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 癌 膀胱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腎臟輸尿管合併膀胱袖口切除手術說明

疾病簡介疾病簡介腎臟輸尿管合併膀胱袖口切除手術說明一、說明腎盂或是輸尿管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因為癌細胞在集尿系統的尿路上皮中容易復發,所以必須做整個腎臟和輸尿管全切除術,且為避免輸尿管進入膀胱的開口周圍的膀胱細胞的復發,故也要一併切除。

手術切口的選擇在於病人的體態、腫瘤的大小及位置,可考慮的切口方式主要有經由腹膜的腹部正中線傷口或是經由腹膜外的腰部側開傷口加上下腹部的一斜切傷口二種,再將腎臟,輸尿管及膀胱袖口一併摘除。

可能得到的好處(醫師並不能保證您一定可以得到任何一項):針對早期的腎盂或是輸尿管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做腎臟輸尿管合併膀胱袖口的切除。

尿路上皮癌的病人,若為細胞分化較好,且在早期發現的話,其五年的存活率在60~90%之間;若是細胞分化較不好,且侵犯範圍較深者,其五年的存活率則只剩下三成左右;若是證明有林巴結的轉移,其五年的存活率則只剩下不到4%左右。

可能的替代方案(如果您決定不施行這個手術,可能會有危險,請與醫師討論您的決定):下段輸尿管(指較接近膀胱部分的輸尿管)的尿路上皮癌可以考慮作只作下段輸尿管切除以及輸尿管重植術。

更保守的治療方式,可以考慮以傳統的方式將腎臟或是輸尿管切開,只作腫瘤切除;或是以內視鏡的方式,搭配電燒或是雷射燒灼,將腫瘤切除。

採取此種方式的病患,通常是:只剩下單一顆腎臟、兩邊的腎臟或是輸尿管同時發現有移行上皮癌、或是雖只有一邊的腎臟或是輸尿管罹患移行上皮癌,但是病患的整體腎功能已經瀕臨嚴重的腎功能不全。

採取此種保守的治療方式,其復發率約在15-80%左右。

採取此種方式治療的病患,可能必須配合定期的腎臟及輸尿管內化學或是免疫藥物灌注。

懷疑已有淋巴腺或是遠處器官轉移的病患,應考慮作全身性的化學治療。

手術後之後續治療:對於尿路上皮癌的病患,術後必須定期追蹤其小便,腎功能及影像學檢查。

某些癌症病患,手術後可能需追加放射線治療或是全身性化學治療。

二、腎臟輸尿管合併膀胱袖口切除手術可能發生之併發症:(沒有任何手術(或醫療處置)是完全沒有風險的,以下所列的風險已被認定,但是仍然可能有一些醫師無法預期的風險未列出。

)根據國外的統計,根除性腎臟切除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約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包括:出血或體液流失,需輸血或補充水份,蛋白質或電解質;某些輸液可能全民健保不給付。

術中的剝離,可能造成腸道受損而造成局部傷口或全身性感染。

術中的剝離,可能造成肝臟,脾臟,胰臟等內臟器官的損傷。

術後可能因為腸沾黏或蠕動變差,造成腸道阻塞,必須延遲進食。

術後可能發生續發性出血,嚴重時,必須再次接受剖腹探查。

有時會產生氣胸或血胸,術後必須置放胸管一段時間。

術後因疼痛,慢性肺病或其他原因,導致呼吸深度減小,肺部擴張不全或肺部發炎。

術後傷口感染,可能造成傷口不易或延遲癒合。

淋巴液或積血引流不順,形成後腹腔或腹腔內淋巴囊腫或膿瘍。

術後可能會有腎功能不全的現象。

術後可能再發腫瘤,包括:對側腎臟、輸尿管以及膀胱等。

血尿及膀胱外血腫,尿路發炎。

尿液漏出,積蓄或是形成廔管,需要長時間的體內或是體外尿液引流。

手術後會有傷口處膨出或疝氣的可能性。

手術中或術後可能產生的全身併發症,包括:心肌梗塞、鬱血性心臟衰竭、肺栓塞、肺炎等。

其他因內科疾病、老年或麻醉等原因引起之併發症,如:心、肺、腦之栓塞或衰竭,支氣管痙攣、換氣不足、吸入性肺炎,低血壓、心律不整、心臟停止。

三、即使是最權威、最有經驗之資深醫師,一些手術併發症及副作用仍不能避免;但每一位醫師都會稟持最大的能力與認真之態度為病患服務。

為善盡醫師之責,特做以上之說明及解釋,以補充醫師之聲明耕莘醫院外科部1000601修訂返回列表臨床試驗衛教文章榮譽訊息



2. 腎臟及輸尿管尿路上皮癌

腎臟是兩個呈蠶豆狀的器官,位於人體中線的兩側,左右各一個,右腎受到肝臟的影響,位置較左腎低。

腎臟主要功能為製造尿液、排泄廢物、維持水份、血液酸鹼值及電解質平衡、及內分泌正常功能。

80-85%的腎臟腫瘤都是惡性,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左腎及右腎發生的機會各半。

