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感染 原因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小心!產後常見感染問題|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生下孩子後,絕大部分的媽媽專心埋首餵奶育兒大小事,卻也有些媽媽受感染疾病所苦,雖然不甚舒服,接受治療時又擔心是否吃藥會影響哺乳。

孕產百科產後照護小心!產後常見感染問題2018/05/14自然產剖腹產母乳乳腺炎焦點人物瓶餵專欄作家產後感染早期破水抗生素導尿管半身麻醉副食品嬰兒照顧嬰兒哺餵兒童生活教養產後照護封面故事生下孩子後,絕大部分的媽媽專心埋首餵奶育兒大小事,卻也有些媽媽受感染疾病所苦,雖然不甚舒服,接受治療時又擔心是否吃藥會影響哺乳。

無論如何,請媽媽放寬心,先解決問題,再用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心情照顧寶寶!把孩子平安生下,看似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同時,開啟另一階段的挑戰。

然而,有的媽媽卻未能這般順利,因為被一些感染問題纏身,難免影響了原本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之情。

應積極就醫標準生產結束,大多數的產婦出院返家後,多能開始如常人般地生活,並肩負起照顧寶寶的重責大任,可是也有的產婦卻出現不適症狀,如:發燒至38℃、下腹痛且疼痛程度加劇、異常出血等,究竟何時該積極就醫呢?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劉宥成指出,「TheMaternalEarlyWarningCriteria(產婦預警標準)」訂有明確標準提示產婦可能處在風險之下,觀察產婦若有以下情形時,必須謹慎就醫評估狀況。

TheMaternalEarlyWarningCriteria產婦預警標準測量項目就醫標準收縮壓(mmHg)<90or>160舒張壓(mmHg)>100心跳(每分鐘)<50or>120 呼吸(每分鐘)<10or>30血氧濃度(%)<95排尿量(c.c./小時)<35躁動或沒反應 妊娠高血壓產婦持續頭痛或喘  他補充,產婦若是自行在家坐月子,除了心跳、呼吸次數可自行計算,觀察排尿量也相對方便,「當膀胱內的尿液累積到150c.c.至200c.c.時就會有尿意感,然而在正常飲食作息的情況下,經過4個小時內完全沒有尿意感,必須要有水分攝取不足的警覺性,經補充後如仍然只有少量或濃縮的尿液,或是合併其他不適,則應考慮就醫,因為月子期的休息時間長,也不時補充水分,卻還尿不出來,顯然不太尋常」。

另外,家人如觀察到產婦有異常躁動或沒反應,有妊娠高血壓的產婦持續頭痛、喘,都必須儘速就醫。

產後多因感染而就醫劉宥成醫師說,「大部分產後非常規的情況下就醫的產婦多是因感染問題而起」,其實,隨著公共衛生環境的進步,還有營養品質的提升,產後感染的狀況已少很多了,「當前孕產婦死亡率約為10萬分之5〜10,比起50年前的10萬分之100多,兩個數字可說是天差地遠」。

關於產後常見感染,劉宥成醫師一一說明如下:產後子宮內感染細菌,曾經是因造成產後子宮內感染導致母體死亡的最大危險因子,但隨著抗生素於1930年代的問世,大幅降低了許多感染機會,過去感染風險高出許多的剖腹產,如今產後感染發生率也與自然產的感染率相去不遠。

劉宥成醫師表示,「手術下刀前,先注射抗生素以預防發生術後感染」。

不過,發生產後子宮內感染風險高的對象,不是只有剖腹產手術一項,「吃全餐」的產婦因產程長,加上陰道菌種複雜,則可能增加感染風險;若破水時間過久,也容易引起感染,「對於早期破水或是待產過程較久的產婦,必要時,會追蹤白血球數及發炎指數,並掌握產婦體溫與胎兒心跳,避免發生絨毛膜羊膜炎」;還有使用器械輔助生產者、早產、過期妊娠、孕期有細菌性陰道炎、妊娠糖尿病與血糖高者,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他補充,「為避免增加感染風險,待產期間的內診僅在必要時實施,內診時,習慣上也會利用抗生素軟膏當做潤滑劑」。

