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顳葉型失智症藥物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失智症新療法成大蔡坤哲研究團隊發現額顳葉退化症治療藥物 ...

失智症新療法成大蔡坤哲研究團隊發現額顳葉退化症治療藥物 ... 族群中,額顳葉退化症是第四大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路易體失智與血管性失智; ...跳到主要內容區:::首頁2012校園焦點失智症新療法成大蔡坤哲研究團隊發現額顳葉退化症治療藥物【台南訊】老人失智症是人類即將面對最嚴峻的問題,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蔡坤哲助理教授,與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沈哲鯤院士合作,成功發現雷帕黴素(Rapamycin)可用於減緩並治療額顳葉退化症(frontotemporallobardegeneration,FTLD),額顳葉退化症是失智症主要導因之一,迄今仍無藥可醫。

此研究係以雷帕黴素活化細胞自噬作用來進行治療,用老鼠為實驗對象,其成果已於2012年9月11日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PNAS)。

成大校長黃煌煇特別讚許蔡坤哲助理教授的用心,不僅在研究上有非常傑出的表現,發表高水準的論文,最重要是將這些研究成果推向真正實用的路途;黃煌煇校長說教授的研究發表都是半成品,不能實用,只有真正研發成藥物具有治療效果,才是真正的貢獻;老人失智的研究非常重要,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失智症的老人很幸福,但是他身邊的子女孫兒卻很痛苦,是社會成本最高的疾病,希望蔡坤哲助理教授的研究能盡快開發成有效的藥物,造福社會。

蔡坤哲助理教授說額顳葉退化症造成腦的額葉與顳葉萎縮、失憶、言語喪失、神經動作障礙,甚至併發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neurondisease,MND),醫學上的報告,每10萬人有9至10人會罹病,其中家族遺傳性佔40%,未知名基因變佔60%;在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中,額顳葉退化症是第四大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路易體失智與血管性失智;但在小於65歲的族群,卻是第二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

蔡坤哲助理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以雷帕黴素治療實驗鼠額顳葉退化症,額顳葉退化症的實驗鼠兩個月大時表現出認知障礙,六個月大時表現出運動功能異常,同時會出現海馬迴萎縮大腦重量減少,神經可塑性相關的蛋白表現異常,並且造成神經元損失與膠質細胞增生,形成細胞質間的TDP-43。

治療時,在基因轉殖的實驗鼠2個月大時開始投藥,並且以水迷宮和滾輪運動測試老鼠的認知作用和運動功能,在3個月大的實驗鼠觀察到挽救認知障礙的現象,在6個月大的FTLD-U老鼠觀察到預防運動功能異常的現象,實驗證實早期投藥發現不但可以維持實驗鼠的學習記憶功能,更可以減緩運動功能的喪失,並且減少實驗鼠腦部神經細胞的死亡;至於病程發展的晚期投藥,則明顯改善原本應該喪失的運動功能。

這次蔡坤哲助理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的雷帕黴素是舊藥新用,雷帕黴素是一種抗生素免疫抑制藥物,過去用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與器官移植所產生的排斥反應,近期則在基礎醫學研究上發現可能可以治療癌症、亨丁頓舞蹈症、阿茲海默症…等,也用於免疫抑制藥物,可用於預防器官移植所產生的排斥反應。

雷帕黴素治療機轉是活化細胞自噬作用;在發病的老鼠身上給與雷帕黴素細胞自噬活化劑,可以減少過度表現的TDP-43蛋白質與其在細胞質中所累積的不正常聚集堆積,進而改善此病變所誘發的神經細胞凋亡,並且維持實驗鼠的學習記憶功能,減緩運動功能的喪失。

除了雷帕黴素,蔡坤哲研究團隊還以亞胺精(Spermidine)、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他莫昔芬(Tamoxifen)等自噬活化劑進行實驗,對於治療額顳葉退化症,都有明顯效果,該發現對於治療TDP-43蛋白異常新陳代謝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一重大突破。

蔡坤哲助理教授表示到目前為止,額顳葉退化症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與藥物,實驗結果證明雷帕黴素等自噬作用的活化劑是治療額顳葉退化症新穎藥物,科學家及醫界將得以研發與應用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額顳葉退化症。

蔡坤哲助理教授表示,失智症患者在確診後需要長期的醫療照護,這其中包含醫療與居家照護,所以導致醫療與人力資源構成的社會成本有著龐大的付出,以阿茲海默症為例,2010年全球在阿茲海默症直接或間接利用的醫療與照護支出,耗費了6千億美元,這金額約略可排名世界第18大經濟體,是社會非常沈重的負擔,如能有效開發治療藥物,市場商機極具潛力,蔡坤哲助理教授研究團隊針對額顳葉退化症藥物治療已經著手申請台灣與美國的專利智財申請。

本研究係由國立成功大學、中央研究院與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共同支持。

研究作者還包括蔡坤哲助理教授與沈哲鯤院士



2. 失智症藥物作者:臺大醫院藥劑部陳彥蓁藥師專題報導2020年 ...

