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標準2020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你的膽固醇有沒有超標?名醫教你算「動脈硬化指數」

2020-09-21 09:03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數值,家族性高血脂症患者應小於100 ... 塊、置放心血管支架、曾心肌梗塞或中風者,動脈硬化指數應採取嚴格標準,理想值應為3以下,顯示血管健康,風險較低。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科別/心臟血管你的膽固醇有沒有超標?名醫教你算「動脈硬化指數」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0-09-2109:03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飲食控制可輔助降血脂及膽固醇。

圖/123RF●動脈硬化指數應在3或4以下●動脈硬化指數過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型態和藥物調整要雙管齊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數值,家族性高血脂症患者應小於10040出頭的阿雯(化名)飲食均衡、規律運動,例行健檢總膽固醇卻是紅字。

醫師檢視健檢報告發現,她高密度膽固醇及總膽固醇數據換算成「動脈硬化指數」在正常範圍,但低密度膽固醇還有降低空間,恐與家族遺傳有關,若飲食及運動控制無效,應考慮服藥。

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血脂肪檢查包括三酸甘油脂(TG)、總膽固醇(T-CHO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四個指標需綜合判讀,簡單判讀是把總膽固醇除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所得到數值是「動脈硬化指數」。

王宗道指出,如有心血管疾病,例如頸動脈已增厚或有斑塊、置放心血管支架、曾心肌梗塞或中風者,動脈硬化指數應採取嚴格標準,理想值應為3以下,顯示血管健康,風險較低。

若無心血管病史,動脈硬化指數理想值可放寬到4,一旦超過4,就必須更積極的調整生活型態及藥物控制。

你的動脈硬化指數知多少?製表/邱宜君降血脂控制飲食和運動倘若動脈硬化指數高過理想值,王宗道建議,無心血管病史者,可先嘗試三至六個月的的飲食控制和運動改善,若指數不能變正常,應該要就醫服藥;若有心血管問題的人,則生活型態調整和藥物要雙管齊下,直到達標為止。

除了動脈硬化指數要降到3或4以下,根據2017年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家族性高血脂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應小於100mg/dl,心血管疾病者更應控制在70mg/dl以下。

體重標準避免疾病上身維持正常體重是維持正常血壓和心血管健康的關鍵。

當體重上升1公斤,血壓就上升1毫米汞柱,身體質量指數(BMI)不能超過24,血壓收縮壓不能超過120毫米汞柱,肥胖者須減重,避免心血管疾病上身。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家醫科教授黃國晉表示,飲食控制可輔助降血脂及膽固醇。

膽固醇的飲食來源為蛋黃、肉類、海鮮,愛吃肉、油炸、高熱量食物者要減少攝取,多吃高纖的麥片、蔬果等,持續兩、三個月,能讓膽固醇下降。

攝取好油少吃甜食三酸甘油脂的主要來源是飲食中的油脂、甜食等精緻碳水化合物,建議少吃蛋糕、含糖飲料等甜食,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例如豬油、椰子油等,可多攝取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好油,例如苦茶油、橄欖油、堅果類。

多運動可以降血脂,具有改善代謝、血壓、血糖等好處,黃國晉建議,每周5次,每次心跳達每分鐘130下的有氧運動,持續30分鐘。

另做重量訓練,提升肌肉量及新陳代謝,代謝變好,控制血糖和血脂肪。

長者運動可融合平衡訓練黃國晉推薦,老年人可在運動中融合一些平衡訓練的元素,例如太極拳,因為動作慢,且著重下肢及核心肌群的穩定訓練,包括單腳站立、重心轉移等,可降低長者跌倒風險。

膽固醇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降血脂延伸閱讀冬天洗澡由腳往頭洗可以防中風?一動作才是重點喝南非國寶茶有好處嗎?教授告訴你最重要一件事醫病天地/老翁易喘易累…急性心肌梗塞天冷騎機車怎麼穿才保暖?手別插口袋!把握「3關鍵」不挨凍國健署、漁業署共推9道健康年菜葷素、長者都合適冬天喝酒可以暖身?醫師:錯誤觀念53歲康康健康亮紅燈!驚曝劉真過世同一天「差點中風」同類文章醫病天地/老翁易喘易累…急性心肌梗塞心肌肥厚恐猝死!預防致命心律不整別忽略這項檢查熬夜壓力飲食習慣差青壯年易忽視心危機睡覺、脫衣都要注意!醫師揭天冷猝死3大危險時刻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寒舍董事蔡伯府驟逝享年48歲!醫:45到75歲是猝死高峰期教你辨別5種猝死類型解除心頭大患!台中榮總發



