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 來源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認識蛔蟲症

所以今天就讓我們好好來認識這種最常見的寄生蟲─ 蛔蟲。

( 資料來源:網路、自己整理). 病原與傳播: 蛔蟲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特定的感染宿主,貓 ...Contents...udn網路城邦林雨潔貓咪中途之家 (到舊版)文章相簿訪客簿認識蛔蟲症2008/07/3105:52瀏覽9,231迴響0推薦1引用0寄生在貓咪身上的蟲其實數量不算少,然而並非所有寄生在貓咪身上的蟲都會帶來症狀,有寄生蟲的貓咪經常由口吐出或是肛門排出蟲體,是一種相當正常的生理現象。

如圖片,就是雨潔家中圖小貓排出的蛔蟲,很難想像貓咪的小肚肚,竟然裝有那麼多蛔蟲!所以今天就讓我們好好來認識這種最常見的寄生蟲─蛔蟲。

(資料來源:網路、自己整理)  病原與傳播:蛔蟲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特定的感染宿主,貓蛔蟲長約5~10公分、細長且兩端細銳。

迴蟲的生活史較為特別,雌蟲產卵後,蟲卵會隨糞便排至體外,5天後卵內便形成幼蟲,當此蟲卵被貓吞入1小時後即會於小腸孵化,進入腸道血管隨血液轉移至肺、肝等其他臟器,於肺部長大之幼蟲會再由呼吸道爬至喉嚨,再次被吞咽至小腸,經20~30天後發育為成蟲、60天後再度產卵,開始其另一次生活史;此種發育方式即所謂的「體內移行」生活史。

貓蛔蟲除經口感染外,尚可透過母奶傳染給小貓;而犬小蛔蟲若被懷孕的母貓食入,亦會透或胎盤傳染給胎兒。

  症狀:貓蛔蟲的致害分兩方面,一為成蟲的寄生會造成貓咪營養不良:小貓感染貓蛔蟲,即使數量不多,仍會有毛髮粗糙、嘔吐、牙齦蒼白、骨瘦腹凸等臨床症狀;當成貓有大量蟲體感染時,才會出現明顯症狀,有時可見由口吐出蟲體。

若蛔蟲太多,甚至會造成腸道阻塞甚至破裂。

而幼蟲移行過程中,亦可能引發肝出血、膽道炎、腸穿孔併發腹膜炎等等 。

  防治:平日多注意愛貓的健康狀況,並注意食物、環境的清潔衛生。

養在家中的貓咪一年2次定期進行糞便檢查;在室外自由活動的貓兒則每年須檢查3-4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且聽從獸醫師的指示,定期給與適當的驅蟲藥。

驅蟲藥不是只服一次就可以把蟲殺光喔!有的驅蟲藥只能殺成蟲,若貓咪的肚子還有蟲卵,可以隔一週後再服一次。

...............................................................................................................................................■延伸閱讀:人的蛔蟲症由於衛生條件的改善,環境的變遷,高度都市化的結果,寄生蟲這個名詞在台灣似乎已是過去式,雖然我們台灣在近幾十年來生活環境的水準提高,感染寄生蟲的人數稱不上是流行,但是近年來,國人出國旅遊已是家常便事,加上近年來外籍勞工的引入,而台灣氣候屬於亞熱帶,適合多種寄生蟲的物理環境,所以寄生蟲病在台灣儘管受到控制,但我們絕無法說台灣對寄生蟲的感染已經免疫。

所以身為台灣人,對寄生蟲的認識是絕對有其必要。

  什麼是蛔蟲症?蛔蟲呈長圓條狀,長度可達20厘米。

蟲身淺褐色或粉紅色,兩端尖幼。

蛔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蟲卵經糞便排出體外。

人類食用了受蛔蟲卵污染的食物,便會受到感染。

骯髒的手、蒼蠅及其他昆蟲亦可成為傳播媒介。

可寄生於犬並造成疾病有兩種,分別為犬小蛔蟲及犬蛔蟲。

人類通常是直接經口感染,而犬蛔蟲的移行對人類是一種相當敏感的疾病,尤其是小孩,犬蛔蟲內臟幼蟲的移行會造成許多組織的破壞。

  蛔蟲症的流行概況如何?過去臺灣在二,三十年代,蛔蟲感染率甚高,經過一連串的防治計畫後,現在平地的感染率以不到千分之一。

蛔蟲在溫帶及熱帶地區為常見的寄生蟲。

尤其是在低度開發的農業國家,農民喜愛用糞便作為肥料,使蔬菜及植物污染蛔蟲卵。

夏季的蠅類及蟑螂的足部常攜帶蟲卵散佈於食物及飲料上為重要的傳播媒介,而環境不良及蟲卵抵抗力強均為流行的主要原因。

幼兒誤食犬蛔蟲卵,在腸內幼蟲孵出,進入腸壁寄生於內臟,形成內臟幼蟲移行症。

  蛔蟲症有什麼症狀?食慾不振、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腹部疼痛、肝脾及淋巴結腫大、視力減退、眼睛腫大。

