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hn's disease 診斷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疾病介紹

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是一種慢性反覆性腸道發炎的疾病,主要分為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簡稱UC)及克隆氏 ...最新消息News活動消息新聞報導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AboutEnterltls疾病介紹臨床症狀兒童須知飲食照護如何診斷Diagnosls相關檢查相似疾病如何治療Treatment治療目標治療選擇自我檢測常見共病Disease共病介紹照護門診CareClinic成人門診QA/影音QA/Video專家Online專家Live活動報名SignUp參加活動資源分享Resources媒體報導衛教手冊活動花絮會員登入帳號密碼忘記密碼沒有帳號嗎?點此註冊新帳號臉書登入或使用臉書帳號直接登入忘記密碼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系統會將密碼信寄至此帳號信箱。

帳號※注意:密碼信為系統自動發送,如果您的信箱無法收到密碼通知信件,請至垃圾信件匣中找尋看看。

會員登入帳號密碼忘記密碼沒有帳號嗎?點此註冊新帳號臉書登入或使用臉書帳號直接登入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ABOUTIBD疾病介紹臨床症狀兒童須知飲食照護疾病介紹什麼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簡稱IBD)是一種慢性反覆性腸道發炎的疾病,主要分為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簡稱UC)及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簡稱CD)。

 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好發年齡為20~35歲及40~60歲,患者以學生及上班族兩大族群為主,這兩個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除了成人外,也可能發生於兒童身上,且罹患年齡越低,治療越是棘手。

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患者持續增加潰瘍性結腸炎的盛行率在台灣約十萬分之八點五,克隆氏症為十萬分之二點一,從民國八十七年至九十九年的健保資料統計發現,罹患之個案數增加近十一倍之多。

推估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罹患潰瘍性結腸炎人數約800人;克隆氏症約200人。

  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的分別引起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的原因目前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發病原因不明,被認為與基因遺傳、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腸內共生菌種的改變或環境壓力等因素有關。

有研究指出,壓力會造成腸道中發炎細胞及腸道滲透性增加,加重腸道發炎反應。

     聲明:本網站所有資料,如需轉載資訊內容供人點閱,需標明資料出處來源。

本站資訊僅提供參考,不能取代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之當面評估或治療。

Copyright(c)2017.AllrightsreservedofTheDigestiveEndoscopySociety&TSPGHANofTaiwanDesignbycrossroad累計到訪人數:00178943



2. 發炎性腸道疾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治療前後之CDAI 減少超過70 表示對於治療是有反應的。

比較與整理ulcerative colitis 與Crohn'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Crohn's Disease.Skiptocontent搜尋:本文目錄InflammatoryBowelDiseaseUlcerativeColitisCrohn’sDisease比較與整理ulcerativecolitis與Crohn’sdiseaseDiagnosticStudiesTherapeuticApproach&ManagementHarrison的表格相關文章:作者/講者:黃庭章醫師整理:IanYCChen,MD校稿:IanYCChen,MD上次校閱:2018/04/07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nflammatoryboweldisease是一類慢性反復性的腸胃道發炎性疾病。

其主要分為兩個疾病:Crohn’sdisease:主要是transmuralinvasion,所以常常會造成fissures或是strictures,或是內視鏡檢查下可見到cobblestone的表現。

Ulcerativecolitis:主要侵犯大腸,特別是黏膜層,mucosallayer。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在歐美國家盛行率較高,亞洲國家較低。

看起來似乎也與國家的開發程度有關。

Inflammaotryboweldisease的onset年齡為20-40歲,約有15%的病人在60歲之後發病,稱為older-onsetIBD(clicktoshowthereference)。

Ulcerativecolitis的peakonset的年齡約是30-40歲,Crohn’sdisease約比ulcerativecolitis早10歲。

兩者的第二個發生的年齡範圍大約是60歲之後。

台灣的IBD盛行率是逐年上升(2000-2010),可能與環境變遷的相關因素(例如:飲食或藥物的使用)有關。

UC的病人比CD的病人多。

男性比女性多。

IBD的etiology相當複雜,包含:geneticrisks(ATG16L1,NOD2,IL23R,MHC…)lifestyle/medication(抽菸、早期接觸抗生素等)mucosalimmunologymicrobiota種種因素造成mucosalbarrier的受損、感染、乃至全面失控的免疫反應進一步加重腸道組織的傷害。

左圖為正常狀況下(eubiosis),腸道內的正常菌種能提供保護腸道免於受致病菌的侵害並能教育腸道免疫細胞。

但若是腸道菌的分佈被環境因素(eg,antibiotics)改變時(dysbiosis),TH1、TH2、TH9、TH17、Neutrophils等免疫細胞便會參與並改變原有的免疫調節與平衡。

 UlcerativeColitisUlcerativecolitis侵犯為連續性的且表淺的(continunousandsuperficial),早期統計約30%為proctitis/40%為left-sidedcolitis/30%為pancolitis,但是(右圖)最近的統計可以看出一些變化,left-sidedcolitis明顯減少,而proctitis明顯增加。

