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的另一個面貌》迷幻蘑菇、搖頭丸、LSD 美國重啟迷 ... | 迷幻藥毒品

迷幻藥曾被視為毒品的一種。

1970年代美國禁止使用迷幻藥後,這類藥物用於疾病治療的研究隨即叫停。

然而,在美國醫學界近十年的不斷呼籲下 ...VVIP會員會員專區支持我們新聞新聞總覽政治國際軍事國內中港澳重磅專訪專題歷史調查風數據運動風民調地方新聞風影音公民運動立院直播公共政策評論評論總覽風評專欄投書風書房文化財經重磅財經下班經濟學名人真心話科技冷戰1%Style房地產生活風生活職場旅遊美食健康品味生活科技娛樂居家汽車華爾街日報華爾街日報選文風編輯導讀支持我們Search»股票風評柯文哲投資蔡英文周玉蔻一個中國理財年輕人國民黨立即登入帳號維護會員資料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作者專區支持我們登出會員中心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WSJ訂閱支持我們現正熱映中熱門新聞更多新聞熱門分享迷幻藥「搖頭丸」(ecstacy)(Wikipedia/PublicDomain)迷幻藥曾被視為毒品的一種。

1970年代美國禁止使用迷幻藥後,這類藥物用於疾病治療的研究隨即叫停。

然而,在美國醫學界近十年的不斷呼籲下,美國目前已重啟迷幻藥的治療用途相關研究。

[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英國《神經藥理學期刊》(Neuropharmacology)本月1日刊發研究論文稱,迷幻蘑菇(magicmushroom)的活性成分「裸蓋菇素」(西洛西賓,psilocybin)可有效緩解癌症患者的憂鬱、焦慮等症狀。

迷幻蘑菇(magicmushroom)(AlanRockefeller@Wikipedia/CCBY-SA3.0)搖頭丸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1月29日首次批准將搖頭丸(ecstasy,主要成分為3,4-亞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用於第三階段的大型臨床試驗,測試其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效果。

如果第三階段臨床試驗顯示搖頭丸可有效治療PTSD,FDA或將批准將這種藥物列為處方藥。

美國媒體評論說,這些研究代表美國在暫停迷幻藥研究近半個世紀之後,正在重啟迷幻藥治療用途的研究。

含有LSD迷幻藥成分的吸墨紙(Psychonaught@Wikipedia/PublicDomain)1950、1960年代,由裸蓋菇素或LSD(D-麥角酸二乙胺)等成分製成的迷幻藥已被用於美國生物醫藥研究以及精神疾病的臨床治療,一些研究已獲得初步成果。

但當時,迷幻藥受到美國反主流文化的青睞,被過度應用於「娛樂用途」。

例如化學家在1943年發現的LSD,當時就已從學者手中流傳到社會上,最終在1967年被美國政府列為毒品。

1969年,美國披露了對搖頭丸毒性的研究結果,但學者認為仍可用於某些疾病的治療。

1970年代,搖頭丸開始在美國普及,主要是一些通宵舞會上使用。

一些心理醫生也會用搖頭丸來治病。

直到1980年代中期,搖頭丸才被美國列為管制藥物。

1970年代,美國政府禁止將裸蓋菇素等迷幻劑用於任何用途。

因此,所有試圖尋找迷幻藥潛在治療效果的研究也隨即停止。

迷幻藥「搖頭丸」(ecstacy)(TtotheAnus@Wikipedia/CCBY-SA3.0)憂鬱、毒癮、PTSD……迷幻藥或許有療效美國由於海外大規模軍事行動、國內槍擊事件頻發等原因,罹患PTSD的人數不斷增加,再加上吸毒問題,過去10多年來,醫學界主張將迷幻藥用於疾病治療研究的呼聲持續高漲。

包括上述論文作者在內的研究人員認為,對於憂鬱、毒癮、PTSD等疾病而言,完全禁止迷幻藥用途的法規阻礙醫學界探索更好的治療方法。

不過,儘管迷幻藥醫療用途的相關研究正在重啟,但這類藥物目前尚未進入實際生產階段,也沒有製藥公司願意投入資金將研究成果投入市場。

研究人員強調,裸蓋菇素本身具有很強的迷幻作用,不建議普通人隨意使用它自行治療憂鬱症,應在專業指導下進行相關治療。

在台灣都是「第二級毒品」在台灣,裸蓋菇素(西洛西賓)、搖頭丸與LSD都被列為「第二級毒品」。

服用高劑量裸蓋菇素會出現視覺幻覺與知覺扭曲;服用搖頭丸可能會脫水、低血鈉、急性高血壓、心律不整、凝血障礙、橫紋肌溶解及急性腎衰竭,嚴重者死亡。

;服用或注射LSD過量會導致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國際中心最近三則報導全球疫情吃緊》WHO看這裡!澳洲台僑再籲:讓台灣一起守護世界健康驚!以色列宗教節慶「篝火節」爆發集體踩踏意外,造成慘重傷亡圖輯》南韓「國民奶奶」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