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手術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慢性鼻竇炎疾病居家須知及注意事項

護理師會注意您生命徵象的監測,若有異常情形會告知醫生。

· 局部麻醉手術後一般禁食四小時後即可進食,應先喝水,無嘔吐情形再進食,並先採冰涼飲食。

· 開完刀後可能會有 ...科部室首頁內科部門檢查室感染科心臟血管內科神經內科腎臟科胃腸肝膽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胸腔內科血液腫瘤科風濕免疫科外科部門一般及消化系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部整形外科心臟血管外科傷口照護中心婦兒部門兒科部婦產部其他醫療專科部門復健部(科)病理中心放射腫瘤部(科)高壓氧科中醫部牙醫部眼科(部)耳鼻喉科(部)麻醉部皮膚科家庭醫學部(科)精神醫學部(科)加護醫學部急診醫學部放射診斷科核子醫學科醫技、其他部門癌症中心燙傷中心藥劑部營養科護理部緩和病房居家護理醫療事務室人體試驗委員會外語篇印尼文英文越南文泰文菲律賓文簡體中文線上影音衛教搜尋功能耳鼻喉部首頁其他醫療專科部門耳鼻喉部衛教單張編號:A7750118 慢性鼻竇炎疾病居家須知及注意事項By 耳鼻喉部|December,2020一、疾病及合併症影響:術前會有流黃鼻涕、前額部、上額竇腫痛、發燒、頭痛、鼻塞等,術後可能出現鼻出血、鼻塞、喉嚨不適、頭暈、頭痛等情形。

二、住院注意事項:住院當天:填寫手術及麻醉同意書,護理師會為您解說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請術前自購買0.5或1吋紙膠,以便術後使用。

晚上十二點以後不能吃任何的東西(包括開水、香菸)。

手術當天:更換手術衣,取下身上所有物品(包括活動假牙、隱形眼鏡、飾物及金錢等)。

護理師會為您注射點滴以補充水份。

請在病房耐心等候送開刀房,我們會隨時通知您送開刀房時間。

術後當天:護理師會注意您生命徵象的監測,若有異常情形會告知醫生。

局部麻醉手術後一般禁食四小時後即可進食,應先喝水,無嘔吐情形再進食,並先採冰涼飲食。

開完刀後可能會有嘔吐情形,如有嘔吐情形,先將頭側向一邊,避免造成吸入性肺炎。

護理師會觀察您第一次小便的時間,若小便無法解出時,必要會給予以導尿。

由於雙鼻會有流血情形,因此當紗布墊濕約2/3量時即可更換。

鼻倒流時,若有血水不宜吞下,喉嚨若有血塊或痰無法咳出,請通知護理師協助抽出分泌物。

手術後立即給予冰袋冰敷鼻部,每兩小時休息15分鐘,直到24小時後,若仍感局部腫脹不適,可隨時冰敷。

術後雙鼻因有鼻導管及填充物,因此鼻部會有鼻塞腫脹不適,必要時可以注射止痛劑減輕傷口之疼痛,並請盡量採張口呼吸。

術後雙鼻因有鼻導管及填充物,因此鼻部會有鼻塞腫脹不適,雙眼會不適,我們會給予眼藥水使用以減輕不適。

若您感覺喉部有吞嚥口水,請告知護理師評估是否有出血,必要時通知醫師處理。

請勿做「清喉嚨」、閉嘴用力等動作,因為會使鼻內敷料滑脫。

術後第一天至第二天:每日護理師會為您評估呼吸道是否通暢及鼻出血情形。

由於張口呼吸會有口腔異味,因此經常刷牙及嗽口以保持口腔清潔。

依醫囑給予雙鼻鼻導管抽吸分泌物。

護理師及家屬須執行更換鼻部紗布墊。

手術後第三天:醫生為您取出鼻導管並清除血塊後,請返回病房臥床休息繼續冰敷兩小時。

續注射抗生素一天。

手術後第四天:護理師會為你辦理出院手續並預約回診時間。

三、居家照顧之注意事項:藥物使用注意事項:按照醫師指示服藥,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次數或停藥,以免產生抗藥性。

