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解離會怎樣?認識多重人格症狀、成因和治療 | 解離症 精神分裂

解離(Dissociation)是一個人的身心意識產生不連續性,包括情緒、意識、記憶、身分或知覺,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出現解離的感覺,例如恍神、做白日夢聽 ...健康知識文章專題分類所有文章懷孕育兒中醫養生男性健康運動瘦身女性健康幼兒健康營養補給新冠肺炎心理健康關於我們合作專家首頁心理健康多重人格解離會怎樣?認識多重人格症狀、成因和治療心理健康2021-06-18多重人格解離會怎樣?認識多重人格症狀、成因和治療審核專家 :潘欣平  主治醫師多重人格、雙重人格經常被影視作品作為題材,許多人對多重人格充滿誤解,其實人格解離每個人都曾經驗,但解離性身分障礙患者卻是極端,其背後原因更是充滿悲傷,今天讓醫師介紹多重人格症狀及治療。

目錄:一、人格解離每個人都會有,但多重人格卻走上極端...二、多重人格症狀有哪些?三、雙重人格介紹一、人格解離每個人都會有,但多重人格卻走上極端...多重人格障礙症(多重人格英文: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目前已經更名為解離性身分障礙症(英文: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簡稱DID),指的是一個人的因精神嚴重分離,產生2種以上不同的人格特質,並且每一個人格特質都是複雜且完整的主體,可能有不同情緒、年齡、性別、宗教,甚至種族也不同,這些分裂出的人格輪流控制身體,就像「一個身體裡住了好幾個靈魂」。

為什麼要更名呢?其實這與「人格」和「解離」的認定有關。

首先來介紹解離現象是什麼?解離(Dissociation)是一個人的身心意識產生不連續性,包括情緒、意識、記憶、身分或知覺,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出現解離的感覺,例如恍神、做白日夢聽不到其他人說話、專注工作忘記肚子餓、受驚後失憶、情緒麻木等等,若產生時間短暫並不會對生活造成困擾,但當這些經驗的整合功能發生嚴重分離,就可能定義為病態解離症。

DID多重人格便是病態的解離性疾病,但患者人格依然只有1個。

早期多重人格定義,容易讓人理解成患者分離出來的每一個人格特質都相當於獨立人格,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如今通常稱這些解離人格稱「交替人格或交替身分」,將所有交替身分加總,才算完整人格,於是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DSM-IV)中,將此疾病更名為解離性身分障礙症,並歸類於解離症的子分類之下,因翻譯不同,也常稱為解離性身份疾患、解離性人格障礙。

簡單來說,患者本身人格依然只有一個,但是身分認同上出現解離,就像一面鏡子破碎成許多小片,每一片小鏡子雖然也能夠映照出不同的風景,但每一片碎片加總才是完整的鏡子本身。

二、多重人格症狀有哪些?(一)多重人格症狀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接下來本篇會暫時沿用舊稱「多重人格」來指稱解離性身分疾患。

聽到多重人格也許你會想每個人在不同場合都會表現不同,就像擁有不同人格一樣,難道這就是多重人格了嗎?其實這傾向說明人類的性格具有多面性,醫學上根據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定義多重人格障礙標準為:2種(含)以上不同人格狀態為特徵的身分解離,在某些文化中會被稱為「附身」,身分包含明顯自我感知和意識斷絕,並伴隨情感、行為、記憶、身分認同、認知和感官運動等改變,這些症狀可由其他人觀察到或患者本身自己發覺。

對於日常生活、個人身分資料或重大創傷性事件出現失憶、記憶斷片,且與一般遺忘有所區別。

症狀明顯在社會生活、職場、學業等重要領域引起功能性損害。

症狀與正常風俗、宗教習慣無關。

(兒童身上無法以幻想朋友來做更好的解釋。

)症狀並非由物質或其他疾病引起,如酒精、癲癇。

如果你在不清楚對方情況下與多重人格對話時,可能會發現從外表看上去這個人好像具有多重性格,確實如此,因為患者體內存在的每一個人格都可能具有相異背景和個性,如果不問對方,你很難確認當下在與誰對話。

不過一般在眾多人格中會有「原人格」和「主人格」,原人格是在人格解離前就存在的原始人格,而主人格則是日常生活中主要掌控身體的人格,原人格不一定等於主人格,也曾有多重人格案例原人格因種種原因選擇沉睡、停留在幼年時期,而選擇讓長大後的其他人格作為主人格生活。

這些人格之間有可能彼此知曉,也有可能不曾認識,有些患者的人格甚至可進行體內對話或外部會議,看起來就像喃喃自語,但通常會有1個人格是「萬事通」,記憶且理解著這具身體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這個人格也經常成為心理治療的關鍵人物。

人格之間的轉換有可能僅僅一瞬間就完成,也有可能出現短暫言語混亂、突然閉上眼睛等情況,而促成人格的轉換則有可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