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開刀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慢性鼻竇炎及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

慢性鼻竇炎手術治療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除藥物使用外,外科介入清理鼻竇方式,目前主流為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慢性鼻竇炎及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首頁 健康新知 慢性鼻竇炎及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2017-07-010COMMENTS慢性鼻竇炎及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耳鼻喉科施淳文醫師鼻竇乃鼻腔周圍空腔,具有協助調節呼吸氣體、溫度、濕度及鼻腔共鳴等功能。

若因為鼻腔疾病或鼻竇開口堵塞,使鼻竇中分泌物無法順暢排至鼻腔,而堆積在鼻竇內,進而引起細菌、黴菌等感染,造成鼻竇內襯黏膜發炎,就稱為鼻竇炎。

鼻竇炎在台灣十分常見,主要症狀有鼻塞、流黃濃鼻涕、鼻涕倒流、顏面脹痛及嗅覺異常或低下。

臨床症狀持續時間長短,可分為急性鼻竇炎(症狀持續4週以內)、亞急性鼻竇炎(症狀持續4到12週)、慢性鼻竇炎(症狀持續12週以上)。

若鼻竇發炎時間不長,可用口服抗生素及其它輔助藥物治療,一般服用10到14天可痊癒。

其中以慢性鼻竇炎最難治療,除上述主要症狀外,還會有頭痛、發燒、口臭、牙齒疼痛、疲倦及慢性咳嗽等,這些都可能是因鼻竇炎所導致。

偶而亦有嚴重鼻竇炎併發症案例,如眼眶蜂窩組織炎、眼膿瘍、失明、腦膜炎、腦膿瘍等,故千萬不可輕忽慢性鼻竇炎。

診斷慢性鼻竇炎,必須請專業耳鼻喉科醫師,經前鼻鏡及纖維鼻竇內視鏡詳細檢查,輔以電腦斷層掃描(左圖)綜合判斷才能做出精確診斷,以提供正確治療方針。

急性鼻竇炎的治療主要為抗生素,而慢性鼻竇炎,若想要控制得當,一般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慢性鼻竇炎手術治療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除藥物使用外,外科介入清理鼻竇方式,目前主流為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EndoscopicSinusSurgery,簡稱FESS),它是利用內視鏡將病變組織﹙例如鼻瘜肉﹚從鼻竇開口去除,並恢復鼻竇通路通暢,以使鼻竇內黏液纖毛功能,可逐漸恢復正常。

在診斷慢性鼻竇炎及手術前,需接受電腦斷層掃描詳細檢查,正常鼻竇因為充滿空氣,在影像上應為黑色空腔,若被發炎組織堵塞,則呈現灰白色顯影,即為發炎感染範圍,手術醫師在手術中會將其清理乾淨。

進行這樣手術可在醫師評估下,進行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下進行,以利醫師將病灶部位徹底清除,避免復發。

在鼻竇炎手術後,傷口不同於其它手術,傳統會使用不可吸收的合成海棉或凡士林紗條,填塞鼻內傷口做加壓止血,一至三天後移除,然而移除過程較為疼痛及伴隨鼻竇傷口出血,舒適度較差。