若是有早產徵兆的媽媽,為治療潛在的感染,常會使用抗生素,後續視細菌培養狀況再調整抗生素治療,以減少媽媽與寶寶後續的感染風險。

劉宥成醫師指出,「產後10天內,除第一天外,若有兩天發燒超過38℃,或連續24小時發燒38℃,並伴隨全身性無力、子宮壓痛,都需要儘速就醫。

透過子宮頸細菌培養、血液細菌培養與抽血驗白血球數及發炎指數,以幫助診斷是否為產後子宮內感染。

由於經常不是單一菌種感染,通常培養結果呈陽性,搭配臨床症狀即具有診斷上的意義」。

萬一出現產後子宮感染,治療時使用抗生素,會影響哺乳嗎?他表示,「一般治療使用的是廣效型抗生素,一般選用的藥品對泌乳影響不大,可以繼續哺餵。

但是不得已必須使用會影響哺乳的抗生素,只能暫停母乳哺育」。

例如針對子宮內感染常見的厭氧菌,一般所使用的抗生素會影響哺乳,劑量較高時暫時不適合餵奶,但仍要將乳汁擠出。

(推薦文章:月子期間.須就醫的4大狀



2. 產後1~6週照護指南小心預防感染

產後1~6週照護指南小心預防感染 · 1 泌尿道感染. 剛生產完,媽咪的泌尿道因為受到壓迫,所以排尿並不會很順;如果沒有固定上廁所的習慣,尿液一旦在膀胱裡長時間累積,將 ...Judith的樂學工作室部落格跳到主文歡迎光臨!!盼能在此與大家分享親職、教育及快樂學習的相關資訊,期望所有寶貝們都能在快樂學習中成長!!部落格全站分類:婚姻育兒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Feb16Thu201218:51產後1~6週照護指南小心預防感染產後1~6週照護指南小心預防感染  小心預防感染 歷經10個月全心全力孕育生命的時期,產後的1~6週,對媽媽而言,可說是恢復與調適的重要關鍵期。

育兒的問題雖然重要,但如果媽媽能多愛自己一些,循序漸進調理自己的身心狀況,相信未來能以更快樂、更健康的一面,妥善照顧自己與家人。

 文/郭盈秀;採訪諮詢/慈濟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婦科主任陳國瑚 自古以來,華人就相當重視產後「坐月子」的過程;一直到現代,也有所謂「產後黃金6週」的時期。

無論是生理的恢復或是心理的調適,慈濟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婦科主任陳國瑚認為,媽咪們都應當好好保握這段時期,才能讓身心狀況真正回復到健健康康的狀態。

 Part1:生理復原過程 剛生產完 傷口修復‧因人而異 自然產和剖腹產由於動刀的位置不同,形成的傷口和復原狀態也會有所差異。

因此,陳國瑚醫師針對這兩種情況,說明如下。

 自然產:會陰傷口復原快 如果媽咪選擇自然生產,會陰的部分會有些傷口(醫師剪開或自然裂開);在生產過後,醫師縫合完傷口,基本上媽咪不需過於擔心後續狀況。

陳國瑚醫師說明,原因在於此部位的血液循環較好,因此傷口復原的速度會特別快。

 然而,有的媽咪剛開始仍會感覺到會陰處緊緊脹脹的,陳國瑚醫師表示這屬於正常情況;但他也建議,如果仍感覺不太舒服,媽咪可在生產完24小時後,準備一缸乾淨的熱水,採取「坐浴」方式,就能有效幫助放鬆,舒緩不適感。

