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m存活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惡性腦瘤的新希望

存活時間有多長? ... 對多形神經膠芽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治療結果:. 六個月存活率是60﹪,平均存活率為7.3個月,而對治療的反應率為46﹪,比 ...惡性腦瘤的新希望---口服抗腦瘤化學治療藥物 近年來國人十大死因首推惡性腫瘤,對惡性腫瘤病患的醫療與照顧,都造成病患家屬相當的壓力與負擔,其中成人的惡性腦瘤因為病灶位於人體的中樞指揮中心,隨著病情的變化,往往對病患造成嚴重的後果,讓病患家屬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成人惡性腦瘤大約有八成以上是由神經膠質細胞變化而來,其臨床症狀主要和所侵犯的地方有關,如果腫瘤長在視覺區會有視野缺損、缺乏距離感等症狀,如果長在運動區會有部分肢體無力或癱瘓、走路不穩等現象,而一般症狀包含頭痛、嘔吐、噁心、厭食、聲音沙啞、聽力減退、人格改變、情緒不穩、認知功能障礙等等。

 面對惡性腫瘤,手術切除是最有效亦是第一的選擇,其原則是手術能達到的部位,就要盡量將腫瘤切除,能多乾淨就多乾淨。

病患術後會不會復發?存活時間有多長?後續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效果如何?直接取決於手術結果,一位經驗豐富的神經外科醫師所擁有的一雙巧手是關鍵。

有些低惡性腦瘤,經由手術切除便可以得到成功的結果,不需再做輔助性的治療,但有些被診斷出來時已經擴散,幾乎不可能完全切除,或有些高惡性的腫瘤會再度復發。

此時就會考慮使用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

對於較高惡性腫瘤手術後再加上放射治療已經非常普遍,亦經證實可以有效延長病患之壽命。

但放射療法有其使用上的限制,所以會加上輔助性化學治療。

 腦部有一層腦血管障壁,其功能為阻止有害物質入侵腦部,影響腦部正常運作,但也會使化學治療的藥物無法進入腦部發揮作用。

因此在選擇化療藥物時,容不容易經過腦血管障壁成為相當重要的因素。

亞硝基尿素類如BCNU、CCNU、CANU等,但這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骨髓抑制時間長,又有蓄積性,會隨著使用次數而延長,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噁心、嘔吐、腎毒性、肺纖維化等,使用上相當不簡單。

 最近美國聯邦藥物食品管理局(FDA)通過了一種新藥—TEMOZOLOMIDE,這種口服型的新化療藥品讓化學治療有了更多的選擇與更佳的效果。

TEMOZOLOMIDE是一個具有抗腫瘤活性,含有Imidazotetrazine環的烷基化作用劑。

當它進入人體後,在正常生理酸鹼值下,會快速經化學作用產生活性化合物MTIC(Monomethyltriazenoimidazolecarboxamide)。

理論上,MTIC的主要是藉由與鳥糞鹼的第六氧原子產生烷基化作用,同時與第七氮原子發生次要烷基化作用,而產生細胞毒性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效果。

 在藥物動力學方面,TEMOZOLOMIDE口服吸收快,而且幾乎100﹪劑量皆能到達血中,即其身體可用率幾乎達到100﹪,因此口服就能達到靜脈注射的效果,雖然食物會降低大約9﹪的身體可用率,但並不影響其治療,仍然建議於空腹時使用。

使用劑量在未受過輔助性治療的成年病人每二十八天為一個治療週期,連續給予五天,每天一次,口服TEMOZOLOMIDE二百毫克/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

已受過治療者,第一治療週期投予TEMOZOLOMID一百五十毫克/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若再第二治療週期的第一天,絕對嗜中性白血球計數大於每公升十五億個且血小板計數大於每公升一千億個時,可以將治療劑量增加為口服二百毫克/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

整個療程可隨病程的演進而持續二年。

而三歲或更大的兒童病人使用劑量與成人相同。

在這兩種劑量下TEMOZOLOMIDE在體內的藥物動力學數據如下:Parameter口服劑量150mg/㎡200mg/㎡Cmax7.7510.7Tmax0.85hour0.89hourAUCinfinity22.629.7T1/21.81hours1.84hoursClearance3.05ml/kg/min2.85ml/kg/minVolumeofdistribution0.48l/kg0.45l/kgCmax是最大血中濃度,Tmax是到達最大血中濃度的時間,T1/2是藥物半衰期  到達最大血中濃度的時間小於1小時,表示藥物吸收相當快。

