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型糖尿病治療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治療、生活到底差在哪?

糖尿病已經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在台灣的健保資料庫研究中,也發現20歲以下的青少年、幼兒中,得到糖尿病的高峰年齡是12~15歲,除了第一型 ...Skiptocontent糖尿病已經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在台灣的健保資料庫研究中,也發現20歲以下的青少年、幼兒中,得到糖尿病的高峰年齡是12~15歲,除了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之外,其實更多的是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正在年輕化糖尿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5名,每年奪走9千多人的性命。

但很多人對於這個疾病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是「年紀比較大、累積多年之後才會產生」,其實糖尿病也逐漸有成為小孩子流行病的趨勢。

根據2019年公佈的「台灣第2型糖尿病年鑑」,20歲以下的第二型糖尿病罹病比例也大幅增加,已經從2008年的9.65%增加到13.94%,幾乎成長了快1倍。

而平均年齡已接近青春期的年紀(12~15歲),因為在青春期有生長激素,胰島素的阻抗性也會比青春期前來得增加。

而其中,大概有10%左右的人是屬於「第一型糖尿病」,另外90%是「第二型糖尿病」,雖然都是糖尿病,但是他們面臨的難題跟生活日常卻大不相同。

第一型糖尿病: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被免疫系統或其他原因破壞,導致先天性缺乏胰島素,必須透過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身體的糖分代謝,避免酮酸中毒;通常是幼兒居多,發病年齡可以從剛出生到10歲左右,但也有可能發生在成年人身上。

第二型糖尿病:最常見的糖尿病型態,台灣患者已經超過200萬人,通常是因為某些身體狀況像是肥胖,而導致「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身體有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卻無法發揮作用,導致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

2種糖尿病的重點不同因為2種糖尿病的發生原因不同,所以患者的課題也不相同。

如果要簡單總結,第一型糖尿病最需要注意的是「飲食」,第二型糖尿病則是「體重」。

第一型糖尿病是先天沒有胰島素,所以必須要靠「施打」人工胰島素來治療,但還是沒辦法像正常分泌的胰島素一樣,隨著身體的需要、血糖的高低來調配需要分泌的量,所以定時、定量的吃飯,還有計算熱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下午想吃個小點心,可能就會因為這個是「沒有計算過的熱量」,讓血糖突然飆高;而因為忙碌錯過了吃飯時間,也可能因為沒有攝取預定的熱量,而產生嚴重的低血糖。

不管是突然的高血糖或是低血糖,這2種狀況都會傷害到心血管,造成的傷害,就像是有了一次心肌梗塞,如果常常發生,很可能哪一天就真的心肌梗塞走了。

所以一定要跟醫師討論,如果錯過吃飯時間,或是想吃零食的時候,胰島素施打時該怎麼調配。

而第二型糖尿病是有胰島素的,只是胰島素沒辦法發揮正常的功能,所以可以靠吃降血糖藥物來治療,重點是要去除所有會導致胰島素阻抗的因素,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肥胖」。

缺少肌肉、脂肪太多,都會造成嚴重的胰島素阻抗問題,所以一定要嚴格的控制體重。

當然第二型的患者,還是定時、定量吃飯會比較好,但不會像第一型這麼嚴格或危險,不過除了飲食控制之外,還要配合運動,才能更好的改善阻抗問題;否則當胰島過勞,不再分泌胰島素的時候,就會進入跟第一型患者一樣,需要打胰島素的階段了。

2種糖尿病的破壞而糖尿病雖然可以「控制」,身體還是會受到高血糖的影響,所以會有腎功能損壞、末梢神經修復不良、視網膜破壞等症狀。

所以發病時間越久,併發症的可能就越多。

比如一個10歲發病的孩子,40歲的時候已經發病30年了,但40歲才發病的人,他的罹病才剛開始。

所以越早得到糖尿病,越容易有影響,尤其是血糖控制不良,很可能在壯年時期就有腎功能衰退、失明的風險。

如果真的得到糖尿病,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糖尿病的危害是慢慢發作的,必須好好守護,才能讓自己的未來也能維持健康。

