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位置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提醒自覺經常右上腹疼痛、位置不固定的腹痛、或本身為膽結石風險族群者,應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

吳文傑醫師表示,膽囊癌初期與部份膽結石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快訊本土新增175例、新增19死!新竹增10例長照機構染疫udn/元氣網/科別/消化系統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1-02-2016:00今健康今健康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台灣約15人之中有1人出現膽結石問題,雖然未必造成直接傷害,但膽結石長期囤積,可能引起急性膽囊炎,造成敗血症等併發症。

而慢性膽囊炎也可能增加膽囊癌風險,高風險族群應該定期檢查,並控制飲食作息。

 膽結石怎麼來的?黑白結石好發原因不同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醫師受訪表示,膽囊結石大略可以顏色分為黑、白兩大類型,白色為膽固醇結石、黑色為膽色素結石,兩者形成原因、好發因子與治療方式也不相同。

白色的「膽固醇結石」主要為膽固醇過高形成結晶所致,常見除了家族史以外,也好發於肥胖、中老年人及女性身上,女性好發率約為男性的二至三倍。

生育數多的女性出現結石的機會也更高。

另外,體重在短時間內下降時,膽固醇結構改變,也可能因而造成膽固醇結石,快速減重者應特別小心。

黑色的「膽色素結石」多是膽色素過高、沉積所形成,好發於膽管反覆發炎、有溶血疾病者身上,或是膽汁不易排除的肝硬化等肝功能異常族群。

除此之外,有些族群因開刀等原因,長時間禁食之下,膽汁如死水般停滯沉積,也可能演變為膽結石。

 右上腹肩膀後背疼痛 當心是膽結石徵兆吳文傑醫師表示,膽囊位於右上腹處,當膽結石累積形成膽囊炎時,患者容易出現右上腹悶痛、刺痛、脹痛等不適,時間可能長達20至30分鐘,甚至連帶引起右肩疼痛、後背疼痛等幅射性的疼痛。

有時也會出現「游離膽囊」,疼痛部位變動不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

另外,膽囊與胃部相鄰,經常感覺胃痛也應注意是否為膽結石形成慢性膽囊炎。

尤其是吃胃藥後也不見好轉的疼痛,與膽囊相關的可能性更高。

若出現類似徵兆,應盡早檢查是否為膽結石問題,避免後續發生更嚴重的膽囊病變。

 膽結石未妥善處理,恐埋下膽囊癌風險吳文傑醫師指出,膽結石患者有八成左右不會有明顯症狀,也未必亟須治療,雖不需恐慌也不能大意。

醫師提醒,膽結石長期累積在體內,仍可能引發急性膽囊炎,或增加慢性膽囊炎機會,而慢性膽囊炎有可能升高膽囊癌風險。

急性膽囊炎發生時,易出現持續性噁心、嘔吐、發燒,若右上腹疼痛超過20分鐘,就應提高警覺。

如未即時處置,膽囊持續膨脹甚或破裂,恐引發細菌侵入膽囊而引起敗血症。

或是膽汁流入腹部造成腹膜炎。

吳文傑醫師提醒,急性膽囊炎的治療黃金時間為72小時,時間越晚治療越不容易,長時間疼痛出現時務必及早就醫。

一旦膽結石造成慢性膽囊炎,可能增加膽囊癌機率。

提醒自覺經常右上腹疼痛、位置不固定的腹痛、或本身為膽結石風險族群者,應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

吳文傑醫師表示,膽囊癌初期與部份膽結石大小同為1-2公分左右,有時不易在初診時就清楚判別,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3公分以上的膽結石則強烈建議積極處理。

 喝橄欖油蘋果汁改善膽結石?醫師:尚無醫學根據網路謠傳各種膽結石排石法,有些人甚至宣稱可改善膽結石問題,如喝蘋果汁、喝醋、喝橄欖油混合液等。

對此,吳文傑醫師表示,目前醫學研究尚未有食療法能夠治療膽結石的證據,採用上述食療後排出的也並非膽結石,往往檢查後都可發現膽結石仍在膽囊之中。

目前確實有藥物能夠以內服方式,改善膽固醇膽結石,但需服用6個月以上才能看到初步效果。

因此防範膽結石還是建議定期檢查、妥善治療。

 如何預防膽結石?避免高油飲食治療肝臟疾病吳文傑醫師提醒,要預防膽結石問題,性別、年紀、家族史等風險因素較無法改變,但平時可保持良好生活型態。

要預防白色膽固醇結石,飲食上應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避免肥胖,肥胖者適度減肥、避免體重短時間內急速下降,膽固醇過高者則應積極妥善治療。

有些急性膽囊炎病人是大量攝取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後發作,高風險族群務必注意飲食控制。

至於黑色的膽色素結石多起因於相關疾病,平



2. 肚子痛?其實是膽結石在作怪!