半衰期為1.8小時表示每1.8小時就有一半的TEMOZOLOMIDE在血中代謝,整個口服劑量代謝完成只需不到8小時。

因為如此快的代謝使TEMOZOLOMIDE幾乎沒有積蓄性,大大降低引起血液毒



2. 標靶小分子可增強惡性腦瘤治療獲國家新創獎

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is, GBM)是成人最 ... 病人平均存活期往往只有一年左右,五年存活率更只有百分之三點四。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防疫專區AntiepidemicZone新生家長InternationalStudents在校生教職員校友訪客首頁媒體報導OLD標靶小分子可增強惡性腦瘤治療獲國家新創獎最後更新日期:2019-12-152019第十六屆國家新創獎6日晚間揭曉,花蓮慈濟醫院囊括1學研新創獎4新創精進獎殊榮。

林欣榮院長帶領新藥創新研發團隊,發現標靶小分子藥物EF-001用於抑制癌症免疫檢查點PD-L1,使免疫T細胞活化,增強惡性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效果,是全球惡性腦瘤免疫治療研究大突破,榮獲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肯定。

惡性腫瘤持續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CancerSociety,ACS)以及美國腦瘤病例登錄中心(Centralbraintumorregistry,CBTRUS)的統計報告顯示,每年估計約有兩萬筆的腦瘤新病人被確診,臺灣每年約有四百名惡性膠質腦瘤新病例。

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is,GBM)是成人最常見、死亡率最高的大腦惡性腫瘤。

腫瘤一個月內最快可長大十六倍,是惡化快速的原發性腦瘤,切除後的復發率也非常高,一般確診為第四期GBM的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只有十二至十八個月。

惡性腦瘤擴散程度迅速又難以根除,一旦確診後,通常已是晚期,病人平均存活期往往只有一年左右,五年存活率更只有百分之三點四。

現今治療惡性腦瘤的標準治療方針是合併手術、放射治療以及化療,效果都非常有限。

十多年來,花蓮慈濟新藥創新研究團隊,希望能夠幫助腦瘤病患,改善生活品質甚至延長他們的存活時間,便致力於新藥開發研究,先是發現當歸萃取物中的成分,有助於治療惡性腦瘤;進而於2014年,以細胞的壽命記時器「端粒酶」為標靶,從中草藥篩選出HK-001,能夠高度抑制端粒酶活性並讓癌細胞快速老化。

同時將其結合生物材料聚酸酐,達到局部藥物高濃度、高滲透、長時效的特性,有效的抑制腦瘤細胞的生長,同時對正常細胞毒性很低。

HK-001-Wafer在對抗人類惡性腦膠質瘤(GBM),取得多國專利,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肯定。

2016年8月已通過美國FDA及臺灣TFDA之臨床新藥試驗許可(IND,NCT03234595),PhaseI/IIa目前已完成6例病人臨床實驗,今年再獲續獎「新創精進獎」。

其中研究團隊包括林欣榮院長、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發長韓鴻志教授、東華大學研發處研發長邱紫文及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候選人蔡昇峰等人,經多年努力,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當歸萃取物EF-001,可以抑制癌症免疫檢查點PD-L1,增強惡性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效果,也就是說EF-001可以去除PD-L1關掉T細胞的「觸手」,T細胞就可以辨認出腫瘤,進而殺死腫瘤細胞,提升免疫治療的效果,這對於全球惡性腦瘤免疫治療研究是一大突破。

今年國家新創獎首度分為學研新創獎及新創精進獎,新創精進獎是為了肯定曾獲國家新創獎,且仍在臨床上繼續研發應用的團隊。

花蓮慈濟創新研發團隊找出標靶小分子藥物EF-001可脫下腫瘤細胞偽裝,增強惡性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效果的新發現,榮獲學研新創獎肯定。

花蓮慈院除了HK-001-Wafer對抗人類惡性腦膠質瘤(GBM)獲得續獎;曾在2010年獲國家新創獎,花蓮慈院陳英和名譽院長帶領團隊研發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器械組;在2016年獲國家新創獎,由臨床病理部主任陳立光與團隊找出「超級細菌的剋星-噬菌體清潔劑」。

資料來源:YAHOO!奇摩新聞原文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6%A8%99%E9%9D%B6%E5%B0%8F%E5%88%86%E5%AD%90%E5%8F%AF%E5%A2%9E%E5%BC%B7%E6%83%A1%E6%80%A7%E8%85%A6%E7%98%A4%E6%B2%BB%E7%99%82-%E7%8D%B2%E5%9C%8B%E5%AE%B6%E6%96%B0%E5%89%B5%E7%8D%8E-035417438.html瀏覽數:友善列印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