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 抗毒素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白喉抗毒素

白喉抗毒素(英語:Diphtheria Antitoxin,DAT),是一種由經胃酶消化後的馬白喉免疫球蛋白所組成的抗體類藥物。

主要用於白喉桿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1891 ...白喉抗毒素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白喉抗毒素(英語:DiphtheriaAntitoxin,DAT),是一種由經胃酶消化後的馬白喉免疫球蛋白所組成的抗體類藥物。

主要用於白喉桿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1891年,德國醫學家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首次用白喉抗毒素治療了柏林診所一名兒童白喉患者。

這是一篇與藥學相關的小作品。

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閱論編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白喉抗毒素&oldid=53425358」分類:醫學藥物隱藏分類:包含醫學聲明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全部小作品藥學小作品導覽選單個人工具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命名空間條目討論臺灣正體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查看閱讀編輯檢視歷史更多搜尋導航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說明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工具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固定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列印/匯出下載為PDF可列印版其他專案維基共享資源其他語言العربيةDeutschEnglishGalegoՀայերեն日本語한국어ଓଡ଼ିଆ編輯連結



2. 白喉抗毒素

A+醫學百科白喉抗毒素條目介紹白喉抗毒素的功效作用,白喉抗毒素的副作用和服用方法等。

白喉抗毒素(Diphtheria Antitoxin),商品名白喉抗毒血清,精白抗, ...白喉抗毒素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藥品百科>>白喉抗毒素白喉抗毒素(DiphtheriaAntitoxin),商品名白喉抗毒血清,精白抗,精製白喉抗毒素。

用於預防和治療白喉。

對已出現白喉症状者應及早注射抗毒素治療。

未經白喉類毒素免疫注射或免疫史不清者,如與白喉患者有密切接觸,可注射抗毒素進行緊急預防,但也應同時進行白喉類毒素預防注射,以獲得持久免疫。

本藥品被歸類到上呼吸道感染用藥等藥品分類。

目錄1白喉抗毒素的副作用(不良反應)2白喉抗毒素禁忌症3服用白喉抗毒素須注意的事項4白喉抗毒素的用法用量5白喉抗毒素藥物相作用6白喉抗毒素成分或處方7白喉抗毒素藥理作用8白喉抗毒素貯藏方法9市場上的白喉抗毒素10參看白喉抗毒素的副作用(不良反應)1過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內突然發生。

患者突然表現沉鬱或煩躁、臉色蒼白或潮紅、胸悶或氣喘、出冷汗、噁心或腹痛、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重者神志昏迷虛脫,如不及時搶救可以迅速死亡。

輕者注射腎上腺素後即可緩解;重者需輸液輸氧,使用升壓藥維持血壓,並使用抗過敏藥物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進行搶救。

2血清病:主要症状為蕁麻疹、發熱、淋巴結腫大、局部浮腫,偶有蛋白尿、嘔吐、關節痛,注射部位可出現紅斑、瘙癢及水腫。

一般系在注射後7~14天發病,稱為延緩型。

亦有在注射後2~4天發病,稱為加速型。

對血清病應對症療法,可使用鈣劑或抗組織胺藥物,一般數日至十數日即可痊癒。

白喉抗毒素禁忌症過敏試驗為陽性反應者慎用。

服用白喉抗毒素須注意的事項1本品為液體製品。

製品混濁、有搖不散的沉澱、異物或安瓿有裂紋、標籤不清者均不能使用。

安瓿打開後應一次用完。

2每次注射須保存詳細記錄,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址、注射次數、上次注射後的反應情況、本次過敏試驗結果及注射後反應情況、所用抗毒素的生產單位名稱及批號等。

3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應嚴格消毒。

注射器宜專用,如不能專用,用後應徹底洗淨處理,最好乾烤或高壓蒸汽滅菌。

同時注射類毒素時,注射器須分開。

4使用抗毒素須特別注意防止過敏反應。

注射前必須先做過敏試驗並詳細詢問既往過敏史。

凡本人及其直系親屬曾有支氣管哮喘、枯草熱、濕疹或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病史,或對某種物質過敏,或本人過去曾注射馬血清製劑者,均須特別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