關鍵字:失智症, Dementia, 退化型失智, 血管型失智, 阿茲海默症, 乙醯膽鹼酶抑制劑, 麩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 抗憂鬱劑, 額顳葉型失智, 路易氏體失智.:::專題報導:::失智症藥物內容下載: 何謂失智症「我的昨日在消失,未來也充滿不確定,那我該為何活著?」就像電影《我想念我自己》中的女主角一樣,失智症可能悄然無息地來到我們身邊,一點一滴地掏空病人的記憶,打亂我們的生活。

在疾病初期,很多家屬常以為病人只是老了,所以個性才變得倔強固執又健忘,也無法勝任熟悉的事務,但事實上,這些都是生病的跡象,需要接受治療。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它的症狀不單只有記憶力的衰退,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在自家附近迷路)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的能力受損(以為鏡中的自己是他人)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而且沒辦法回頭尋找判斷力變差(過馬路不看紅綠燈)退出職場或社交活動情緒和個性的改變(衝動易怒或者憂鬱)這些不正常的退化現象就像慢性疾病一樣無法根治,但我們仍然可以利用藥物延緩病情進展的速度。

失智症常見分類很多因素會造成失智症,包括退化型、血管型失智、疾病導致或者是其他可逆因子影響。

退化型失智症:包含阿茲海默症(不可逆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withLewyBodies)及額顳葉型失智症。

血管型失智症: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

疾病:腦膜炎、腦部腫瘤、腦部創傷、愛滋病、神經性梅毒等等。

其他:維生素B12缺乏、葉酸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等。

目前可用來治療的藥物有那些?針對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會依照疾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使用何種藥物:一、減緩退化的藥物: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及麩氨酸NMDA受體之拮抗劑。

二、其他症狀輔助藥品:含抗憂鬱、抗焦慮、助眠藥物乙醯膽鹼酶抑制劑:乙醯膽鹼是腦中重要的神經傳遞物質,此類藥物藉由抑制乙醯膽鹼酶,有助於減緩症狀惡化,主要是用在輕、中度失智症病人。

包含愛憶欣(Aricept,donepezil)、憶思能(Exelon,rivastigmine)、利憶靈(Reminyl,galantamine)。

其中憶思能除了口服劑型以外,還有穿皮貼片劑型及內服液劑。

藥物使用注意事項:愛憶欣:半衰期長,一般建議每天睡前服用一次,若有失眠狀況可以改為早上服用。

憶思能:口服藥品每2-4週需要做劑量調整。

比起其他藥品,胃腸不適副作用機率較高,建議與食物一同服用降低不適感。

貼片使用需要注意黏貼部位要輪替,同一處14天後才可再次黏貼,若貼片不慎脫落或忘了貼,想起時立刻補貼(但若已接近下次黏貼時間則跳過這次,按原時間黏貼),隔天按原時間貼一片即可。

貼片不可以摺疊或裁剪,且黏貼部位不宜接觸熱源(日光或泡熱水)以免增加皮膚吸收量。

利憶靈:通常每天服用一次,與早餐併服。

NMDA受體拮抗劑:抑制麩氨酸的作用,避免其神經毒性對腦細胞造成破壞,包含滅擾(Manotin,memantine),對中重度阿茲海默症較為有效。

 如同上述幾種藥品,有些藥物需要時間慢慢調整劑量。

一般來說,當藥物的劑量增加,副作用發生的機率理論上也隨之增加,因此在調整藥物劑量上,務必依照醫師指示,有時候甚至必須視情況再次回到較低劑量,讓身體慢慢適應,以減少因為無法耐受藥品副作用而停用藥物的風險。

抗精神病藥物:若出現幻覺、妄想、攻擊、敵意和不合作等症狀時,可給予抗精神病藥物,如:思樂康(Seroquel,quetiapine)、理思必妥(Risperdal,risperidone)等。

雖然此類藥物可以幫助穩定情緒降低攻擊行為,但可能引發鎮靜、巴金森氏症症狀、步態異常、跌倒等症狀。

此類藥物可能提高失智症病人中風及死亡的風險(1%),因此建議從低劑量開始使用,如果症狀改善,須儘快減量。

抗憂鬱劑:當病人出現憂鬱、煩躁或失眠等症狀時,則可使用抗憂鬱劑來治療,如解鬱(Juxac,fluoxetine)、樂復得(Zoloft,sertraline)、美舒鬱(Mesyrel,trazodone)等。

可能的副作用:頭痛、噁心、頭暈、平衡感差等。

須注意的是這些藥物通常需要服用2-4週後才會有效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