延伸閱讀「糖尿病前期」有4項危險指標 研究告訴你:用曬太陽方式逆轉!罹患糖尿病要小心!併發症才是要命原兇世界糖尿病日/年增2.5萬糖尿病患 台灣做得到「禁糖」嗎?文/盧映慈圖/何宜庭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心包油」讓心血管死亡率上升!心臟科名醫曝控制這項是關鍵2021-01-02《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鎖國非長久之計,好運能維持多久?2021-01-03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



2. 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尤其是當有遺傳傾向的人暴露在危險因子時,​如病毒侵入、細菌或化學刺激物而引發。

診斷. 診斷是根據血清葡萄糖值為主。

​空腹 ...衛教單張HealthEducation首頁衛教單張第一型糖尿病衛教資訊衛教單張衛教影片衛教海報衛教諮詢正確用藥教育中心衛教講座衛教講座報名爸媽教室哺乳聚會孕產課程健康城市中醫講座正確用藥第一型糖尿病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Qrcode列印A-A+第一型糖尿病2020/8/11糖尿病是一種因完全或部份胰島素缺乏或對胰島素產生抗性所引起的代謝疾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可分為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第二型糖尿病。

而兒童期的糖尿病多屬於第一型糖尿病,但因兒童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第二型糖尿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因此要考慮到此病是一項長期的健康問題。

病因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尤其是當有遺傳傾向的人暴露在危險因子時,如病毒侵入、細菌或化學刺激物而引發。

診斷診斷是根據血清葡萄糖值為主。

空腹血糖值≧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的受試驗2小時後血糖值≧200mg/dl或有典型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而隨意的血糖值≧200mg/dl或糖化血色素≧6.5。

臨床症狀初期無特別症狀,漸漸會出現小便次數增加、口渴、饑餓、疲勞、體重減輕或傷口無法癒合等症狀產生。

治療最有效的治療是胰島素的補充,分長效性、中效性、短效性及速效型配方。

通常每日二次皮下注射,給予的時間在早餐前及晚餐前,若想將血糖更積極的控制好,可考慮三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型及配合睡前長效型胰島素施打,或使用胰島素幫浦。

注意事項適度飲食的控制:由於兒童處於成長期,應找營養師接受專業指導。

按照身高、體重、活動量攝取一天活動所需的營養,以控制病情並維持正常生長發育。

每日採五至六餐的方式,可預防二餐之間低血糖的發生。

規律的運動: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以飯後從事較為理想。

過當的運動會發生低血糖,須隨身攜帶方糖。

定期自我檢查糖尿、尿酮及血糖,並記錄作為治療的參考。

熟悉酮酸血症、低血糖的症狀及處理方法,並找出發生的原因及隨身攜帶糖尿病識別卡。

注意日常生活保健,生病時要適度調整胰島素注射劑量。

定期返院門診檢查,原則上控制血糖在理想範圍,建議18歲以下第1型糖尿病童的血糖建議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90-130mg/dl,睡前血糖90-150mg/dl,HbA1c<7.0%(<6.5%以下更為理想)。

但嬰幼兒因活動強,可允許較高的空腹(約150-180mg/dl)及飯後(約150-200mg/dl)血糖值,以避免過於頻繁的低血糖。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電話:(04)22052121分機2128、2132HE-50010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暨體系院所回上頁Qrcode×}為了您我們持續進步對於本院有任何的疑問歡迎您將您的想法告訴我們,您的寶貴意見將成為我們繼續努力改進的動力,歡迎您寫信與我們聯絡。

您的批評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而您的讚美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院長信箱;網站意見箱×※提醒您,此功能是用來提出網站建議及內容、系統功能錯誤反應,所以此處留言不會有專人回覆。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院長信箱」,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民眾發問」,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網站的建議及錯誤反應,歡迎您透過「網站意見箱」反映意見。

您的批評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而您的讚美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分類請選擇意見分類讚美建議*網站評分請選擇★★★★★★★★★★★★★★★*請輸入內容送出關閉



3. 胰島素不足導致的– 第一型糖尿病(懶人包)

