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 狂犬病台灣案例
(2) 台灣目前屬於狂犬病疫區,罹病動物以中部、南部及東部之野生鼬獾為主,並未 ... 雖然目前文獻資料皆未有因照護狂犬病確定病例而感染的案例發生,但因為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手機版選單搜尋搜尋進階搜尋分享FacebookTwitterlineEmail最新訊息本所簡介服務時間歷史沿革聯絡方式及申訴管道組織架構鄉土介紹地理位置服務項目一覽表雲林縣東勢鄉衛生所服務項目一覽表服務時間表各年度活動成果衛生統計-死因統計醫療資源保健資訊疾病管制篇醫政篇藥政篇保健篇食品衛生篇健康營造心理衛生防治生活保健婦女保健孕婦保健雲林縣社區營養示範中心社區資源醫療院所東勢鄉公所有及管理個人資料分類檢索相關連結大圖輪播上方連結回首頁網站導覽FAQ常見問答集檢索下方連結:::雲林縣東勢鄉衛生所雲林縣東勢鄉衛生所上方連結回首頁網站導覽FAQ常見問答集檢索請選擇服務網站=府內單位網站=政風處主計處人事處計畫處行政處水利處文化觀光處新聞處地政處城鄉發展處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社會處農業處教育處工務處建設處財政處民政處雲林教育網=附屬機關網站=環保局衛生局稅務局消防局警察局採購中心動植物防疫所體育場家庭教育中心工商策進會=戶政事務所網站=斗六斗南虎尾西螺北港麥寮=地政事務所單位網站=斗六斗南虎尾西螺北港臺西=鄉鎮市公所網站=斗六市斗南鎮北港鎮林內鄉莿桐鄉大埤鄉古坑鄉褒忠鄉東勢鄉麥寮鄉崙背鄉二崙鄉水林鄉口湖鄉四湖鄉元長鄉臺西鄉土庫鎮西螺鎮虎尾鎮=其他機關網站=雲林縣議會雲林縣選委會雲林監理站雲林縣工策會字級字級:小字級:中字級:大分享FacebookTwitterlineEmail搜尋搜尋進階搜尋:::最新訊息本所簡介服務時間歷史沿革聯絡方式及申訴管道組織架構鄉土介紹地理位置服務項目一覽表雲林縣東勢鄉衛生所服務項目一覽表服務時間表各年度活動成果衛生統計-死因統計醫療資源保健資訊疾病管制篇醫政篇藥政篇保健篇食品衛生篇健康營造心理衛生防治生活保健婦女保健孕婦保健雲林縣社區營養示範中心社區資源醫療院所東勢鄉公所有及管理個人資料分類檢索相關連結大圖輪播:::首頁保健資訊疾病管制篇疾病管制篇_網頁功能列印內容狂犬病發布單位:雲林縣東勢鄉衛生所疾病概述(Diseasedescription)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一旦發病後,致死率幾乎達到100%,但如能在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可以有效降低發病的風險。
狂犬病初期呈現症狀為非特異性,如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等,或抓咬傷部位異樣感之特異性的症狀,持續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
然後發展至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以致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
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
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患者在2~6天內(有時會更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二、致病原(Infectiousagent)狂犬病毒(rabiesvirus)是一種桿狀病毒,Lyssavirus屬。
所有這一屬的病毒抗原皆相近,但使用單株抗體或核酸排序,可以區別源自不同地區或動物的病毒。
三、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一)本病之發生屬全球性,主要發生於亞洲及非洲等地區。
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9,000~61,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國家以印度、中國大陸、印尼及菲律賓病例數最多。
在被疑似罹患狂犬病動物抓咬傷的受害者中,約有40%是15歲以下的孩童。
人類狂犬病死亡病例絕大多數由病犬咬傷所引起,在與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動物接觸之後幾個小時內立即採取清創和免疫措施,可以預防狂犬病和避免死亡。
每年全世界共有1,500多萬人在接觸後接受狂犬病預防接種,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這一做法每年可挽救數10萬條生命。
2.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目前無動物狂犬病病例之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愛沙尼亞、英國、瑞典、冰島、挪威(Svalbard群島除外)、美國夏威夷州及關島。
(二)臺灣狂犬病疫情1.日據時代即有發生狂犬病的紀錄,而臺灣在光復後狂犬病流行情形的記載是1947年該病從上海傳入臺灣,在1948年4月15日由林宗義醫師在臺北市臺大醫院發現第一個狂犬病病例,其後陸續有病例發生,其中以1951年發生238例,及1952年發生102例為最多,但是透過家犬接種、捕殺野狗等控制動物傳染窩的措施,自1959年起臺灣即不再有人的本土病例,1961年1月後即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
2002年及2012年各發生一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
狂犬病初期呈現症狀為非特異性,如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等,或抓咬傷部位異樣感之特異性的症狀,持續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
然後發展至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以致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
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
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患者在2~6天內(有時會更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二、致病原(Infectiousagent)狂犬病毒(rabiesvirus)是一種桿狀病毒,Lyssavirus屬。
所有這一屬的病毒抗原皆相近,但使用單株抗體或核酸排序,可以區別源自不同地區或動物的病毒。
三、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一)本病之發生屬全球性,主要發生於亞洲及非洲等地區。
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9,000~61,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國家以印度、中國大陸、印尼及菲律賓病例數最多。
在被疑似罹患狂犬病動物抓咬傷的受害者中,約有40%是15歲以下的孩童。
人類狂犬病死亡病例絕大多數由病犬咬傷所引起,在與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動物接觸之後幾個小時內立即採取清創和免疫措施,可以預防狂犬病和避免死亡。
每年全世界共有1,500多萬人在接觸後接受狂犬病預防接種,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這一做法每年可挽救數10萬條生命。
2.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目前無動物狂犬病病例之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愛沙尼亞、英國、瑞典、冰島、挪威(Svalbard群島除外)、美國夏威夷州及關島。
(二)臺灣狂犬病疫情1.日據時代即有發生狂犬病的紀錄,而臺灣在光復後狂犬病流行情形的記載是1947年該病從上海傳入臺灣,在1948年4月15日由林宗義醫師在臺北市臺大醫院發現第一個狂犬病病例,其後陸續有病例發生,其中以1951年發生238例,及1952年發生102例為最多,但是透過家犬接種、捕殺野狗等控制動物傳染窩的措施,自1959年起臺灣即不再有人的本土病例,1961年1月後即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
2002年及2012年各發生一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