目前因為科技進步,選擇可吸收的止血材料來替代鼻內填塞,可避免術後移除鼻內填塞出血及疼痛,讓術後舒適度大為提升。

另亦需視感染情形,配合給予靜脈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

鼻竇炎術後一週內的鼻部冰敷甚為重要,冰敷可降低術後疼痛及鼻出血機會,建議每30分鐘冰敷一次,一次冰敷時間為15分鐘為佳。

冰敷位置為鼻部及臉中部位置,飲食則忌諱熱及刺激食物,術後並不建議食補及中藥使用。

術後一至兩週,宜避免劇烈運動或會使血液循環加速活動,以降低術後鼻部出血機率。

在鼻竇炎手術後,鼻竇內的纖毛功能需要四至六週時間恢復正常,鼻涕及鼻倒流情形會較平時嚴重,係因纖毛功能受影響之故。

在手術一週後,經手術醫師評估許可下,每日進行一至兩次鼻腔內自我清洗,可讓鼻竇傷口恢復更快更好,也可降低傷口沾黏及復發機率。

鼻竇炎是一個常見也困擾著許多人的疾病,影響許多人生活品質,坊間常有各式治療偏方,許多人從來不知道自己鼻子發生什麼事,便接受治療。

其實鼻竇炎是有其診斷標準及依據的,需要醫師詳細進行理學檢查,再從影像上判定。

若民眾有鼻部不適症狀,應該尋求專業耳鼻喉科醫師協助,適時診療及檢查,才不致延誤病情。

 耳鼻喉科Leaveareply顏瑞儀近期文章COVID-19疫苗開打!接種禁忌、副作用、特殊族群注意事項、怎麼吃增強保護力,一篇看懂2021-06-21【公告】「COVID-19公費疫苗施打」最新公告2021-06-13【公告】本院服務+最新門診異動公告2021-05-20【公告】本院「探病及陪病」最新公告2021-05-11防疫也不耽誤健康 醫籲:腸道瘜肉勿輕忽,定期檢查遠離大腸癌2021-08-13財團法人臺灣癌症基金會【2021第十五屆十大抗癌鬥士徵選報名】即日起至8/31止2021-08-02日行萬步穿錯鞋粉領族足底筋膜炎2021-07-27【西園醫院50周年】生日祝福影片(下)同仁篇2021-07-



2. 別讓鼻竇不開心-淺談鼻竇炎的診斷及治療

老張這才下定決心,前往醫院接受詳細的檢查及治療。

老張和小敏到醫院,不約而同地都被掛號到耳鼻喉科;原來,他們都得了鼻竇炎。

所謂鼻竇炎就是指鼻及鼻竇的內膜 ... :::無障礙網頁說明台大醫院:::      :::最新消息特別企劃專題報導保健園地台大花絮兒童專欄前期內容   :::專題報導淺談口腔潰瘍別讓鼻竇不開心-淺談鼻竇炎的診斷及治療鼻竇炎的藥物治療    前期專題報導            :::別讓鼻竇不開心-淺談鼻竇炎的診斷及治療內容下載: 18歲的小敏是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一個禮拜前得了感冒,仗著自己年輕,沒有積極尋求治療,心想自己鼻子就是不好,習慣了。

沒想到昨晚開始鼻涕由清水狀變成黃色黏稠狀,原本白天咳嗽,變成夜間咳嗽,更糟糕的是,今早起來發現眼眶周圍開始浮腫,嚇得趕緊到醫院報到。

52歲的老張,兩年前開始覺得鼻塞而且喉嚨常常有痰,三不五時痰意來時,一吐就是一團黃黃稠稠、帶有臭味的痰。

心想可能是年紀大了,不以為意;沒想到前天親友聚餐,才發現自己對桌上熱騰騰的美食,完全聞不到香味,回想起來半年內也有幾次,別人老是問他,難道沒有聞到外洩的瓦斯味?老張這才下定決心,前往醫院接受詳細的檢查及治療。