腎臟惡性腫瘤包括尿路上皮癌、腎細胞癌、淋巴癌、轉移癌、惡性肉瘤等,其中的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carcinoma,UC)舊稱移行性細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TCC),是由泌尿系統內的尿路上皮細胞病變衍化而成的癌症,可能發生於腎臟的腎盂或腎盞,也可能發生於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而稱為腎盂(尿路上皮)癌、輸尿管(尿路上皮)癌、膀胱(尿路上皮)癌、尿道(尿路上皮)癌等。

腎臟的腎盂及輸尿管(尿路上皮)癌的發生原因及治療方式相近,因此常合併討論。

發生原因尿路上皮癌的發生的確切原因仍不十分清楚。

台灣南部烏腳病流行地區(北門、學甲、布袋、義竹)有高罹患率,高達80%的腎臟惡性腫瘤是腎臟尿路上皮癌。

吸菸、服用不明藥物、止痛藥或含馬兜鈴酸中藥,加上其他致癌物質,化學工業污染,慢性腎衰竭等,都是可能的危險因素。

台灣洗腎病人比例極高,也是尿路上皮癌的高危險群。

台灣的腎臟尿路上皮癌病患,男性與女性比例約略相等。

臨床症狀主要症狀是無痛性血尿(56-98%)。

其次是腰痛(30%),大部份為漸進性的悶痛;有些則發生急性腎絞痛,乃因血塊或腫瘤堵塞泌尿道造成腎水腫。

其餘症狀包括解尿疼痛不順、體重減輕、疲倦、貧血、食慾不振、骨頭疼痛等。

這些症狀出現愈多時,大部份為較後期疾病。

還有15%的病人完全無症狀,是攝影檢查時意外發現的。

臨床診斷臨床診斷的方式有多種,需視實際病情選擇合適檢查。

腎臟超音波檢查:可偵測腫瘤位置、大小,腫瘤實質變化等,但對於體積較小腫瘤則不易偵測。

靜脈注射尿路攝影檢查(IVU):於靜脈注射顯影劑,顯影劑經由腎臟濃縮,排經輸尿管、膀胱、尿道,以腹部系列X光攝影,可顯示腎臟的腎盞、腎盂、輸尿管及膀胱的影像,偵測腫瘤的位置、大小及腎臟變形程度。

逆行性腎盂攝影檢查(RP):檢查時先以膀胱鏡找到輸尿管開口,置入輸尿管導管注入顯影劑再做腹部系列X光攝影。

此檢查適用於腎功能差不能做靜脈注射尿路攝影檢查或靜脈注射尿路攝影檢查仍無法看清腎盂、輸尿管等結構時。

輸尿管鏡檢查及切片(ureteroscopywithbiopsy):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逆行性經由尿道及膀胱,置入輸尿管鏡檢查疑似有腫瘤的輸尿管及腎盂,遇到腫瘤可立即夾取一小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或作灌洗式尿液細胞學檢查(washingcytology),以確認診斷。

腹部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可顯示腫瘤的位置與大小、侵犯的部位及擴散的程度,呈現腎臟血管的走向,以及立體的相對關係,這對手術前的診斷及評估有相當大的幫助。

核磁共振掃描檢查:能提供腎臟器官病變的訊息,藉由磁場變化,顯影出血管及尿路的異常情形;腎功能不全之病人,也可採用。

可與電腦斷層相互對照,以進一步確認疾病發展的情形,作為治療時的參考。

腎臟血管攝影檢查:經由股動脈或靜脈放入導管,進行血管攝影檢查,對腎血管病變和腎臟腫瘤有部份診斷價值,但大部分巳被電腦斷層攝影取代。

經皮腎臟細針穿刺切片檢查:提供手術前的組織病理報告,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但是癌細胞有可能沿針穿刺路徑轉移,故較少被採用。

同位素骨骼掃描:可顯示是否有骨骼轉移,及評估骨骼轉移的變化。

腎盂及輸尿管(尿路上皮)癌臨床分期第Oa期:乳突狀非侵襲性的上皮癌。

第Ois期:原位癌。

第一期:腫瘤侵犯黏膜下層結締組織。

第二期:腫瘤侵犯肌肉層。

第三期:腫瘤侵犯超過肌肉層。

腎盂腫瘤侵犯腎盂周圍脂肪組織或腎實質;輸尿管腫瘤侵犯輸尿管周圍脂肪組織。

第四期:腫瘤侵犯周圍器官或經由腎臟侵犯周圍脂肪組織(T4N0M0)。

有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

(TX-4N1-3M0orTX-4N0-3M1)。

治療方式早期腎盂及輸尿管(尿路上皮)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腎臟輸尿管及膀胱袖口切除手術為主,手術方式可以傳統開腹手術或微創腹腔鏡手術施行,切除患側的腎臟及輸尿管。
<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