 剖腹產:腹部傷口需時間 採取剖腹產的媽咪,傷口通常是橫切於腹部上,醫師會在生產後以肉線縫合傷口(或是以釘子對合傷口),並在上面裹上紗布,以保護傷口和維持乾燥。

 陳國瑚醫師表示,肉線會被身體自行吸收,因此只要保持傷口的清潔,復原狀況通常都很不錯,痕跡一般不會很明顯,通常大約一星期後,醫師檢查過傷口癒合沒有問題,媽咪就可以開始洗澡。

除非是發生沾黏情況,或媽咪本身具有蟹足腫體質,才可能有特殊症狀,此時應隨時請示醫師協助。

 產後休養期 排除體內廢物‧子宮回復正常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產後是養血怯瘀的時期。

而從西醫的方面切入,就是要藉由「排出惡露、收縮子宮」,讓媽咪回復到孕前的狀態。

 階段性惡露‧了解復原狀態 雖然每個媽咪產後的惡露分泌狀況不一樣,但陳國瑚醫師表示,正常狀態下,惡露的量必須愈來愈少,一直到消失。

如果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建議儘快就診檢查,以便了解是否有其他可能的出血原因;必要時,可能需要施打止血針幫助控制狀況。

 子宮慢慢縮小‧穩定止血狀況 因為孕育胎兒而變大的子宮,變得比較軟;而子宮必須收縮變硬,才能夠有效止血,預防大出血狀況發生。

因此,陳國瑚醫師建議,尤其產後前三天,媽咪應多推揉腹部。

勤加按摩,子宮才會逐漸變硬變緊,就好像一顆圓球,不但有助於子宮收縮,出血量也會愈來愈少,進而身體狀態穩定,許多症狀也會改善。

 Part2:小心發燒&感染 癒合狀況 常見的產後感染症狀 生產過後,除了傷口需要癒合,身心也仍處於虛弱的狀態。

因此,陳國瑚醫師表示,以下幾種症狀,產後媽咪都可能發生。

 1泌尿道感染 剛生產完,媽咪的泌尿道因為受到壓迫,所以排尿並不會很順;如果沒有固定上廁所的習慣,尿液一旦在膀胱裡長時間累積,將可能導致膀胱受到病菌感染而發炎。

 2上呼吸道感染 在經歷數小時的生產後,媽咪通常是非常勞累的,在精神和體力尚未恢復充足的情況下,如果又馬上照顧寶寶,一不小心,抵抗力不足的媽咪很可能受到病毒侵襲,進而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

 3乳腺發炎 在母嬰親善環境下,現代的媽咪多會在產後親餵寶寶母乳。

然而,哺乳前的脹奶,往往讓許多媽咪煩惱又痛苦;如果發生乳汁沒有排空而阻塞,造成乳腺不通的情況,將可能造成病原菌入侵而感染,甚至可能引起發燒。

 4傷口感染 雖然比起以往,現在媽咪的產後傷口感染機率較少,但仍是需要被重視的部分。

陳國瑚醫師表示,當自然生產後的會陰部癒合情況不佳,



3. 產後併發症,媽咪要當心!

一般在產後感染的治療方式如下:. 傷口感染: 可使用抗生素,必要時切開傷口將膿引出。

會陰切開的傷口可同時服用 ...SkiptocontentHome生產百科產後併發症,媽咪要當心!生產百科產後併發症,媽咪要當心!mamaway2015-12-03noComments產後併發症,媽咪要當心!從懷孕到生產,媽咪會經歷許多生理、心理上的自然的變化。

生產後身體會如何恢復正常的狀況、應做哪些觀察,都是媽咪必須注意的,才能在產後迅速恢復健康,亦能當個快樂的新手媽咪。

呵護產後身心變化媽咪在生產後坐月子期間,身心都會逐漸恢復到正常,包括傷口、子宮以及情緒等等,假如一直持續有異常情形,例如出血、發炎、惡露持續,就可能是產後併發症所造成,必須及早就醫診治。