2. 血脂異常

婦女於停經後其血脂濃度會上升,甚至會超過同齡男性。

血清總膽固醇(TC)或三酸甘油酯(TG)過高,以及血脂蛋白異常〔低密度脂蛋白(LDL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最新消息中心簡介中心簡介服務理念設備介紹環境介紹服務時間環景導覽影片介紹醫療團隊主任的話醫師介紹健檢團隊地理位置聯絡我們健康檢查健康檢查項目公務人員健檢半日精緻健檢一日健康檢查癌症篩檢-MRI磁振造影肺癌篩檢-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心肌梗塞篩檢-MDCT心臟電腦斷層專案-全身磁振造影+一日健康檢查鴻福專案-正子+一日健康檢查額外加選項目檢查流程說明我要預約健檢衛教專區健康資訊健康檢查篇健康問題篇衛教天地清腸藥使用常見問答常見問答常用連結我要預約健檢線上評估分享中榮首頁單位首頁English選擇分院埔里分院嘉義分院灣橋分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快捷選單網路掛號看診進度即時動態衛教專區服務諮詢交通指南健康檢查常見問答該看哪一科:::健康管理中心>衛教專區>健康資訊>健康問題篇血脂異常引用(11)2019/4/810:40:554347陳羿恩/張文道(2019/02/27修訂)   血脂肪(即我們平常所說的「血油」),是指人體血清中的脂肪,包括: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的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組成之總膽固醇。

血脂濃度與年齡、性別、種族、家族遺傳、生活習慣(喝酒、吸菸、飲食、和運動)、肥胖相關。

一般而言,血脂濃度在45歲以後開始明顯爬升,男性通常比女性高。

婦女於停經後其血脂濃度會上升,甚至會超過同齡男性。

   血清總膽固醇(TC)或三酸甘油酯(TG)過高,以及血脂蛋白異常〔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HDL)過低〕是與動脈硬化有關的主要血脂異常。

長期血脂異常,會造成血脂堆積在血管內壁而導致動脈粥狀硬化,使血管內腔狹窄、血栓形成,甚至會造成血管阻塞。

阻塞的位置與症狀各有不同,例如:發生於心臟的冠狀動脈會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或猝死;發生於腦部動脈則造成腦中風;發生於四肢動脈則造成肢體疼痛、壞死。

   血脂異常的病人需長期追蹤、並控制血脂濃度,目的是減緩動脈硬化的進展、及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首先是非藥物治療,包含:飲食調整、戒菸、戒酒、適度運動、控制體重等;若是經過非藥物治療三至六個月後,血脂仍然顯著異常,則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開始接受降血脂藥物治療。

   根據全民健保治療血脂異常的藥物給付規定(2019年2月1日修訂,詳如附錄):(一)血膽固醇(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控制目標,無相關症狀者根據每個人擁有的下列心血管危險因子數目而異:(1)高血壓;(2)男性≧45歲,女性≧55歲或停經者;(3)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歲,女性≦65歲);(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40mg/dL;(5)吸菸。

危險因子愈多,則血膽固醇控制目標應更低。

已確診為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TC目標<160mg/dL、或LDL-C目標<100mg/dL;有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病史、或已接受內科或外科介入性治療,則LDL-C目標<70mg/dL。

另外,已知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冠狀動脈粥硬化、或缺血型腦血管疾病),若TC>160mg/dL、或LDL-C>100mg/dL,則請積極追蹤檢查血脂肪、並與醫師討論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治療。

(二)三酸甘油脂(TG)控制目標是<200mg/dL。

首先應積極調整生活習慣(避免飲酒、飲食少油少糖高纖、控制體重、加強運動健身),三至六個月後若仍未達標、並且TC/HDL-C>5或HDL-C<40mg/dL,則請與醫師討論是否開始藥物治療。

如果已確診為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或三酸甘油脂≧500mg/dL者(可能增加罹患急性胰臟炎的危險性),則請與醫師討論是否立即開始藥物治療。

附錄、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藥品給付規定:第二節心臟血管及腎臟藥物~2.6.降血脂藥物http://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E70D4F1BD029DC37&topn=3FC7D09599D25979回上一頁展開



3. 飲食控制只能降2成!血脂異常是腦中風危險因子改變7件事可 ...

