛生福利部的資料裡面,正確名稱叫做「漢生病」,俗稱痲瘋或是癩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所引起的疾病。

漢生病是一種慢性、容易治癒但不容易傳染的疾病。

全世界90%的人類對麻風分枝桿菌有自然免疫力。

臺灣目前每年新發生病例約為10例左右,已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消除漢生病之標準。

主要侵犯人體的皮膚、粘膜及周圍的神經,會造成感染部位麻木、喪失肌肉控制力與殘障。

但是如果感染罹病初期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可完全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

傳播方式漢生病真正的傳染方式不明。

只有未治療的病患或是復發的病患才有傳染力,可能是與病患長時間密切接觸,接觸到病患皮膚潰瘍、黏膜分泌物、皮膚擦傷處而感染,但傳染力不強。

或吸入含有麻風桿菌的鼻腔分泌而傳染。

漢生病使用藥物治療幾天後即失去傳染性,但必須長期治療,大約需要至少治療6個月以上,亦可長達2年。

成人不容易傳染,但兒童卻比較容易感染。

漢生病不會遺傳,也不會由食物傳染,因此與病患一起吃飯並沒有危險,碗筷亦不須分開使用或特別消毒。

潛伏期:典型漢生病水痘的潛伏期從數個月到數十年不等,最短2.5個月,最長可達40年,通常為2~5年。

發病症狀:早期症狀為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斑塊、丘疹或小結節,患處感覺喪失;但在很早期時皮膚感覺可能是正常的。

若延遲治療,晚期漢生病患者的身體會受到嚴重的侵害,造成患者失明、耳聾、爪形手、鼻樑塌陷、鬚眉掉落、獅面、肥耳、四肢潰爛、手足末端缺損等。

漢生病不痛不癢,多數麻木,無知覺,斑塊內無毛髮、不出汗、乾燥或有光澤,自皮膚抹片檢查,常可發現麻風分枝桿菌。

目前麻風病例於台灣分布圖。

(圖: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防方法:1.接種卡介苗(BCG),以增強抵抗力。

2.注意個人營養、健康與公共衛生。

3.出現皮膚異狀時,就近前往皮膚科就診,由專科醫師進行檢查。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目前已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漢生病,病患只要遵照醫師指示按規定服藥,漢生病都可治癒。

若出現皮膚異狀等病徵,請立即就醫治療。

目前「漢生病個案確診及治療醫院」有:台大醫院、台北馬偕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成大醫院及衛生署樂生療養院等5家專門醫院。

參考資料:漢生病-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關鍵字:痲瘋病 無聲的疾病:食道癌初期多無症狀,生活飲食要注意!|家天使居家照顧一生奉獻給台灣的痲瘋病天使:白寶珠│家天使居家照顧 最新文章



3. 漢生病

(行政院衛生署96年10月9日署授疾字第0960000892號公告). 漢生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容易治癒但不容易傳染的疾病。

全世界90%的人類對麻風 ...漢生病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行政院衛生署96年10月9日署授疾字第0960000892號公告)漢生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容易治癒但不容易傳染的疾病。

全世界90%的人類對麻風分枝桿菌有自然免疫力。

臺灣目前每年新發生病例約為10例左右,已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消除漢生病之標準。

漢生病主要侵犯人體的皮膚、粘膜及周圍的神經,會造成感染部位麻木、喪失肌肉控制力與殘障。

但是如果感染罹病初期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可完全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

疾病資訊疾病介紹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致醫界通函統計資料查詢國際重要疫情更多...重要指引及教材傳染病病例定義暨防疫檢體採檢送驗事項傳染病防治工作手冊漢生病防治工作指引病人及接觸者處理更多...治療照護病人之治療照護更多...Q&A宣導素材多媒體海報單張手冊廣播其他更多...研究出版圖書歷年研究計畫疫情報導更多...:::網站導覽隱私權保護資訊安全著作權聲明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雙語詞彙電子報署長信箱10050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MAP電話:02-2395-9825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全年無休免付費)聽語障服務免付費傳真:0800-655955國外可撥打+886-800-001922(自國外撥打回國須自付國際電話費用)Copyright©2019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版本瀏覽器及以1920x1080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https://www.ndc.gov.tw/cp.aspx?n=32A75A78342B669D)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