了解產後生理正常變化台安醫院婦產科徐弘治醫師表示,產後併發症發生的機率不高,絕大部分的媽咪在生產後,身體會自然恢復。

產後6星期稱為產褥期,經歷產褥期,身體會自然恢復正常,不過仍有少數產婦會發生出血、傷口感染、乳腺發炎、產後憂鬱等產後併發症。

生產後,身體會有一些正常的變化,例如子宮在產後3、4天內開始正常性的縮小,大約在產後6周,會恢復到正常大小而回到骨盆腔內,產道韌帶也會恢復到懷孕前狀態。

另一種屬於進行性變化,包括為哺乳需求,產後乳汁開始大量分泌;孕期停止的月經,也在產後慢慢恢復正常週期。

產後6週,子宮會恢復正常產後約4~6週,子宮會開始慢慢恢復。

從子宮底到肚臍的長度,每天會以縮小1公分的速度進展。

大約在產後1、2週,子宮可回到骨盆腔,6週就可恢復正常大小。

以腹部按摩、使用子宮收縮劑,都能幫助子宮收縮。

假如子宮復舊情況不好,要注意可能有以下原因:1.膀胱脹大,把子宮往上推,進而影響子宮收縮。

2.未哺餵母乳的產婦,子宮收縮會比哺乳媽媽來得差。

3.生下巨嬰,子宮收縮也會比較差。

4.月子期間喝生化湯、麻油雞,都有助子宮收縮。

未食用的產婦子宮復舊會較不好。

5.感染造成的影響。

6.胎盤未完全清除乾淨。

正常惡露顏色變白、量減少此外,生愈多胎的產婦,產後子宮收縮的疼痛比較明顯,必須用止痛劑緩解。

至於惡露的變化,正常情形是在生產後,慢慢從紅色轉變到白色。

產後2、3天呈現鮮紅或暗紅色,3~10天呈粉紅或咖啡色;10天後轉為淡黃或白色。

如果惡露的顏色一直很鮮紅,量也未減少;或是慢慢恢復正常,突然又呈現鮮紅色;或坐著惡露也會大量流出,就要小心可能是延遲性產後出血,必須檢查是否胎盤未清乾淨所導致。

假如惡露伴有惡臭,則要懷疑是否由感染造成。

產後留意身體的變化生產時陰道會擴張,在產後會變得鬆弛,需要3、4週的時間復原,6週後即可完全恢復正常。

而孕期月經會暫停,產後如果哺餵母乳,會刺激泌乳激素,抑制卵巢排卵,比較不容易受孕。

大約在產後6個月之後,月經才會再來。

未哺育母乳的產婦則在產後約5、6週,就會開始有月經。

至於乳腺的變化,因產後腦下垂體前葉會分泌泌乳激素,刺激乳汁分泌。

在寶寶開始吸奶後,就會刺激腦下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刺激乳頭平滑肌造成收縮,進而促使乳汁排出,就是所謂的初乳。

另外,也要注意產後心血管的變化。

懷孕時,心臟血液的輸出會增加,產後容易多汗、多尿;而生產時膀胱容易被壓迫,不自覺想尿或漲尿,膀胱較難排空。

在產後必須密切觀察4~6小時,如果一直無尿意,必須進行導尿。

在消化道系統方面,孕婦腸蠕動較少,產後也會慢慢恢復。

有些產婦怕傷口痛,排便不敢用力,容易造成便秘。

如果2、3天未排便,可給予軟便劑。

生產後也要注意產婦體溫變化。

產房溫度很低,溫差變化加上施打點滴,都會使產婦出現寒顫,這時候要做好保暖。

產後6小時,如果出現2次體溫超過攝氏38度,必須評估是否因產褥炎期發炎(例如產後傷口紅腫熱痛或瘀血、分泌物有膿等發炎現象)所引起發燒。

如果產後各項恢復狀況有明顯異常,就要檢查是否有產後併發症。

產後要注意的併發症◎產後出血徐弘治醫師表示,最常見的產後併發症就是產後出血。

產後24小時內要持續密切觀察出血狀況,如果自然生產後的出血超過500c.c.,剖腹生產超過1000c.c.就要特別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