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筋膜炎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腳痛一定是足底筋膜炎?

許多民眾只要腳底痛,多半覺得自己罹患了足底筋膜炎,但若無論怎麼治療,腳痛都無法有效改善,就要懷疑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腳痛一定是足底筋膜炎?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960,8162017/05/18·作者/黃惠姍·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許多民眾只要腳底痛,多半覺得自己罹患了足底筋膜炎,但若無論怎麼治療,腳痛都無法有效改善,就要懷疑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

50歲的林媽媽每個週末努力地爬山、慢跑維持運動量,但最近早上起床雙腳一踩地,或是辦公室坐久了一站起來,足底就出現劇烈的刺痛感,雖然醫生診斷為足底筋膜炎,但持續治療一陣子也配合多休息,腳痛症狀卻不見好轉,讓她十分困惑。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智光表示,腳底痛的病因雖然以「足底筋膜炎」最為常見,不過,造成腳底痛的原因其實很多元,如果以足底筋膜炎方式治療,症狀卻遲遲沒有改善,就要懷疑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可能疾病1/蹠骨痛(前足底痛)平時走路時,是否覺得腳底前側像踩到小石子般隱隱作痛,有時還會突然劇痛,非得要用腳板外側踩地才能行走?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有可能罹患的是「蹠骨痛」,而非足底筋膜炎。

蹠骨頭位於腳底前部,腳趾與腳掌相接突起處,走路時要承擔起身體的重量。

「一般人正常行走,單腳離地往前推進的那一刻,全身的重量會集中在腳底前側的蹠骨頭,尤其跑步起跑、跳躍和向前推進的動作,都要從這個地方使力,蹠骨頭承受的壓力可達體重的三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黃妤璇表示。

相較於足底筋膜炎,蹠骨痛較少急性發作,通常是漸進式,疼痛位置可能是單一或多個蹠骨頭。

廣告黃妤璇指出,蹠骨痛通常是經年累月造成,常見原因包括過度使用,走路過久、跑步過久,或是足底壓力不平均,長時間走在崎嶇的道路上、走路姿勢不正確,導致身體重量過度集中於蹠骨上,逐漸引發疼痛。

好發族群:一般從事足部高衝擊性的運動,如跑馬拉松或彈跳運動員,較容易誘發蹠骨痛。

此外,有些女生高跟鞋的楦頭過窄(尖頭鞋)或是鞋子過硬、高足弓者穿著足弓支撐不夠的鞋子,也都是蹠骨痛的好發族群。

可能疾病2/足跟脂肪墊損傷正常人的腳跟骨下方與腳底皮膚之間,通常存在一層「脂肪墊」。

陳智光表示,這層脂肪墊就像是球鞋的氣墊,走路時提供腳跟緩衝的空間,協助腳跟承受全身重量。

但隨著年紀增長,這層脂肪墊會逐漸萎縮退化、失去彈性,若再加上平時走路姿勢不良,腳跟承受壓力過大,或是走路走太多、長期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活動,都會加快脂肪墊損傷的速度,導致發炎、疼痛。

足跟脂肪墊損傷症狀,跟足底筋膜炎也有所不同。

通常一早起床踩地腳跟不會劇痛,而是久站或久走後才開始感到腳後跟疼痛,但休息後會改善。

好發族群:運動選手、時常赤腳走路、跑步、高弓足及肥胖者較容易罹患這種疾病。

(足跟脂肪墊損傷症狀,跟足底筋膜炎也有所不同,通常是久站或久走後才開始感到腳後跟疼痛,但休息後會改善。

)可能疾病3/足底纖維瘤廣告「足底纖維瘤跟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非常類似,都是早上下床第一步踩地時腳底劇痛,很容易誤判為足底筋膜炎,」黃妤璇指出。