  蛔蟲症的潛伏期多長?潛伏期為食入蟲卵後1-2個月。

   蛔蟲症的傳播途徑?犬貓小蛔蟲的感染可經由成熟蟲卵的攝取或食入受感染鼠而得病;犬貓蛔蟲的感染則是經由食入蟲卵或先天



2. 为了搞懂蛔虫在人体内干了些什么,他们竟吃下了千枚蛔虫卵

蛔虫,属于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虫,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其患病率 ... 蛔虫(左边雄性,右边雌性),图片来源见水印.XX澎湃号>北京科协为了搞懂蛔虫在人体内干了些什么,他们竟吃下了千枚蛔虫卵2021-01-2118:05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超大大标准小北京科协关注“你屁股痒了吗?”“昨晚上睡觉磨牙的是谁?”说到这里,不少80、90后可能想到一句恐怖的话——“你肚里是不是生虫子了”,然后就被要求服下味道很奇怪的宝塔糖用以打虫。

看到这张图,蝌蚪君就想起了它的味道当然,还有很多小伙伴会亲眼见证自己拉出小虫子的画面。

没有见过的同学请看一下新加坡电影《我们的故事》,电影中人徒手拉出两条蛔虫的场景,那是相当让人“喷饭”的(这里就不配图了,感兴趣的可自行搜索查看)。

蛔虫是80后和90后的童年阴影,今天,我们听到蛔虫二字还是心有余悸。

但是当我们回顾人类与蛔虫的接触史,会发现有不少科学家和志愿者为了战胜蛔虫,特意吃蛔虫......蛔虫潜伏史&人类首次记载蛔虫,属于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虫,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其患病率高达70%以上,儿童患病率高于成人。

蛔虫(左边雄性,右边雌性),图片来源见水印从幼虫进入人体到开始产卵需要两个月,成虫寿命约一年。

2019年《寄生虫》杂志报道,在史前美洲豹大便中发现蛔虫虫卵,这与发现标志着蛔虫出现的历史最早可追随到16570~17000年前。

而世界上首次记载蛔虫病是在1800年前,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文中指出蛔虫进入胆道和肠道之间不适应,运动剧烈,使人出现呕吐,烦躁之状,后服用“乌梅丸方”,麻痹蛔虫,缓解了病情。

后来在宋代《颅囱经·杂症》中记载了具体的驱虫、杀虫之方。

蛔虫生活史&科学解剖蛔虫史那么,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国外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对待蛔虫的呢?18世纪初,科学界通过解剖蛔虫,借助显微镜观察,发现蛔虫可能是卵生的,而不是像当时盛行的“生命自发说”说的那样,是由于食物腐败产生的。

蛔虫卵每一次打破现有的常识都绝非易事。

为了证实蛔虫可能是卵生的,1855年德国寄生虫领域先驱科学家库肯麦斯特(F.Küchenmeister)将蛔虫卵喂狗,结果并没有在肠道中发现蛔虫,实验失败。

后来德国的医生莫斯勒(F.Mosler),卢卡特(R.Leuckart)、法国的医生戴纹(C.J.Davine)先后用各种动物以及儿童做实验,也没有收获。

直到1868年,生物学家阿特伯格证明了哥式蛔虫卵在鸽子体内发育成成虫之后,更多的科学家也纷纷用各种动物做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

还有很多科学家为了亲自证实这个观点,将自己作为实验对象,参与了蛔虫卵生的证明当中。

比如,意大利学者格拉西(B.Grassi)一次吞下上百枚虫卵,虽然在22天后发现了虫卵,但是虫卵发现的时间太短,被认为是之前就吃了不洁的食物,证明失败。

而参与这场“豪饮”虫卵实验的,还有下图中的这些科学家。

图片来源于廖俊林-《百年科学蛔虫宴》为什么有的人或动物吃下虫卵就会在肠道中发现成虫,而有的人或动物就不会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始了第二次探索。

1961年,英国学者斯图尔特(F.Stewart)在对老鼠肺部进行解剖时发现了蛔虫幼虫,当时,部分科学家提出,人类只有吃了经过啮齿类动物口水沾染过的食物才会引发蛔虫病。

根据这个观点,1818年一个被称为“食蛔英雄”的日本学者贞夫吉田在大量吞咽豚鼠肺中的蛔虫幼虫试验,发现蛔虫幼虫在人体的行动轨迹:从肠道壁穿过,越过腹腔,穿透膈肌,到达胸腔,再钻入肺部。

从实验结果看,似乎证实了这种观点。

但是随后在人吞咽猪体内蛔虫、狗吞咽猫体内蛔虫等一系列试验后发现,蛔虫的中间宿主不止有啮齿动物,而且有时经过啮齿动物这个中间宿主也有很多没有患病的情况。

直到1879年,意大利医生瓦尼格拉西在小孩子的粪便中发现大量的虫卵,证实蛔虫可以直接在人体内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时,中间宿主的说法才第一次得到否定。

而为这场“豪饮”盛宴做出蛔虫生活史关键总结的是日本儿科医生浓野垂(ShimesuKoino),他在1922年吞下大量虫卵,在煎熬50天后才服下打虫药,最终在粪便中发现了大量蛔虫幼虫。

经过上面提到的以及没有提到的所有参与的科学家、学者近百年的研究和实验,我们终于得到蛔虫感染的完整结论:蛔虫卵的胚胎细胞分裂发育成幼虫,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