(1)過敏試驗:用氯化鈉注射液將抗毒素稀釋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鈉注射液),在前臂掌側皮內注射0.05ml,觀察30分鐘。

注射部位無明顯反應者,即為陰性,可在嚴密觀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

如注射部位出現皮丘增大、紅腫、浸潤,特別是形似偽足或有癢感者,為陽性反應,必須用脫敏法進行注射。

如注射局部反應特別嚴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蕁麻疹、鼻咽刺癢、噴嚏等,則為強陽性反應,應避免使用抗毒素。

如必須使用時,則應採用脫敏注射,並做好搶救準備,一旦發生過敏休克,立即搶救。

無過敏史者或過敏反應陰性者,也並非沒有發生過敏休克的可能。

為慎重起見,可先注射小量於皮下進行試驗,觀察30分鐘,無異常反應,再將全量注射於皮下或肌內。

(2)脫敏注射法:在一般情況下,可用氯化鈉注射液將抗毒素稀釋10倍,分小量數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後觀察30分鐘。

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釋的抗毒素0.2ml,觀察無紫紺、氣喘或顯著呼吸短促、脈搏加速時,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無反應則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無反應即可將安瓿中未稀釋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內注射。

有過敏史或過敏試驗強陽性者,應將第1次注射量和以後的遞增量適當減少,分多次注射,以免發生劇烈反應。

5 門診病人注射抗毒素後,須觀察30分鐘始可離開。

白喉抗毒素的用法用量注意:同種藥品可由於不同的包裝規格有不同的用法或用量。

本文只供參考。

如果不確定,請參看藥品隨帶的說明書或向醫生詢問。

1預防,1次皮下或肌內注射0.1萬~0.2萬國際單位。

2治療,應儘



3. 白喉抗毒素檢驗基準(Diphtheria Antitoxin ANTITOXI ...

一、定義:本品為具有中和白喉毒素效力之一種無菌抗毒性血清球蛋白或其衍化物。

可由健康動物(通常為馬),經白喉毒素或白喉類毒素免疫後 ...目前線上:397人,瀏覽人次:548122945會員登入|加入會員法規檢索令函判解英譯法規裁判書書狀例稿契約範本植根服務相關網站行政令函│司法判解研討會訊息│植根雜誌法規資訊法規名稱:白喉抗毒素檢驗基準(DiphtheriaAntitoxinANTITOXI-NUMDIPHTHERICUM別名:白喉抗毒血清檢驗基準(AntidiphtheriaSerumSerumAnti-diphthericum)時間:中華民國069年07月07日所有條文一、定義:本品為具有中和白喉毒素效力之一種無菌抗毒性血清球蛋白或其衍化物。

可由健康動物(通常為馬),經白喉毒素或白喉類毒素免疫後所得之抗毒性血清或血漿經精製,濃縮製得。

液體白喉抗毒素之效價每ml不得少於五百抗毒單位(國際單位),乾燥之本品經溶解後之效價每ml不得少於五百抗毒單位。

二、性狀: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褐色,透明或微現乳光之液體,無臭或微帶保藏劑之特臭。

乾燥之本品為淡黃褐色或白色之粉末。

溶解後與液狀者相同。

三、鑑別:(一)本品與適當量之白喉毒素混合後,應能產生絮狀沉澱反應。

(二)本品與適當量之白喉毒素混合後,能使白喉毒素之毒力消失,對於豚鼠或家兔不再引起毒性反應。

四、一般規定:(一)PH值──本品之PH值應為6.8-7.4(附錄)。

(二)保藏劑──本品如含硫柳汞,其濃度不得多於0.012w/v%(附錄)。

(三)滅菌檢查──本品應符合滅菌檢查法(附錄)之規定。

(四)熱原試驗──本品應符合熱原試驗法(附錄)之規定。

家兔每KG體重使用3ml之劑量。

(五)蛋白質含量──取本品按照蛋白氮測定法(附錄)測之。

其蛋白質含量每ml不得超過200mg。

每500抗毒單位之蛋白質含量不超過50mg。

(六)異常毒性試驗──本品應符合異常毒性試驗(附錄)之規定。

五、效價測定:取本品按照白喉抗毒素效價測定法(附錄)測定之。

六、標誌:本品之包裝標籤上應載明製品名稱,製造批號,製造者名稱及地址,許可證號碼,抗毒單位數,保藏劑之名稱及濃度,所用動物種屬,貯藏方法及失效日期等,並應附上載有用法及注意事項之說明書。