因此要好好控制血糖,務必一天至少測量四次血糖值(三餐前+睡前),另外運動前、開車前、或懷疑自己低血糖時也要記得測量。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 ...2018年9月14日星期五胰島素不足導致的–第一型糖尿病(懶人包)女人,內分泌,內分泌系統,內科,白映俞,免疫系統,男人,兒童健康發展,青少年轉大人,家庭醫學科,健康好人生,醫師,關心血糖糖尿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然而大家比較常遇到因為「體重過重、不運動、吃太多」等因素而造成的文明病,是屬於「第二型糖尿病」。

如果有第二型,代表還有個第一型是吧!沒錯,現在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少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

而第一型糖尿病過去常被稱為青少年型的糖尿病,連四歲、五歲的孩子,也都有可能會罹患這類型的糖尿病。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第一型糖尿病。

要認識第一型糖尿病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葡萄糖與胰島素的作用。

我們的肌肉要能收縮,組織器官要能運轉,都需要葡萄糖當作能源。

而身體取得葡萄糖的來源有兩個,一個從食物,另一個從肝臟貯存的肝醣。

食物被消化吸收後,先轉化成葡萄糖進入到血流裡,再藉由胰島素的輔助,才能進入到細胞讓細胞得以利用葡萄糖。

那胰島素是什麼?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能調節血糖高低的荷爾蒙。

胰臟分泌胰島素後,胰島素會於血流中循環,幫助葡萄糖進到細胞,變成肌肉與其他器官的燃料。

因此,胰島素的作用是可以降低血糖。

如果血液中血糖濃度降低,胰臟會減少分泌胰島素。

而第一型糖尿病也被稱為是「胰島素依賴型」的糖尿病,病因在於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或僅分泌極少量的胰島素。

既然血中沒有足量的胰島素,自然無法降低血糖。

那究竟為何會發生這種事情呢?原來這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

自體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面對病毒、細菌等外來感染時的防禦機制,但在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身上,在環境與基因的交互作用下,自體免疫系統生產出抗體攻打自己的胰臟製造胰島素的細胞,身體因此無法製作出足量的胰島素,導致身體缺乏降低血糖的荷爾蒙。

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會得到第一型糖尿病,但發病的兩個高峰期分別為4到7歲,與10到14歲之間,較常在患者十九歲前影響身體健康。

(第二型糖尿病時,胰臟細胞沒有被破壞,沒有受到攻擊,甚至通常還可以分泌出足量的胰島素,只是身體無法好好利用胰島素,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不夠敏感而難以調節血糖。

)由於第一型糖尿病是免疫系統攻擊胰臟細胞而引起,比較有可能會是突然發生的。

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則容易經過「糖尿病前期」,比較不會一下子出現症狀。

但第一型和第二型的糖尿病症狀基本上是類似的:●比平常更容易覺得渴● 總是口乾舌燥● 尿尿很多,甚至發生於小孩時可能表現尿床● 患者會體重快速下降● 總是很餓,胃口極好,吃很多● 人沒精神,想睡沒力氣如果診斷出第一型糖尿病的話,終其一生都需要以施打胰島素來治療,口服藥物是沒有效果的。

由於我們的消化道會分解胰島素,因此胰島素沒有口服的劑型,一定都是需要靠針劑或幫浦注射。

自行注射的胰島素分有速效型、短效型、中效型、和長效型,通常醫師會建議患者配合使用,像是一天打一次的長效劑型加上三次的短效劑型這樣的組合,當然實際劑量與劑型要視患者狀況而定。

更多介紹請看「糖尿病能打胰島素嗎?」利用胰島素幫浦的話,代表要帶著一個小小的幫浦裝置在皮帶上或口袋裡,由裝置連接植入到皮下的細管。

幫浦平時設定自動持續放出少量的速效型胰島素,當作基礎量。

進食時再根據食物類型份量以及當時的血糖值,讓幫浦放出額外的胰島素。

從注射型胰島素到胰島素幫浦裝置可看得出來,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療想要盡量模擬正常胰臟的功能,確實從2016年起,美國核准了14歲以上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可使用「人工胰臟」,這裝置能每五分鐘測量一次患者血糖值,並自動換算成患者所需的胰島素劑量並輸出,等於連結過去兩種行動裝置,透過持續監控患者血糖值和適量的胰島素釋放來達到更接近正常胰臟生理的功能。