活動、運動注意事項:出院1~2個星期內,勿抬20公斤以上之重物及過度低頭工作。

出院1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例如騎腳踏車、跑步、爬樓梯。

飲食注意事項:每天飲水達2,000~3,000cc。

出院1~2星期,避免食用太熱之食物及進食補品。

每天多攝取蔬菜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預防便秘。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勿挖鼻孔,勿用力擤鼻涕及咳嗽。

勿用太熱的水洗澡,勿浸泡熱水浴。

避免至公共場所,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門診追踨:依醫師指示按時回診,第一次回診由護理站協助預約掛號。

特殊注意事項:出現下列情形需立刻返院治療:體溫高於38.5度,使用冰枕後仍未改善。

鼻部有大量出血情形,冰敷後仍未改善。

口鼻均呼吸困難。

~諮詢電話~│奇美醫院│電話:(06)281-2811轉56291│柳營奇美│電話:(06)622-6999轉73641



2. 鼻竇炎需要手術嗎?

鼻竇炎,是台灣常見的疾病,也是患者就診耳鼻喉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病因來自鼻部及鼻竇的發炎。

根據美國鼻科醫學會2021年鼻竇炎的最新定義[1]:.MenuSkiptocontentPostnavigation←擺脫復發性鼻竇炎3D立體定位導航(Navigation)微創手術快狠準頭頸部腫瘤神經監測手術第三代神經監測系統減少術中神經損傷→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頭頸外科盧彥廷主治醫師先講結論,一、急性鼻竇炎以藥物治療為主;二、慢性鼻竇炎可能需要手術合併藥物治療。

兩個診間的故事第一則門診來了一對祖孫。

一進門,還沒等小朋友坐上診療椅,阿嬤就急著說:「外面診所要我們趕快來大醫院,說是中耳炎、鼻竇炎,如果沒有好,還要裝什麼耳管?」我先安撫了緊張的阿嬤和病懨懨的小朋友。

仔細詢問病史,原來小朋友咳嗽流鼻水已兩個禮拜,期間在診所就醫四次。

一開始只有輕微咳嗽、流清鼻水,診所醫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

服用第一次三天份的藥物後,症狀改善了些許。

沒想到一週後急轉直下。

鼻塞愈發厲害、鼻涕愈來愈黃、且臉脹脹的。

不久接著耳朵悶悶的,聽不太清楚,最後不但耳朵痛,整個人還感覺燒燒的。

診所醫師說已變成鼻竇炎、中耳炎,並交代若未改善,趕快到大醫院治療,一直沒好就要考慮引流或做中耳通氣管…。

第二則王大哥是位交通警察,高大壯碩。

沒日沒夜地在公路上守護大家的生命安全。

第一次在診間看到王大哥時,他雖然難掩前一天整夜執勤的疲倦,卻給人自律堅強的感覺。

「盧醫師,我想來找你好久了!我一直鼻塞,加上最近溫差大,值勤時更不舒服。

雖然輪班很累,卻因為鼻塞睡不著,要怎麼辦呢?」仔細用內視鏡檢查後,發現王大哥的鼻腔內塞滿了鼻息肉,伴隨著濃濃的黏液,幾乎沒有空間,只能靠嘴巴呼吸。

鼻竇炎是什麼鼻竇炎,是台灣常見的疾病,也是患者就診耳鼻喉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病因來自鼻部及鼻竇的發炎。

根據美國鼻科醫學會2021年鼻竇炎的最新定義[1]:急性鼻竇炎代表鼻竇炎發作的時間≦四週,且有以下症狀:(1)鼻塞/膿樣鼻分泌物及(2)臉部疼痛/壓力感或嗅覺缺失。