但不同的是,足底纖維瘤是足底筋膜裡長了良性小腫瘤,而不是足底筋膜發炎。

若民眾發現以足底筋膜炎的方式治療,卻怎麼治都沒有好轉,或是在腳底摸到一些凸起的硬塊,就要懷疑可能是纖維瘤,必須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認。

好發族群:通常容易罹患足底纖維瘤的民眾,都是運動後或長時間走路後沒有拉筋、伸展放鬆足底肌肉,導致足底筋膜過於緊繃,或是因為遺傳因素,容易引發足底纖維瘤。

還有,時常穿人字拖或不合適的鞋子,也都可能造成足底纖維瘤。

(足底纖維瘤跟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非常類似,很容易誤判為足底筋膜炎。

)可能疾病4/疲勞性骨折疲勞性骨折又稱為壓力性骨折,多半是因為長時間過度運動、鍛鍊,骨頭承受壓力太大或時間太久,沒有適度休息,導致骨頭越來越脆弱,進而出現小裂痕,每次只要運動稍微激烈,腳部就會疼痛不已。

疲勞性骨折的部位,在足背、足底、足跟等都有可能。

黃妤璇指出,一般骨折利用X光很容易作診斷,但疲勞性骨折使用X光檢查還不一定



2. 足底筋膜炎的發生原因與如何治療?震波治療效果快! » 台北原 ...

足底筋膜炎自我判斷方法 · A. 痛點在足跟內側或腳的中間,早上踩第一步特別痛,或是久坐後踩地痛下午時比較痛,走路走久後開始痛。

· B. 高風險族群呢?內容目錄隱藏1足底筋膜炎常見疑問?2足底筋膜炎自我判斷方法3足底筋膜炎常見疼痛區域4足底筋膜炎的超音波檢查5足跟長骨刺,就是足底筋膜炎嗎?6足弓問題導致足底筋膜炎(Flatfoot,Higharchfoot)7足底痛可能是跗骨隧道症(Tarsaltunnelsyndrome)8足底痛可能是小腿激痛點轉移痛(Triggerpointreferalpain)9足跟脂肪墊萎縮會造成嚴重足底筋膜炎(Fatpadatrophy)10足底筋膜炎-冰敷好還是熱敷好?11足底筋膜炎如何運動、伸展與放鬆?12足底筋膜炎常見的疑問?13震波治療注意事項14震波治療後重要的營養補充15震波治療實際狀況16足底筋膜炎治療總結: 早上踩第一步會痛?走路時,足跟總是特別疼痛,而且站久了會變嚴重?很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如果你是足底其他地方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參考“足底痛其他可能原因怎麼辦” 足底筋膜炎常見疑問? 『醫生為何我復健做了半年都沒好?復健真的太花時間了』『醫生我沒有時間復健,有沒有快點好的方法?』「我的足底筋膜炎到底怎樣才會好?我想回去運動了」 其實因為我們每天都要走路,所以每天都會消耗許多。

若再加上生活習慣不良、體重過重、工作性質等危險因子。

做復健就有如我們工作賺錢,若是花錢(消耗)的速度大於賺錢(復健)的速度,當然受傷就不會好,更何況是足底天天要吸收許多衝擊力。

 足底筋膜炎自我判斷方法足底筋膜炎發生機率非常的高,有一些方法可以自我判斷。

 A.痛點在足跟內側或腳的中間,早上踩第一步特別痛,或是久坐後踩地痛下午時比較痛,走路走久後開始痛。

B.高風險族群呢?工作需要久站久走,或是小腿肚捏起來很僵硬。

C.足弓問題:高足弓或是扁平足,體重過重,女生愛穿高跟鞋,或是有人的習慣-跑步或走路時,喜歡用足跟蹬地者。

 以上這些特點符合越多,你越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當然詳細狀況,還是要交由專業醫療人員判斷。