對於年輕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以外科手術「胰臟移植」或「胰臟腎臟移植」也是治療的選項。

想要控制好平時患者要學會計算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食物的熱量、糖分計算,注意自己的飲食狀態。

而不管怎麼吃,或吃的非常節制,血糖監控還是個大重點,血糖值不僅會隨著食物變動,身體做了多少活動,身體現在狀況有沒有生病,或承受的壓力及荷爾蒙值,都會造成血糖浮動。



4. 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能治癒嗎?醫師解答治療診斷差別

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治療、遺傳有何差別?在飲食上又該注意哪些重點?能治癒嗎?想控制血糖,醫師、專家帶你認識第一型、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重大疾病糖尿病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的差別?醫師解答成因、治療及診斷標準收藏圖片來源/Pexels瀏覽數2,5152021/05/31·作者/陳蔚承·出處/康健編輯部放大字體糖尿病可以細分為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兩者的成因、治療方式有何差異?在飲食生活習慣上又該注意哪些重點?想要穩定控制血糖,醫師、專家帶你一次認識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是什麼?第一型糖尿病大多從青少年或兒童時就發病,但也有可能成年時才出現症狀。

主要原因是自體免疫問題,破壞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無法正常分泌,與遺傳和基因有關。

第一型糖尿病症狀、診斷標準為何?只要符合以下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糖化血色素(HbA1c)≧6.5%空腹血漿血糖≧126mg/dL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mg/dL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mg/dL特別要注意的是,前3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醫師指出,若用口服藥效果不佳,那麼醫師就會進一步診斷鑑別,檢查「C肽(C-Peptide)」、「GAD自體抗體」,判定是否為第一型糖尿病。

完整掌握糖尿病最新觀念,馬上看:糖尿病懶人包/糖尿病症狀、原因、血糖、預防一次了解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方法?可以治癒嗎?第一型糖尿病無法治癒,可以搭配飲食和運動,但最主要是利用注射胰島素控制,若控制不佳,容易引發糖尿病酮酸中毒。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資料顯示,第一型糖尿病有以下治療方式:廣告傳統式胰島素注射法(中長效+短效):優點是注射次數較少,缺點是血糖變動性較大,可能造成半夜低血糖的副作用。

在費用上胰島素和空針都是健保給付。

加強法胰島素注射法(長效+三餐前短效):優點是能讓血糖控制更穩定;有筆型,外出攜帶方便。

缺點是注射次數較多,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副作用。

費用上胰島素和筆型針頭都是健保給付。

胰島素幫浦:優點是3天換一次針頭,減少注射頻率,可依照血糖釋放胰島素,並降低嚴重低血糖發生率,還能配合食物類型設定不同的給藥模式。

缺點是患者可能會對幫浦貼片過敏。

費用上胰島素幫浦及其耗材健保不給付須自費,價格較高。

第二型糖尿病是什麼?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主要原因是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產生阻抗,血糖沒有辦法進入細胞裡,胰臟為了讓血糖進入細胞,因此分泌更多胰島素,但胰島素有限,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分泌不足,大量葡萄糖留在血液裡面造成高血糖,變成糖尿病。

常見致病因素為遺傳、飲食、活動量少的生活習慣以及肥胖。

新店耕莘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馬文雅醫師指出,不少人認為第二型糖尿病是後天罹患,第一型糖尿病才是遺傳,這是錯誤的觀念,第二型糖尿病受到基因遺傳的影響更大。

廣告馬文雅醫師也指出,年紀增長,胰臟功能就會慢慢衰退,「國內65歲的銀髮族,有40%有糖尿病問題,除了生活型態,胰臟功能老化衰退、血糖代謝能力下降也是主因。

」陳宏麟醫師提醒,以往孩童因血糖問題就醫都會先假定為第一型糖尿病,但隨著飲食型態改變和活動量變少,孩童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情況愈來愈普遍。

第二型糖尿病症狀、診斷標準為何?只要符合以下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HbA1c)≧6.5%空腹血漿血糖≧126mg/dL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mg/dL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mg/dL特別要注意的是,前3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方法?可以治癒嗎?第二型糖尿病無法治癒,只可控制。

糖尿病治療是藥物、飲食、運動搭配,如果飲食和運動就可以良好控制血糖,那麼就不用服藥,反之就必須服用口服藥。

糖尿病運動怎麼做?運動可以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研究顯示,每週150分鐘的步行,可以降低飯後血糖值、降低血管破壞,且幫助血糖下降的效果可持續24小時。

可在飯後1~2小時運動,能降低



5. 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新突破!《Nature》:利用人造胰腺細胞分泌 ...