慢性鼻竇炎則為發作時間持續≧十二週,患者有包含兩種以上症狀:鼻部分泌物(前鼻或後鼻倒流)、鼻塞、嗅覺減退(hyposmia)、臉部疼痛/壓力感或咳嗽(兒童)以及鼻竇內視鏡或電腦斷層客觀影像學檢查證據。

鼻竇炎的治療急性鼻竇炎以藥物治療(類固醇鼻噴劑及口服抗生素)為主。

需注意,若沒有特別嚴重的感染併發症,且發作時間<一週,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因其可能是病毒造成,抗生素無顯著療效。

然而,若有併發症,抗生素甚至手術都是考量的合併治療法。

此外,鼻沖洗(nasalirrigation)也可做為輔助治療的方式。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則以藥物治療(類固醇鼻噴劑/口服類固醇及特殊抗生素)、及鼻沖洗優先,若藥物治療無效則須合併手術治療。

手術目的為去除病灶並改善引流。

若遇到頑固性鼻竇炎,免疫抑制劑也是最新可考慮的合併治療方式。

後記第一位小朋友經檢查發現鼻腔充滿膿樣鼻涕、耳部內視鏡下明顯有耳膜紅腫、中耳也充滿膿液。

聽力檢查發現有傳導性聽力障礙,沒有神經性聽力障礙,正是中耳炎的表現。

我跟阿嬤解釋,現在的狀況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後繼發性的細菌性中耳炎及鼻竇炎,主要需要抗生素治療,暫時不用手術。

做完細菌培養、一週後回診,小朋友已經恢復了活力,症狀也好了大半!而王大哥藥物治療無效後,選擇了進行鼻部內視鏡手術。

因為鼻部內視鏡手術為微創手術,術後兩天即出院。

術後不僅沒有面部的傷口,能馬上回到工作崗位。

配合藥物的輔助治療,王大哥維持著很好的狀態。

鼻竇炎是常見的鼻部疾病,雖不會致命,但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

若有相關問題歡迎到耳鼻喉科諮詢及檢查喔!參考資料[1] RichardROrlandi etal.Internationalconsensusstatementonallergyandrhinology:rhinosinusitis2021.IntForumAllergyRhinol.2021Mar;11(3):213-739.doi:10.1002/alr.22741.Postnavigation←擺脫復發性鼻竇炎3D立體



3. 鼻竇炎手術的最新進展

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流是手術,即所謂的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簡稱FESS),它是利用內視鏡將嚴重病變的組織﹙例如鼻息肉﹚去除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146期(2012年1月)  鼻竇炎手術的最新進展「電磁式鼻竇導航手術」耳鼻喉頭頸外科方楷旻醫師 *何謂鼻竇炎 現代人為鼻病所苦者眾多,尤其台灣潮溼的環境更使患有鼻病的病患時常到診所、醫院拿藥服用,又常聽到醫師們診斷某某有鼻蓄膿、肥厚性鼻炎、鼻息肉,或著是有鼻過敏、鼻竇炎,常使民眾們聽得一頭霧水,不知究竟有何不同。

 其實,鼻炎和鼻竇炎不是相等的疾病。

鼻竇乃鼻腔周圍的空腔,具有協助調節呼吸之氣體溫度及濕度、鼻腔共鳴等功能。

若因為鼻腔疾病或鼻竇開口堵塞,使得鼻竇中的分泌物無法順暢排至鼻腔,而堆積在鼻竇內,進而引起細菌、黴菌等感染造成鼻竇內襯黏膜發炎,就稱為鼻竇炎。

臨床症狀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急性鼻竇炎(症狀持續4週以內)亞急性鼻竇炎(症狀持續4到12週)、慢性鼻竇炎(症狀持續12週以上)。