 足底筋膜炎常見疼痛區域足底筋膜炎從腳底延伸至腳的前側。

 A.最常見的疼痛點,是發生在足底筋膜接在跟骨的位置,也就是內側足弓的位置,而且是跟骨偏內側的地方,約佔60%。

B.約30%的足底筋膜炎發生在前側的足底。

C.另約10%的”*其他原因”造成類似足底筋膜炎的足底痛,可能是腳踝的神經壓迫導致,或是小腿、屁股的激痛點轉移造成。

 PS:*這些患者常常足底痛被當作是足底筋膜炎治療,但是治療許久不見改善,可能就是上述原因造成。

 足底痛就是足底筋膜炎嗎? 足底筋膜炎常見疼痛位置 足底筋膜炎的超音波檢查 若要確診足底筋膜炎,除了直接按壓檢查外,超音波也是超級棒超級準確的診斷方法。

 醫師的超音波一般是檢查足跟這個點,來看足底筋膜有無增厚。

有增厚表示目前處於發炎狀態。

且可測量增厚程度,來預估嚴重程度及恢復時間。

 超音波檢查足底筋膜炎時,以堡醫師的經驗A.若足底筋膜炎大於7mm以上 屬於非常嚴重型,通常需要6個月或以上的恢復時間。

B.5-7mm為足底筋膜的中度發炎C.<5mm要考慮是否為其他問題導致的足跟疼痛 足底筋膜炎的超音波檢查 足跟長骨刺,就是足底筋膜炎嗎? 足跟骨刺會造成足底筋膜炎嗎 坊間常常會聽說,阿你足底長一根骨刺啦!所以那是足底筋膜炎!!腳底長骨刺,所以要開刀把他切掉啦!其實這個答案只對一半。

而且另一半錯很大。

 不只足跟會長骨刺,另一邊的阿基里司腱也會長骨刺。

足底會長骨刺,是因為足底筋膜長期的拉扯,或是小腿後面肌肉太緊的長期拉扯,讓骨頭感受到壓力過大的訊號,所以長出骨刺。

 而這個足跟骨刺通常跟你的足底疼痛沒什麼直接關連,所以千萬不要開刀去切掉它而這個足跟骨刺通常跟你的足底疼痛沒什麼直接關連,所以千萬不要開刀去切掉它而這個足跟骨刺通常跟你的足底疼痛沒什麼直接關連,所以千萬不要開刀去切掉它 有部分足底筋膜炎的人的確有足跟骨刺,但是這是可以治療的。

只要接受震波治療或是增生治療導引注射,足底痛就會好了。

 有人問:那足跟骨刺還會在嗎?還會在,但你會不疼痛,所以和平共處就好了。

*ps:有足跟骨刺的人通常足底跟小腿都很緊繃,或是呈現高足弓。

因此可以考慮穿矯正鞋墊分散腳底壓力足弓問題導致足底筋膜炎(Flat



3. 腳踝扭傷拉傷,腳踝痛怎麼辦?原因與治療» 台北原力復健科 ...

1. 足底筋膜炎,但是是跟骨神經卡到造成的發炎。

屈肌支持帶(flexor retinaculum)卡到隧道內的足底神經。

2. 脛後肌發炎。

疼痛區域類似。

內容目錄隱藏1腳踝痛怎麼辦?腳踝扭傷、拉傷的原因與治療2腳踝痛以位置區分狀況3腳踝扭傷痛外側4扭傷、拉傷等級區分5腳踝扭傷痛前側6腳踝扭傷痛內側7腳踝痛後側腳踝痛怎麼辦?腳踝扭傷、拉傷的原因與治療 這篇教你 怎麼自己當醫師 腳踝痛的自我檢查判斷方法,以及治療方式。