七、貯藏法及有效期限:本品應置於滅菌之中性玻璃容器內,密封於2-10℃貯之,液體製劑不得凍結,其有效期限自檢定合格之日起計算,液體抗毒素為一年,乾燥製品為五年。

八、用途及劑量:本品為被動免疫劑,由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

預防用1,000至10,000抗毒單位治療用10,000至80,000抗毒單位RSS服務訂閱說明|合作提案|隱私權聲明|著作權聲明|常見問題106臺北市信義路三段162-12號玫瑰大樓3樓電話:02-2707-2848傳真:02-2708-4428COPYRIGHT(C)2000-2003ROOTLAWALLRIGHTSRESERVED.MAILTOWEBMASTER.



4. 白喉病有救啦!抗毒素與疫苗是幕後功臣——《免疫的威力 ...

十九世紀,白喉在歐洲流行,引起學者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不僅發現了血清可以抗菌,後續並研發出類毒素疫苗,成功降低了白喉與破傷風的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好書搶先看科學傳播醫療健康白喉病有救啦!抗毒素與疫苗是幕後功臣——《免疫的威力》遠流出版・2019/05/24・220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追蹤十九世紀,白喉在歐洲流行,引起學者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不僅發現了血清可以抗菌,後續並研發出類毒素疫苗,成功降低了白喉與破傷風的感染率。

現在,白喉在許多國家都已經絕跡,眾多孩子能免於這些疾病的威脅,皆歸功於此。

讓人窒息而死的白喉病白喉到十九世紀才被認定是病菌引起的疾病。

罹病的患者喉嚨黏著厚厚皮狀的白膜,把氣管塞住,引發窒息而死亡。

白喉最容易感染幼童,因此總讓父母聞之色變。

患者喉嚨黏著厚厚皮狀的白膜,把氣管塞住,引發窒息而死亡。

圖/wikipedia十九世紀時,白喉在歐洲各地流行,造成社會不安,亟需醫學研究研發出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式。

就在這很有需求的情況下,在德國大學任教的埃米爾.馮.貝林做了一系列傑出的白喉實驗,終於研發出預防白喉的血清療法,並鋪路讓其他學者研究出抗體在疫苗及免疫上扮演的角色。