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隱私權保護政策×LINE會員找看護找長照資源熟齡來閱讀熟齡活動區搜尋首頁熟齡來閱讀病症知識肚子痛?其實是膽結石在作怪!全部文章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新聞政策社會資源肚子痛?其實是膽結石在作怪!48065人瀏覽2017/12/11作者iHealth政昇處方宅配藥局腹絞痛是膽結石的典型症狀,常出現在食用油膩食物之後,發作部位通常是右上側腹部,痛感可能蔓延至右肩或右後背,持續時間可能達半小時以上,並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大魚大肉之後,如果出現腹部絞痛、噁心嘔吐現象,許多人第一個念頭可能是:「哎呀,吃壞肚子了!應該等一下就好了。

」然而,如果症狀持續半小時以上,就該留意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也許是膽結石的警訊!▍ 膽結石是什麼?膽結石(gallstone)是一種與膽汁有關的消化道疾病。

正常來說,膽汁中的膽鹽、膽紅素與膽固醇維持一定比例,若膽汁成分改變(例如膽固醇過多),就可能會有結晶現象,使膽汁流經的位置產生結石。

 膽結石的形成時間可能耗費數十年,且過程中不一定有跡可循。

發作時,會有腹絞痛(常見於右上側腹部)、噁心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引發併發症。

▍ 膽結石發生位置膽結石是膽汁的結晶,只要是膽汁流經的地方,都可能出現膽結石。

 膽汁由肝臟製造,經肝內膽管流至膽囊儲存,吃入油膩食物時,就會刺激膽囊收縮,將膽汁從總膽管排入消化道,協助分解、吸收脂肪。

 也就是說,肝內膽管、膽囊、總膽管等膽汁經過的位置,都是膽結石可能出現的部位。

 膽汁是如何從液體演變為堅硬的石頭呢?這得從膽結石的種類說起。

▍ 膽結石種類膽結石依成分可分為「膽固醇結石」與「膽紅素結石」,也可能因膽道系統感染而出現兩者混和的「混合性結石」。

1.膽固醇結石 大部分的膽結石屬於膽固醇結石,肝臟製造膽汁時,若是分泌過多膽固醇至膽汁中,就可能使膽汁中的膽固醇呈現過飽和狀態而產生結晶,結石因此而生。

2.膽紅素結石 肝臟會分解死亡的紅血球,將血紅素轉化為膽紅素,成為膽汁的成分之一,若是因肝硬化或某些慢性溶血因素(如細菌感染、蠶豆症等),膽汁中的膽紅素濃度就會升高,並使膽汁鈣化,產生結石。

 ▍ 膽結石症狀 腹絞痛是膽結石的典型症狀,發作部位通常是右上側腹部,痛感可能蔓延至右肩或右後背,持續時間可能達半小時以上,並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腹絞痛常出現在食用油膩食物之後,食物中的脂肪會刺激膽囊收縮、排出膽汁,膽囊運作過程中會擠壓到膽結石,因而產生疼痛。

 此外,患者亦可能出現黃疸(jaundice),其皮膚與眼睛會呈現黃色,或有畏寒、發燒等症狀。

▶併發症:1.急性膽囊炎(acutecholecystitis) 若膽結石已完全堵塞膽囊,就會引起發炎現象,患者除了持續的腹絞痛外,還會伴隨高燒。

疾病發作時,須立即將患者送醫治療,否則可能演變為膽囊破裂,造成生命危險。

2.急性胰臟炎(acutepancreatitis) 若膽結石發生在總膽管,除了引起發炎外,細菌也可能進入與總膽管相連的胰管,造成急性胰臟炎,引發上腹疼痛、噁心嘔吐。