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新突破!《Nature》:利用人造胰腺細胞分泌胰島素 ... 近(20)日,沙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利用幹細胞技術開發新的胰腺細胞簇( ...2016年02月18日星期四23:57:08掌握大中華市場脈動.亞洲專業華文生技產業月刊↓SkiptoMainContent首頁Facebook聯絡我們訂閱註冊登入全民防疫精準醫療專區再生醫學專區亞洲生技大會北美生物科技展ASCO年會報導臺日生技報導BTC2020即時報導臺北生技小聚首頁›全球新聞›科學要聞›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新突破!《Nature》:利用人造胰腺細胞分泌胰島素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新突破!《Nature》:利用人造胰腺細胞分泌胰島素2020.08.21環球生技雜誌/記者王棋祺編譯發表於2020-08-21作者記者王棋祺—暫無迴響↓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新突破!《Nature》:利用人造胰腺細胞分泌胰島素(圖片來源:網路)近(20)日,沙克研究所(SalkInstitute)利用幹細胞技術開發新的胰腺細胞簇(pancreaticcellcluster),能夠避免被免疫系統偵測到,並產生胰島素作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方法。

這意味著一旦將這些細胞注射到體內,人體就無需使用免疫抑制藥物。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Nature》。

過去曾有將胰腺β細胞移植到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治療方式,但患者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這些免疫抑制藥物在人體會產生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更合適的方法來改善並補充患者體內功能不全的胰腺細胞。

在早期研究中,幹細胞衍生的β細胞產生了胰島素,但效益不大,葡萄糖的存在不會刺激細胞釋放胰島素。

MarchofDimesChairinMolecularandDevelopmentalBiology的資深作者和持有人RonaldEvans表示,他的團隊發現了一種叫做ERR-gamma的遺傳開關,當翻轉該開關時,就會“渦輪增壓(turbo-charges)”細胞。

Evans表示,再生醫學與免疫治療相結合,可以通過用實驗室產生的人造胰島樣細胞簇替代受損的細胞,這些細胞簇可以按需求產生正常量的胰島素。

為了更深入研究,科學家們必須開發一種在類似於人類胰腺的3D環境中生產類似β細胞的方法。

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名為WNT4的蛋白質能夠打開ERR-gamma驅動的成熟開關。

這種人造的功能性細胞簇可模仿人類胰腺細胞,也稱為人類胰島樣類器官(humanislet-likeorganoids,HILO)。

為了防止人體免疫系統排斥,研究小組使用了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inhibitor)來阻止PD-L1的表達。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EijiYoshihara說,通過表達PD-L1作為一種免疫阻斷劑,移植的類器官可以躲避免疫系統。

Yoshihara隨後開發了一種可被γ干擾素誘導,並存在於HILO中的PD-L1的方法。

這些被處理過會免疫逃避的HILOs被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中後,可以為具有健康免疫系統的糖尿病小鼠提供穩定的血糖控制。

未來的方向是希望在將該系統推進臨床試驗之前,使用動物模型進行更多的研究。

 參考資料: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salk-institute-researchers-develop-potential-breakthrough-in-type-1-diabetes-treatment/ ‹不敵國產藥低價中國藥品採購默沙東、諾華、禮來和輝瑞等巨頭紛失利2019-2020年全球罕病科學競賽BeHEARD獲獎名單出爐!›文章分類科學要聞發表迴響取消回覆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Searchfor:生技要聞|BioNews禮來13億美元收購保護神經軸突創新療法新銳DisarmTherapeutics朱博湧:找出「誰是你的TVGUIDE?」創造價值、吸引關鍵合作劉天仁:「選題」是發展基石需考量現實需求、臺灣/全球保險體系差異MEDICALTAIWAN智慧解方攻向長照、心血管大健康默沙東北卡建新廠「膀胱內灌注卡介苗」產能增三倍;小鼠體內首次證明!微型「越野機器人」有望進入腸道輸送藥物更多市場觀測|MarketInformation原創生醫(6483)109年度現增案洽特定人繳款期變更為9/11~10/23瑩碩生技(6677)自主回收糖尿病藥品立糖清膜衣錠?瑩碩:約佔營收0.2%無重大影響加捷生醫(4109)總經理異動為沈易德加捷生醫(4109)董事會通過總經理



