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 | trichinella中文

Trichinella spiralis (Owen, 1835). 旋毛虫是线虫动物门毛形科的一种寄生虫。

分布于全世界,流行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中国等 ... 您现在使用的中文变体可能会影响一些词语繁简转换的效果。

旋毛虫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到导航跳到搜索旋毛虫科学分类界:动物界Animalia门: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纲:刺嘴綱Enoplea目:毛首目Trichocephalida科:毛形科Trichinellidae属:毛形属Trichinella种:旋毛虫T.spiralis二名法Trichinellaspiralis(Owen,1835)旋毛虫是线虫动物门毛形科的一种寄生虫。

分布于全世界,流行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中国等。

见于啮齿类动物、猪、熊、人类中。

旋毛虫通常也因常见于生猪肉产品中而被称为“猪肉虫”。

目录1特征2生活史3感染4外部链接特征[编辑]虫体细小,前端较细,后端稍粗。

食道由单行细胞组成,占体长的1/3~1/2,后端接肠。

肛门在虫体末端。

生殖器为单管型。

雄虫长1.4~1.6毫米,宽0.04毫米。

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射精管。

泄殖腔内有1交配管,管前连接直肠、射精管,后端形成1对交配用的锥形突起。

无交合刺。

雌虫长3~4毫米,宽0.06毫米。

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阴门开口在虫体前1/5处。

生活史[编辑]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成虫寄生于十二指肠、盲肠。

人、猪、鼠为正常宿主,也寄生于其它动物。

当宿主吞食含有活旋毛虫囊包的肉后,数小时内,幼虫在小肠上段自囊内逸出,侵入肠粘膜,24小时内又回到肠腔,2日发育到性成熟阶段,交配后,大多雄虫由肠道排出,雌虫继续长大,头端钻入肠粘膜淋巴结。

感染后第5天,雌虫开始排出幼虫,雌虫可生存1~2个月,产幼虫1500~2000条。

幼虫从肛门逸出,大小约为0.1×0.006毫米。

大多经淋巴管、静脉、右心、肺进入体循环,散布到全身。

幼虫也可通过母胎传到胎儿。

幼虫进入横纹肌才能继续长大,大多在横膈肌、喉、舌、眼、肋间肌、胸肌、二头肌、三角肌和腓肠肌等。

幼虫到达肌肉后,虫体开始卷曲,体积迅速增长,一般为1毫米。

两性分化。

虫体刺激引起组织反应形成囊包,有2层囊壁。

囊包在1个月内形成,经7~8周才能成熟。

刚形成的囊包体积小,可逐渐增大至0.25~0.5毫米。

囊包、肌纤维作平行排列,囊内有1~2个幼虫,也可多至6~7个。

囊包形成后6~7月开始钙化,幼虫随之死亡,但有时可存活数年。

感染[编辑]猪是人感染的主要媒介,多由吞食饲料中感染的肉屑。

旋毛虫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鼠类等动物常感染。

人感染后,有发冷、发热、头痛等,出现四肢肌肉酸痛。

外部链接[编辑]寄生虫学-Nematoda(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旋毛虫)分類單元識別碼維基數據:Q730937維基物種:TrichinellaspiralisADW:Trichinella_spiralisBioLib:167902BOLD:30418EPPO:TRCNSIEUNIS:251547FaunaEuropaea:392712FaunaEuropaea(new):97ad2933-61e3-4daa-9fb6-3474a79d2b3fGBIF:2283365iNaturalist:417588IRMNG:10875526NCBI:6334NZOR:25117d02-1fe4-4c86-bfa0-fbafba71d41a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旋毛虫&oldid=63615009”分类:毛形属隐藏分类:物种微格式条目导航菜单个人工具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户登录名字空间条目讨论不转换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查看阅读编辑查看历史更多搜索导航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帮助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工具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打印/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