老張和小敏到醫院,不約而同地都被掛號到耳鼻喉科;原來,他們都得了鼻竇炎。

所謂鼻竇炎就是指鼻及鼻竇的內膜發炎,是感冒常見的合併症;其實,任何發炎、過敏、感染、腫脹造成鼻竇的開口阻塞就有可能會造成鼻竇炎。

另外,一些特異性過敏體質、過敏原的刺激、鼻息肉、鼻中膈過度彎曲及鼻構造異常、鼻內異物、纖毛的運動失調、以及牙齒的感染等等,也會引起鼻竇炎。

鼻竇炎在臺灣是很常見的疾病,主要的症狀有鼻塞、流黃濃鼻涕、鼻涕倒流、顏面脹痛以及嗅覺遲鈍,其他的症狀包括頭痛、發燒、口臭、牙齒痛、咽喉發炎、咳嗽、失眠、容易疲勞、精神及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和生活,持續數月或數年之久;若症狀持續未有效處理,嚴重者甚至併發中耳積水、聽力喪失、嗅覺喪失、眼睛發炎、視力受損、眼眶蜂窩組織炎及膿瘍、腦膜炎、腦膿瘍,以及海綿狀竇栓塞等;因此,鼻竇炎不但常見,而且可大可小,千萬不可輕忽;一旦確定罹患鼻竇炎,應該持續治療,避免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鼻竇炎的診斷,是先根據病患的臨床症狀及病史做判斷,配合前、後鼻鏡或內視鏡檢查,必要時合併X光或電腦斷層(CT)掃描而得;依發生時序,又可分成急性及慢性鼻竇炎,或是慢性鼻竇炎急性發作;依鼻息肉的有無,則可分為慢性鼻竇炎合併/未合併鼻息肉,依病原而言,又可分為病毒性、細菌性或黴菌性鼻竇炎,然而,精準瞭解鼻竇炎的致病原因,則是治療各式鼻竇炎並獲得療效的不二法門。

治療方面,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會參考病患的臨床症狀及病史、檢查結果及病人個人因素來做綜合判斷;通常會選擇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鼻沖洗或者合併其他方法。

以急性鼻竇炎為例,通常會選擇藥物治療,尤其是對於鼻腔內或鼻咽部有黃稠鼻涕的病患,會施予抗生素等藥物;抗生素治療的重點是服藥要定時,不可自行中斷,否則容易產生細菌抗藥性,造成治療的困難。

除了定時用藥之外,若藥物治療無效且合併出現眼睛或腦部併發症的鼻竇炎,通常需要手術來處理。

並非所有的鼻竇炎都需要開刀。

然而,對於一般藥物保守治療後反應不佳的病人,或是合併明顯鼻解剖構造異常、或者巨大鼻息肉者,我們仍會建議手術。

手術通常為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顧名思義,是以鼻竇內視鏡移除病變及阻塞鼻竇開口的黏膜或鼻息肉,將鼻竇的開口加以擴大,吸除鼻竇內沉積的鼻膿,並將其內之病變黏膜剝除乾淨,以利新而健全的鼻黏膜組織再生。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傳統手術,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不需在病患顏面部及上唇和牙齒邊緣留下傷口,必要時在手術前甚至可以加裝鼻竇內視鏡手術導航系統(Navigationsystem)協助手術的進行,故手術成功率及病患舒適度高,而術後疼痛感及手術併發症低。

惟手術只是治療鼻竇炎的一環,在術後三個月內,病患仍需配合自我鼻腔沖洗及定期回診接受治療,鼻竇才會逐漸恢復正常功能。

在鼻竇炎的預防方面,平時容易感冒和合併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的高危險群,應多注意營養、多喝水、確實保暖、多做戶外運動、預防感冒、戴口罩且減少涉足公共場所的機會。

此外,規律的生活對於增加抵抗力和預防鼻竇炎也很有幫助。

具備基本的醫學常識,與信任的醫師充分配合;若常感冒且歷久不癒時,最好立即診治,以免發展成鼻竇炎,當然也就能快意生活,不讓鼻竇不開心。

圖 鼻竇內視鏡手術導



3. 慢性鼻竇炎疾病居家須知及注意事項

科部室首頁內科部門檢查室感染科心臟血管內科神經內科腎臟科胃腸肝膽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胸腔內科血液腫瘤科風濕免疫科外科部門一般及消化系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部整形外科心臟血管外科傷口照護中心婦兒部門兒科部婦產部其他醫療專科部門復健部(科)病理中心放射腫瘤部(科)高壓氧科中醫部牙醫部眼科(部)耳鼻喉科(部)麻醉部皮膚科家庭醫學部(科)精神醫學部(科)加護醫學部急診醫學部放射診斷科核子醫學科醫技、其他部門癌症中心燙傷中心藥劑部營養科護理部緩和病房居家護理醫療事務室病安暨醫品委員會人體試驗委員會外語篇印尼文英文越南文泰文菲律賓文簡體中文線上影音衛教搜尋功能耳鼻喉部首頁其他醫療專科部門耳鼻喉部衛教單張編號:A7750118 慢性鼻竇炎疾病居家須知及注意事項By 耳鼻喉部|December,2020一、疾病及合併症影響:術前會有流黃鼻涕、前額部、上額竇腫痛、發燒、頭痛、鼻塞等,術後可能出現鼻出血、鼻塞、喉嚨不適、頭暈、頭痛等情形。