6. 第一型糖尿病– 糖尿病筆記

第一型糖尿病是種自體免疫疾病,起因於不明原因導致身體產生抗體對抗自己的胰島細胞,使得身體分泌胰島素的beta細胞最終失去控制血糖能力,導致高血糖狀況。

Skiptocontent在上個週末的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線上年會中,7月5日週末早上的B廳,針對連續血糖監控議題找了國內外專家分享相關最新進展。

在這邊用一篇文章的內容做簡單的探討。

ContinueReading連續血糖監控的最新進展Postauthor:黃峻偉醫師Postpublished:20/07/06Postcategory:2020TADE/第一型糖尿病/連續血糖監控連續血糖監控可分成間歇掃描,即時型以及回溯型等不同型式。

這幾年亞培瞬感(AbbottFreestyleLibre)以間歇掃描連續血糖監控的形式在世界各國上市,引起不少注意。

最近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的相關資料顯示,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亞培瞬感可減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以及酮酸中毒等風險。

ContinueReading亞培瞬感減少糖尿病患住院風險Postauthor:黃峻偉醫師Postpublished:20/06/30Postcategory:2020ADA年會/第一型糖尿病/連續血糖監控第一型糖尿病是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產生了破壞胰島細胞的抗體而導致胰島素功能喪失,需要終身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狀況。

在過去的幾年中,科學家開始相關的研究,希望在即將發病或是初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免疫製劑,來預防或是延緩疾病的惡化。

在這次美國糖尿病學會線上年會中,有幾個相關的研究,值得我們注意。

ContinueReading預防第一型糖尿病逐漸成為可能Postauthor:黃峻偉醫師Postpublished:20/06/29Postcategory:2020ADA年會/第一型糖尿病/糖尿病預防這篇文章以美國糖尿病學會於本月剛發布的2020年版糖尿病標準化醫療照護當中關於懷孕時期糖尿病照護的內容為基礎做撰寫,主要來自於第二章「糖尿病的分類與診斷」,以及第十四章「懷孕時期的糖尿病管理」。

今年的內容與過去兩年差異不多,最主要差別在強調暨存糖尿病患者在孕前的照護,包括多專科團隊的照護以及評估表格;懷孕時期使用連續血糖監控來控制血糖以及胰島素使用的重要性;以及產後胰島素劑量的調整等細節。

ContinueReading2020美國糖尿病學會標準化醫療照護懷孕期高血糖篇Postauthor:黃峻偉醫師Postpublished:19/12/23Postcategory:懷孕期高血糖/治療指引/第一型糖尿病最近美國食藥署的諮詢委員會(advisorycommittee)會議中,駁回了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申請Empagliflozin做為第一型糖尿病輔助用藥的適應症申請,如果無意外,美國食藥署會依此會議結論,拒絕Empagliflozin使用在第一型糖尿病患者。

這是美國食藥署第三次駁回SGLT2抑制劑做為第一型糖尿病輔助用藥的申請。

ContinueReading美國食藥署否決Empagliflozin使用在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申請Postauthor:黃峻偉醫師Postpublished:19/11/20Postcategory:SGLT2i/第一型糖尿病一群專家所組成的先進糖尿病技術與治療會議(ATTD,AdvanceTechnology&TreatmentforDiabetes)發表了針對連續血糖監控(CGM)的共識報告(ConsensusReport)。

在這份報告中,針對連續血糖監控的判讀,建議以多少百分比的時間在目標範圍內(Timeinrange,TIR),多少百分比的時間在超過目標(Timeaboverange,TAR),以及多少百分比時間在低於目標(Timebelowrange,TBR),來做血糖控制的達標判斷。