大家要善用喔。

真的有疑問還是找醫療人員諮詢~~ 腳踝痛以位置區分狀況腳踝不同於膝蓋。

腳踝構造以韌帶、肌腱為主,位置都蠻表淺的,主要結構幾乎都可以用觸診的方式摸得到。

決定好位置後,再看是1.骨頭問題2. 韌帶問題3.肌腱問題4.神經問題5.生物力學問題(扁平足)來處理。

腳踝外側扭傷腳踝扭傷痛外側此處指的外側是指靠近身體外面的那一側,也就是小腳趾的那一側。

腳踝外側可稱之為韌帶扭傷之王、肌腱拉傷之王。

7-8成的扭傷都是發生在腳踝外側。

腳踝扭傷最重要的是分辨:1.什麼東西受傷了-骨頭或是韌帶2.受傷程度何如-輕微、中度、嚴重3.需要休息多久,有無需要積極處理。

骨折Q_Q(Fibulatipfracture/5thmetatarsalbonefx.)外側扭傷第一檢查:腓骨尖端是否疼痛–>可能需要X光檢查判別外側扭傷第二檢查:第五趾是否疼痛–>可能需要X光檢查判別上述兩者若檢查出骨折,可能需要石膏固定,休息2-3個月不等。

視有無骨頭嚴重移位,處理方式不同。

若無骨折,接著看韌帶肌腱的部分。

 外側韌帶扭傷(ATFL/AITFLstrain)1.外踝韌帶扭傷(ATFL-anteriortalo-fibulaligamentstrain)這是扭傷的 第一選擇最容易發生的地方。

大家幾乎都是腳踝往內扭到2.高位踝韌帶扭傷(AITFL-anteriorinferiortibiofibularligamentstrain)這是兩個骨頭連結的部分。

如果扭傷這裡,通常蠻嚴重的,很久才會好(2-3個月不等)3.後踝韌帶扭傷(CFL-Calcaneofibulaligamentstrain)較少發生。

治療相同於其他韌帶扭傷。

 外側肌腱拉傷(Peroneusbrevis/longusstrain)先正明:醫學上,韌帶為扭傷。

肌肉、肌腱為拉傷。

原因…下略500字…定義的問題外側肌腱構造有腓骨長肌腓骨短肌。

他們位於內踝後側。

也是最常見的腳踝扭傷問題。

若是過了急性期後,仍然此處疼痛,需注意有無 腓骨長肌腓骨短肌激痛點的問題。

腳踝扭傷外側痛腳踝扭傷痛前側 平平是扭傷拉傷,也有受傷等級區分,因為恢復時間,修復狀況會”差很多!!!”把肌腱、韌帶想像成一條本來是非常緊、張力很強的橡皮筋:扭傷、拉傷等級區分第一級-輕微拉傷Gr.I韌帶被稍微拉長拉傷,但無大礙。

通常休息2周左右。

俗話稱為:小扭外觀:通常沒什麼變化,或是”看起來有點腫腫的,摸起來熱熱的” 第二級-中度拉傷Gr.II韌帶被拉長到超過本身負荷,會造成韌帶浮腫受傷,但無斷裂。

就像橡皮筋拉鬆了一樣。

通常休息6周左右。

俗話稱為:中扭外觀:關節會腫起來,而且浮腫,過起天甚至變成紫黑色的瘀血變化。

這是肌腱、韌帶上的血管受傷的跡象。

扭到時可能聽到”啪”一聲 第三級-嚴重拉傷Gr.III韌帶被拉長到產生撕裂傷或斷裂。

此為嚴重受傷。

可能全段或部分斷裂。

通常休息。





恩我不敢寫,可能要休息很久,約3個月。

外觀:神奇的是,如果韌帶受傷的這麼嚴重,有時候反而變得不會痛了。

但周遭關節會很腫且有紫黑色瘀血。

扭到時可能聽到”啪”一聲 但是到底扭傷、拉傷的嚴重程度何如,還是交給醫療人員判斷較好。

若有超音波檢查也清楚看出韌帶受傷嚴重程度及恢復程度。

舉例:中度拉傷,超音波會看到腳踝外側韌帶-ATFL產生變化。

正常:ATFL約是2mm。

中度拉傷:ATFL約變成2-4mm。

嚴重拉傷:ATFL約變成>4mm,或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