研發出白喉血清療法的埃米爾.馮.貝林埃米爾.馮.貝林在擔任軍醫的過程中始對感染病產生興趣。

圖/wikipedia馮.貝林年幼時就希望學醫,因為家裡經濟不好沒辦法讀一般大學,他選擇進入免費的陸軍醫學院。

醫學院畢業後,他有義務服兵役,被派去軍醫院當軍醫。

在這期間,他開始對感染病產生興趣,就在軍醫院從事相關研究。

他首先研究的主題是開發滅菌消毒的化學物,並有了優良成果,受到軍方關注,有意栽培他。

軍方選他去柏林著名的感染病研究所向大師羅伯.柯霍(RobertKoch)學習。

柯霍主要是研究微生物,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細菌。

他在柯霍的實驗室工作了幾年。

這期間,幾位優秀年輕學者加入柯霍的實驗室,其中一位是保羅.埃爾利希(PaulEhrilich)。

後來馮.貝林離開柯霍實驗室,被聘為德國馬爾保大學教授。

發現白喉毒素與抗毒素他建立實驗室後,把研究重點放在白喉上。

當時學界對白喉菌引起可怕氣管窒息的原因並不清楚,但法國有個實驗室發表的報告引起馮.貝林的注意。

報告中記述,這些研究者取用白喉菌培養液過濾後的液體來做實驗。

他們發現過濾後的液體會引發白喉症狀。

他們由此做出一個結論:白喉菌本身不會致病,致病的是這些病菌釋放出來的物質。

這些物質被稱為白喉毒素。

白喉桿菌。

圖/kknews馮.貝林讀了這篇論文後著手研究。

那時剛好有一位日本學者到他的實驗室工作,名叫北里柴三郎。

北里博士精於化學,對白喉毒素的化學性質已有經驗,他與馮.貝林合作是相輔相成,聯手完成一個具歷史性的實驗。

他們的實驗是先在白喉菌培養液中加了滅菌化學物,把白喉菌殺死,然後將死菌分離取得無菌的培養液。

之後將培養液打入動物體內,過了一段時間,由動物體取得血液,再由血液中分離出血清。

接著把血清打入另一批動物體內,測試是否可以保護這批動物不感染白喉。

這一系列的研究結果顯示,血清可以讓動物對白喉有抵抗力。

他們的結論是血清中含有抗白喉毒素的物質,稱之為「抗毒素」。

這一系列的結果在醫學期刊發表後很受注重。

事實上,這的確是醫學上的大突破,就此建立了血清治療的觀念,也為後來發現血清中的抗體鋪了路。

馮.貝林頗具創業精神,到了二十世紀初,他極力想把新發現轉譯為可預防白喉的藥劑。

他將白喉毒素及抗毒素混在一起當作抗白喉藥物,使用在多種動物模型上果然有效。

他進一步把毒素及抗毒素的份量和比例做更精確的標準化,以便用來做人體試驗。

人體試驗有效後,他開了公司,大量生產抗白喉混合藥。

當時美國及歐洲都被白喉大流行鬧得不安寧,馮.貝林的抗白喉混合劑開始大規模使用,終於征服了白喉。

現在白喉在許多國家都已經絕跡。

馮.貝林不只是血清治療法的創始者,也因此被稱為兒童的救星,同時也是技轉的先驅者。

當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剛成立時,馮.貝林的抗白喉研究工作被認為是具創新的發現而且有深遠貢獻,因此成為有史以來



5. 白喉抗毒素

白喉抗毒素(英語:Diphtheria Antitoxin,DAT),是一種由經胃酶消化後的馬白喉免疫球蛋白所組成的抗體類藥物。

主要用於白喉桿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1891年 ...白喉抗毒素-WikiwandForfasternavigation,thisIframeispreloadingtheWikiwandpagefor白喉抗毒素.白喉抗毒素Connectedto:{{::readMoreArticle.title}}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bottomLinkPreText}}{{bottomLinkText}}ThispageisbasedonaWikipediaarticlewrittenbycontributors(read/edit).TextisavailableundertheCCBY-SA4.0license;additionaltermsmayapply.Images,videosandaudioareavailableundertheirrespectivelicenses.Coverphotoisavailableunder{{::mainImage.info.license.name||'Unknown'}}license.Coverphotoisavailableunder{{::mainImage.info.license.name||'Unknown'}}license.Credit:(seeoriginalfile).白喉抗毒素Introduction{{current.index+1}}of{{items.length}}Date:{{current.info.dateOriginal||'Unknown'}}Date:{{(current.info.date|date:'mediumDate')||'Unknown'}}Credit:Uploadedby:{{current.info.uploadUser}}on{{current.info.uploadDate|date:'mediumDate'}}License:{{current.info.license.usageTerms||current.info.license.name||current.info.license.detected||'Unknown'}}License:{{current.info.license.usageTerms||current.info.license.name||current.info.license.detected||'Unknown'}}ViewfileonWikipediaSuggestascoverphotoWouldyouliketosuggestthisphotoasthecoverphotoforthisarticle?Yes,thiswouldmakeagoodchoiceNo,nevermindThankyouforhelping!Yourinputwillaffectcoverphotoselection,alongwithinputfromotherusers.ListentothisarticleThanksforreportingthisvideo!{{result.lang}}{{result.T}}NomatchingarticlesfoundSearchforarticlescontaining:{{search.query}}Ohno,there'sbeenanerrorPleasehelpussolvethiserrorbyemailingusatsupport@wikiwand.comLetusknowwhatyou'vedonethatcausedthiserror,whatbrowseryou'reusing,andwhetheryouhaveanyspecialextensions/add-onsinstalled.Thankyou!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