這份共識報告在今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以及糖尿病重量級期刊DiabetesCare同步發表,這份共識報告獲得了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美國內分泌學會(AACE),美國糖尿病衛教學會(AADE),歐洲糖尿病學會(EASD)等多國糖尿病組織認同。

ContinueReading2019年連續血糖監控「目標範圍內時間」共識建議Postauthor:黃峻偉醫師Postpublished:19/07/06Postcategory:2019ADA年會/懷孕期高血糖/第一型糖尿病/連續血糖監控第一型糖尿病是種自體免疫疾病,與CD8T細胞的攻擊有關。

從產生自體抗體攻擊胰島



7. 第一型糖尿病:治療與日常保健|家天使照顧服務

文/圖:iHealth政昇藥局】前面介紹了一系列關於糖尿病的資訊,可以多去了解喔!​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則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療與日常該怎麼保養 ...照護知識庫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全部文章照顧新知照顧部落格最新消息熱門文章標籤:看漫畫學照顧、照顧資訊、失智症、營養保健、醫藥新知照顧新知2019/04/25  第一型糖尿病:治療與日常保健|家天使照顧服務糖尿病醫藥新知【文/圖:iHealth政昇藥局】前面介紹了一系列關於糖尿病的資訊,可以多去了解喔!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則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療與日常該怎麼保養身體。

一、第一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化血色素濃度大於/等於6.5%空腹(至少8小時未攝取熱量)血漿葡萄糖大於/等於126mg/dl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二小時血漿葡萄糖大於/等於200mg/dl血液中C─胜肽(C-peptide)濃度,若低於正常值(正常值為0.9-4.0ng/dl),甚至無法測得,則可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

此外,患者體內某些抗體的濃度也會高於正常人,一般以ICA、Anti-GAD65、ICA512等抗體為檢測標準,若呈現陽性反應,也可視為確診依據。

二、第一型糖尿病能治療嗎?針對第一型糖尿病,主要是以控制病情為主,患者須長期施打胰島素,確保體內胰島素濃度維持正常標準。

只要遵照醫囑控制血糖、留意日常生活保健,患者的壽命其實與正常人無異三、第一型糖尿病的日常保健(一)注意飲食原則依個人狀況充分攝取六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避免接觸含油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等)少用動物性油脂採取低鹽、低糖、高纖維的飲食(二)規律運動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可從事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運動強度與一般人一樣即可(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達每分鐘心跳130下的強度)。

要留意的是,過度運動可能有低血糖症狀,因此患者應隨身攜帶糖尿病患者識別卡與低血糖急救包,避免一個人運動,如果發生急性低血糖才能及時獲得幫助。

(三)定時檢測血糖一般來說,在三餐前、後檢測血糖,目標是飯前血糖在70-130mg/dl間,飯後兩小時血糖在80-150mg/dl間;糖化血色素則是每三個月檢驗一次,目標數值應小於7%。

(四)控制血壓、膽固醇除了高血糖,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併發高血壓、膽固醇過高(高血脂)等疾病,平時應透過運動、飲食來控制,使血壓維持在140(收縮壓)/90(舒張壓)mmHg 以下。

至於血脂部分,控制目標為低密度膽固醇(LDL-C)130mg/dl以下。

(五)定期健康檢查由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眼部、牙齒、腎臟等器官可能有併發症產生,因此應定期做健康檢查,發現異狀應及早處理,以避免後續更嚴重的症狀。

圖:iHealth政昇藥局現代醫療科技已相當進步,只要能穩定控制血糖、正確的飲食運動習慣,患者與照顧者都不必過度擔心,透過學習衛教資訊,讓我們一起互相扶持,開心健康的過好每一天。

延伸閱讀第一型糖尿病(一):與遺傳的關係,T1病友生活錦囊糖尿病症狀與診斷 本文授權自iHealth政昇藥局,原文標題與連結:第一型糖尿病跟遺傳的關係,T1病友生活錦囊關鍵字:糖尿病醫藥新知 認識糖尿病:常見症狀、診斷與併發症|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高血糖會增加失智症風險!|家天使照顧服務 最新文章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