二、住院注意事項:住院當天:填寫手術及麻醉同意書,護理師會為您解說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請術前自購買0.5或1吋紙膠,以便術後使用。

晚上十二點以後不能吃任何的東西(包括開水、香菸)。

手術當天:更換手術衣,取下身上所有物品(包括活動假牙、隱形眼鏡、飾物及金錢等)。

護理師會為您注射點滴以補充水份。

請在病房耐心等候送開刀房,我們會隨時通知您送開刀房時間。

術後當天:護理師會注意您生命徵象的監測,若有異常情形會告知醫生。

局部麻醉手術後一般禁食四小時後即可進食,應先喝水,無嘔吐情形再進食,並先採冰涼飲食。

開完刀後可能會有嘔吐情形,如有嘔吐情形,先將頭側向一邊,避免造成吸入性肺炎。

護理師會觀察您第一次小便的時間,若小便無法解出時,必要會給予以導尿。

由於雙鼻會有流血情形,因此當紗布墊濕約2/3量時即可更換。

鼻倒流時,若有血水不宜吞下,喉嚨若有血塊或痰無法咳出,請通知護理師協助抽出分泌物。

手術後立即給予冰袋冰敷鼻部,每兩小時休息15分鐘,直到24小時後,若仍感局部腫脹不適,可隨時冰敷。

術後雙鼻因有鼻導管及填充物,因此鼻部會有鼻塞腫脹不適,必要時可以注射止痛劑減輕傷口之疼痛,並請盡量採張口呼吸。

術後雙鼻因有鼻導管及填充物,因此鼻部會有鼻塞腫脹不適,雙眼會不適,我們會給予眼藥水使用以減輕不適。

若您感覺喉部有吞嚥口水,請告知護理師評估是否有出血,必要時通知醫師處理。

請勿做「清喉嚨」、閉嘴用力等動作,因為會使鼻內敷料滑脫。

術後第一天至第二天:每日護理師會為您評估呼吸道是否通暢及鼻出血情形。

由於張口呼吸會有口腔異味,因此經常刷牙及嗽口以保持口腔清潔。

依醫囑給予雙鼻鼻導管抽吸分泌物。

護理師及家屬須執行更換鼻部紗布墊。

手術後第三天:醫生為您取出鼻導管並清除血塊後,請返回病房臥床休息繼續冰敷兩小時。

續注射抗生素一天。

手術後第四天:護理師會為你辦理出院手續並預約回診時間。

三、居家照顧之注意事項:藥物使用注意事項:按照醫師指示服藥,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次數或停藥,以免產生抗藥性。

活動、運動注意事項:出院1~2個星期內,勿抬20公斤以上之重物及過度低頭工作。

出院1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例如騎腳踏車、跑步、爬樓梯。

飲食注意事項:每天飲水達2,000~3,000cc。

出院1~2星期,避免食用太熱之食物及進食補品。

每天多攝取蔬菜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預防便秘。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勿挖鼻孔,勿用力擤鼻涕及咳嗽。

勿用太熱的水洗澡,勿浸泡熱水浴。

避免至公共場所,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門診追踨:依醫師指示按時回診,第一次回診由護理站協助預約掛號。

特殊注意事項:出現下列情形需立刻返院治療:體溫高於38.5度,使用冰枕後仍未改善。

鼻部有大量出血情形,冰敷後仍未改善。

口鼻均呼吸困難。

~諮詢電話~│奇美醫院│電話:(06)281-2811轉56291│柳營奇美│電話:(06)622-6999轉73641~73643│佳里奇美│電話:(06)726-3333轉33915│奇美醫院│電話:(06)281-2811轉56291│柳營奇美│電話:(06)622-6999轉73641~73643│佳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