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chronicdiarrhea,也可能有發燒、體重減輕、體力變差。

1/3的病人會有腸道外症狀(extra-intestinalmenifestations)。

Ulcerativecolitis嚴重時(右圖)在內視鏡下可見到正常血管紋路消失、黏膜腫脹、以及shallowulcers。

最常見的clinicalcourse(約60%)為一次大的flare-up之後,有一些斷斷續續的小的輕微的腸道症狀;其次常見的clinicalcourse(約40%)為反復的(intermittent)慢性的(chronic)疾病症狀(flare-ups與remissions交替出現)。

1995年提出的疾病嚴重程度評估工具—TrueloveandWittsSeverityIndex目前較常用的UC嚴重度評估工具為Mayoscore,其評估的指標有四項(subscores):stoolfrequency,retalbleeding,endoscopicfindings,physician’sgloba



3.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發炎性腸道疾病(又稱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種部分,或整個消化道慢性發炎的疾病,主要分2種: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跳到內容消化道健康»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醫學審稿:賴建翰醫師|文:ChuckHuang更新日期:2021-01-21.閱讀時間:8分鐘馬上分享在這篇文章中: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定義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症狀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原因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風險因素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請多利用右上角搜尋功能或左側分類,觀看您最有興趣的各式健康話題。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定義發炎性腸道疾病(又稱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種部分,或整個消化道慢性發炎的疾病,主要分2種: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和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

潰瘍性結腸炎:會使結腸與直腸的最內層腸道長期發炎,並產生潰瘍。

克隆氏症:會造成內層腸道發炎,並影響周遭的組織。

發炎處有可能是大腸或小腸,也可能都有。

膠原性結腸炎(Collagenouscolitis)、淋巴球性腸炎(Lymphocyticcolitis)也被視為炎症性腸病,但它們通常不會被歸類於典型的炎症性腸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多常見?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罹患炎症性腸病,不過最常見的患者年齡介於15~40歲之間。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症狀各種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常見共同的症狀包括:腹瀉,當部分發炎的腸道無法再吸收水分時,就會有此症狀。

潰瘍出血,血便(血從肛門流出,或隨糞便而下)。

由於腸道阻塞,會造成胃痛、痙攣、腫脹。

體重減輕、貧血,會導致孩童生長和發展遲緩。

可能會引發消化系統之外的疾病,如眼睛發炎、皮膚病、關節炎(Arthritis)。

炎症性腸病很容易削弱人的體力,讓身體衰弱,有時候也會導致一些威脅生命安全的併發症。

患有克隆氏症的人,嘴裡可能會有口瘡(俗稱嘴巴破,Cankersore),有時候在生殖器或肛門周圍,也會出現潰瘍、裂傷。

有些症狀可能沒被列出,若對某些症狀感到疑惑,請諮詢醫師。

(延伸閱讀:與腸躁症不同!發炎性腸道疾病種類和症狀看這邊)什麼時候該看醫師?雖然炎症性腸病本身不致命,但有時候會引發威脅生命安全的併發症。

因此如果腸道蠕動的規律持續改變,或出現任何炎症性腸病的症狀,請一定要去看醫師。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原因造成炎症性腸病的確切原因目前未知;過去飲食和壓力曾被懷疑是造成炎症性腸病的原因,但現在醫師已經知道這兩項因素,只會加重病情,但不會導致炎症性腸病。

免疫系統失調,是目前認定的一個可能病因,遺傳是另一個潛在因素,但大多罹患炎症性腸病的人都沒有此病的家族史。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風險因素有很多風險因素會導致炎症性腸病,如下:很多患有炎症性腸病的人,30歲以前就會確診,但也有些人直到50或60多歲才罹患。

種族或人種可能有影響,白種人和阿什肯納茲猶太裔可能風險較高,但任何種族的人都有可能罹患。

如果有此病的家族史,如父母、同輩兄弟姐妹、小孩,那您罹患此病的風險會較高。

對克隆氏症而言,抽菸是最重要的可控制風險因素。

但另一方面,對潰瘍性結腸炎來說,抽菸能提供一些防護,但還是會身體其他方面產生負面影響。

服用異維甲酸(Isotretinoin,一般稱為A酸),如亞尼斯汀(Amnesteem)、克拉洛維(Claravis)、索特(Sotret)、亞克坦(Accutane)。

異維甲酸大多用來治療囊腫留下的疤痕或青春痘,有研究結果顯示它會提高此病的風險,但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目前仍不明確。

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medication,NSAID,如布洛芬(Ibuprofen)、安舒疼(Advil)、莫痛寧止痛膠原錠(MotrinIB)、那普洛辛鈉(Naproxensodium,商品名:亞利夫Alev、安鈉百鎮錠Anaprox)、迪可氟納(Diclofenacsodium,商品名:服他寧Voltaren、索拉瑞茲Solaraze等)可能會提高罹患此病的風險,或使病情加重。

如果住在都市或工業化國家,會更有可能罹患此病。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