患者一旦有相關症狀,應立即送醫治療。

▍ 膽結石危險因子●   年長者 ●   女性,發病機率為男性的三至四倍 ●   肥胖 ●   有膽結石家族病史者 ●   愛吃高脂、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 ●   節食過度,膽汁成分可能因此改變 ●   懷孕,荷爾蒙變化也可能影響膽汁成分 ●   糖尿病患者 此外,若有使用口服避孕藥、使用雌激素者,也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膽結石。

 ▍ 膽結石預防方法1.規律飲食 飲食與膽結石息息相關,想要預防膽結石,平時應減少攝取高脂、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除了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外,也可預防肥胖。

 此外,三餐須定時定量,尤其要記得吃早餐(空腹時間較長),以便刺激膽囊將膽汁排出,避免膽汁一直積存在膽囊內,提高結石風險。

多吃蔬果或全穀類食品(如糙米)也可預防膽結石。

 最後,減重過程中若要控制飲食,應向醫生或營養師諮詢,以正確的方法控制體重。

2.規律運動 運動也是對抗膽結石的方法,可將運動目標訂為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如此也能降低膽結石發生率。

▍ 膽結石診斷方法 診斷上,醫生會視情況使用不同的檢驗方法,方法有



3. 無「膽」會有什麼影響--談「膽囊切除後症候群」

無「膽」會有什麼影響--談「膽囊切除後症候群」肝膽外科 莊世昌主治醫師(小港院區) 李金德主任(95年5月)不管是因為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或其他膽囊方面的疾病,必需切除膽囊時,十個有九個病人會問,沒有「膽」會怎麼樣?可見這個問題普遍存在民眾。

膽囊切除後症候群泛指切除膽囊後,所發生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和開刀前同樣的病痛感,或是新產生的不舒服,根據統計71%的病患有腹痛,36%有腹瀉或噁心,14%有腹脹不適的感覺。

通常它是暫時的診斷,待適當的檢查後,95%的病患可找出原因。

要了解其病因之前,首先要知道正常的生理,很多人誤以為膽汁是由膽囊分泌,切除膽囊就沒有膽汁了,其實不然,膽汁是由肝細胞分泌,先經由膽道,儲存於膽囊內,當有食物進入胃時,胃會分泌激素刺激膽囊收縮,把膽汁排出來,經總膽管到十二指腸來幫助消化。

因此,當膽囊切除後,由於沒有膽囊儲存膽汁,在肝細胞分泌的膽汁會持續流至上消化道造成食道炎及胃炎,AbuFarsakh發現膽囊切除後病人發生胃炎的比例較高(50%VS30%)。

在下消化道方面,可能會有腹瀉及下腹部絞痛的現象。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膽囊切除的病人都會發生膽囊切除後症候群,根據統計,只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病人會有明顯的症狀。

Peterli發現65%的病患沒有症狀,28%有輕微的症狀,5%有中等程度的不舒服,2%有嚴重的症狀。

症狀的原因包括膽道出口括約肌功能不良(26%),消化性潰瘍(4%),傷口痛(2.4%),膽囊管斷端殘存結石或神經瘤(1%),肝下積水(0.8%),以及切口疝氣(0.4%)等。

檢查的工具包括胃鏡、上消化道攝影、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膽道系統磁振掃描、逆行性膽道攝影等。

至於哪些病人比較會發生膽囊切除後症候群?如果症狀的持續時間在手術之前不到1年,15.4%的病患發生膽囊切除後症候群;如果持續是1-5年,21%;如果6-10年,31%;以及如果超過10年,34%,也就是說,有症狀的膽囊疾病,越晚手術治療,其發生膽囊切除後症候群的機會越大。

Freud發現年齡和性別也有差別,20-29歲的病患,43%;30-39歲,27%;40-49歲,21%;50-59歲,26%;以及60-69歲,31%;70歲以上的病患沒發生膽囊切除後症候群。

而女性有28%的發生率,男性有15%的發生率。

如果合併有膽道切開,23%的病患發生膽囊切除後症候群;如果沒有,19%。

另外緊急手術後發生膽囊切除後症候群的機會越大。

膽囊切除後症候群的病人,可根據病因,大部分採藥物治療,包括制酸劑,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鎮痙藥、鎮靜藥,或者質子幫浦抑制劑等,或利用內視鏡,如逆行性膽道攝影等,很少情況需要再外科治療。

Moody長期追蹤發現,有75%的病患症狀減輕或適應。

【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