2020-09-02 18:04常春月刊常春月刊 ... 其中,血脂異常是導致腦中風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因為高膽固醇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 中風及心血管疾病,建議控制低密度膽固醇100 mg/dL以下,若冠心症、缺血中風病患標準為70 mg/dL以下。

3.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科別/心臟血管飲食控制只能降2成!血脂異常是腦中風危險因子改變7件事可預防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0-09-0218:04常春月刊常春月刊【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被封為影帝的男星吳朋奉於5月25日凌晨驟逝,經法醫相驗證實死因為腦中風。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鄭建興表示,過去總認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近年來,年輕型腦中風個案數增多,特別是心血管疾病、三高患者、肥胖等高危險族群,平時更應該做好自我控管的工作。

血脂異常要注意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且切勿隨意停藥鄭建興醫師提到,在台灣,缺血型腦中風約占80%,出血型腦中風約20%。

心房顫動、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皆會增加中風發生率。

其中,血脂異常是導致腦中風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因為高膽固醇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加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

醫師強調,將高危險群病人的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以下簡稱LDL-C)控制在100mg/dL以下,更高危險病人(如冠心症、缺血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建議控制在70mg/dL以下,是國際血脂治療趨勢。

許多人以為只要透過清淡飲食便能降低血脂,卻不知道飲食控制其實只能改變約10~20%的低密度膽固醇。

鄭醫師提醒,除了注意飲食和規律運動,若血脂仍無法妥善控制,就需搭配服用藥物,如常使用的Statin史他汀類藥物;一旦隨意停藥,根據研究顯示,失去藥物保護效果,恐增加心肌梗塞、中風再度發生,因此定期且規律服藥,顯得極為重要。

另外,也須同時注意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如肌肉痠痛)。

FAST判別中風症狀 急性中風治療分秒必爭該如何判斷急性腦中風症狀?鄭建興醫師指出,熟悉國際中風口訣FAST,掌握「Face」發現突然臉部或嘴角歪斜,「Arms」感到單側手腳無力,「Speech」講話突然口齒不清或無法言語,「Time」趕快記下時間,趕緊送醫。

目前急性缺血中風的積極治療包括「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由醫師評估過後進行治療,坊間偏方是在發作當下針扎手指,其效用不大也無根據,若出現上述症狀,打119緊急送醫,才是正確做法。

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 力行「簡單生活七件事」該如何從日常生活中預防中風或腦部退化,鄭建興醫師呼籲,可以遵從美國心臟協會(AHA)的「簡單生活七件事」做起,改變生活型態來達成。

1.管理血壓:高血壓是中風及心臟病主要的危險因子,因此,只要將血壓維持在130/80mmHg正常的範圍,就能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

 2.控制膽固醇:保持體內動脈通暢,避免中風及心血管疾病,建議控制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以下,若冠心症、缺血中風病患標準為70mg/dL以下。

 3.降低血糖:血糖目標值是空腹血糖100mg/dL,有糖尿病的病人,須在家自我管控血糖,若沒有糖尿病的人,但40歲以上民眾建議規律進行檢測。

 4.管理體重:建議BMI控制在25以下,建議成年男性腰圍以90公分,女性80公分為標準,超過則屬於腹部肥胖。

5.保持運動:每週達150分鐘的中高強度活動量,每週運動3次、每次30~50分鐘以上的運動,如快走、慢跑等。

6.良好飲食習慣:限制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添加糖的攝取量。

 7.戒菸。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為什麼夏天也會出現心臟病?專科醫師解析背後原因就算反式脂肪標示「0」也不能大吃特吃!有這條件照樣會傷心血管 腦中風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常春月刊《常春月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一直以讀者信賴的家庭醫師自詡,內容由醫藥記者專訪各大醫院知名醫師,緊扣趨勢的議題、權威嚴謹的內容,文字淺顯易懂卻又不失專業,不但能讓讀者獲取最新醫藥保健常識與訊息,也深獲醫藥界的肯定。

延伸閱讀血壓忽高忽低比高血壓更危險!醫師揭「這些行為」洗腎風險很高新冠確診累計八死案例資訊整理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許金川/鮪魚肚易有脂肪肝趕快超一下來台換肝又中風半癱4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