若鼻竇發炎時間不長,可用口服抗生素及其他輔助藥物來治療,一般服用10到14天可痊癒。

 其中又以慢性鼻竇炎最難治療,且藥物治療效果較差。

慢性鼻竇炎的症狀包括:顏面部疼痛、鼻塞、流膿鼻涕、嗅覺減退(圖一);甚至連其他非鼻部直接相關的症狀,如頭痛、發燒、口臭、牙齒疼痛、疲倦以及慢性咳嗽等,都有可能是因鼻竇炎所導致。

除了病患因上述的症狀,影響生活品質以外,偶而亦有嚴重的鼻竇炎併發症案例,例如:眼眶蜂窩組織炎、眼膿腫、失明、腦膜炎、腦膿腫等,因而千萬不可輕忽。

 診斷慢性鼻竇炎,必須請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經由鼻鏡、鼻咽鏡的詳細檢查,輔以X光、電腦斷層掃描的綜合判斷才能做出精確的診斷,以提供正確的治療方針。

急性鼻竇炎的治療主要為抗生素,而慢性鼻竇炎,若想要痊癒,一般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鼻竇炎的手術治療 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流是手術,即所謂的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EndoscopicSinusSurgery,簡稱FESS),它是利用內視鏡將嚴重病變的組織﹙例如鼻息肉﹚去除,並恢復鼻竇開口通暢,以使鼻竇內纖毛的功能可逐漸恢復正常。

 需接受手術的病患,在手術前均需接受電腦斷層掃描的詳細檢查,正常的鼻竇在影像上應為黑色的空腔(圖二),若被發炎組織所堵塞,則呈現灰白色顯影,即為發炎感染的範圍(圖三),也就是手術醫師要以手術器械清除的部份。

一般而言,進行這樣的手術需要住院,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以利醫師將病灶部位徹底清除,才不會復發。

*電磁式導航內視鏡手術 拜醫療科技所賜,手術的技術不斷在進步,從傳統臉部骨片打洞進行手術到內視鏡手術,已不在外部留下傷口。

就療效而言,更從以往的一網打盡,移除所有鼻腔黏膜,改變成為只移除異常或發炎的黏膜組織,而不要破壞到正常鼻竇鼻腔應有的生理功能。

因此在手術的精準度上便要求更為細緻且安全。

然而手術過程中,醫師經常會遇到的困難是,病患鼻竇發炎嚴重或之前已經施行過鼻腔手術,鼻竇構造難以辨別。

有經驗的醫師為了幫病人盡量保留正常組織及減少術中出血,卻又希望盡可能移除所有阻塞及發炎處,因而需仔細的看清術前電腦斷層以確認手術中的病變的位置。

 為了讓執刀的醫師確認鼻腔內病變的位置,近來,先進國家已發展出利用導航的原理,應用在鼻竇手術上,藉由精密的儀器在術中建立3D立體定位(圖四),與電腦斷層掃描做結合,病患只需於進行手術前,在病患頭上束上綁帶,上面固定導航參考基準感應器,只需花上數分鐘設置該系統即可導航。

而傳統手術則是透過內視鏡,觀看鼻腔內的「實境」,但是無法透視整個鼻腔,醫師必須仰賴過去的經驗和對手術的熟悉度,去預測下一個動作會遇到的情形,如果病人的構造有變異,超出執刀醫師的經驗與認知,手術成果就會有落差。

 此項技術除了有助於移除所有發炎病灶以外,更可避免傷及重要的構造,如神經、血管等,以避免術後視神經傷害,眼眶血腫,腦脊髓液滲漏等併發症。

該技術在治療鼻竇炎之外,對於前顱底腫瘤、鼻腔內腫瘤切除,以及腦脊髓液滲漏的修補等手術,更突顯其精確定位的優勢。

 目前本科所使用的導航手術,是採用建立磁場的原理,就像是鴿子在地球的磁場中總是會飛到他的目的地一樣,在手術的進行當中,所有在鼻腔運作的器械,都因為在此磁場中精確定位,因此可以計算它的行進軌跡,到達病灶處精確的進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